宽一四小校友分享共校岁月 当我们同在一起

 星洲日报2010.12.08

宽一四小校友分享共校岁月 当我们同在一起

    宽柔一小与四小曾经在新山直律街共享校舍,两校每年上下午轮流使用课室。直到1983年,宽柔一小搬迁到哥文茶如今位于校址,才结束两校共享校舍的岁月。

    两校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往事,是一段伴随两校学子共同成长的特殊记忆;一张桌子、一个教室,却由两校学生分享;篮球场也挤着两校的孩子,随时上演“碰撞”事件。

    在校友的回忆里,虽然学校里没有宽广的草地,却有好玩的游戏与快乐的童年。

    直律街上亲切的叻沙小贩,学校内浮脚屋下放着许多乐器和杂物等等,这些已消失在市区上的情景,但校友却不曾忘记。

一到五年级走路上课 许量智:对面鳌屋店没变

    许量智(39岁)是宽柔一小的校友,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直律街的旧校址上课。量智的家就住在直律街头,每天都走路去学校。

    他说,当时学校对面是一排老屋店,至今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

    他说,直律街的校舍是一栋老房子,所以同学每次听到鬼故事,就会紧张起来。到了小学六年级,他才搬到新校址,当时他的感觉是新学校“好大好大”。

家中三代皆一小校友

    量智的母亲郭碧娇(60岁)也是一小的校友,在直律街的校址读了6年,毕业后还读夜校。

    她说,她在宽柔一小念书时,就住在直律街的山坡上,就是现在太平洋公主酒店的停车场。当时居住环境就像“72房客”,很多人口,大家生活在一起。

    郭碧娇说,她家是当时唯一的砖屋,旁边的木屋是公务员的宿舍。她家的砖屋在当时被称为“新厝”。

    她最难忘的是老师教学严格,班上不听话的男同学,会被老师命令排成一排,一个个伏在椅子上被鞭屁股,女同学则个个被吓得变得很乖。

    无沦如何,她最难忘老师的教诲与培养。

    巧合的是,许量智的女儿也报读了宽柔一小,因此他们家中三代都是宽柔一校的校友。

桌面留言指责共桌学生

    宽柔四小校友林志明、洪立欢和张国宝回忆旧校舍生活的情景,最记得两校学生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常常“水火不容”。想起过去顽皮的事迹,他们都说,虽然不曾发生打架事件,但就爱捉弄一小的同学,例如在桌面上留言,例如指责对方没有倒垃圾、课室太脏或没有把书带回家等等。

    他说:“那时涂改液刚刚面市,我们就用涂改液在桌面上写字,把桌面当成留言板,骂使用同一张桌子的一小学生。”

    他们说,大门进入校区,有两个小篮球场,两校的学生就挤在球场上玩跳绳和踢毽子。大家都不觉得挤,只要有东西玩就好。

    他们说,小孩子的个子也小,所以也不会觉得学校窄,总之就是开心的玩乐,累了就伸手到篱笆外,向直律街的摊贩买东西吃。

球打到篱笆外波及车子

    他们透露,由于球场很小,所以同学在打篮球时,只要稍微用力,就会把球打到篱笆外。当时直律街很多轿车在行走,所以常常波及路上的车子。

    曾经参加校园军铜乐的洪立欢回忆,当时学校里面没有草场,如果在篮球场练习又会吵到正在上课的同学,因此当时的乐队老师戴添来都会带队员到“皇家山顶”(即皇家山州政府大厦前的空地)练习。

    让他们觉得学校最神奇的地方,是校长办公室的底层。因为里面摆放许多杂物,如体育课用的呼拉圈、军铜乐队用的乐器及其他各种学校用品,贩卖部和校工宿舍竟然也都在里头。

多数同学已搬离新山市区

    他们述说,在他们同班同学中,有些家长在“坡底”巴剎(即目前新山城中坊的位置)做生意,有的卖鸡蛋、有的卖菜或观赏鱼。

    国宝念小学时住在龙园,志明则住在“十五楼”(即鲁玛固打政府组屋区),立欢住在黄亚福街。不过,多数同学目前也已经搬离新山市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