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文只剩下练习考试


当华文只剩下练习考试
 杨邦尼

这两年开始接触华小华文,从小一到小六检定考试都有,常常让我不知所措,很颓丧,很挫折。曾几何时大马的华小华文变成一只可怖的“酷斯拉”巨兽,我一时反应不过来,是自己所学寡漏,跟不上最新的教学纲要,还是我们集体坠入华语文教学的误区,不自知,没有能力反省。
 
原来我们的华文教学、各级考试是把母语当外语来对待,去书店走一趟,琳琅满目,目不暇给的各年级华文练习,无论是理解、语法、作文,全部以考试为导向。换句话说,书店卖的小学华文参考书等同于考试用书,与考试无关的华文课外书寥若晨星,没有市场,老师不会编撰,书商不出,家长不买。华小华文除了学校的华文课本,就是冠上各种名目的练习簿。
 
随手翻开一本最新版的华文参考书吧,它会在封面上告诉家长老师︰符合UPSR格式,根据小学最新课程纲要编写,涵盖出题范围,历年试卷分析,模拟试卷。不是一家出版商,而是众多出版商的众多版本,虽然厂商和版本甚多,内容几乎百分百一样,顶多是印刷的纸质不同、排版字体赏心悦目一些,我不寒而悚,全国近1000余所的华小,60余万的华小生是这样度过六年学习华文的时光。
 
以2007年为例,请允许我抄录它“叹为观止”的练习考试项目︰同义词、反义词、正确用词、汉语拼音、成语、谚语、组词成句、词语应用、字形相似字、连词、副词、量词、修辞、病句、完成句子、排列句子、句式变换、标点符号、笔画、笔顺、辩论、演讲、词语解释、同音异义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改写句子、构词……而每个项目又可单独出一本练习,华文是用来练习,不断反复练习,最后考试用的。洋洋洒洒的语法如此,各种文体的理解如此,作文、应用文更是如此。
 
华小华文变成了大学中文系的语言学专业,请看练习参考书这样的介绍︰“啊”可作为叹词和助词。当“啊”作叹词应用时,多出现在句子前面,根据不同的感情状况读成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表示惊异赞叹时读成a;表示追问或要求再说一遍时读成a惊疑时读a; 应诺(发音较短)和明白过来(发音较长)读成a。当助词时,出现在句子尾端,由于音节连续,“啊”受到前一个音节韵母的影响,产生音变。去问问大学、学院教中文的教授、讲师们,有几个弄懂个中的变化。更可怕的在华小华文练习簿还出现“趋向补语读轻声”,我愣了半晌,这简直是汉语语言学博士生的术语了。
 
大马华社自诩是中港台以外,拥有最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从华小、独中到三院,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中小学华文毫无警醒的往外语教学的语文意识形态靠。
 
张小虹教授说︰中文是用来跳舞的。我们的母语华文是用来考试的,所以华社才很在乎报考华文的人数,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学校或补习老师不断的教学生作“肢解”华文的动作,最后变成冷冰冰的考试题目,以拿A为终极目的!
 
当我们感叹学生的华文程度大不如前的时候,学生当然要负上责任,可是如果连学校的华文的课程、考试是如此要求时,难道身为华文教育的制定者、工作者不也需要负上责任吗?
 
星洲日报/6日谭作者:杨邦尼硕士研究生•200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