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烟雾,何时了!

 当代马华文存 社会卷 90年代

烟雾、烟雾,何时了!

黄孟祚

 

(一)  前言

 

90年代始,烟雾已成了我们上空的常客,先是局部和地区性的,到了今年已演变成全国性和区域性了,弥漫著我国、印尼、汶莱和新加坡,这种烟雾含有令人厌烦的污染物质,包括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物,铅,碳化物和臭氧等。这些有害物质是燃烧所排放的气体及尘埃,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及阳光的相互化合作用而产生的,并悬浮在地面的上空。空气污染指数,就是计算天空中这些悬浮颗粒物浓度而定的。指数超过1百就是不健康的领域,到达2百时就是危险的水平。吸入这种污染的空气,会导致慢性的疾病,比如肺支气管炎,肺肿和肺癌等。这种不认六亲(国界、性别、种族、年龄、信仰、阶级)的公害,不但危害人类,也不利其他生命有机体(动植物,昆虫等)如挡住光线、制造酸雨、伤害呼吸器官等,甚至对无机体(如大理石),都存著杀伤和腐蚀力的。

 

(二)  烟雾弥漫的原由

 

各方对目前持续弥漫各地的烟雾,作了诸多的研究,而其原由可大体归纳为下列数点:

 

1.加里曼丹与苏门打蜡的森林野火。

2.加里曼丹的泥煤地的焚烧。

3.大型农业发展的开放燃烧。

4.城市地区的车辆与工业排烟。

5.气候风向的状况。

 

首两点的野火与焚烧,主要是因为印尼近来的移迁政策,把稠密地区的人口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加里曼丹和苏门打蜡。为了开发新土地,放火烧净是最方便的方法。其与传统原住民刀耕火种,有控制的烧芭法有所不同,外来移置民对森林保护的意识低,不理野火的蔓延。在旱季时泥煤地的燃烧,尤难以扑灭。还有大力发展大园丘,尤其是油棕园的开辟,不论是加里曼丹,还是砂拉越,目前的清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著。

 

传统的山稻耕作者,固然也加添了天空的压力,但其局限的烧芭,在过去的数世纪以来皆未曾造成严重的污染。实际上我国原住民的山耕地,已有减少的趋向。然而许多的指责,仍然方便地往他们身上推,这是因为那些局部烧芭是在易为人所见的路旁和城镇的外郊。若是计算住宅区与市镇焚烟的伤害,那么住家与工业的废物焚燃或烧土(种菜)的话动,也有一定的责任。

 

工业与车辆的排烟,在此加速现代化脚步之际,也是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头。一项由日本国际合作机构所做的调查指出,在正常的情况下,我国'上空的污染多半是来自车辆,而目前我国具有8百多万辆的各类汽车,我国工厂的排烟条例,不如先进国如西欧共同体那么严谨与完全,这无疑地方便了工业的生产,或说使其更有市场竞争力,但却让公众付出重大的代价。

 

气流的反转(INVERSION)导致了烟雾久留不散的原因。所谓反转,就是从地面上升的热气在半空中,遇到一股冷气流,而阻止其上升。这股冷气流是从冬季的南半球寒带区,乘著东南风吹送而来。由於这热带更高上空的气流是暖和的,中空的冷气流,使气压稳定,形成了没有强风的状况和缺雨的现象。而使上空的烟雾持久不散,尤其是上午当地面温度尚低时,烟雾尤浓。许多沙漠地区常年不雨,就是因为这种气流反转所致。这种现象要等到季候风转向为东北风,才会有所改变。

 

(三)解决烟务问题方案

 

早在13年,前任科学前、工艺与环境部长拿督阿玛杨国斯,就曾宣布一项解决联邦直辖区环境问题的行动计划。到了1991年的印尼森林大火时,又提出了区域性的救火计划。今年藉着天眼(卫星)的观察,更准确地指出了邻国的火苗所在。若要从空中展开救火,行动,代价高昂。现任环境部长拿督刘贤镇指出,若花4个月的时间来扑灭森林之火的话,必须耗费450万美元(折为马币1300多万零吉)。他建议由本区域四个受影响的国家分担。可是一个区域性的救火计划尚未拟定。况且这又不是一项长远的方案。

 

长远的方案恐怕是要改变目前的开辟林地方法,包括不焚烧,停止或放缓徙迁计划,推行环境友善的农耕法,如农林综合农业(AGROFORESTRY)保留原始林,保护泥媒地等措施。要落实这些计划的事主国,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环保法令,一揽子的教育策略,强有效的执行机械,充足的经费,最重要还要有人民的参与。

 

关于工业排烟与车辆排烟的控制,有赖于当局政治意愿。要降低工业排烟,必须增加成本或减产,或是发明和引进新的少污染工艺。这对我国要快步迈向2020宏愿来说,恐怕是存有冲突的。除非检讨工业化的步伐,否则即使邻国的污染空气会停在其国界内,我国本身的工业污染,也足以伤害工业区域及其风游的居民。

 

副环境部长巴卡道勿于4月之国会中报告说,城市地区的车辆在过去10年中共排烟270万吨,占城市上空污染的85%。要减少车辆吗?普腾,灵鹿、敏鹿、KIJANG等已陆续奔跳而出,再叫她们回炉吗?是不可能的。在首都推行了数年的共用车运动,好像已无疾而终。提高泊车费吗?又空雷无雨,恐怕在未臻全面改善公共交通和城市设计之前,此计划会面对公众的阻力。1993年环境部认定双击程(TWO STROKES)引擎的电单车是巴生谷空气污染的罪魁。原想禁止这种以混合汽油来驱动的马日联经企业的产品。由于它是最廉宜的个人交通工具,又遇到了生产商丰隆集团的反对,甚至贸工部也认为不宜立即禁产。可见在政治意愿未定之前,车辆排烟的控制,恐怕要难过攀登朱峰。也许基本的问题在于生活方式的检讨。

 

(四)结论

 

记得1994年当我国受到印尼大火的烟雾侵击时,首相马哈地医生挑战国际反伐木、反巴贡水坝的环保团体,参与扑火的行动。这项挑战的目的,显然是反击某些环保的活动。叫环保人士充当救火员实际上,国内外许多环保组织,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推行环保教育。反污染运动、以及进行环保政策游说,社群工作等等,对地方与环球的环境,作出诸多贡献。环境的问题影响所及的人,环保的努力,应有官民合作的余地。实际上,成功的环保,必定要有全民在各层面的参与。恐怕有一天全国救灾事务委员会要宣布接管雾害的问题。那是我们都不愿面对的灾难时刻了。

 

06-09-1997《诗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