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的贫穷问题
林廷辉/宋婉莹
属于贫或不贫穷,只是一线之差。肯定的是,当经济不景气时,你的家庭经济处于贫穷的机会比较高,如果
•你没有财产,土地……
•你没有一技之长
•你的家庭工作人员少,依赖者多
我们总不能伸手等待别人救济,寻求蜕变是自我脱离贫穷的方法之一,同时教育下一代使他们脱离普通劳工阶级。
引言
我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消除贫穷。为此,政府把“消除贫穷”纳入大马五年发展计划中,长期展开消除贫穷的“圣战”(Jihad)。由此可见,政府对于消除贫穷采取坚决的立场。
对于消除华裔民族的贫穷,新村便是政府主要对象。因此,研究新村的贫穷或多或少,可协助政府达至消除贫穷的计划与目标。
此文的目的,主要是剖析和探讨三个新村,于1984/85年的贫穷实况,以便让广大的群众更深一层的了解华裔贫穷的困境。
谁是贫穷的人?
从学术的角度来剖析贫穷,首先必须了解贫穷的定义。
普遍上,贫穷的界定共有两种的计算方法-第一,是以生活的基本开支为标准。即是一个家庭最低的开销,然而它必须符合一般社会认为的标准,如拥有足够的食物、住宿、衣着、交通、水电供应、教育和娱乐等等。贫穷线便是根据以上项目定下基本生存的收入。任何家庭的收入达不到这个数目便是贫穷家庭。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水准不一样,因而贫路穷线也因地而异。
第二,是以社会入息分配为根据。例如,从人口收入分配最低的百分之20或40的家庭被列为贫穷家庭。另一方面,也可以家庭的平均收入作为标准,即是任何家庭的收入,少过此平均收入便属于贫穷。
我国是以前者为标准,即是使用贫穷收入线(Poverty Line Income),来界定一个家庭贫穷与否。根据官方资•料,以下便是1987年的贫穷:
地区 |
贫穷线(月) |
每家庭人数 |
西马 |
RM350 |
5.14人 |
砂劳越 |
RM429 |
5.24人 |
沙巴 |
RM533 |
5.36人 |
简而言之,于1987年西马的贫穷线,是一个人的每月收入RM680.00。(350-5.14)
纵然如此,贫穷收入线的升降,亦受到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所影响。以西马为例,1984/85年的消费价格指数是125.1,贫穷收入线是每一个人RM67.00。相反的,于1987年,消费价格指数升至126.8,因此贫穷收入线,亦提高至每个人RM68.00。
表1:三个新村与西马的贫穷率(1984/85年)
|
家庭总数 |
贫穷家庭 |
贫穷率 |
A新村 |
41 |
2 |
4.8 |
B新村 |
66 |
7 |
3 |
C新村 |
33 |
3 |
9.1 |
西马乡村 |
1,629,400 |
402,000 |
24.7 |
西马城市 |
991,700 |
81,300 |
8.2 |
西马 |
2,621,100 |
483,300 |
18.4 |
资料来源:1作者研究资料、2第五大马计划
华裔贫穷的实况
政府及观察家皆认为贫穷的华裔多数集中在新村。新村的贫穷程度又如何呢?表1的资料指出,三个新村的贫穷介于5.11%,同时比西马及西马的乡村贫穷率低了许多。B和C新村的贫穷率,则比西马城市的贫穷率高了些许。另一方面,A新村的贫穷率则比西马城市的低。
此种现象与新村的经济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与新村的迁移及成立有关,有些新村是建立于有农耕地或有其他就业机会的地方,反之另外一些新村,是集中于缺乏农耕地或几乎完全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的地点。
以上三个新村的情形,便是历史演变的成果。A新村,是迁移至拥有农耕地的地点居住。而B新村,则搬迁至有少许的农耕地,但附近却是有其他就业机会,如釆矿。C新村,则集中在完全没有农耕地及缺少其他就业机会的地方居住。
基于新村的历史背景,三个新村的经济情况如表2。A新村比B及C新村的村民幸运。虽然A新村也缺乏其他就业机会,但是占大多数村民拥有农耕地或从事其他耕地,导致其贫穷率最低。B及C新村的情形则不同。由于大部份村民没有土地,而又面对缺少其他耕地和就业机会,因此B及C新村的贫穷率比A新村的高。
表2:三个新村的经济情况(1984-85)
|
A村 |
B村 |
C村 |
总家庭数目 |
117 |
210 |
83 |
拥有自己土地的家庭(%) |
63.2 |
22.9 |
15.6 |
其他耕地 |
矿地、翻种地、森林 |
少许矿地 |
无 |
其他就业机会 |
少许保留地 |
少许矿工及建筑工 |
割胶及少许建筑工 |
资料来源:作者研究资料
以上的分析是属于宏观(Macro)的角度。
若从微观的角度看新村的贫穷,将使各阶层人仕,更了解为何新村的贫穷率比国家的贫穷率更低。首先,必须探讨新村人民在困境中求蜕变和不惜任何代价以求突破贫穷这框框的行为,方能更深入的了解华裔贫穷的原因。
寻求蜕变
新村人民的困境中求蜕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的现有发展和现有的经济情况。一个家庭的发展,直接影响它的劳工组织,进而导致收入的来源。其次,现有的经济资源不同,影响一个家庭的劳工组织及收入。为此,所采取的蜕变方法,亦因情况而异。总之,蜕变的方法可归纳以下几个情形。其中包括耕种自己的土地、租地、非法地、更换工作、其他家庭成员加入劳工行列,以及迁移其他地方工作。
以下举例说明家庭发展,它的经济情况以及寻求蜕变,以便增加收入的方法。家庭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是孩子未进入劳工行列之前和孩子进入劳工行列之后。所谓进入劳工行列,就是一位孩子已达到15岁,可成为一名劳工。
孩子未进入劳工行列
在此阶段的家庭,孩子还小或仅有一两个孩子,而家中的幼儿,则由家翁和家婆或亲友照顾。无论如何,在孩子尚未进入劳工年龄的家庭,父母亲皆需为了生活而挣扎。
例一:父妻二人工作
蔡XX的家庭具有六位成员。于1972年结婚之后,夫妇便在矿地进行耕种。1980年,蔡xx继承三英亩的橡胶园。同时,他亦面对缺少耕地的问题。另一方面,胶价渐滑跌而棕油价格提升,他唯有将胶园翻种为棕油园以提高家庭的收入。由于夫妻二人勤劳工作,这个家庭的收入来自矿地耕种及棕油果的出产。
例二:当家者更换工作
尚是一名单身的林XX在怡保当矿工。成家之后,他与妻子回家乡与母亲同住。林XX还是一名矿工,而其妻则是一名杂工。于1979年,其母年老逝世,导致没有长辈可以照顾几个幼儿。因此,其妻被迫停止工作,而由林xx_个人当家。
1980年后,这个家庭的生活渐渐陷入困境。加上在80年代初期矿价滑跌至历年来的最低潮,林XX被迫改行当一名建筑工友。不幸的,由于缺乏建筑经验老板所给予的工钱并不高。经过了一段日子,他唯有改回本行,当一名矿工,虽然所获的工资并不多。
孩子开始进入劳工行列的家庭
当一个家庭进入这个阶段之时,大孩子已开始进入劳工行列年龄,有些开始工作而另外一些尚在求学中。在大孩子尚在求学的家庭,夫妻唯有另寻蜕变。如果家里的大孩子加入经济活动,其贡献也来自他的收入。
以下举两个例子,说明村民如何在此困境中求蜕变,来改善和突破贫穷的困境。
例一:丈夫到外埠工作妻子在家工作
黄XX在未离乡背井往外地工作之前,他与其太太是依靠耕种自己的土地或租地维持生计。然而所租的土地是有限期的,即是两年。期满后,唯有再寻找其他耕种地。黄XX经过一番尝试尚无法寻找到适合的地点耕种,他只好改行,当一名杂工。然而,在乡村杂工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同时亦不长久,因此收入不稳定。在生活的压迫下,他只好又改行与妻子一起割胶。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孩子慢慢的长大了。为此,家庭的开销与收入渐渐不敷,尤其是孩子升上高中的时候。身为一家之主的黄XX,被迫离开妻儿到外地当一名劳工,以赚取更多的金钱来维持家庭的开支。同时,其妻必须继续割胶以补贴家用。
例二:多个孩子加入劳工行列/扩大耕种地
当孩子开始继承父业工作之时,李XX面对缺少耕种地的问题。因此,大孩子只好寻觅其他的就业机会而到大城市当一名学徒。而第二个孩子刚刚好停学。由于找不到其他适合工作,而又无法觅到农耕地。这个家庭只好铤而走险从事非法耕种,即开伐森林保留地。
他们一家人都为了生活絞尽脑汁,寻求更佳的途径来增加目前的收入。冒险非法耕种,甚至牺牲了孩子的教育也在所不惜。
以上所举之例,明显的指出华裔如何适应环境而求蜕变。对于村民来说,扩大耕地是等于增加家庭收入。新村人民普遍上所持的态度是:
“我们的家庭,不可能依赖单一的土地生活。这是基于越来越多的矿地已被开釆,而剩余的土地又不肥沃。因地,租地耕种是唯一最佳途径。在无地可租之下,一些家庭唯有冒险开伐森林保留地以从事耕种,不然我们无法生存。”
除此之外,其他家庭成员加入的策略之一。而乡村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是:
“新村的妇女,在家庭的发展过程中,在个别的阶段扮演其举足轻重的角色。例如,从事耕种及其他农业活动一一开芭、除草、喷药水、浇水、施肥及收成等等。一般上,婚后的妇女皆需要工作来增加家庭的收入。”
其次,长大的孩子亦需加入工作行列。根据作者的观察:
“刚失学的孩子,首先在家里协助父亲耕种,过了一段日子,方到大都市工作。偶而,有些孩子会留下来至婚后,以便子继父业一一从事耕种。”
另一方面,正在求学的孩子也需要帮助从事经济活动、尤其在周末及假期中。现举例说明:
“我是初中二的学生。从就读小学开始,我已经协助父母耕种。放学之后,从下午4点至7点、我必须到芭场工作。不然人力不足,导致耕种的过程缓慢,真接影响家庭的收入。在假期中,我是一名全职的耕种者。家中的女孩子,除了要做家务之外,也需要帮忙耕种。”
当正在求学孩子帮忙经济活动,他们的学业也受影响了。很多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温习功课。只因为这些新村的家长,没有能力聘请工人协助耕种。
更换工作或寻找更高待遇的工作,也是增加收入的策略之一,尤其是遇到家庭收入低,而支出又高的时期。因此,新村的家长所持的态度是:
“我已更换几次工作了。我当过矿工、农夫、杂工、胶工、而目前则是建筑工人。更换工作才能使家庭收入增加,以应付庞大的支出费用。”
离乡背井找工作,是另外一种提高收入的策略。通常一般的家长,都不愿“抛妻弃儿”到外地工作。但是,在缺少耕地及其他就业机会的情形之下,而好几位孩子都在求学时,他们方采取此种策略。这种情形,可以从以下例子更深一层的去了解。
“我是一家之主。我并不喜欢到外地工作,而留下妻儿在家乡。然而,我没有其他的选择。新村附近,已经没有其他的就业机会。加上锡价跌入低潮,越来越多的矿场被迫停工,导致失业人数增加,我唯有到外埠寻找收入比较高的工作。”
除了家长之外,长大后的孩子到外地工作亦是司空见惯。重要的是,这些在外地工作的家庭或多或少都会寄钱回家。尤其是在外埠工作的家长,他们所带回来的“家用”对新村的家庭是很重要的。
以上的情形很明显的指出,华裔在一般上是采取“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来面对生活的挑战。新村的人民很了解,唯有自己能够帮助本身克服生活难题。为此,他们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新村华裔的贫穷率如此的低。
新村人民为何还有贫穷
既然新村的人民善变以便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为何在1984/85年还有一小撮的家庭跌入贫穷呢?
若要了解他们为何贫穷的原因,必须探讨新村所面对的经济环境与家庭的结构和成长。1984/85年,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1985年,我国的经济成长率是-1%,这显示出许多行业也深受影响,尤其是矿业与建筑业。同年,这两个行业的成长率是负数,即-1.4%和-8.4%,导致就业机会亦减少。譬如,沙泵矿业(大多数为乡区华裔工人)的就业机会便从1984年的1万2千500人减到1985年的6千900人,这说明了矿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也间接导致失业率提高。再说从1984年每月的矿工收入RM563,也降至1985年的RM530。这显示出,即使拥有职业其收入亦受到经济衰退所影响。
胶价降落是贫穷的原因之一。许多新村居民是以割胶为生。从1980年初期开始,胶价一直下跌。新村人民所割的三号生胶,从1980年的每公斤RM1.80降到1985年的每公RM1.36。
若村民没有自己的胶园其影响更大。这是由于他必须将每天的收成分一半结园主,做为割他人胶园的酬谢。
总而言之,在新村,没有拥有自己的土地是贫穷的原因之一。表三显示,在三个新村内有土地的家庭并不贫穷。反之,没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家庭,介于11-17%是贫穷的。
缺少适合的就业机会是贫穷的主因之一。以往,新加坡大量吸取我国劳工协助发展,因此新村的人民可从中得益。但是,步入8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改变它的劳工政策。从1984年,当局推行了新的劳工条例,即是减少没有技术的劳工,而增加拥有技术者,例如日本及韩国人等等。这意味着,从1984年开始,在新加坡工作的华裔普通劳工被迫回国,不然便是从事短期的非法劳工活动。
减少本地劳工就业机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印尼劳工的増加。1984年的马印劳工协议(Supply of Workers Agreement)准许印尼劳工,在适当的情况之下来我国工作。除此之外,成千上万的印尼非法移民,在我国寻觅就业的机会。这是因为一般上印尼劳工愿意接受比较低廉的工资。例如,在建筑业方面,本地劳工与印尼劳工的工资的对比,是每日RM26:RM21。
表3:三个新村的土地拥有及贫穷(1984/85年)
新村 |
有土地的家庭 |
没有土地的家庭 |
||||
总数 |
贫穷 |
总数 |
贫穷 |
|||
数目 |
% |
数目 |
% |
|||
A |
29 |
0 |
0.0 |
12 |
2 |
16.7 |
B |
13 |
0 |
0.0 |
53 |
7 |
13.2 |
C |
6 |
0 |
0.0 |
27 |
3 |
11.1 |
资料来源:作者研究资料
整体来说,我国的经济情形影响新村人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个别家庭的成长与结构也影响它的经济来源。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千成员工作,它比较容易跌入贫穷。同样的,缺少技术、资金、长大的孩子太过选择工作、大家庭等等,亦是贫穷的主要因素。
一个家庭是否会贫穷,是由于经济情形与家庭个人因素互相影响所造成,以下的例子,说明家庭的成长与经济情况如何使到一些新村家庭生活在贫穷线下。
孩子未进入劳工年龄的家庭
例:当家无一技之长加上太太没有工作。
刘XX于1975年结婚。他是一名矿工,太太则是一名杂工。于1981年,其妻停止工作,因需要看顾三个小儿女。两年后,矿业日渐衰退,刘xx被迫停工。过了一段日子后,他当起一名杂工。纵然如此,他的每月收入,由1983年的RM450降至1984年的RM250。
孩子加入劳工活动的家庭
例:没资本做小生意,孩子太选择工作
梁XX与二女儿,于1983年因矿业衰退而被迫停工。其太太是一名园丘胶工,每月的收入是RM200。
梁Xx也因工作时意外受伤,导致以后行走不方便,只好改行养鸭。他的收入是平均每月只有RM37。50,因为缺少资金无法扩充。
其外地工作的大女儿,平均每月寄回RM50帮补家用,这个家庭的每月收入RM262。50,并不足够六个成员的开支。
他的二女儿,因为太选择工作而暂时留在家里帮忙家务。她打算过了农历新年与大姐到新加坡寻找工作。
以上两个例子显示出,华裔贫穷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探讨。第一,是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在此情形之下,那些不能适应环境而蜕变的家庭,尤其是没有拥有土地的便是在贫穷线之下生活。
第二,家庭及个人因素包括;太太没有工作,家庭成员多,不愿到外工作,没有一技之长、无资本扩大小生意、孩子们太选择工作等等。
结论
我国华裔的贫穷问题,若与其他种族比较并不是很严重。目前大多数的华裔皆能克服贫穷,这是因为他们尚可适应环境的蜕变。但这并不是表示他们不需要当政者的扶助。因为,在未来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蜕变是否能够完全克服贫穷,却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忧虑的。
随着国家人口的增加,现有土地有限,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对人类资源的素质要求亦提高。假如新村的后代,尚停留在普通劳工阶级,即是只受过初中或小学的教育,他们将会被未来的社会所淘汰。即使他们不生活在贫穷线下,他们将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最低层之一。
(04/1999《华人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