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与华人文化

 当代马华文存6文化卷·90年代

 

国家文化与华人文化

骆静山

 

前言

 

1969年种族骚乱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致力塑造国家文化,以达致国民团结。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举措,然而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却引起土著与非土著之间长期的争论,从而产生了高昂的种族情绪,成为我国的殷忧。

 

作为国内第二大族的华人,对既定单元文化政策的施行,反应特别强烈。他们透过华教运动和舞狮等民间艺术的提倡,来宣达对追求多元文化的决心,希望能够使到华人文化被纳入国家的主流。

 

华人坚持国家文化政策不应忽视大马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特征。根据联合国文教组织于1982年在墨西哥举办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所达致结论,文化的多元化其实并不是造成国家分裂的因素;相反地,它可以丰富及平衡文化,使各种族积极地参与国内的文化生活,从而共同塑造灿绚多的国家文化

 

文化的定义

 

当前“文化”一词具有三种不同的涵义:

一,指个人的学术和艺术修养。

二,指一个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包括了哲学、宗教思想和道德规范等。

三,指区别于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的文化艺术活动。

 

19世纪著名人类学家泰勒爵士曾将文化简单地归纳为生活方式的总和。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所谓文化,在其广泛的意义来说,那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性的复合总体。”这个界说大体上为当今学术界所接受。

 

文化既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物,而是诸要素互相联系着的总体,要把华人文化纳入国家文化之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国家文化政策

 

19718月,大马文化青年体育部在马来亚大学召开“国家文化大会”,为国家文化制定了三个指导原则:

 

一,国家文化应以土著文化为核心。

二,其他文化元素,如果适当及合理,可被接受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

三,回教必须成为国家文化重要的一环。

 

它特别强调第二原则是在遵守第一及第三原则的大前提下,始能被接受。许多官员根据狭义的诠释去推行这个文化政策,例如干预学校的文化表演,限制建筑物的外观,以及规定招牌用字的大小等。一位内阁部长曾经劝华人舞虎,而不要舞狮,因为后者不能被接受为国家文化,自此以后,舞狮受到诸多限制。这种对待非马来文化的态度大大地引起华人的不满,结果是舞狮突然在各地的华人社区蓬勃地发展起来。

 

国家文化政策自付诸实施以来,一直受到非马来人的非议。他们认为前述文化大会只有四、五位非马来人学者以个人身分参加,不但没有代表性,而且所达致结论也不能反映我国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特征。华印社团分别在1983年及1984年向文青体育部提呈的国家文化备忘录,都指出有关政策具有明显的同化倾向,很难被非土著接受。

 

印裔社会的不满

 

印度人十大团体于19844月向文青体育部长提呈备忘录,针对某些政客,公务员,学者和宗教导师把国家文化等同于回教文化的言行,表示不满。他们列举以下一些偏差:

 

一、在一些官方场合强制非回教徒穿戴回教服饰。

二、不大尊重友族的文化。

三、妨碍他人发展本身的文化,宗教和语文。

四、基于宗教信仰来实行歧视政策。

五、纵容回教极端主义。

六、奚落其他宗教。

七、为他族制定行为守则及道德规范。

八、强力推行回教思想。

九、推行一种语言,一种宗教及一个种族的口号。

十、支持同化而非融合的政策。

 

对于国家文化政策的批评,印裔社会和华裔会同样的严峻。他们都极力反对文化单元主义和我族中心主义。

 

华人文化的地位

 

华裔社会认识到客观的形势下,只有通过文化多元主义,以及在民主法治的精神下,华人的固有文化才有机会在国家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强调我国的文化政策应该以联合国的人权宣言,联邦宪法,国家原则,各族平等与民主协商的精神与原则为基础,以确保各族人民继承与发展其传统文化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为此,全国15华团领导机构于1983年召开“华人文化大会”,通过向政府提呈“国家文化备忘录”,要求政府尊重各族人民所应享有的权利,即保存与发扬其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国家文化的环节。

 

1985年发表的“全国华团联合宣言”主张根据下列四大原则建设国家文化;

 

一、我国各族文化的优秀因素是国家文化的基础。

二、科学、民主、法治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是建立共同文化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三、共同文化价值观应通过多元主义形式来表现。

四、国家文化应基于民族平等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来建设。

 

该项宣言指出:根据宪法,我国各族人民享有信仰自由,学习及使用母语,以及保留各自生活方式的基本权利。因此不应只是从单一宗教,语文及生活方式的立场与观点来看待与处理我国的文化问题。以某一族群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基础,然后以同化或半同化的手段来加以推行,都是违反宪法和侵犯基本人权的行为。

 

文化交流的趋势

 

198498日,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在吉隆坡市政局大厦为艺术基金会主持推展礼时坦承,只是制定条例,政策及法令,并不能建立国家文化。他认为唯有广泛接触备种具有价值的艺术形式,才有助于达致这个目标。人们注意到自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接掌国政以来,当局已稍微放宽文化政策。例如国庆大典的表演节目,不再以单一种族的文化为限,而穿插若干华人文化项目。官方旅游机构也奉令于向外国人介绍我国文化时,不能拼除华裔文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委实令人鼓舞。

 

在人民之间,各族的传统游艺和体育活动。例如藤球、风筝、舞狮、象棋和武术等,已有超越种族藩篱的趋势。这诚然是可喜的现象,另一方面,高层次的文化工交流也在积极的展开。国家语文出版局计划将中国古代哲学论着包括“四书”等译成国文。该局由着名马来待人乌斯曼阿旺领导的翻译谘询委员会,经过5年的努力,已完成马华小说《这一代》的国文译本,并进行把马来文艺作品翻译为华印文的计划。他们的献身有助于结束各族文化隔离的状态。如果各族能够分享不同来源的文化遗产,他们就有机会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共同建设兼容并蓄的国家文化。

 

结语

 

在某种意蕴上,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产物,今天马来文化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文化的主流,它操纵着庞大的国家机器,对华人文化的影响是空前的,华人对它的适应将使本身的文化改变到什么程度呢?这要看他们如何维护母语教育,因为被当作民族主要标志的语言,同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要用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虽则现在世界上许多使用相同语言的人们并不一定属于相同的民族。

 

20-12-1990《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