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族研讨会看国家新经济政策
莫亚河
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开始推行,它的两个目标是消除贫穷与重组社会,要在1990年时实现土著拥有国内公司股权的30%。新经济政策是1969年五一三种族事件后的产物。当政者认为,在这个由巫华印三大种族组成的国家中,马来人占人口之多数,但他们在经济上却是最贫困的一群,因此这政策主要目的是要改善马来人之经济地位,虽然政策的目标是不分种族的消除贫穷。
为了使政策的推行是公平的,政府一再强调,土著股权的增加将通过国家经济蛋糕之扩大而达致,各族都能从这个扩大的蛋糕中分享利益,对1990年目标达致时所预定的公司股权分配额是:土著30%,非土著40%,外国人30%。
政府决定以20年时间去实现新经济政策的目标,今年是1980年,新经济政策正好走到半途,土著、非土著及外国人对本国公司拥有权的分配额到底是怎样,并未见有正式以及完整的统计数字公布。不过在这项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不论巫族、华族与印族,都对本身所得的感到不满,这可由马华召集的政治研讨会、巫统主办的土著经济大会及马来西亚印度国大党主催的本邦印裔经济大会反映出来。华人方面,除马华外,华裔团体不时指责新经济政策在执行上经常发生偏差。
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在国大党经济大会主持开幕时,把这几个党纷纷召开经济研讨会的现象比喻为经济研讨会季节。
马华公会联邦直辖区联委会在5月25日召开第一次讨论会。由于反应热烈,接着又在7月尾召开了第二次讨论会。第一次是以英语进行,第二次以华语进行,巫统则在5月尾举行土著经济大会,国大党则在7月中召开印人经济研讨会。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主要在使马来人在1990年时,能拥有国家财富的30%,在这过程中,政府将尽一切努力,唤起马来人从商的兴趣,及教导他们从商的技能,使他们控制30%的目标能够达到。
这项政策的结果,大大的提高马来人经商的意识,华人则担忧自已原有的经济地位是否会受到影响及将来生意会否获得合理发展,而印度人则恐惧自己在国家之地位一天不如一天。
华人必须走大企业路线
让我们先看看华人在新经济政策执行中所产生的忧虑与恐惧,这种心理以马华直辖区主席陈群川及纪永辉等在他们提呈的工作报告书中反映得最清楚。
陈群川指出,华人一向自以为控制这个国家经济的想法,根本是一个幻想及一个已成历史的美梦。
他并认为如果华人还在政治与经济上继续保持冷淡态度,再过一二十年,目前的光辉美景,可能会在经济领域里完全消失。
陈群川对华人经济前途具有这样悲观的看法,是他对目前本邦华巫经济情况分析的结果。
他说,锡矿业方面,过去马来同胞不但没有半只铁船,就是金山沟也没有几座,他们在锡矿业方面的拥有权不到1%。但他们却在1975年,趁世界经济不景时,通过国家企业机构属下的国企贸易公司,收购了英国的伦敦锡矿公司,一夜间拥有了国内60多只铁船中的50多只,从1%控制权增至这个国家锡产的一半。
树胶方面,土著拥有全国胶园的30%,国企在1977年控制了森那美,去年又计划收购另一外国公司集团,成功是迟早的问题。
棕油方面,土著所控制的面积也超过全国总面积的60%。
石油业全部控制在国家石油公司手里,华人根本没有染指的机会。
至于银行业,本国最大的马来亚银行、土著银行、合众银行、广益银行,都已经由土著或土著集团控制。后两间银行过去是华人创办的,今天却落入了土著手里。
他说,在新经济政策实行的10年内,土著已在许多大企业上超越华人,若华人不醒觉,20年后,华人社会中小型商业和制造业,恐怕也会逐渐消失。
他认为华人要突破这方面的困境,除了在政治上团结与巩固力量外,经济上便是采取搞大企业的路线,以新的方式从商,组织更多控股公司、基金、证券、信托和合作社,以便达致新经济政策下的40%份额。
印人要求拥有10%
至于印度人,他们表示他们的地位最悲惨,虽然人口占国内的10%,但投资参与方面却不到1%。
他们也申诉在国内公共机构的高级职位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反之在最低级的劳工就业上却有少许的增加,教育机会也未达种族比率。他们并指这种现象“对大马印籍公民是一种不利的形势,令他们对新经济政策失去信心。”
国大党接着在它800人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多项要求印人在本邦各个领域印人拥有10%份额的提案,这些要求包括:
要求劳工人力部规定,私人机构的就业机会,至少10%拨给印度人;要求政府确定在公司重组或有新公司设立时,将10%股份保留给印度人或印人机构;鉴于印度人缺乏商业基金,尤其是小商人缺乏基金,政府需把印度商人列入中央银行的优先贷款计划内,确保金融机构在所贷出的总贷款额与透支额,10%是给印度人;确保在交通、银行、建筑及石油分销方面,印人获得10%代理权;政府必需确保私人机构的10%股权给印度人;放宽印籍学生入大学的条件,以便大马学院能有10%的印籍学生;政府的海外深造奖学金,必须拨10%给印籍学生。
巫人要求经济成就提高至51%
马来人对他们在新经济政策下的各项成就不满意,从各种集会及巫统大会中皆可看出,而这方面最突出反映是有人在土著经济大会上提出建议,要把新经济政策原订的30%目标提高到51%。建议者甚至认为,预订的30%目标,是最低的而非最高的,不然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认为只要将马来人的经济地位提高到30%目标就够了。把目标提高,将更能刺激马来人的从商兴趣与精神,其有心理上与精神上之鼓励作用。
副首相兼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已把这项建议形容为不实际,是新经济政策期间内无法做到的。
首相拿督胡申翁在驳斥华人恐惧心理,以及替马来人要将30%目标提高到51%的言论做解释时说,在过去10年中,土著在新经济政策下所取得的成就比预定者为低,而非土著所取得的成果却既速且高。
在财产拥有方面,个人的土著及受托机构,在1980年占公司股权的11%,非土著在这方面的拥有权比土著高出许多。由于非土著在取得这许多成就之余还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加深了土著本身对实现新经济政策目标的能力感到怀疑,在他们在这种疑虑下,提出了提高到51%的要求。
首相的评语
首相为国大党常年代表大会主持开幕时则批评各族这种不满的心理与欲望。他说其实每个种族都从新经济政策中受惠,只是受恵程度不同,但每一个种族都强调本身应该得到的,对既得的利益却默不作声。
新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不分种族的消除贫穷及重组社会,目的在缩短贫富间的差距。人民对它的目标并没有质询,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前述各族同胞不满迄今所取得之成就:华族恐惧原有利益会失去及印籍同胞有自己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之感觉。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或许就是首相所指的各族都有受惠,不过受惠程度不同的反映,也许就是一些人所经常指责的“执行偏差”所在之处,对新经济政策本身而言,无异是一种阻力,这却是当政者必需加以研究,设法加以纠正的地方。
民政党前主席林苍佑医生最近在波德申该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有关拟订一项国家经济政策的建议,值得当政者参考。林医生说,现在我们应该以更大的决心去拟定一项国家经济政策,从而使我们经济成长所带来的惠益不仅能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而且通过人民积极参与这项政策的推行,将会使他们具有更强烈的马来西亚人的特有气质与献身精神。
这项国家经济政策必须包括新经济政策在首个10年拟定的工作,同时主要包括直到1990年为止,新经济政策的全盘发展计划目标,以便真正能够把我们社会重组成一个团结的马来西亚社会,使到人人都感到自尊、自足与自豪。
政府如能根据林医生的建议,对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做检讨,相信能够找出目前的弊端,从而对症下药,使新经济政策执行更顺利。
(31-08-1980《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