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争议众生相

 当代马华文存6文化卷·90年代

 

文化城争议众生相

傅孙中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倡议建立“华人文化城”可说出师不利,正欲起步举行义走筹款便遭受多名巫统高层领袖接二连三的炮轰,成为近日来深受朝野各界关注的一项课题。

 

反对这项计划者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是巫统总秘书暨新闻部长拿督莫哈末拉末、巫青总团长暨国防部长拿督斯里那吉、巫统副主席暨外交部长拿督阿都拉巴达威、柔佛州务大臣丹斯里慕尤汀和文化、艺术及旅游部长拿督沙巴鲁汀吉。他们所持的理由是:兴建华人文化城违反国家文化政策,将会加深种族之间的鸿沟,妨害国家团结,而且突显某一族群特征,与政府致力缔造大马形象与特征的努力相悖。因此,他们同声要求马华放弃建立“大马华人文化城”的建议。

 

零星存在集中展示

 

为什么兴建区区一座华人文化城就会“破坏国家团结,加深种族鸿沟”呢?一座静然屹立的文化城建筑物果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观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建立华人文化城的宗旨在于:(一)启迪社会,开拓文化视野;(二)为华族文物留下历史记录,保存文化遗产;(三)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四)发展为我国游览观光与教育中心。其展示内容及设施包括:(一)文物馆;(二)美术馆;(三)民俗馆;(四)教育中心;(五)手工艺中心;(六)美食中心;(七)中医中心;(八)研究与出版中心;(九)科技馆;(十)图书馆;(十一)住宿中心。这些各层面的文化与设施都是现今大马华裔社会事实上零星存在的遗产,只是加以研究、整理、汇集和展示在同一建筑物中,有何不妥?

 

我国宪法规定各族有自由使用和发展本身文化的权利,长久以来,华裔均被允许兴办华校、成立会馆、宗祠、神庙,为何不能兴建华人文化城?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说成立单一种族特征的文化城就会加剧种族极化,对国民团结造成破坏,那么单一种族政党,比如巫统、马华与印度国大党等的存在,并标榜致力维护本身族群的权益,岂不也会对国民团结带来不利?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是马华公会的五大计划之一。建立“华人文化城”的概念是继承前马华总会长拿督李三春创议设立“华人文物馆”概念的扩大。过去一直未落实推行,现才加以积极推展。可是,平地一声雷,甫欲整装待发却遭受巫统领袖公然阻挠,并把“文化城”形容为唐城(China Town,刻意歪曲批评。面对如此连珠炮式的无理指责,文协及马华领导层当然要群起澄清与批驳,一来一往,使这项原本是单纯发展文化,表扬先贤拓荒功绩的史料整理展示工作,演变成具有种族情绪的敏感政治课题。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种政治人物的众生相与彼一时此一时的两面嘴脸,令人反胃与感叹再三。

 

巫统改选争取支持

 

拿督莫哈末拉末是讨伐谴责“马华文化城”最为激烈的急先锋,一向扮演压力集团角色的巫青总团长拿督斯里那吉为免落人之后,当然要作更大声的“狮子吼”。其他不同派系的巫统领袖,为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也相继发出攻击的言论,使自己成为“民族英雄”。这一切都与今年6月巫统支部改选争取支持有关。因为6月的巫统支部改选,将决定区部与中央代表的人选,对后年巫统最高理事会的选举,有着“生死存亡”的重大关系。对拿督莫哈末拉末及丹斯里慕尤汀来说,盛传拿督慕沙将重返政坛,而且有一半以上的柔佛州巫统区部已倒向拿督慕沙,岂能不作“困兽斗”?

 

犹记得去年全国大选时,拿督莫哈末拉末曾代华社发言,促请柔佛州教育局发展新山县的华文小学,以避免当地学童长途跋涉,到新加坡受教育,并允将向内阁反映华社“保留华小董事部的意愿”,与此同时,他也声称将指示第三电视台增播华语新闻,并答应免费让第三电视台直接转播大马电台的华语新闻,以克服第三电视人手不足难题。这些允诺至今未见兑现,相反的,在坚决反对设立华人文化城声中,他也训令大马电视台及第三电视,从今年61日开始,减少播放中文电视节目,并更改播放时间,实在前后判若两人。可见政治人物为了争取不同族群的支持,可以在不同时候讲完全不同的两种话。“官”字两个口,你奈我何?

 

目中无人我行我素

 

虽然上周三由副首相嘉化崙崙主持的内阁会议,曾指示部长们勿在外渲染文化城课题,但拿督莫哈末拉末及拿督斯里那吉照谈不误。声称这是党的问题,不是政府问题,应在国阵内解决。其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的程度,可见一斑。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林良实宣布,马华拟议设立“华人文化城”计划,曾与巫统高层领袖讨论,获得谅解。拿督莫哈末拉末完全否认巫统领导层接受此建议,作为巫统总秘书,他全不知情,并指责拿督林良实的言论是误导性及不确实。对此,拿督林的态度由最初的硬朗堂皇转为闪闪缩缩,拒绝置评,表示将在“适当时机”才发表文告。令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迷惑不解,到底谁的诚实性有问题。

 

接着,在亚罗士打举行中委会议后,拿督林向报界指出,马华中委会已授权会长理事会处理文化城课题,包括向首相进行汇报。他认为“国家经济政策比华人文化城更重大,马华将把全副精神集中在经济政策问题上,华人文化城问题将暂时搁置”。这是否开始在打“退堂鼓”?如果马华因此退缩,将如何“巩固组织,树立党威”,贯彻今年党庆所揭示的口号?不过马华文化协会会长正山及文化城筹建委员会主席拿督陆垠佑出面重申,马华不曾因受少许阻挠,轻言放弃筹建文化城,并将徒步义走筹款改在今年8月举行。

 

落井下石打“落水狮”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李金狮答报界问题宣称,华人文化城是马华文协的计划,马华领袖不曾看过其蓝图,只获知有关计划的构思,被误认为有意回避问题,后来受到党内外人士攻击。马华当权派在反击外来围攻时,也不放过打“落水狮”的机会。说明了政治是非常冷酷无情的,得势时很多人趋炎附势,唯唯诺诺;失势时被“架空”,“支持者”都作“鸟兽散”,甚至“落井下石”。

 

民政党副主席暨国民团结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拿督李裕隆最初认为,“筹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城计划,将对整个国家的文化作出贡献,不会妨害国家团结”,博得好评。但言犹在耳,过后几天,他却作180度大转变,反对华人文化城计划。他认为“大马是个多元民族与文化的国家,过分突出一族文化,将导致国民分裂”,而且认为“华人文化城计划,与首相欲于2020年通过文化与团结,使我国成为工业国的意愿,背道而驰”,完全与巫统上述领袖同调,不知居心何在?看到形势不对,他又澄清不反对文化城的概念,但主张“这概念不应只突出单一种族的文化特征,应推广为马来西亚文化城,包含我国三大民族的文化特征在内,如此才能贯彻国民团结”,只是改个“包装”,换汤不换药。

 

异议立场甚于巫统

 

拿督李裕隆一再更易其立场,但基本上还是认为“单一种族特征的华人文化城有碍国民团结”,显然持有异议立场。一向政见和马华有很大分歧的民主行动党领袖表明要“捍卫我国华社在宪法下的基本权益,展示我国华族文化资产”,是公开支持马华的文化城计划;青年体育部长安奴亚慕沙上议员说:“只要没有改变原有概念和目标,马华要建文化城的计划是可以推行的。”比较之下,令人觉得李裕隆的主张“比巫统更巫统”,再加上民政党主席拿督林敬益政治秘书陈祖德发表文告称:“在大马成立国家文化城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而成立任何单一种族之文化城,将有碍全民团结”,更予人民政党反对筹建华人文化城的印象。民政党代全国主席郭洙镇律师及时指出:“只要马华筹建的华人文化城是个可行方案,民政党不会反对,而且将给予适当协助”,这才廓清了人们的疑惑,免受舆论谴责。

 

必须指出,建立“国家文化城”与“华人文化城”是不同的两回事。根据有关当局早年单方面拟定的国家文化“三大原则”:①国家文化必须以本地区原有文化为基础;②其他适当和恰当的文化元素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的元素;③回教是塑造国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如果凭此作为建立“国家文化城”的准则,那将不能充分反映华人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有失其原意。故此,不能以“国家文化城”取代“华人文化城”,必要时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前者由政府兴建,后者由民间设立,互相辉映。

 

文化建设未达共识

 

兴建华人文化城引起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各族在文化建设上尚未取得共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接受我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这一个客观现实,是否认可各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渊源、不同的语文、宗教与风俗习惯,各民族文化是组成多姿多采的国家文化的重要一环,应扮演其各自的角色。

 

“华人文化城”课题已决定交由内阁根据国阵协商精神讨论解决,不公开评论。巫青马青的公开辩论也找到“下台阶”,无疾而终。现在人们正在注视国阵协商精神如何公平处理此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能配合当前世界潮流,基于文化平等、自由、民主、开放的原则,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对待各民族的文化发展,使筹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城”的概念得以落实,进而鼓励其他民族也建立其文化中心,促进各族文化交流,通过“自然融合”去塑造我国多元化的“国家文化”特色。

 

24-25/5/1991《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