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樵全集1 THE COMPLETE WORKS OF HSU YUN-TSIAO

 

许云樵全集1

THE COMPLETE WORKS OF HSU YUN-TSIAO

东南亚史地(一)

《南洋史》、《马来亚史》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出版



 

图书分类:

Perpustakaan Negara Malaysia Cataloguing-in-Publication Data

[Xu Yun qiao quan ji]

许云椎全集/总主编:郑良树

ISBN 978-983-44444-0-2v.1

1.Hsu.Yun-Tsiao,1905-1981.

2.Authors,Chinese-Malaysia.

3.Scholars-Malaysia.

4.Historians-Malaysia.

I.Tay.Lian Soo,1940-

928.951

 

许云樵全集1

THE COMPLETE WORKS OF HSU YUN-TSIAO

东南亚史地(一)

顾问:柯腾芳

总主编:郑良树

副主编:崔贵强、廖文辉

编委:王晓梅、许锡辉、何启良、何国忠、林水檺、廖冰凌

封面题字:郑良树

装帧设计:赵明达

执行编辑/排版:邱君豪

出版、发行:马来西亚创价学会(SGM

地址:Wisma Kebudayaan SGM

243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电话:+603-21412003

传真:+603-21423932

电邮:publication@sgm.org.my

网址:www.sgm.org.my

印刷:WELINK SIGN IMAGE

版权:©Soka Gakkai Malaysia, 2015

版次:201510月第一版

开本:788 x 1000毫米 1/16

国际书号:ISBN 978-983-44444-0-2

定价:RM500.00(第一卷共五册)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如印装质量有问题,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

《许云樵全集》编委会

顾问:柯腾芳

总主编:郑良树

副主编:崔贵强、廖文辉

编委:王晓梅、许锡辉、何启良、何国忠、林水檺、廖冰凌

(以上按姓氏笔画排列)

执行编辑:邱君豪

 

出版前言

 

许云樵1905年生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县,26岁南来新马谋生,曾担任教师、报刊与杂志编辑、大学教授、研究所所长,也曾从商,直至于1981年逝世,整整用了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地治学做研究,专攻东南亚历史及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且献身于学术和文化事业,取得卓越的成就。

 

他好学能文,勤于笔耕,计专书译著三十余种,撰写的论文约四百篇,为新马学术文化留下弥足珍贵的遗产,受后人赞颂为一代学人”“一专多能的大才”“东南亚研究泰斗等,享有崇高的声誉。

 

然,许氏一生命途坎坷,贫病交困,屡遭挫折。尤为可惜的是,他的三十余种专书早已绝版,毕生心血的研究心得和文献,在他逝世后分散各地,存亡不知,寻觅不易。

 

2004年,享誉世界汉学界、时任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的郑良树教授感叹说道:学人吃破一生,所求不外建立学说,贡献知识;许云樵乃南洋史权威,其著作若任其凌散或淹没,不仅是学术文化界的损失,也是我们社会、国家之损失。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蒙郑教授器重,推荐为许云樵出版《全集》。犹记得当时他捎来信函写道:大马华族文教所以流于表面,无法扎根落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无法积累我们的文化。我们虽有文化,但经常是‘人亡政亡,人走了,文化就散亡,没法传给后进。为了匡补此弊,我们应该设法把文化保存下来,让后一代随时可以从这个基点出发,不必重新来过,因此建议贵会为著名学人出版学术全集,让他的经典之作保存起来,传诸永远,供子孙参考。

 

郑教授还毅然应诺挑起重任,担任《许云樵全集》的总策划兼主编,并邀崔贵强教授、林水檺副教授、何国忠副教授、何启良博士与廖文辉博士担任编委,主理编务之工作。后来也邀请王晓梅博士及廖冰凌副教授加入编委,携手共事。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作为一个宗教团体、要对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有所贡献。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指出:‘为人类‘为民众’为社会,宗教若非如此,没有任何意义。秉持服务社会,培育后进的宗旨,时任理事长柯腾芳先生欣然接下出版《许云樵全集》的重任,为建设马来西亚学术文教事业略尽绵力。

 

尔来经历十多个寒暑,艰辛地搜罗、审核及编纂,现在《许云樵全集》终于陆续付梓了。回顾十余年来的工作历程,不禁想起刘禹锡诗作《浪淘沙》的一句:千淘万洒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我们也实感到,《许云樵全集》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重要遗产,它也将惠及东南亚以至世界的各个国家,觉得我们做了一件具有价值的事情;也联想到,在九天之上的许云樵先生,必也感到欣慰吧!

 

这部《许云樵全集》从草创到出版过程,连《全集》的题签,都获得郑良树教授的亲力亲为。在搜罗文稿和编务上又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青年书局、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的协助,及郭西元教授、吴畏先生、林植霖先生、已故陈思庆(雪风)先生、王杨红先生、欧国兴先生、谢敏玩小姐等人士的热情相助,于此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我们学力和经验不足,这部《许云樵全集》肯定有很多错漏之处,尚希学者专家和广大读者们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许锡辉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理事长

2015102

 

 

 

主编前言

 

许云樵先生,新马南洋史学界的泰斗,一生孜孜,克勤克俭,为学术界奉献一生,其成绩迄今尚难望其项背。先生仙逝后,藏书四散,著作湮灭,这不但是我新马学术界之莫大损失,也是我新马华族社会的一大讽刺;新马华社实在对不起这么样的一位学者了。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在笔者的建议下,欣然承诺为新马华社弥补这份歉意一出版《许云樵全集》,抢救随时湮灭的学术成果,保存学者一生的心血著作;其意义不但重大,其精神及勇气更是可嘉,令人钦佩。综览先生一生之著作,有四点可言者:

 

一、先生著作甚丰,就其专业而言,南洋区域内新、马、泰、印尼、菲律宾及印支各国等,举凡过去及现代之历史、地理,无论通衢大都或乡野小镇,几乎无不知晓,无不研究,而皆有撰述,项目之多,涵盖地域之广,时下东南亚学者所少有。

 

二、先生著作甚广,除文史之外,举凡自然科学之地质、橡胶、物产、天文、历法、航海、经纬度、风向、医学、药物等,几乎无所不涉猎,而皆有著作;至于人文科学方面,经济、政治、考古、民族、史地、音韵、语言、文字、文学等,几乎无所不探研,而皆有著作,数量惊人。即以文学创作一项,虽非先生所专攻,然旧诗词、新诗、小说、游记、散文、序跋、马来绝句及报告文学等,各体皆备,数量甚多。其广博众多,时下东南亚学者所少见。

 

三、先生著作甚多,未汇成专书者,皆以单篇之形式发表;此类单篇文学,或发表于各类报章,或见于各种期刊、杂志、纪念特刊,或刊登于海内外学报,种类繁多;至于发表地,新、马、泰、港、台等皆有;所用文字,中、英、马、泰等各国文字皆备。发表处、发表时、发表地、发表文字之复杂,时下东南亚学者所少有。

 

四、先生著作甚富,以数量而言,包括长篇、短记及图片,今已超过千篇;以字数计,今已超过千万;数量之富,数十百倍于专书,为时下东南亚学者所少有。

 

上述四点,可为先生著述之“特色”。面对如此复杂之“特色,搜罗及编纂已是难中难,至于《全集》之重新打字、排版及校对,工程之艰巨,工作之困难,更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而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依然一如既往,拼力奋进,毫不退缩,为学术、为华社,令人动心。

 

全集编妥后,编委会曾二度发新闻,吁请社会贤达提供某些难觅之篇章;全集排版后,编委会或新校,或委人再校,尽量减少错误。

 

编纂之过程中,得力于贵强兄及文辉棣独多,仅致万谢。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诸助理及中文系同学之襄助,也一并致谢。

 

戊子年五月郑良树志

于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

 

 

第一卷总目次

第一册

《南洋史》

《马来亚史》

附录一:马来亚的来历

附录二:马来亚古代史研究

附录三:西洋针路上的马来亚

 

第二册

《马来亚近代史》

《北大年史》

附录一:土库考

附录二:十七世纪初东印度荷英土库一瞥

附录三:北大年事变案卷

附录四:1939年北大年华侨统计

附录五:吉打纪年中之北大年起源说

附录六:英国东印度公司通商北大年考

 

第三册

《新加坡150年大事记》

附:柔佛割让新加坡条约译文

《马来半岛古国考辨》

1.丹丹考

2.关于狼牙修的对音及其他

3.狼牙修方位商榷的商権

4.关于程日炌及其他

5.满剌加王朝开国之谜

6.满剌加王统考索

7.柔佛考

8.新加坡历史的探索及其演进

9.新加坡与印尼的历史渊源

10.蒲罗中问题的再商榷

11.蒲罗中问题赘言

12.詹詹小言谈学术

 

第四册

《中遇关系史》

1.中遇通使考

2.郑昭入贡清廷考

3.郑诏入贡清廷之暹字表文

4.暹米运华渊源考

5.《明史》〈暹罗传〉考释

6.南诏历史世系

7.中国西南——这暹罗民族的老家

8.南诏非泰族故国考

9.读《選罗华化考》

 

《暹史考辨〉

(附:印支半岛史考辨)

1.暹罗古国考

2.赤土考

3.堕罗钵底考

4.大小八百考

5.泰族是印尼人吗?

6.真腊故都考

7.老挝考

8.读扶南考证

 

《东南亚地志研究》

1.马来亚新志总纲

2.马来亚史地篇

4.马来亚的地形和地质

5.沙峇新志

6.东南亚气候垂直和地形破碎

7.广肇舆地概述

8.怎样研究地理

 

第五册

《南洋对外交通研究》

1.琉球暹罗通使考

2.马六甲琉球通商考

3.琉球大泥通商考

4.琉球旧港通商考

5.日暹交通史上之华文国书

6.林罗山有关南洋的文书

7.中南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

8.海不扬波

9.怀柔征讨与摒弃

10.元明清三代中南贸易演变考

11.布匹在中南贸易史上之地位

12.三保太监下西洋考

附:郑和曾否到过菲律宾

13.中马亲善之史的回顾

14.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

15.印度佛教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16.古代南海航程中地峡与地极

17.据风向考订法显航程之商榷

18.论立表测纬度

 

 

第一卷编辑说明

 

编选说明

 

1.《东南亚史地》共5册:

第一册:《南洋史》《马来亚史》

第二册:《马来亚近代史》《北大年史》

第三册:《新加坡一百五十年大事记》《马来半岛古国考辨》

第四册:《中暹关系史》《暹史考辨》《东南亚地志研究》

第五册:《南洋对外交通研究》

 

2.《南洋史》(1961)、《马来亚史》(1961)、《马来亚近代史》(1963)、《北大年史》(1946)及《新加坡一百五十大事IB)(1969)原为已出版之论著,而《马来半岛古国考辨》《中暹关系史》《遥史考辨》《东南亚地志研究》及《南洋对外交通研究》,则依据先生之著述加以分类成辑。

 

3.《马来亚研究讲座》为先生收辑南洋大学教职员16篇讲稿成书,其中三篇为先生所著,分别是〈马来亚的来历〉〈马来亚古代史研究〉及〈克拉运河与马来亚〉。今将前二篇编入《马来亚史》作为附录,第三篇则纳入第七卷之《艺文杂著》。

 

4.《北大年史》原书有三篇附录,今将先生另三篇与北大年史研究的相关文章:〈十七世纪初东印度荷印土库一瞥〉〈吉打纪年中之北大年起源说〉及〈英国东印度公司通商北大年考〉一并纳为附录。

 

5.本卷多篇文章的英译稿已编入第八卷《外文译述》,兹胪列如下:

•〈马来亚古代史研究〉(第一册)“Notes on the Studies on Ancient Malaya

•〈新加坡150年大事记〉(第三册)“The Sesquicentennial Chronology of Singapore 1819—1969”

•〈丹丹考〉(第三册)“Notes on Tantan”

•〈赤土考〉(第四册)“A study on Chih T'u or the Red Land”

•〈堕罗钵底考〉(第四册)“Studies on Dvarapati”

•〈琉球暹罗通史考>(第五册)“Note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Ryukyu Islands and Malacca Sultanate During 1464-1511

<郑和曾否到过菲律宾?>(第五册)“Did Admiral Cheng Ho Visit the Philippines?”

〈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第五册)“Cultural Conference of the Malaysian Society of Orientalists-Chinese Culture in Malaysia

•〈古代南海航程中地峡与地极〉(第五册)“Notes on Malay Peninsula in Ancient Voyage”

〈据风向考订法显航程之商榷〉(第五册)“Notes on the Journey of Fa-Hsien from Ceylon to Canton

•〈论立表测纬度〉(第五册)“A Study on Gnomon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Accounts

 

编订说明

 

1.成辑各篇之编次,以发表年份先后为原则。

2.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据现行规范用法酌以调整,明显的别字亦加以改正。凡原文过长,为便阅读,作了必要的分段。少数文章由于刊登时间较早,部分文字已经模糊,无法认读,概以表示。

3.原文的繁体、古体和异体字,除有特殊涵义者外,均改为简体及现今通行字体。

4.一律将原文之“编按”改为“云樵按”,以区别《全集》编者之编按。原文译者按原注则加以保留。

 

第一册

东南亚史地()

总目次

 

出版前言

主编前言

第一卷总目次

第一卷编辑说明

《南洋史》

《马来亚史》

 

《南洋史》目次

自序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 释南洋

第二章 南洋史之特色及其重要

第三章 治南洋史之条件

第四章 南洋史研究法

第五章 南洋史之要旨

 

第二篇古代史

 

第一章 史前时代

第一节 原始地形与原始人类

第二节 人种分布与文化分期

 

第二章 传疑时代

第一节 交趾之兴

第二节 交趾徼外诸国

第三节 交趾之叛服与林邑之崛起

第四节 扶南国之霸业

第五节 吴时宣化诸国

  、扶南国

    二、林邑

    三、西屠国

    四、类人

    五、林阳国

    六、金邻国

    七、滨郍专国

    八、顿逊国

    九、屈都昆

    十、拘利

    十一、蒲罗中国

    十二、师汉国

    十三、加营

    十四、斯调与火洲

    十五、诸薄

    十六、担袟

    十七、恒水与大秦月氏

    十八、其他

 

第三章印度化时代

第一节 南洋印度文化之渊源

第二节 崑崙民族之伟业

第三节 印度化国家之盛衰

—、扶南与林邑

二、盘盘个罗与狼牙修

三、赤土与丹丹

四、诃陵、多罗磨与诃罗单

五、婆利与古帝

六、室利佛逝与岳帝王朝

七、堕罗钵底

八、真腊

九、环王

十、骠

 

第四章 中印文化之消长

 

 

自序

 

第一届国际东南亚历史家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ians)最近在新加坡举行了一个星期,与会的二十一国百余位代表,有一个共同要求,希望东南亚各国以及全世界各地的东南亚历史学者,能共同合作,公正地编纂一部《东南亚全史》。以往只有欧美列强对本国的殖民地的历史下功夫,以及当地人士对本国史作研究,而且都是限于近代史,甚至以欧人东来拓殖,作为历史的开端。这次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都认为现在已不再是闭户造车独善其身”的时代了,我们应该放开眼界,看看周遭,充分利用新发现的和其他语文的原始资料,来补充自己的残缺或校正自己的舛误。东南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将东南亚各国的记载和各种语文的资料打成一片,来重新整理,以公允的眼光,科学的方法,从事编纂。各国的档案局应该给予历史家以参考上的便利,不要因国籍的不同而予以限制。东南亚任何一国,都不能凭本国的记载而建立得起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的。尤其是古代史,国境的变迁,错综复杂,治乱与兴衰,淹忽不定。除越南一隅外,一千年以前的国家,已无一存在,目前所有的国家,全是从殖民地的梏桎中解放出来的,历史遗产——除宗主国的殖民史料之外——一无所有;即如越南,也已被分裂为二,和近一千年前的大瞿越(Dai-co-ciet)面目全非。并且自有史以来,东南亚各国的关系都是错综交织看,不能分割,不能孤立,如果只采取本国语文的资料,则有如断烂朝报,毫无足观。如要为本国建设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邻近各国和本国有关的资料,都当搜集起来,尤其是中印两国文献中的古代史料,更不容忽视。各种语文的史料,最好由各国学者加以整理或翻译,以供国际史学家的利用。花那么大的精力,供一国编史,倒不如倾各国史学家的力量来为东南亚编一全史更有意义。这是这一次国际东南亚历史家会议所获致的结论。至于怎样进行编纂,在什么地方编纂,由什么机构主持编纂,则意见分歧,未能一致。

 

东南亚这一个地理名词,在西方学者的眼中,似乎很新,甚至连写法都尚未确定:有的将South East Asia三字分开,有的在前二字间加连号(South-East Asia),有的将第二个字改小写(South-east Asia),大多数人索性把前二字合而为一(Southeast Asia);范围也不一致,有的连印度也包括在内,有的却把菲岛摈斥在外。其实在东方读者的眼中,它本该是一个整体,中国古代称它作南海,明代称它作东西洋,现在叫作南洋;日本一直称它作南方或南洋;印度梵文早就称它作Dvipantara(洲间之域)。而这一次的会议,居然全世界的权威史学家都认为东南亚该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这也是国际东南亚历史家将能共同努力,合作编纂一部《东南亚全史》的先兆。

 

笔者致力于东南亚历史的研究已逾三十年,在南洋大学讲授《南洋史》也已四年,看到世界各国东南亚历史的权威学者们的热烈建议,不禁异常兴奋,三十年冷冰冰的鸡窗苦攻,居然已有如许同志,各着祖鞭,迎头赶上,那是何等欣慰的事!

 

当我一到南洋大学开《南洋史》这门功课时,选修这门功课的同学,天天増加,由教室迁至大讲堂,还得天天加椅子,加至二百余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殊吸引力,而是这门功课对此时此地的青年学者有客观的需要,现在这需要已普遍而引起全世界史学家的注意,深望各国学术机关及文化基金能全力支持这次国际东南亚历史家会议的建议,以完成这伟大的时代使命。

 

为应四年来各方面的要求、鼓励和催促,虽则笔者对这部《南洋史》讲稿还未十分惬意,但大家已等得不耐烦了,终于将就付印。初校寄来,正是会议结束的当儿,欣慰之余,写这序文,谨将本书呈献于各国东南亚历史权威学者之前。抛砖引玉,是我唯一的最大愿望!

 

许云樵,于南洋大学南洋研究室

1961121


《马来亚史》目次

 

代序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马来亚名称溯源

第二章 马来亚史的研究

 

第二篇 史前史

第三章 史前时代的马来亚

第四章 马来亚的史前文化

 

第三篇 古代史

第五章 亚欧古籍中的马来亚

第六章 兴替靡常的古列国

—、都元国

二、谌离国

三、皮宗国

四、顿逊国

五、拘利国

六、班斗国

七、蒲罗中国

八、盘盘国

九、狼牙修国

十、丹丹国

十一、赤土国

十二、个罗

十二、哥谷罗

十四、羯陀

十五、罗越

 

第四篇 中世史

第七章 源远流长的土邦

一、吉陀

二、加罗希与日罗亭

三、丹流眉与丹眉流

四、单马令

五、佛罗安

六、孙姑那

七、大泥

八、吉兰丹

九、登牙侬

十、蓬丰

十一、戎与乌丁礁林

十二、单马锡、龙牙门与麻里予儿

 

附录一 马来亚的来历

附录二 马来亚古代史研究

附录三 西洋针路上的马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