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革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华人

 

民主改革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华人

曹云华,李皖南等著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5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



前言

 

印尼是全球海外华人聚居最集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印尼华人是海外华人中历史最悠久、最为多元化的一个族群,也是海外华人中饱经沧桑、遭受过最多苦难的一个族群。长期以来,印尼华人一直是海内外华人研究学者高度关注的对象,国内外学者研究印尼华人的成果非常丰硕。

 

在中国,研究印尼华人的老一辈著名学者多为印尼归侨,他们早年从印尼回国深造,在国内著名大学学习和工作,可谓人才辈出,诸如周南京、梁英明、黄昆章、梁立基、许友年、温北炎等人,他们的研究重点多为印尼华人历史和文化,研究成果也主要聚焦在印尼民主改革之前的华侨华人。周南京教授是这一代著名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主编的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可以说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他对印尼华人研究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周南京教授和其他人合作编著的《印度尼西亚华人同化问题资料汇编》和 《印度尼西亚排华问题资料汇编》两本书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印尼华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文献。

 

黄昆章 (1937—2012) 是中国南方从事印尼华侨华人研究的杰出代表。黄昆章教授也是印尼归侨,早年从印尼回国学习,1966年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暨南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印尼华人问题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中文、印尼文论文 150余篇,著有 《印尼华侨史》、《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世界华人研究文集》、 《风雨沧桑五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尼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加拿大华侨华人史》、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等。

 

关于印尼民主改革时期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学者也有一定的关注,多散见于一些论文,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少。温北炎与郑一省合作撰写的著作 《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度尼西亚》是对民主改革时代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变化进行较系统研究的代表作,该书第五章专门对民主改革初期印尼各届政府的华人政策、华文教育、华人政治、华人经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温北炎教授认为:在民主改革大潮下,华人社会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华人参政的意识增强了,华人创建了华人政党和华人社团,华人报刊也涌现出来,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华人经济在印尼经济复苏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华族作为印尼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国家经济重建中做出了贡献。”【1】可惜的是,该书出版较早,只是对民主改革初期华人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实际上,印尼华人社会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 2009年大选之后的最近五年。

 

曹云华等人合著的 《东南亚华人的政治参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印尼民主改革时期华人参政的情况,遗憾的是,该书出版时间较早,只是研究了民主改革初期华人参政的情况。厦门大学的吴崇伯教授对印尼民主改革时期的华人经济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析印度尼西亚的银行体系重组》(《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10 )、《东南亚金融改革与政策效果评价》(《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 10 ) 、 《金融危机后印尼经贸政策调整与绩效分析》(《国际论坛》2004年第 6 ) 、《苏西洛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制约因素》(《当代亚太》2006年第12 )

 

可喜的是,如今一些青年学者,尤其是一些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始较多地关注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社会的情况。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周艳玲的论文 《棉兰华人参政浅析——— 20105月棉兰市长选举为例》,作者在论文中说:棉兰是印尼华人相对比较聚集的地区,并且今年5月,首次有华人候选人参选该市的市长选举。鉴于笔者在此近一年的工作生活体验,有机会近距离观看了整个选举过程,并有幸与陈金扬医生直接交谈,也从当地华社了解到不少有关选举的信息。就此将棉兰华人在竞选中的利弊得失与感受整理成文,以期对以后棉兰、印尼华人参政者有所帮助和启发。再者,探讨棉兰华人的参政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棉兰华人在当地政治生活中的状况及其与当地其他民族的关系,也可通过棉兰的个案分析,以点带面对整个印尼华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情况有一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2

 

印尼的华人学者、企业家和许多有识之士对印尼华人社会在民主改革时期的发展变化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们纷纷撰写文章、编辑著作、发表演说,通过各种方式陈述他们对印尼华人社会的看法和反思。代表人物首推李卓辉先生。李先生1938年出生于印尼,祖籍福建南安,早年曾在华文学校担任过初中和高中教师,后来担任几家华文报纸的主笔,20 世纪 70年代还从事过企业管理,2001年开始担任印尼目前最大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总编辑兼主笔。李先生长期热心研究印尼华人社会,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在印尼华人社会有极大的影响。他先后出版了 《坚强奋起 百年复兴》(印尼华文教育史话系列) 、《赤道火花 自强不息》、《民主改革时代政治风云》、《印华参选与国家建设》、《改革激流 迂回迈进》等著作,内容涉及民主改革时期的印尼华人政治、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华社领袖等方方面面。此外,李先生还经常给新加坡 《联合早报》和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撰稿,发表针对印尼华人社会的评论文章。他在 《联合早报》发表一篇题为印尼华裔精英参政走向精明成熟道路”的文章,对最近十多年印尼华人参政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他在文章中指出,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经历了从早期的恐怖、疏远发展到最近的参与和积极投身其中几个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学习与锻炼,华人对政治事务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熟悉,且日趋成熟。【3

 

许天堂先生是印尼华人学者的杰出代表。许天堂1943年出生于西爪哇省库宁岸县,后移居雅加达,祖父为华商,父亲是作家,是第八代侨生 (即土生华人) 。许先生早年经商,1999年参与创办印尼华裔总会,担任中央理事会主席兼雅加达分会主席。2002年创立民族问题研究学会,任副主席。许先生的代表作是 《政治漩涡中的华人》,原作为印尼文,后由周南京先生翻译成中文在香港出版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该书主要研究印尼华人的历史,包括从早期华人到印尼落脚一直到新秩序时期结束,是研究和了解印尼华人历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近十多年来,许先生经常受邀到海内外各类会议和研究机构演讲,还经常给各报刊撰写时政和华人的文章,因此,许先生对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的观点散见于一些报刊和演讲稿。在印尼华裔总会雅加达分会 2007825日举办的面对全球化,印尼华人团体何去何从研讨会上,许先生在作题为华社团体不要太出格了的发言时指出,新秩序政权下台,走入改革时代,多数华人觉悟到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是很脆弱的。这个觉醒推动了他们敢于拒绝各种不公正待遇,并投入维护公民平等权利的斗争。对印尼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各类华人社团,许先生一方面为之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又感到忧虑。他说,华人团体除了存在各种弱点和困难之外,还缺乏具有长远目标的领导人,缺乏有组织能力的干部人才。大多数华人团体的领导人和理事都是老一辈人,他们是成功的企业家,更多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的事业,并且注重自己的利益。华社团体要长期生存和具有生命力,必须成为民主和现代化的组织,要有明确的纲领和使命,面向印尼本土。这符合“落地生根”的口号,立什么地,顶什么天。换句话说,华社团体必须率领自己的会员融入印尼民族的主流社会,但不需要抛弃华人身份,与所有其他的民族大家庭成员携手合作,建设自己的国家。华社团体要打开大门,与其他团体进行合作,摆脱被人称为排外性和宗派性组织的指控。

 

印尼许多华商为促进海内外了解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社会的情况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通过举办研讨会、发表演讲、出版回忆录等形式,发表自己对印尼华人社会的各种看法,他们亦商亦文,利用其商业方面的成就和各种资源,大力推动开展对印尼华人的研究,其著名代表人物有汪友山、黄印华、陈明宗等。

 

印尼的华文报纸也作出了特别的贡献,他们观察和研究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社会的方方面面,经常发表具有时代特色的政论文章,大量报道印尼华人社会各个领域的点点滴滴,对华人社会出现的各种弊端进行严厉的批判,对华人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鲜事物和好人好事进行褒奖。目前印尼全国影响比较大的华文报纸主要有 《国际日报》、《印度尼西亚商报》、《千岛日报》等。一些地方华文报纸亦对当地的华人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如苏北省棉兰市的 《棉兰日报》、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的 《坤甸日报》等。

 

新加坡是海外开展印尼华人研究的一个重镇,因其邻近印尼,再加上良好的研究环境,这里聚集了一批从事印尼华侨华人研究的专家学者,其代表人物首推廖建裕先生。廖建裕先生早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后回到印尼大学深造,又到澳大利亚留学,后在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曾经担任新加坡华裔馆馆长,长期从事印尼华人、族群、东南亚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其著作有中文、英文和印尼文等作品数十种,主要代表作有: 《现阶段的印尼华人族群》(中文版、2004) 、 《印尼原住民: 华人与中国》(中文版、2007) 、《东南亚与华人族群研究》 (中文版、2008) 、 《印尼孔教初探》 (中文版、2010) 、《理解东南亚华人》(英文版、2007) 、《当代印尼华族》 (英文版、2008) 。近年来,廖先生还经常应邀到印尼一些大学和重要的会议上发表演讲,这些演讲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近十多年印尼华人的情况有极大的帮助。

 

香港也是研究印尼华侨华人的一个重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印尼归侨及从事商业活动的印尼华人企业家,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对印尼华人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香港印尼研究学社和由其创办的《印尼焦点》,为开展印尼华人研究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尤其关注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凝聚了一大批有志于此的印尼华人企业家、退休印尼归侨等有识之士,他们定期出版刊物、主办研讨会、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发表演讲等,成为推动印尼华人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例如,香港印尼研究学社于 20085月在香港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研讨会,有来自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共 80 多人与会。由香港印尼研究学社主办的 《印尼焦点》是一份定期出版的全面反映印尼政治经济和华侨华人的中文刊物,从1999531日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 30 多期,开始在海内外确立地位与影响。

 

鉴于国内外对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华人社会发展状况的系统研究还不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还比较少,我们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以期引起重视,让更多的人关注印尼,关注这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关注印尼华人的前途和命运。这几年,笔者五赴印尼各地调研,不仅去了爪哇各地,也去了外岛,包括棉兰、西加里曼丹等地,增加和积累了许多对印尼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还多次组织本研究团队赴印尼访问和考察,走访了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华人社团、华文媒体等,访问了学界、政界、商界许多著名人士,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此项研究做了比较充实的前期资料准备。其实,用一本书的篇幅反映这十多年印尼华人社会的巨大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各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常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这项工作总得有人做,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我们抛出的这块砖头,能引来更多、更好的印尼华人研究。

 

最近十多年来,印尼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印尼国家和人民的一部分,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改革为印尼华人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为印尼华人全面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印尼华人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民主改革并不能解决印尼华人社会所面对的一切问题,要医治印尼华人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痼疾,还必须通过华人社会自身的变革。印尼华人要以革新的精神勇敢地站在国家改革的前沿,与印尼当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争取在印尼国家更好的前途,与印尼当地人民一道奋斗。

 

本书是暨南大学印尼研究团队集体创作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暨南大学曾经有过一个以老一辈印尼归侨为主体的研究团队,他们为繁荣我国的印尼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在这个新的团队是在老一辈团队的培养、带领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沿着老一辈印尼研究团队为我们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为繁荣我国的印尼研究添砖加瓦。

 

本书作者及分工如下: 曹云华撰写前言、第一章、第三章及负责全书的设计和统稿; 唐翀、刘鹏撰写第二章; 李皖南撰写第四章; 胡安琪、文峰撰写第五章; 彭伟步撰写第六章。

 

感谢本研究团队全体同仁的辛勤劳动。

 

著者

20143

 

1 温北炎、郑一省: 《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度尼西亚》,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版,第 219 页。

2 周艳玲,厦门大学历史系 2009 届硕士研究生,20098月至今在印尼棉兰工作,担任印尼英丹集团总裁助理、行政文秘职务。论文详见 《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 5 期。

3  [印尼] 李卓辉: 《印尼华裔精英参政走向精明成熟道路》,(新加坡) 《联合早报》,2014414日。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印尼华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第一节 简短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印度尼西亚华人概述

第三节 变化和发展

第四节 排华问题

第五节 同化还是融合

第六节 近忧与远虑

第二章 印尼政治与外交

第一节 政治转型

第二节 政治安全与外交新发展

第三章 华人政治参与

第一节 华人参政简史

第二节 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民主化进程

第三节 华人与历届大选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华人经济参与

第一节 国民经济概况

第二节 华人经济特征

第三节 华人经济发展的机遇

第四节 华人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五节 案例分析一:印尼盐仓集团———印尼华人企业内部自我调整转型的代表

第六节 案例分析二:阿斯特拉集团———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外部合作转型的代表

第五章 华文教育

第一节 从旧式教育到现代新式教育

第二节 当前印尼华文教育与教学发展

第三节 案例分析:印尼日惹的华文教育与教学发展

第四节 印尼华文教育前瞻

第六章 华文媒体

第一节 华文报纸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华文报纸现状

第三节 华文报纸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华文报纸与华族认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