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

(图文典藏版)

[]伊莎贝尔·娜扎雷-阿加 著

[]索菲·兰布达 绘

胡婧 译

20228月北京第1次印刷





 

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推荐序

引言

 

上篇 强势者长什么样

第一章 强势者的6种类型

伪善型

诱惑型

“利他”型

“学霸”型

“羞怯”型

专制型

 

第二章 如何识别身边的强势者

不要关掉你头脑里的探测器

强势者的30项特征

强势者的“DNA”

破译强势者的行为暗语

 

第三章 莫名其妙的负罪感

危险的手段——使他人感到愧疚

 

第四章 无中生有的悲惨

危险的手段——装可怜,博取同情

 

第五章 鸡同鸭讲

危险的手段——迂回的沟通伎俩

 

第六章 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一有机会就展开“机关枪式”的批评

把自己的缺点投射到他人身上

把他人都当成幼稚无知之人

不放过别人的任何错处

 

第七章 将利益当先,责任靠边奉为人生信条

永远把错误推给别人

动不动就打退堂鼓

模糊自己的立场或态度

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

避免参与任何决定

逃避问题或躲避那些需要他们做出交代的人

利用媒介传递信息

第八章 挑拨离间、制造不和的坏毛病

制造嫌隙的高手

利用“×××向我抱怨你……”之类的措辞

嫉妒别人恩爱就试图搞破坏

在你面前发表不尊重你亲友的言论

切断伴侣与外界的联系

无视群体内的矛盾纷争

上篇结语

 

下篇 如何提防强势者

 

第九章 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

别再奢望与强势者展开理想沟通

固有观念的陷阱

用现实来检验你的思维模式

给现实中的自己重新定位

 

第十章 见招拆招

多多训练自己

不同情境下的应对方式

勇敢反击的益处

 

第十一章 自尊自信,从容应对

敢于并懂得拒绝

 

第十二章 一些重要的自我保护法

挣脱套在你身上的枷锁

不要再讲述你生活中的细节

别答应那些表意不明的请求

记录下一切

团结一致

第一时间告知亲友

拒绝成为中间人

区别对待强势者

谨慎应对奉承话

惹不起,躲得起

下篇结语

 

致谢

版权声明

 

推荐序

 

“让你加班是看得起你,多少人想加班都没有这个机会。”

“就你这水平,你这样出去谁会要你,只有我能看到你的特别之处。”

“你做的这是什么东西,小学生都比你做得好。”

……

 

职场里,这样的话常常出现在领导者口中,一方面,你会为此气愤、委屈,心想对方凭什么这样说自己;另一方面,你也会恐慌、担忧,并且自我怀疑,猜测“领导那么有经验,他说的会不会是真的,我确实很糟糕”。当对方给你一巴掌,再给你一个甜枣的时候,你不免感到庆幸、感恩,告诉自己“我得好好干活,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待”。

 

你持续感觉到的领导者对你的敌意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叫作羞辱管理(abusive supervision)(Tepper2000)。除了羞辱管理,欺凌、冷暴力、“暴君行为”,都可以用来实现职场管理的一个目的:让你“忠诚”地为之所用。

 

明显的控制并不可怕,因为你会轻易识破它,从而远离做出这种行为的强势人群。但是很多控制并不那么显著,实施者并不会把凶残和冷酷写在脸上,而是表现出一副热情、体贴、与人为善的样子。他们既拥有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内核,又能够很好地隐藏自己的残酷与冷漠,表现出优雅与热情,让你难以区分这个人是真的为自己好,还是在利用自己。

 

英国精神病学家凯文·达顿(Kevin Dutton)发现,人格中有喜欢控制他人的品质的人,其职业有一定的倾向,其中控制性最多的人群前三名是CEO、律师和媒体从业者;而控制性最少的人群前三名是物业管理员、护士和心理医生。

 

这其实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要从事世俗意义上的光鲜职业、成为所谓成功人士,往往不能太重视真情实感,而要像一个工作的机器,摆脱人类情绪带来的扰动,这样才能专注于目标,客观冷静地与职场的竞争对手角逐;相反,像物业管理员、护士和心理医生这样相对小众、在世俗意义上并不出众的从业者,却需要对他人的共情、照顾和帮助,对从业者的情感觉察能力是有要求的。

 

所以,在职场中,你常常发现,那些雷厉风行、我行我素的领导,会更快地晋升,快速地获取更大的利益,可如果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你往往会不喜欢他们,并因这样的人能够获得更多权力而感到不解和矛盾。

 

但这其实是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这个现象很不满:自己一腔热血,真诚地想为他人服务,却总是被现实毒打,在职场里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奇(Christina Maslach)发现,人们在工作中,会逐渐开始职业倦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叫作“去人性化”。大多数工作要求,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机器,对同事保持防御,对服务对象越来越没耐心,逐渐对工作的环境和接触的人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慢慢地,你变得没有动力,像一个“企业睡人”,一来到工位上,就变得麻木,像没睡醒一样,人在心不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你被工作中遇到的这类人所感染,觉得自己不被真诚对待,也无法真诚待人。

 

不仅在职场中,在感情中,情感控制也很常见。那些害怕失去情感、习惯掠夺他人的人,也会用一些隐性的控制手段,让伴侣感到自卑、脆弱,仿佛失去他就再也无法找到另一半,而他又是那个唯一懂自己、能够给自己支持的人,这让身处其中的人完全无法离开对方,而对方也因此可以随意剥削、评论、贬低,甚至虐待。

 

有时候,在那些极端情境里,虐待是显著的,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虐待。自我评价良好的人往往能够一眼识别,从而远离这样的虐待者。不过同样地,在另一些普遍的情境里,控制是隐性的,对方可能打你一个巴掌,再给你一个甜枣,你真切地感觉到,对方好像没有胡说,有那么一些瞬间,你竟然觉得,“他在告诉我一个‘事实’——我好像真的很差劲,必须依赖他”。强势的一方会举出相当具体的例子来告诉你:“你看,你这都做不好,没有我,你一个人怎么生活!”于是,你对对方的依赖就更深了,敬仰就更多了。

 

但这样的关系往往是有害的。在这样的关系里,他们并不会让你变得更自信,你也不会获得成长;相反,你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小心翼翼,生怕哪天会失去对方,真的变成对方口中那种“一无是处,谁都嫌弃”的人。这种不自信甚至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本跟你关系很好的朋友,你也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惹恼他们、失去他们;原来你感兴趣的活动,也变得索然无味,你觉得自己根本不擅长那些事情。可是,在你进入这段关系之前,你原本是擅长的!

 

这段关系究竟是让你发掘了真实的自己,还是把自己给毁了呢?你常常冒出这样的怀疑。你很难做出判断,因为对方会不断把你的思维拉向前者,加深你这个信念:我可什么都没对你做,我只是帮助你发掘了真实的自己。如果你有过上述体验,那么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它会深入强势者行为的细枝末节,详尽地为你解读其行为特点与心态。

 

读完这本书,你会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原来一些人某个举动背后,是这样的心路历程啊!

 

比如,本书提到,在说话的音量上,自信的人和强势者尽管说话声音都比较洪亮,但是有微妙的差别。自信的人说话声音比较响亮,但也会与周围人的音量自然而然地保持协调。但强势者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的,故意采用过高或过低的音量。在群体中时,他们会非常大声地说话、大声地笑,音量盖过所有人,从而争夺注意力,让大家都能够明显注意到他们。但在另一些时候,他们会故意使用非常微弱的声音,从而制造一种温柔、虚弱或生病的假象,引起他人的同情、可怜和关注。这种过分提高和过分压低的声音,与情境是非常不协调的,给人很突兀的感觉。

 

你看,通过这些微妙的描述,你可以在人群中敏锐地识别强势者,进而与他们保持距离。如果这样的人是你的领导、同事,你不得不和他们共事,至少你可以在内心形成一道防火墙,保持清醒的意识,让自己明白:他们那些话只是为了控制,我不必为此多虑。

 

面对生活中的强势者时,我们要意识到,这是一种特质,它有强有弱。有些人完全将你工具化,纯粹地利用你;更多的人的动机是混合在一起的,有利用的成分,也有部分情感的投入。面对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情感,你需要做的是保护自己身心的完整性。当你识别他人的控制特质之后,要学会和他们控制你的那部分保持一定距离。

 

比如在职场中,你的领导一边打压你、辱骂你,说你一无是处,以你这样的水平从这里出去后根本找不到工作、会流落街头;但另一边又安抚你,说只有他能看到你的独特价值,好好跟着他干,可以保证你越来越好。我想,大多数人听到这两段话之后,多少会生出两种情绪——恐惧与感激。当你觉察这两种情绪时,你要意识到,这是领导试图通过打压你从而达到在情感上掌控你的目的。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要回到现实层面,真正地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能力。如果你真的被动摇了,觉得自己很差劲,不妨多和身边的人交流,从支持你的人那里获取一些肯定,找回自信心。当你可以保护好自尊与自信之后,才可以阻隔领导那些打压的评价,把它们当作一种表达的手段,而不是现实。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帮助你识别身边的强势者,解读其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下篇教你提防强势者,避免受到伤害。

 

本书作者伊莎贝尔·娜扎雷-阿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自1990年起在巴黎执业,主要从事认知行为方面的治疗和培训,她的洞察和讲述非常细致、准确,让你可以轻松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与强势者的相处之道。

 

心理咨询师

曾旻

2022317

 

引言

 

很多人认为小说或电影里那些善于利用技巧使他人服从自己的人只存在于文艺作品中,殊不知,这类人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类人。我们大多数人所遭遇的诸多不良影响和精神创伤,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强势者”,我在本书中将其称为“强势者”。

 

我在这里指的并不是广告、销售等领域那些用销售技巧达成交易的人,因为这类人不太会顾虑您[1]的个人感受。最会危害您心理平衡的是那些利用您的个人原则和价值观达成个人目的的人,您所具备的正当、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比如爱意、善意、同情心、慷慨、热情、团结……)是他们加以利用的基础。与所有的预期和逻辑相悖,强势者总是力图破坏一段亲密关系(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自己与伴侣的关系)、一个家庭、一个专业团队或一个社会团体的和谐氛围。

 

本书谈及的强势者,就是那些控制他人思想、情感的人。为了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戴上不同的面具。如果心理操纵的定义是暗中引导某人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那本书探讨的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想要的远不止这些!他们还想要什么呢?或许这个答案听起来令人惊讶和费解:事实上,强势行为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需求,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需求。在干扰或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同时,他们会瞬间感受到一种力量,由此衍生的个人影响力和优越感会令他们备受鼓舞。他们每天都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自我的肯定。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首版于1997年上市,后因反响强烈,又多次推出增订本。本书系上述作品的图文典藏版,宗旨是以更轻松的方式向您展示病态自恋的表现和影响。在内容上,这本书直奔主题,不像原书那样提供许多冗长的解释。知晓套路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所以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强势者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与某些人认为的相反,强势者在男性和女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所占的比例亦相当。换言之,强势行为与年龄或性别无关。强势者们并不比您更聪明,他们只是更狡猾,并且想法更扭曲……总之,他们需要您、需要我们所有人来成全他们的存在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使您遭受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识别强势者及其手段的各种技巧,您可以更有效地避开或摆脱这类损耗您精力的“有害”人群。

 

[1] 引言是作者直接跟读者对话,出于对作者表达方式的尊重,这里使用敬语“您”。——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