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9.07.19
(芙蓉17日讯)微型华小有利也有弊!班底华小校长陈淑女就地取材,让教学模式更生动!
坐落在班底新村的班底华小,远离大城市的繁忙与尘嚣,全校目前共有34名学生,属于典型的微型华小,而校长陈淑女自2011年开始被委派到不同的华小上任,期间还曾被派到全校真只有4名学生的微型华小任职,如今来到拥有34名学生的华小,她也坦言“这是很人的进步”。
在郊区的学生家庞生活条件比起城市生活条件相对差.难免会有教材不足.设施不全的问题;例如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教材,唯有设法自制。在6微小执教的老师及校长们,除了有—颗春风化雨的心.还需要发挥更多的创意。
校工砍竹枝打造茅草凉亭
超过20年没有人经营的学校食堂,早已失去了“食堂”原有的意义,陈淑女将食堂改造成开放式的阅读角落,摆放著各种书籍,让学生在放学后可在角落阅读,打发时间。除此之外,学校的校工虽然只有20余岁,在木工方面的造诣更可见一斑,随手在深山砍了竹枝,亲自打造丁校园凉亭.配上屋顶的茅草,为校园增添一份和谐。
“在凉亭台上,我们设置了‘演说者之角’(Speaker's Corner),所有学生可以随意上台发表演讲,每次放学时间,学生部会自动到台上练习演讲.丝毫不会怯场。”
除了发挥创意.在校园中为学生增加学习的平台,班底华小的校园美化方面,可见校方也是下足了功夫。不同品种的植物井然有序地排在草坪上.贴上植物的名称,让学生随时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大自然。
带学生户外“实地考察”
她披露.随著电子科技年代普及化,学生接触大门然的机会少了,以往的学生能够直接躺在草坪上嬉闹;现代的学生却无法分别出泥土的种类,因此,她会鼓励老师带著学生来到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可以亲下触摸,从中学习,这也是微型华小中难能可贵的“生活教学”。
非华裔生掌握基本中文沟通
陈淑女坦言,在一所华小中,非华裔学生比例占大多数,也导致学校处于“尴尬”的局面。庆幸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许多一、二年级非华裔生都已经掌握基本的中文沟通技巧,让师长备受鼓舞。
即将在5个月后正式卸下执教鞭告别杏坛的陈淑女指出,2019年的一年级生就有6人,尤其是新入学的巫裔及印裔学生,在沟通方面最困唯,特别是印裔生,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马来文或中文。
陈校长指出,全校共有34名学生,其中4名华裔、15名巫裔、6名印裔、6名原住民及3名来自其他种族,而今年会有10名六年级生即将毕业,届时.全校只剩下2名华裔生;预计明年会迎来多1名华裔生及2名非华裔生,一般估汁,2020年的学生约有27人。
学生不足没业者办食堂
董事长郭经欧受询时透露,班底华小是于2000年搬迁至现址.惟早在旧校址办校时,就因学生人数不足而尤法吸引业者在校办食堂。校方唯有向附近的餐馆要求提供午餐,最终随著巫裔学生逐渐增加后,就只剩下寥寥数名华裔生继续订餐。
“迁校后的学生人数依然不太理想,即便扩建了食堂,也无法吸引业者前来,最终只能成了学生用餐地点及阅读角落。”
陈淑女透露,学生膳食问题预料会在明年随著政府落实的小学生获得免费餐的政策后,可以获得解决;惟该校目前则面对另一个忧虑,明年的新生人数一旦少于30人,就有可能会面临师资削减问题。
微型华小就地取材 创意教学更生动
坐落在班底新村的班底华小,远离大城市的繁忙与尘嚣,全校目前共有34名学生,属于典型的微型华小,而校长陈淑女自2011年开始被委派到不同的华小上任,期间还曾被派到全校真只有4名学生的微型华小任职,如今来到拥有34名学生的华小,她也坦言“这是很人的进步”。
在郊区的学生家庞生活条件比起城市生活条件相对差.难免会有教材不足.设施不全的问题;例如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教材,唯有设法自制。在6微小执教的老师及校长们,除了有—颗春风化雨的心.还需要发挥更多的创意。
校工砍竹枝打造茅草凉亭
超过20年没有人经营的学校食堂,早已失去了“食堂”原有的意义,陈淑女将食堂改造成开放式的阅读角落,摆放著各种书籍,让学生在放学后可在角落阅读,打发时间。除此之外,学校的校工虽然只有20余岁,在木工方面的造诣更可见一斑,随手在深山砍了竹枝,亲自打造丁校园凉亭.配上屋顶的茅草,为校园增添一份和谐。
“在凉亭台上,我们设置了‘演说者之角’(Speaker's Corner),所有学生可以随意上台发表演讲,每次放学时间,学生部会自动到台上练习演讲.丝毫不会怯场。”
除了发挥创意.在校园中为学生增加学习的平台,班底华小的校园美化方面,可见校方也是下足了功夫。不同品种的植物井然有序地排在草坪上.贴上植物的名称,让学生随时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大自然。
带学生户外“实地考察”
她披露.随著电子科技年代普及化,学生接触大门然的机会少了,以往的学生能够直接躺在草坪上嬉闹;现代的学生却无法分别出泥土的种类,因此,她会鼓励老师带著学生来到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可以亲下触摸,从中学习,这也是微型华小中难能可贵的“生活教学”。
非华裔生掌握基本中文沟通
陈淑女坦言,在一所华小中,非华裔学生比例占大多数,也导致学校处于“尴尬”的局面。庆幸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许多一、二年级非华裔生都已经掌握基本的中文沟通技巧,让师长备受鼓舞。
即将在5个月后正式卸下执教鞭告别杏坛的陈淑女指出,2019年的一年级生就有6人,尤其是新入学的巫裔及印裔学生,在沟通方面最困唯,特别是印裔生,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马来文或中文。
陈校长指出,全校共有34名学生,其中4名华裔、15名巫裔、6名印裔、6名原住民及3名来自其他种族,而今年会有10名六年级生即将毕业,届时.全校只剩下2名华裔生;预计明年会迎来多1名华裔生及2名非华裔生,一般估汁,2020年的学生约有27人。
学生不足没业者办食堂
董事长郭经欧受询时透露,班底华小是于2000年搬迁至现址.惟早在旧校址办校时,就因学生人数不足而尤法吸引业者在校办食堂。校方唯有向附近的餐馆要求提供午餐,最终随著巫裔学生逐渐增加后,就只剩下寥寥数名华裔生继续订餐。
“迁校后的学生人数依然不太理想,即便扩建了食堂,也无法吸引业者前来,最终只能成了学生用餐地点及阅读角落。”
陈淑女透露,学生膳食问题预料会在明年随著政府落实的小学生获得免费餐的政策后,可以获得解决;惟该校目前则面对另一个忧虑,明年的新生人数一旦少于30人,就有可能会面临师资削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