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逾百家具厂 曾是榴梿天堂 甘拔士村依旧原始古朴

 星洲日报2024.01.22


拥逾百家具厂 曾是榴梿天堂 甘拔士村依旧原始古朴






土、ヾ一家家户户门外的大信箱是A 村最独特的风景线。

I 22. 1. 2024

柔・新山:12, Jin. Maju, Tmn. Maju Jaya, 80400 J.B. Tel:07-333 1904(8條線) 佛 Fax:07-331 9858 (發行部)Tel:07-353 5536 Fax:07-353 2493

■昔加末:24, 1st. Floor, Jin Ibrahim, 85000 Segamat, Johor. Tel:07-931 2175, 932 1886 Fax:932 3386

•古來:38b, Lorong 2, Jalan Pasar, 81000 Kulai, Johor. Tel:07-662 4396 Fax:07-663 9169

•麻坡:45-67, Jalan Salleh, 84000 Muar, Johor.

Tel:06-951 4888, 951 2863 Fax:06-953 5063

・昏株巴轄:No.8, Jalan Putri, 83000 Batu Pahat, Johor.

Tel:07-431 7522, 431 5055 Fax:07-431 4775

・居變:No. 240, Jalan Mersing (Taman Kurnia) 86000 Kluang, Johor. Tel:07-772 3864, 771 3528 Fax:07-771 3623

I B村的民、房保留原始古朴的 新村风味

星冲粮

SIN CHEW DAILY 4

,弗社區報

_編輯:賴藝甄・r Johor Edition

這些

那些

有些人,值得被记住;

有些事’必须被记录。

報道▼李玉萍攝影▼陸家明

(新山21日讯)把橡胶芭开辟成家具村,也 经历过榴榷天堂的光辉岁月,甘拔士新村活出最 好的样子!

坐落在新山县郊区的甘拔士容鲁(KEMPAS BARU)属于非传统新村,其成立与英殖民期戒 严或马共没有直接关系,纯粹是基于“让路给发 展’’而重新安置计划下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 “重组新村” 〇

村子特别之处,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一村 分成AB两村”之外,她也曾经因盛产榴椎及四处 林立的家具厂而享有“榴椎村”和“家具村”的 美誉;本期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就为读 者搜寻新村里众多特别的《这些人那些事》〇

方俊卿:

全村人合力オ有堅柏華小

! 〇於八年开始在此落户的方俊卿(84

!ソOU岁)和朱金生(79岁)是新村 的“元老级”居民。据他们告诉记者,政府于 1955至1959间,以让路发展为由,发出ー纸搬迁 令,将他们迁来此地。

曾任马华甘拔士 B村支会主席的方俊卿回忆 说:“当年这个地段就是一片树胶芭,不仅没水 没电,连路也没有,就靠着村民用锄头,一路开 山劈地,向当局争取水电供应,慢慢オ形成一个 有规模的村落。”

另一方面,当年担任村长助理的方俊卿则常 常协助村民解决生活上的大小事,后来鉴于人口 增长,对教育的迫切需求,他联同其他地方及政 党领袖向有关当局申办学校,终于在1975年完成 坚柏华小的建校工程。

今天,坚柏华小就傲立在高耸的山坡上,令 他感到无限骄傲。

他说,这是集合了全村人的力量オ完成的大 「一程如今已卸下坚柏华小芾事职务的他希望, 地方上的年轻人能延续老ー辈的团结精神。

莫哈末拉末曾以新闻部长 的身分,为朱金生背书,支持他 向当局提出农业地转换用途的 申请。

朱金聲:

前部長助創辦首家家具廠

生金声则感念已故埔莱区国会议员丹斯 木里莫哈末拉未在新村土地转换的课题 上,曾提供的协助。

他表示,他当年创办的朱兄弟家具公司,是 村里第一间家具厂。然而,根据法令,当初政府 批的新村地属于农业地段,不允许作工业用途。

直至1992年,获得当时新闻部长的莫哈末拉 末协助,为他的土地转换申请写支持信函オ使到 家具厂的“正名之路”出现曙光。

随着朱兄弟的成功运行,数十年来加入战 围的业者有増无减。据他估计,目前两村有超过 100间大大小小的家具厂,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 家具村。

志期1959年5月由新山县 署发出的ー纸搬迁令,应是唯 --份现存有中文说明的政府 文件,可说是弥足珍贵。

紀カ旺:華青多數往外遷移

〇 !岁老前辈纪

。丄カ旺告诉记 者,他在B村居住近40 年,村子的面貌基本上 没有变化,只是人口增 加了。

“主要是巫裔和印 裔人口增加,华裔青年 却多数往外迁移。”

*-左图:通往坚柏 华小路上的ー排榴桩 树,是目前村里仅存会 结果的榴槌树,可惜产 量不多。

J右图:甘拔士新 村家具厂林立,主要集 中在B村2路3路和4路ー 带。

奠B亡5

早年家家戶戶種榴權樹

式う岁的郑白云受访时说,自有记忆以来, 〇匕甘拔士就是个榴榷村,除了她家种了20 棵榴桩树,其余每户都至少有一两棵,每逢榴桩季 节,就会满村飘香。

她解释,该新村处于高坡地带,而且土质肥 沃,为榴桩树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她说:“这 里都是红泥地,最适合种植榴槌树。”

据她指出,她的父亲当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榴 槌园主,拥有4.5亩榴桩地,而且都是从麻玻带回来 的优质品种。

她说:“70至80年代全盛时期,除了本地的榴 槌爱好者,新加坡客也慕名而来,早年关卡还没禁 止携带榴槌入境的条例,多数人在这里吃了还会买 回去新加坡与亲友分享。"

郑白云说:“我还记得,当时1公斤的售价大 概三四令吉;而ー棵树的果就可以卖到1000余令 士 ,,

〇可惜好景不长,80年代初的ー场变故,所有榴 槌树遭到雷劈,起火燃烧,包括她家的20棵老树, 无一幸免;她说:“大概是从1983年起,榴槌产量 下滑,果肉品质变差,大家也没有心情再种了。”

朱金生(左 二起)、方俊卿、 苏文吉(郑白云丈 夫)、郑白云和陈 玉坤皆对新村怀有 化不开的情感。左 ー为刚掌校1年余 的坚柏华小校长卢 洁娴,她被村民浓 厚的人情味深深打 动;苏文吉夫妇虽 已不住在新村,但 仍然关心当地的发 展,他也是坚柏华 小家协主席兼甘拔 士村委。

陳玉坤:

新村最可貴是村民團結 立:自A村的老前辈陈玉坤(75 木岁)指出,新村最可贵的地方 是村民之间的团结,尤其是资助华小和寺 庙,向来不遗余力。

也是坚柏华小董事的他说:“新村 的居民人口不多,估计不超过1200人,但 大部分的村民若不是华小董事,就肯定是 神庙理事,或身兼二职,总是很热心参与 地方上的发展。”

紀カ有:

他 手 苏指 文之 吉处 :为 臨 村 仅 相 隔

A村開發比B村晚10年

&A村落户

任52年纪カ 有(85岁)指出, 虽然该地名为A村, 但其实她的开发比B 村晚了大概10年。

他说,B村名 字源于国文Kawasan Kempas Banjaran 里面的B字母,至 于后来成立的A村

(Kawasan Kempas

Lurah)则纯粹是方便区分两地,因此就 顺势叫做A村,并没有其他特别意义。

他说:“先有Banjaran,后来又建了 Lurah,为了方便居民和外面 的人容易辨认,因此就叫着B 村A村。”

ー左图:坚柏华小1975 年正式启用,首批学生200 余人,是全国首间获政府全 津的华文小学。

ー右图:走过48年风雨 的坚柏华小,傲立在新村 的小山坡上,与村民互相守 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