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发展的唇齿相依

 星洲日报2024.01.10


华教发展的唇齿相依







刎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上任后,周一首次与董教

矽t总交流代表团陈大锦与谢立意等人正式会 面,双方针对华小与国民型中学拨款、设施维护、充 裕师资、微型华小迁校、承认统考文凭等多项重要课 题充分交换意见。

副教长黄家和接见董教总交流团后,用“唇齿相 依”形容副教长与董教总的关系,并承诺每3个月定 期会面一次,以便针对棘手的华教课题共商对策;是 的,唯有集思广益才能增进了解,才能解决长期悬而 未决的问题。我们不期待解决华教课题一蹴可几,但 至少有个好的开始。

好一句“唇齿相依”,如果没有华教,教育部 内专司华文教育的单位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教育部 缺了辅助倍文教育发展的指导单位,华教必定走向式 微。就事论事,华人企业或热心华教的人士,实在没 有能力支撑从小学到大学,亦即华文教育全方位发展 所需的经费,包括薪资、建设与师资来源。

副部长说,华教先贤为维护华文教育的斗争有血 有泪,所以今天的大马,从小学到大学才能拥有完整 的中文教育体系,这是事实,一番话相信是副部长的

电由B : opinion@sinchew.com.my

華教發展的唇歯相依

肺腑之言。办教育需要靠“斗争”?需要的,从林连 玉、沈慕羽、林見昇……,到处演说“华教故事”的 莫泰熙、吴建成,直到今天的陈大锦、谢立意……, 他们不图什么,只图“华文教育”获得政府公平的待 遇。

赛"

来,

这是ー场持续了几十年,艰辛乂漫长的“拔河比 ,是体力活,更是脑カ活。

当然,除了维护华教正常发展的先贤,数十年 华人社团、中文媒体、华人企业也在华文教育发

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推手。以全国60+2+1的独立 中学为例,为了想学完整中文的孩子有校可念,许多 大企业家认养学校无不一掷千金,解决财务困窘,巴 生滨华的谢松坤、波德申中华李典和、永平中学马文 清、巴生兴华的杨忠礼(已故)……,几乎每一所独 中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应该载入独中史册。

终身投入华教工作的前综人员,除了吴建成校 长,早期新文龙中学的黄润岳、容株华仁中学白纯 瑜、吉隆坡中华独中陈福顺、巳生兴华郑瑞玉、宽柔 中学黄继翔……,这些已故校长(还有更多)及目前 在任者,他们全部将青春奉献杏坛,这就是副教育部 长黄家和所谓的“有血有泪”的付出,那不是客套。

2023年的全国独中人数逾8万人,约占华小生(华 裔)人数(6年合计45万人)比例的18.5%〇独中人数

10. 1 . 2024

星期三

星州成

比起70年代低潮期足足翻了几倍,独中统考文凭“从 无到有” (70年代中期由董总催生)到获得全球逾千 所知名大学的承认,这是华人的努力,以及政府未刻 意打压下的成就。

独立中学只是华教一环,还有华小(1302所)ヽ 教会学校、以及全国合计82所,学生逾10万人的国民 型中学呢?这些都是我国中文教育拼图的ー块,董教 总争取政府制度化拨款,将拨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案,目的不外乎是期望不要因为经费问题影响教育。

华文教育是大马教育体系的“红利”,多元的教 育系统促成“多元的人才”,我们环顾今天大马的政 治、科技、学术、企业等领域,有多少的尖端人才不 都是来自独中、国民型中学?政府只用了极微的教育 经费,就培养足以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专オ,这是不 是值得重视与鼓励?

黄家和表示,副教长与董教总“唇齿相依”;我 们认为,华文教育与国家永续发展的关系是“唇亡齿 寒”,没有华人、没有华文,大马还会存在,但是造 成的伤害还是深远的。

政府支持华文教育是“双赢策略”,一直在拉扯 较劲就是“零和博弈” 〇我们衷心期盼副部长能把华 教发展导入正轨,这是国之所幸!

华文教育是大马教育 体系的“红利”,多元的 教育系统促成“多元的人 才”,环顾今天大马的政 治、科技、学术、企业等 领域,许多尖端人才来自 独中、国民型中学。所以 政府支持华文教育是“双 赢策略”,我们衷心期盼 副部长能把华教发展导入 正轨,这是国之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