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应对气候变迁 化抵抗为承受 打造韧性城市

 星洲日报2024.01.10


超前部署应对气候变迁 化抵抗为承受 打造韧性城市











星洲・根 SIN CHEW DAILY I 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

i

Sin Chew Plus

ヂ,

1近两年来的12月,由于暴雨连绵导致多处发生大水灾、土崩导致人命伤亡的事件历历在 ' 目;2023年9月在吉隆坡甲洞地区更发生罕见风灾,不少树大根深的树木被连根拔起,砸坏多 辆汽车,甚至公寓屋顶亦被强风掀起吹走,现场犹如灾难影片里般一片狼藉……

极端天气频频来袭,让我们意识式“气候变迁”已不再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那“即将发 生”、“预料”的未来,而是现在进行式的既定事实。

对于已然兵临城下的极端天气,我们有何对策?我们的城市规划、建筑,是否足以应对? 政府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减低灾难发生的几率和伤亡呢?

娛樂

44=¢! h Special 辰志口 Focus

焦點 體育

’心 編輯

specialfocus@sinchew.com. my sports@sinchew.com.my entertainment@sinchew.com.my 袁博文

活Z冬防災準備

畐。刊 報道:本刊葉渾穎


承認氣候變遷的事實 做好超前部署

B匕业于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 十硕士的前市议员丁杰隆指 出,气候变迁为整个亚洲带来的影响 巨大,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比较脆弱。

所谓的脆弱分别体现在3方面, 首先防洪能力仿佛到了极限,并不符 合气候变迁带来的强降雨量。

“以前我们做的防洪系统,所 模拟还是计算出来的雨天降雨量,然 后沟渠是否能承受这些雨水,现在发 现好像不够了,因为雨水量比沟渠所 能承载的更多。”

其次,强降雨导致更多土崩和 淹水的风险;第三,雨水所带来的强 风。

“其实是这几年我们オ发现到 越来越频繁,10年前我们所说气候变 迁、极端气候,可能大家还没有什么 感受,这几年会时常感受到。”

这是由于吉隆坡淹水频率愈发 增多,几乎每个月会有一两次或大或 小的水灾,且地点多变,迹象和趋势 越来越明显。

每当我们打算提前为可能到来 的灾难做准备时,总会收到“好的 不灵,坏的灵”、“乌鸦嘴”诸如 此类的反馈,仿佛只要避讳,闭口 不谈,灾难或祸事就不会降临。

可是我们往往忘了 “天不从 人愿”,与其将头埋在沙堆里当鸵 鸟,不如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 牢。丁杰隆说,以前的做法是等灾 难发生以后オ去抗灾,如今应该要 把这个体系转成“超前部署”,灾 前就已经做好充足准备。

“第一,我们必须要承认(气 候变迁的事实),所以当我们承认 时,我们要开始做一套设计。" 这个设计并非足以去“抵抗” 气候变迁或灾难,而是能够“承 受”灾难,当灾难来袭时,我们已 经做好充分准备,这种概念称之为 韧性城市(Urban Resilience ) 〇

灾难无法避免,但事前准备 可以减少人命伤亡、财物损失,灾 后能迅速恢复生活,尽可能不影响 民生,如同一粒气球遭遇重力碰撞 后,能迅速恢复原貌的弹性,这便 是韧性城市的概念。

a承认气候变迁这一事 实,推动气候变迁法:

他认为有一套相关的法律很重 要,因为公共体制里的公务员,负 责决策判断ー个地方如何发展,都 需要一套清晰的法规。

図超前部署,规范和约 束大企业:

承认气候变迁这一事实后, 再不能因循守旧采用老方法,即发 生灾难后,再寻求拨款,讨论如何 安顿灾民、拓宽水沟、重整灾区等 等。一旦有关法律制定落实就能展 开超前部署,清晰列明如何应对气 候变迁、每个部门的责任、拨款如 何下放,以及约束或鼓励私人领 域,特别是大型企业遵守相关规 范。

“比如说发展商发展一块地 方时,应该要遵守什么样的设计准 则,然后防洪的责任在哪?应对气 候变化的基本环境设计跟规划,其

▲丁杰隆任市议员时察 觉到,每当灾难发生, 当地居民便会陷入慌张 失措,不知该何去何 从,因此由下而上灌输 防灾知识非常重要。

(摄影:本报蔡伟传)

超前部署應對氣候變遷

亢為承受

准则在哪里?然后所推出的房子, 其耗电量、耗水量等必须要有一个 准则。”

除了规范,政府也能给予鼓 励,假设企业、商家能达到标准予 以扣税或补贴等奖掖。

教育大众防灾知识, 提前做好配套防灾指南:

丁杰隆任市议员时察觉到,每 当灾难发生,当地居民便会陷入慌 张失措,不知该何去何从,因此由 下而上灌输防灾知识非常重要。

每ー个村庄或地区都应该要 有一个防灾指南,在灾难发生之前 要制定好逃生路线、疏散中心、粮 食储备等等,一旦灾害前兆浮现, 人们第一时间就知道该逃往何处, 并且得到及时的安顿,减少人命伤 亡。

ー些居住在山区里的原住民在 遭遇水灾时,会下意识往高处逃, 万一水位长达一周不退,又没人发 现他们,可能会错失搜救队伍的救 援,以至于陷入另ー种困境,所以 灾前教育很重要。

另外,有关当局应该要改变 “临时抱佛脚”的做法。

他说,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并没 有可以监测到河流或沟渠水位到达 危险水平的警报系统,这也是超前 部署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的经验是发 生水灾过后オ来找礼堂、找学校, 然后物资オ来,而物资如面包是临 时去杂货店采购,我们没有储存到 干粮。我们的知识和操作系统里, 没有设立所谓的仓库或每ー个县准 备ー些紧急用品,像是食物、干 粮、床、船、照明、电筒等等。” 所幸的是,这种临渴掘井的情 况在近几年已经有所改善。

“以前发生灾难,你去学校避 灾,福利局就随便给你ー张床垫, 没有私隐的。现在至少有一个临时 小帐篷。我们现在逐渐在改进,不 是没有做,而是可以做得更好。”

应有专属部门应对气候变迁

丁杰隆说,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防灾和救援仅是韧性城市的一部分。

“我们从未评估过我们的城市能承载、容纳多少人,但是城市人口增加的速 度敝来越快“

特别是近几十年,涌入城市的人越来越多,而城市的住房、公共基础设施、 用水、沟渠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否负荷,都属于城市设计的ー环。

“简单来讲,就是空气、阳光、雨水、垃圾、固体废料、粮食安全,这几种 是我们经常会探讨的内容。”

人口和资源的分配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居住,附近是否有 农田、森林、矿区、制造业区、金融区等资源,然后再根据上述两个基础规划。 例如人口老化严重的城市,因为老人居多,考虑到老人走路、反应较缓慢,需要 ー些不同的规划和设计来协助他们适应城市。像是休闲公园、安全的走道、斑马 线等基础设施,医疗相关机构和商铺等健康设施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是这一切的规划并非单一部门可以解决,牵涉的部门甚广,所以需要一个 气候变迁部门或特别委员会来协调主导。

“现在是跟其他部分打包在ー起,看部门名字(天然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 部),’气候变迁’也放在最后面,也就说明它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高。”

不管是哪个领域,必须由政府来带头

他曾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留学,加上其工作经历,因此较为熟悉东亚城 市规划的个案与我国城市规划的区别。港台地区经常面对台风、强降雨的威胁, 处于多山的环境,所以他们的城市很脆弱,因此更多去关注环境跟城市规划的结 合,也许能作为我国的借鉴对象。

他提到,港台和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 色,可谓走在技术或者是创新的最前端,且具备ー 个巨大的优势。

“如果你说操作方面的话,新加坡、香港ー 定会走在比较前沿,因为他们是ー个由政府主导市 场的城市阵地(city state )。他们有很多土地是由 政府来主导规划,因此比较能影响整个城市规划的 设计。“

以香港为例,由任超、吴恩融所著的《香港 城市气候评估与规划设计》提到,港府和业界就曾 多次开展有关城市气候与环境的顾问项目,颁布多 项技术通告和设计指引。比如《空气流通评估方 法》,向当地规划师、建筑师和大众介绍,利用通 风廊的构建和连接、利用绿化带和开敞空间的衔接 增加城市通风程度等改善城市通风的设计措施。当 地政府在新市镇规划、新发展区、公共组屋等政府 关联计划开展空气流通评估,并且纳入相关土地规

划研究,用于控制建筑分布、街道走向以及地区开发强度等,起了带头作用。

因此,虽然私人房屋发展方面,并无强制条例执行,但发展商在提交设计图 时,也会进行有关评估,以让项目顺利通过。

“成功的案例一定是由政府部门来主导私人领域的。”

他指出,马来西亚的市场走向还是以价格为导向,若政府一味规定发展商要 节能省电,不能耗水耗能源,房价必然走高。而政府具备预算拨款和补贴机制, 还有庞大的官联公司支持。以绿色建筑为例,假设要推动绿色建筑,政府在建设 学校、消防局、警察局、医院、办公楼 等政府建筑就采用大量相关建材,就能 降低建材的价格,私人领域的发展商才 能跟进受惠。

“因为发展商想要做绿色建筑,但 他的量可能不够,价钱压不下来,又或 者我们找不到供应商或相关材料进来。 如果政府每年有好几百亿发展预算,我 要建学校、医院、新的办公楼,甚至 机场都可以更快或更有效地落实绿色 建筑领域。”

▲城市韧性的概念图。

(图: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02 焦點 編輯:袁博文

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 星洲。版

え防災準備

7報道:本刊葉滑穎

, 攝影:本報蔡偉傳、陳世偉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合理的城市规划 有助于加强城市的韧性。

为了应付风灾、为城市降温,许多四季或风灾高发 区的国家和地区在决定开发某个地方之前会进行微气 候分析,且在审批时会关注此分析结果。

何谓"微气候分析” ?

箭市议员丁杰隆介绍,所谓的“微气候分 日し!析”是评估当地的气候环境,包括通风、 釆光、降雨量;附近有没有自然河流、沟渠,然后河 流的水位,在极端的时候会有多高,干旱时候如何?

“微气候也包括附近的自然资源,有无绿肺、树 木?再来是还会评估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周遭附近有无一些特殊的动 物、鱼类,或是受保护动物,若有,该如何照顾和保 护?

“或者是说原本这ー块地附近有一条河流,河里 有生物有鱼,我怎样确保这个发展工程不影响到它们 的生存或不受污染? ”

另外,还有当地的空气素质分析以及房子的整体 布局。

“整体布局”是重中之重,每ー栋楼的高度;有 无窗口;如果人在楼里生活,附近有没有走廊?走廊 是否可以衔接到公共交通?

人站在走廊是否觉得热还是冷?有没有日照?白 天和夜晚的照明如何?整体环境是否安全?

若感觉到热,便要种树、植被、遮雨棚降低温 度,也要避免不通风造成的都市热岛效应。

“新加坡、香港的城市经过这样的分析设计,所 以你在公共组屋附近走路,从公共交通站走到公共组 屋,你会觉得比较安全、舒适,没有那么热。这其实 并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我们城市规划跟建筑师经过 很多分析的产物。”

发展商转嫁成本给政府

随后,他出示ー张照片辅助讲解道,这两栋楼并 排的公寓必然会有部分房子的通风、采光被牺牲,又 有部分房子的风特别大、特别晒,这显然没有经过微 气候分析。

尽管公共交通渐渐完善,为什么有车一族仍不愿 走路到车站乘搭公共交通?原因无他,时而太阳曝晒

法律要與時俱進 垃圾管理得當

时而瓢泼大雨,住宅与车站之间没有遮蔽处,大大减 低民众的意愿。

他叹道,种植、修建公共区域的植物是市政局 的责任,假设树木倒塌造成财物损失,要由市议会理 赔,于是为了节省预算,与其经常维护,不如一劳永 逸,干脆砍光树木。

“对他们来讲是干净了,但是对整个环境来讲, 环境温度一定会增加。”

另外,他认为政府可以设置ー项条款,批准开发 项目前,要求发展商必须符合设计准则如通风采光、 衔接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走廊、固定的公园、防洪池, 尤其是大型发展商,必须保留自然湖泊或人造蓄水 池。

“平日能打造成休闲公园,当大雨或强降雨时, 这些湖泊、蓄水池可暂时将雨水储存起来。”

而现在的发展商只是建造房子,将水排到附近的 大沟渠,至于排水量大不大、速度快不快,则完全不 在他们考虑范围以内。

“问题在于原本这块地可用来蓄水,但是政府批 准发展商建造屋子,建完屋子后又把水排到大沟渠, 大沟渠负荷不了,最后造成淹水或需要拓宽沟渠,就 又变成政府的成本。”

无论是城市规划、地景(也可称为景观)、建 筑、工程,至今的技术可以解决许多问题,那为何同 样的技术通用于世界各地,但每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却 各有不同?

无外乎政治的意愿和因素:

(一) 领导人的判断

(二) 资源的分配和预算,并且是否善用

(三) 即便有预算,是否有效去处理好?

这是他在学校里所学,再经过政府体制和私人企 业实践后得出的经验。

绿色和平高级项目经理邓晓璇提到,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虽然发起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需负很大的责任,但是作为小国的我们, 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保护人民的权益。

除了城市规划,司法改革也很重要。

她说,该组织要求政府制定一条气候变化法令,让各个部门在ー个 明确的法律框架里进行减排、减碳等工作。

“他们建一座建筑物说要减少碳排放量,可是背后没有相关计算 法;国家的目标又是什么?每ー个领域的目标是什么?规定、处罚要详 细列出来。”

她强调,法律应该要与时俱进,因为已经跟不上如今的气候变化速 0 “近几年很多次水灾,都是在短短几小时内下了一个月或两个月的 雨,但很多法律还停留在70年代、殖民时期。即便是最近修正的1974年 环境素质法令,也不是为了气候变迁,只是提高罚款来管制污染,而非 针对生产链、商业模式、垃圾管理等等问题。”

她指出,在全球其他国家会要求厂家回收自己产品的垃圾,我们曾 经也是如此。回想一下我们童年时,用玻璃瓶喝完饮料后,玻璃瓶就还 给店家,店家收集起来再交还给厂家,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大规模地推广 和延续,反而以塑料瓶和铝罐取而代之。

铝罐的材质决定了它的回收价值,因此“污染大军”少见其踪影, 不可降解的塑料瓶、塑料袋成了堵塞沟渠的“主力军” 〇

欵,现在许多商场或住宅区不也设置垃圾分类吗?塑料不就是可回 收的垃圾之ー吗?

她叹道,实际上多数塑料回收厂只回收1号、2号塑料瓶,ー些回收 厂回收5号塑料瓶,除却ー线至三线城市,其余地方均没有回收机制。

“为什么塑料会变成全球危机?因为你以为已经回收了的塑料, 其实只能循环一至两次,最后还是无可避免变成垃圾,无法进入循环经 济(Circular economy)〇所以我们希望能减产,2040年减少75%。雨量已 经这么多了,可以一天内下两个月的雨,我们还在用这些东西去堵塞水 沟、河流?而你完全不做任何东西,你还要让它继续生产? ”

然而,塑料厂与石化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我国更有逾 1300家塑料厂,政府对于塑料减产的态度暧昧不明。

“全球承诺协谈全面的塑料公约,ー百七十多个国家一起讲要怎样 减少塑料生产,可是我国的政府代表,他们不赞成减少生产,他们只是 说要怎样拿出塑料里面有毒的物质。”

V邓晓璇指出,每 其他国家会要求厂! 收自己产品的垃 国尚未有此要求・

垃圾阻排水,不乱丢垃圾就是帮忙

若你习惯在社交媒体上阅读新闻,我想可能曾看到过两则类似的新 闻:滂沱大雨造成闪电水灾,外卖员、交警冒雨清理沟渠的垃圾以加速 排水。

垃圾处理不当导致沟渠堵塞是常态,寻常时候可能影响不大,可是 当极端气候带来大量的雨水时,其危害显而易见。原本的沟渠可能勉强 负荷,但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流到沟渠,其中塑料垃圾占比最大,让本 就不宽裕的排水量雪上加霜。

无论是从城市规划、法律的推动,似乎已经超出我们平民百姓的能 カ范围,但是尽量不使用塑料制品,且将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其实只是 举手之劳,我们何乐而不为?

▲ 丁杰隆解释,为了应付风灾、为 城市降温,许多四季或风灾高发区 的国家和地区在决定开发某个地方

时会关注此分析结果,

【更正启事】

1月3日〈仙四师爷——马来西亚本 土神明,独ー无二〉报道中有几项资讯 错误,特此更正。

1. 文章第三段“目前,以仙四师爷 为主神的庙宇共有14间……”由于部分 内容涉及受访者资料来源错误,现修正 为“如今全马各地共有32间主祀或副 祀仙四师爷的庙宇,今共有16间主祀 仙师爷或四师爷,超过百年的古庙加入 成为’马来西亚仙四师爷联谊会’〇 ”

2. “当年的吉隆坡旧市集,就是如 今的中央艺术坊”图说误植,修正为

“当年的吉隆坡旧市集(旧巴刹),就 是现在的 , Medan Pasar・ 〇 "

3. “叶四是叶亚来麾下将军”基于 受访者提供的资讯有出入,现根据李业 霖先生的著作《吉隆坡拓荒者的足迹ー 甲必丹叶亚来的一生》修改为“叶四曾 对叶亚来照顾匡助,甚至谦让出第三 任甲必丹之位予叶亚来。雪兰莪内战 时,他曾出手协助叶亚来,后遭敌营嘉 应州人与张昌袭击,卒于1869年2月25 日” 〇

4. 小标“全国唯一拥有产业信托人 的庙宇”有误,吉隆坡仙四师爷庙并非 全国唯一拥有产业信托人的庙宇,但根 据前任主席黄茂桐先生讲述,该庙是全 国唯一由法庭赞同华民政务司判决而成 立的产业信托部,小标改为“由8籍贯

12代表组成信托部”,内文也修正为 “吉隆坡仙四师爷庙为何会成为全国唯 一由法庭赞同华民政务司判决而成立产 业信托部的庙宇? ”

5. 同以上小标文章第二段“……但 是叶亚来后裔入禀法庭要收回现有的庙 地,但因为庙方有文件证明是叶亚来捐 赠给庙方”修正为“但是叶亚来后裔入 禀法庭要收回现有的庙地,而最终雪兰 莪法庭赞同华民政务司的判决,将该地 段归判为叶亚来所献公地,并谕令成立 产业受托部。”

6. “成立了由12位不同籍贯代表组 成的信托部,分别是广府、福建、大 埔、惠州、广西、琼州、潮州、嘉应

等”,12代表来自以上8个籍贯,故此 “等”字去掉。

7. “时至今日,该庙仍奉行这项制 度,由各籍贯公会推荐人选,共同组成 信托部。”修改为“时至今日,该庙仍 奉行由8个籍贯,12名人士担任产业受 托人的制度。受托部人选並非强制性由 会馆推荐。但例外的是,广西代表邓宏 智就是由其名誉会长丹斯里曾永森推 荐。”

8. “为了筹办博物馆……向国家历 史文化中心购买文献……”文中“国家 历史文化中心”实为“国家档案局” 〇

9. “一年当中有7个节日是香火最 鼎盛的时候。分别是……”应吉隆坡仙

四师爷庙要求特別注明该庙香火在节庆 时非常鼎盛,故文句修改为“一年当 中7个有特别祭祀活动的节日香火最鼎 盛,即:师爷銮游、叶德来公诞辰、观 世音菩萨诞辰、义勇祠先烈纪念日、四 师爷诞辰、该庙创立周年纪念日和仙师 爷诞辰。此外,农历新年、除タ夜、惊 蛰日和每逢初一十五也是香火特别鼎盛 的时候。”

欲深入了解吉隆坡 仙四师爷庙,请扫描二 维码观看视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