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符与帐篷

 星洲日报2024.01.21


竹符与帐篷

莫家浩





文•莫家浩(本地文史研究者,歷史學博士,長期 從事本土歷史爬梳與田野踏查工作。)

竹符與帳篷


2020年末,由马来西亚与中国联合提名的“送 王取一一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 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即一般常说的“申遗成功”、“成功 入遗” 〇作为我国华族的民俗信仰文化活动之ー,送 王/入遗,自然极具开创意义。在申遗路上,在马六 甲至少已存在近18()年历史的送王舵习俗,一直扮演 着具代表的角色。就在刚不久的1月上旬,马六甲勇 全殿举办了为期11天的送王/庆典(全称为“勇全殿 合呷康泰安民纳福七朝王醮送王/庆典”),是2020 年“低调”送王/之后,王爷千岁不再受限于防疫 SOP,又一次代天巡狩,吸引不少国内外游客、摄影 爱好者及专家学人前来观礼。

马六甲送王/并非定期举办,自战前的1933年最 后一次举办,再到2001年复办,早已相隔68年,然而 它又是本地少有能长期受学术关注的民俗庆典,最早

ー份调查报告竟可追溯至193()年代,相关金石史料文 献更可上至1840年代,实属难得。所以即便自千禧年 马六甲送王/复办以来,我虽一直未有机会亲眼见证


事ヾ


一番,也能够从各种特刊书籍及文章媒体中略知个大

概。而作为观察送王/的新手,也受限于仅有一天时

间,我选择从前辈学人的经验中按图索骥,在王紅大 游行中锁定一两个“看点”,琢磨学习。

首先是竹符押煞,这套仪式频繁出现在王/大 游行中,只要队伍途经交叉路口或交通圈就会执行, 本地文史学人李永球曾撰文称其为王Z大游行里的 “重头戏”,其意义为代天巡狩的王爷收押各处凶神 恶煞。在其文章中,李永球只提及道士在竹符押煞中 的身影,惟以我现场的观察,具体执行此仪式的是乩 童、道士及法师三方:首先由王爷附体的乩童先在王 紅即将路过的路口,确认要钉下竹符的位置,接着法 师(亦称五营组、三坛小法)们会在该处钉下竹符、 摆上果品、插上香烛,随后道长在竹符前铺上一块红 布,并带领众道士踏步诵经撒米吹号响鞭,再将红布 收回,最后由法师向着竹符响鞭敬礼结束,三方配合 无间,ー气呵成。早在10年前,台湾学者李丰楙便注 意到马六甲送王/仪式中几乎没有礼生(典礼司仪) 的存在,却是由乩童、道士及法师三方完全包办,如 我在竹符押煞流程中的所见一斑。

送王紅另一大看点是采莲队,但与反复出现的 竹符押煞不同,采莲队早已绝迹王/大游行多年,其 盛装打扮的身影仅存在于战前老照片之中,其咏唱的 采莲歌也仅有歌词流传,千金难买一声唱。千禧年复 办后,人们可以在马六甲送王紅队伍里看到代替采莲 队出游的九盏莲花鲤鱼灯笼,但这次的送王/并没有 鲤鱼灯笼,当然也不可能突然冒出采莲队,却倒是有

马六甲勇全殿送王/,

乩童、道士与五营组相

互配合,在路口钉竹符 勇全殿送王/队伍中,

押煞。(莫家浩摄于 走在凉伞之前的镶黄边

2024年) 红布帐篷。(莫家浩摄

于2024年)

一具由10人举着杆子撑起来的镶黄边红布、看似帐篷 的东西,在游行队列之中,跟着队伍走。这具帐篷很 容易让人联想起战前老照片中的采莲队伍里,也总有 ー块布幔随队而行,以充当采莲队的遮阳蓬。今昔两 者,确实十分相似,仿佛有影射致敬的意味了。

传统总在不停变化。或许有人会担心,入遗后的 送王舵,其形式可能会进ー步被定型,从而少了民俗 信仰天生的灵性。但在我看来,在入遗的加持下,今 后的马六甲、乃至全马的送王/习俗,オ真正将要闯 入一段快速变迁、不断重塑的加速道中,或许不必等 到2031,未来10年内就将会有更多的王爷、王/与游 行等待我们的参与、观察与记录,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