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边界在哪里?

 星洲日报2024.02.25


我们的城市边界在哪里?





星朴根

25.02.2024

22

建築 編輯:邵美鳳

城市的边界,是我们既熟悉又不熟 悉的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在大选 时期オ会知晓自己实际上住在哪ー个城 市或区域:蒲种居民在大选时才知道自 己住的地方原来隶属于梳邦再也抑或是 雪邦,而住在沙登老区的居民也オ会惊 觉自己手中的那张票居然标示着蒲种〇

吉隆坡和雪兰莪之间的边界问题, 一直困扰着这两个地区的居民。吉隆坡 自1972年成为联邦直辖区后,至今还有 26个地区因为模糊的边界问题,引发ー 些发展上的障碍或民生问题,不只是政 策和津贴发放上会有挑战,还涉及基本 设施,如安装排水管需要两个地区的单 位协同合作才能顺利衔接。

城市的边界定义往往与我们日常的 认知相矛盾。城市边界就像在ー个区域 逐层铺设不同尺寸的布,每块布之间都 有自己的重叠与交错,这些交错在我们 认知中形成模糊的分界线。除了以上提 及政治划分的影响,地理特征也可能是 城市边界决定的因素。例如,槟城北海 区和吉打州的边界是随着慕达河的摇摆 而设定的,这有助各单位厘清他们的负 责范围,也减少不必要的土地纠纷。此 外,吉隆坡虽不像怡保那样四周被岩石 山围绕,但吉隆坡与卫星城市构成的巴 生河流域,都被北部区域的山脉如安邦 丘陵、加影山脉、巴丹丘陵包围着,形 成非常鲜明的边界。

芙蓉2.0:人为的边界

然而,并非每个城市都有像山明水 秀般的地理特色,在许多较为平坦的区 域,也可以通过人为介入创造出新的边 界,芙蓉2.0就是较为著名的例子。政 府鼓励发展商拓展新区域,通过扩大自 身地区去增加活动人口。

此外,经济活动也是构造我们对某 个边界的印象,例如在蒲种,南部是雪 邦市议会的管辖之内,而北部是由梳邦 再也市议会负责。但是以我们日常到蒲 种去寻访食物时,南至福吉镇(Bukit Puchong ),北至金銮(Kinrara ),我 们都会自然地认定为蒲种市,这种有趣 的交错让蒲种多了几层复杂。而エ业活 动几乎就是蒲种的代名词,带动了许多 商业机会,让蒲种的食肆密度非常高。

巴生河流域:模糊的界限

吉隆坡和周边卫星城市展出来的大 吉隆坡,或称巴生河流域,也正在逐渐 改变我们在这个城市内的身分认同。

记得几年前在士姑来大学攻读硕士 时,与同学一起前往芙蓉考察工地的经 历。在车上我们畅谈各自的成长经历, 当我提到加影是大吉隆坡的一部分时, 却引起了身为地道吉隆坡人的严厉反 对,他说只有吉隆坡才能称为吉隆坡。 这样根据地区身分认同的差异,也造成 了更细致的地方文化分布。

我们城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加上公共交通的普及,未来一代人只会 更加分不清楚吉隆坡和巴生河流域ー带

▼慕达河把吉打和 槟城分开,形成了 非常鲜明的界限, 两州因这条界线而 发展自己的微型文 化。(图:摘自 The Stars )

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如东京的首都圈ー样, 埼玉县在二战前是为东京市供给食材的农耕 区,现今也都市化成为了东京首都圈的一部 分,密不可分。

如今5G的时代,一切都实现了零延 迟,我们更容易被现代信息战所影响,不自 觉地站在某一方。我们和同一阵营的人越来 越相似,与站在我们对立面的人越来越遥 远。将镜头聚焦到国内,经过60年的国家建 设,马来西亚人的身分认同变得广泛而共 同,尽管这种新的身分认同在过去60年中取 得巨大的成功,但由于不同族群对其有不同 的解读,也引起一些争议。

微型文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州人民对自身近邻环境的身 分认同逐渐崛起,Sarawak for Sarawakian和 Bangsa Johor成为了近年来最具代表的例子。 这实际上反映了更加本土化的文化发展趋 势。与其根据种族或宗教,我们正默默地酝 酿着ー种新的身分认同,根据我们的物理位 置、区域、地理环境或以各种边界统称的方 式来定义。而这样的身分认同也会加强当地 主流文化细分出属于他们的微型文化。在这 里,微型文化可以被定义为在较大群体内部 的独特群体,他们分享某种共同的特征、活 动或语言,使他们彼此联系在ー起,并与较 大群体有所区别。

在我们走过属于他人的城市时,或许常 常忽略了周围微小而独特的差异。然而,正 是这些微型文化构成了城市的独特魅力。通 过更深入地观察、理解,我们可以让城市的 边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让我们共同 努力,超越城市的边界,去发现和欣赏每个 地方独有的微型文化之美。唯有这样,我们 的马来西亚才能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精彩。

9

員围邕國

文・蔡智勇(草稿特約編輯,CWK Architect, Associate Architect)

我们已经习惯了 沿着白蒲大道

(LDP )去辨识方 向,虽然这条大道 把蒲种切成两半, 但也让蒲种增添 了忙碌的气息。

(图:蔡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