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24.02.23
华裔搬离小镇 生源渐少 友族撑起新芒魏中华
劑侏 Z
SIN CHEW DAILY 曜•
• "4—1
編輯:徐博汶 Northern Edition
dt
・檳城:67,Jalan Macalister, 10400 Georgetown,Pulau Pinang. Tel:04-222 6666 Fax:04-222 6660(業務部),04-222 6677(廣告部), Fax:04-222 6678(採訪部)電子郵件:penang@sinchew.com.my
・加央:49(Atas).Jalan Kangar-Alor Setar.Taman Pertiwi, Seriab, 01000 Kangar, Perlis.
・亞羅士打:1025,1st Floor. Jalan Berjaya 3, Seberang Jalan Putra, 05150 Alor Setar, Kedah. Tel:04-731 8767
I 23. 2. 2024 星期五
■雙溪大年:6, Jalan Mawar 2, Taman Pekan Baru, 08000 Sungai Petani.
・北海:5005, Jalan New Ferry, 12300 Butterworth. Tel:04-323 1979 Fax:324 1 979
・大山腳:3183-A, Jalan Maju, Pusat Pemiagaan Maju Utama, 14000 Buklt Mertajam.
・吉輦:4A,Jalan Kell, Taman Seri Tenggara, 34200 Parit Buntar, Perak. Tel:05-716 4877
華裔搬離小鎮生源漸少
新芒魏新邦安拔中华小学创校至今已94年了
/學校:新芒魏中华小学、 角 生人数:57人(华裔25人,、 友族32人) ヽ
成立年份:1930年
特色:睢一成立藤球队的吉辇县 、 华小,友族家长纷送J
\ 孩子来中华,填补ノ 华裔新生的不足ノへ
友內生撐起 觀新芒魏中華
中华小学成立藤球队,由华巫印学生组队参加吉辇县学联 赛,是唯一华小藤球队代表。
不同族裔的学生一起学习,气氛融洽C
中华幼儿园就在校园内,许多友族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接受教育。
新芒魏新邦安拔中华小学走过90 余载,学生人数从辉煌时期的200人, 随着华裔不断搬离小镇,华裔学生越 来越少,幸在这十余年里,友族家长 认可华校,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华小 学,让中华小学维持在50余人,但友
族生也超越了华裔生。
同样把幼儿园设在学校隔邻的中 华幼儿园,目前就读的华裔学生更少 了,友族学生己超出了 60%,可以预见 中华学校未来的新生人数都要靠友族 学生支撑了。
中华学校位于新邦安拔小镇,附 近有另外数个小镇如甘榜柳、舍林 星、三镭渡,以前还有多户华裔,现 今越搬越少,年轻村民更少,就和国 内其他郊外小镇面对同样问题,学校 都降至微型华小。
鍾育文:教師用雙語授課
米六长锤育文说,不论是什么族裔,来中华报到就是本校 仅学生,教师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个学生。
他说,进入中华小学的学生,多数在中华幼儿园上学,都 有一些基础,在面对友族生多过华裔生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导学 生也会用双语教学。
他说,许多友族生的家长较开明,让孩子接受华文教育是 为了让孩多学ー种语文,将来增加就业优势。
首支华小藤球队
由于友族生多,该校利用这优势成立了首支华小藤球队, 由华巫印学生组队,马来教师当教练。学生参加吉辇县小学学联 赛时,其他藤球队多是来自国小,而该校则是“团结队” 〇
其他课外活动方面,该校也有与亚罗邦士华小共组篮球女 队参加学联赛,通过合作方式也可出队。该校的学习环境及设备 也不断改善,由于基金有限,还希望校友、热心民众多支持。
最近学校获教育局赞助21台手提电脑,学校将建设电脑 室,让学生从中学习新知。
锤育文(左起)、王福来及陈思媛接受访问时合摄。
王福來:出租閒置稻田校地
匚[コ华学校董事长王福来受访说,该校校地约有6.4英亩,
十除了2.4英亩地充校舍,另外4英亩稻田则出租,校园 周围环境清幽,不远处还有一座昆仑新芒魏山,旁边则是一大片 稻田。
学校小,人数少,但每年都得花费1万至2万令吉资助各种活 动及维修,董家教在疫情前都会办教师节晚宴,筹一点钱帮助学 校,除了学校,中华幼儿园的开销也要万余令吉,也都需要热心 人士资助。疫情至今,教师节晚宴停办了,镇上的人口也一直在 流失,董家教等都会尽最大努力找一些基金来帮助学校。
他说,学校小,很少被关注到,他希望一些大企业、热心 商家、校友能多出力,帮助中华建设,该校课室尚未跟上时代安 装精明器材。
陳思姨:教師須承擔多重職務
労协主席陈思娛说,学校虽小,但教师非常尽责,一人 豕担起多重职务,除了教学,还担任各重课外活动导师 及教练,有时还自掏腰包补贴学生。
“学校要找钱,董家协也常配合学校活动办义卖会等,筹 一点钱。过程虽然辛苦,但只要能帮到学校,做就对了。”
劉雅容:校舍早前爲亞答屋
1. 中华学校的篮球场 年代久远,设备残旧, 有待提升。
2. 校门前栽种了向日 葵,属美化计划的一部分。
3. 教师非常尽责,课 余间在校参与画壁画。
4. 中华小学校地很 大,稻田地供出租。
5. 新芒魏新邦安拔 小镇,华裔人口越搬越 少,也影响中华小学就 读新生人数。
高峰期學生逾200人
主!;芒魏中华小学创立于1930年,学生
切主要来自新芒魏区、新邦安拔区、 三镭度区、新邦知甲舍林星区、甘光柳等5个 地区。创校初期,校址位于三镭渡,后来搬 迁至新邦安拔区。当时,学校只有1名老师执 教,10名学生就读。
1946年,地方闻人与一群热心人士成立 了建校委员会。1962年中华小学改名为中华国 民型华文学校。
1964年,建校委员会以1万5000令吉向黄 女士购买校地。为支持此项购地计划,时任 董事长徐福义先生捐献2500令吉。黄女士也捐 献50g吉。此时,学校的学生人数上升至145 人。
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董事 会为每班提供了足够的桌椅、风扇、教具及扩 音器等。董事会也建设了篮球场。学生人数从 之前的100多人增至200多人。
1974年3月2日,家长与教师协会成立。 徐福荣先生获选为中华学校第一届家协主 席,刘雅崙先生则获选为副主席。
箭任中华学校董事长刘雅答
HU (晋旨)说,他于上世纪70 多年至90多年代曾担任家协主席及董 事长职,学校也是ー点点改善设备, 当时华裔学生还很多,友族生较少。
他说,以前的校舍为亚答屋建 筑,后来オ改建,刘雅容是于70年 代,从崙眼色海来至新邦安拔从事配 齿业,其父亲因在当地开了分行,他 就来帮忙,后来参与中华学校的活 动,先后担任家协与董事会主席。他 退休后于2000年初搬去槟城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