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兴学”备受后人景仰‧郑振中一生贡献教育公益

 星洲日报2012.03.14

“倾家兴学”备受后人景仰‧郑振中一生贡献教育公益


延续陈嘉庚遗风,“倾家兴学”的新文龙中华中学“校父”郑振中,一生贡献教育公益事业,备受后人景仰。

郑振中原籍福建永春,毕业于厦门大学后,遵从父亲嘱咐南来峇株巴辖龙引进行垦植活动。当时的龙引交通不便,仅有几家亚答屋,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到处都一片荒凉。

一直对教育工作有兴趣的郑振中,曾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及峇株正修学校任教,因目睹许多华裔子弟失学,便萌生兴办学校的念头。

发展华校必须有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所以他毅然“弃教从商”,到新加坡经营土产贸易,但却失败而回返龙引,一面开发山芭,一面努力推动教育及社会公益事业。


让中华公会经营电厂资助华校

当年龙引仅有的一家私塾已停办,他便倡设龙引中华小学,但学校却面对经济困境,当时刚好申请龙引电力供应站的准证获准,他立刻交由龙引中华公会经营,所有盈利悉数作为教育经费。他的大公无私,深受民众的赞扬。

到了1948年,他又筹款15万元兴建龙引中华小学新校舍并增加班级,以确保当地没有任何儿童失学。

1951年,新加兰、文律及龙引三区华校同意统筹统办新文龙中学,郑氏被推选为董事长,并聘请黄润岳校长主持校政,董教之间精诚合作,多方延揽良师,数年间学校便初具规模,校务蒸蒸日上。

新文龙中学获教部肯定
办高级师训班栽培优秀师资

当时的新文龙中学校风好,成绩佳,是柔州公认办学出色的名校,并获得教育部的肯定及委托,开办了高级师训班,前后4届栽培不少优秀师资。

接着又于1957年开办高中,各地学子皆慕名而来,学生与日俱增。截至1962年,学生达到867人,在国外大学毕业者也有50余人。

早期的龙引只是一个村落山芭,连一名小学生或一家小商店都没有。后来人口不断增加,商业繁盛,并一跃成为峇株巴辖的副县,郑振中对当地的发展功不可没。


“中叔”常出面调解纠纷

在二战期间的日治时代,新文龙三区因为外来势力的挑拨,而发生种族暴力事件,郑氏主张以和为贵,为了改善各族关系而费尽心力,各族之间才能和睦共处;到了政府颁布紧急法令时期,当地也安然无事。

德高望重的郑振中一直备受政府官员与民众的尊敬,但他始终淡泊名利,对所有荣誉名位,皆辞谢不受。他也常为人排解纠纷,只要“中叔”出面调解,都能令争执的双方非常信服。


连任董事长13年
尊重校长不过问校政

1952年新文龙三区师生发动要在新文龙中学操场建立“振中亭”表扬校父,首先反对的就是郑振中本人,但是三区师生却认为振中亭非建不可,并发动筹款获得近7千元动工建亭;后来振中亭又在2001年重建。

1953年,童子军总会以郑振中提倡华校童军运动居功至伟,颁赠世界童军总会的感谢金章;10年后,联合邦童军总会又颁赠童军最高奖章。

他本身受过高等教育,也当过教师,办教育当然内行,但他却绝对尊重校长,连任董事长13年来,对学校行政从不过问。

但他对校长教师却非常敬重及爱护,这种谦恭有礼,以身施教的行为,树立了优良校风,让学生与家长都懂得尊师重道,连顽固的学生也受到潜移默化,而变得彬彬有礼。


无惧褫夺公民权递解出境
坚决反对华文中学改制

1961年,教育部要华文中学改制,郑振中是最坚决反对的,他说过:“如果独中被迫关门,我们便不做董事算了,如果独中没有学生,那我们就自动关门,但新文龙中学永远不改制,即使我被褫夺公民权,递解出境,甚至坐牢都无所谓。”

在中国抗战期间,由于他曾参与筹赈工作,到了日军南侵时便遭日军拘禁,所幸后来获人营救才能幸免于难。

他一生鞠躬尽瘁,献身教育公益,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劳劳碌碌,最终积劳成疾,于1963年3月15日逝世。

新文龙中学校父祭日放假一天当他逝世的消息传到新文龙中学时,全校师生都哭了,学校立刻停课,在校舍前悬上横写着:“校父郑振中先生精神不死”。

至今新文龙中学每年都在3月15日的校父祭日放假一天,而且该校也于1963年成立“纪念郑振中先生教育基金委员会”。


郑国升:树立华教界典范
以堂伯作为学习榜样


新文龙中华中学董事长郑国升坦言本身也以堂伯郑振中作为学习的榜样,郑振中为新文龙三区华教界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现在本区华教事业能够蓬勃发展,郑振中确实功不可没。

“郑振中对华教的热忱影响了其弟弟,也就是我堂叔郑振经,过后接任新文龙中学董事长职,直到80多岁才退休,在1995年,该校发生大火灾烧毁了整所学校,郑振经也带领董事会重建学校。”

他说,新文龙三区算是小地方,但新文龙中学每年不敷经费多达80万令吉,都能够顺利筹足,由此可见本地华社对华教的热爱,而且许多华教界人士都是以郑振中作为精神领袖。

“郑振中最让人赞颂的是勤俭朴实、乐善好施又急公好义,他自己住在简陋的屋子,衣食俭朴,却把一生辛苦经营祖业所获的财富,全数献给教育公益及资助亲友等,并以学校作为终身之精神寄托。”

“当学校建筑新校舍时,他不辞劳苦驾着汽车来回压平地基,每天运载沙土填补松软潮湿的大草场,亲自监督工人清理沟渠及除草,还常常在半夜到学校巡视,并当作是自己的分内事。”


关裔强:出钱出力筹组篮总
郑振中也是“柔篮运之父”

新文龙中学副董事长关裔强表示,郑振中除了热心教育公益,也被柔佛州篮球界誉为“柔州篮运之父”,当年他为筹组柔州业余篮球总会,出钱出力,四处奔波,才排除万难将柔州篮总组织起来。

他说,身为柔篮总会长及峇株篮球分会会长的郑氏积极推动篮运,培育出许多优秀健儿,过后新文龙三区也轮办“全柔振中杯少年篮球赛”来纪念他。

1958年,马来亚联合邦篮球界意见分歧,他挺身而出奔走调解,极力呼吁大家团结一致,最终获得各州代表赞同,马来亚业余篮球总会从此才能健全运作。


郑九章:立铜像及出版文集
让后人紧记郑黄贡献

新文龙中华中学董事会顾问郑九章在2010年6月赞助经费,为校父郑振中在校内立铜像,以纪念其兴学之功,同时也以文献表扬其献身华教的伟大精神。

此外,他也配合新文龙中学庆祝创校60周年,赞助出版《校父郑振中及黄润岳校长记念集》,详述两人的生平贡献。

他认为,立铜像及出版文集都能够让后人紧记两人的贡献,让他们成为后代的楷模。


冯笃生:对地方贡献多
校父待人和善多才多艺

身为新文龙中学第一届毕业生的冯笃生表示,校父郑振中除了创办新文龙中学及龙引中华小学,也成立龙引中华公会,对地方上贡献良多。

“郑氏通过中华公会经营电力厂资助华校、安葬二战期间殉难华侨烈士及管理新文龙广福义山等,至今依然让人津津乐道。”

他说,郑氏虽然不苟言笑,但待人和善,多才多艺,也是体育健将及铜乐好手,当年也大力促进种族和谐,并成立新文龙3区童军团及举办首届3区华校运动会,加强了3区华社的沟通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