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侑舞于庭”一 社会和谐需要同理心

 星洲日报2024.04.04


“八侑舞于庭”一 社会和谐需要同理心





宋明家 科学工作者

“八侑舞於庭”一 社會和諧需要同理心

畠近“风波袜”事 取件,我们看到达 祖丁教授、玛丽安莫达这些 和我们“同温”的马来人, 站出来发表“同温”意见, 但很少华人肯去聆听马来社 群的“刺耳”声音。同时, ー些华人群组喜欢拿印有佛 教僧侣、耶稣、兴都教神像 的袜子或内裤,来暗示我们 “开明”、“高人一等”的 地位;甚至在马来群组,也 有华裔朋友用印有耶稣的袜 子“反葱”马来友人的留

不由想起《论语・ハ他 篇》里开篇说的:“八倩舞 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孔子是评论鲁国大夫 季氏的过分举动:作为只 配“四偕”(四行歌舞团 队、每行8人)歌舞表演的 官员,季氏竟用了皇帝等级 的“八伯”,这真是忍无可 忍!

在孔子那个社会秩 序紊乱、道德风尚败坏的 “礼乐崩坏”年代,他强调 的“礼”,代表“社会纲 纪”,亦即每个社会成员各 安其位,社会才能安乐进

°简单的说,把马来人之 间凝聚起来的“礼”,就是 伊斯兰教义、集体思维及行 为;若在华裔社会,“礼” 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华教系统”等传统。

大马大多数非马来人的 “礼”,不在宗教,所以耶 稣、僧侣印在袜子上,不是 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当然也

和宗教教义有关,但我们可

以去缅甸或泰国看看,情况

会和多数大马华裔佛教徒的

认知很不一样〇

当前大马伊斯兰流派的 思维主流,就如缅甸、泰国 南传佛教的盛行一样,已是 既定事实;“大马式伊斯兰 主流意识形态和作风”,已

是大马“礼”的一部分,目 前是如此,将来数十年可能 也是如此,除非发生像《狂 人日记》里,出现强大的个 人“异见”,然后异见强大

到能改变整个大马伊斯兰群 体的作用。

古代道德标准和礼教 条规,来自孔子这些人;但 鲁迅要批判的,不只是这些 传统的“礼”,而是对“庸 众”盲目支持主流意见的批 评C

害死人的“吃人礼 教”,相等于“庸众盲从的 意识型态”;主流的看法, 一般会被认为是正确的看法 或思维,因为大多数人不愿 意成为持有“异见”的个 人,这需要强大心脏才能做 到;无法承受被排斥压カ, 或为了五斗米折腰的,只好 成为顺羊,或合理化随顺羊

在世界舞台上,对应 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伴随而来 的种种“道德沦丧”现象, 而产生出巨大对抗“异见” 力量的,主要来自伊斯兰。 上世纪80、90年代伊斯兰复 兴运动席卷全球后,毕业自 埃及、中东等国的大马留学 生,把这些复兴思想带冋 国,在当时马来经济实カ落 后于华裔群体的时代,加强 了伊斯兰信仰、价值观,以 及民族归属感,并努力追求 恢复伊斯兰传统礼仪的生活 方式。

经过三、四十年强化共 鸣作用下,马来社会目前的 “礼”,就是非穆斯林眼中 所谓的“保守”作风;而少

数穆斯林的“异见”,是华 裔的“世俗和开明” 〇

不管出于什么因缘, 大马穆斯林反省酉方匚业革 命急功近利带来的文化和 传统的破坏,而举出冋返 “礼”的大旗,不管这执着 的“礼”,是会加强经济发 展,或是妨碍国家现代化步 伐,这都已成了定局,目前 没人能在短期内扳回原点。

反躬自省,我们华裔 社会对华教的坚持、文化的 传承,不也是ー种执着的 “礼”?

在族群层面上,“礼” 凝聚各自的族群,我们避 免不了尊重各个族群的 “礼”,毕竟这已是既定事

实,华人必需尊重马来人的 宗教执着,马来人必需尊重 华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这 是我们的宿命,也是当前

(至少这几十年内)必需接 受的事实。

你说保守思维妨碍国 家发展,但对穆斯林群体来 说,反省西方社会的现代化 弊病、回归伊斯兰原教主义 的“礼”,オ是更重要的。

要打开各族群的对话大 门,就不能对双方做出“八 伯舞于庭”的举动,不管是 官方认定的,或是约定俗成 的。

同理心,是双方的对话 基石,有了对话基石,这国 家オ会有希望。

群的理由,或默默承受成为

两面人的苦楚,表面上乖顺 忠诚,暗地里却反抗这意识 形态,成了 “人格分裂”病

患。

但某些薄弱的异见カ 量,有时候会如滚雪球般, 一代又一代的越滚越大、越

积越强,当人数达到ー定数 量的时候,又反过来成了主 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