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法

 高等师专教材

中学地理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沪)新登字第201号

中学地理教学法

主编陆希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江苏省句容县排印厂印刷 开本:850X1168 1/32印张:7字数:18万字

1992年3月第一版 1992年3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001-3,000

ISBN 7-5617-0817-3/K-07? 定价, 2.21 元

出版说明

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长期以来没有一套适合自己要求的・ 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教材。1986年,我们受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委 托,与华东地区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六省教育委员会 协作,组织编写ー套供华东地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使用的教材・。这 套教材包括中文、历史、政治教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 ハ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公共课程,共五十余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陆续出版,计划到明年年底出齐。

为了组织编写这套教材,华东各省教委和我们对各地师专的 教学、科研、师资、教材和教育改革等情况,作了广泛的调查,在此 基础上,又对编写这套教材的目的要求,人员组织,紡・作方式,具体 歩驟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各地师专的领导和广大教师都热 烈支持,都把本校具有学科优势又有キ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 平的教师推暮为这套教材的主编或编写成员,这对于保证这套教 材在较高程度上反映当前华东地区师专教学和科研的新水平,起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上,我们カ求使这套教材具有 以下特点:

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科学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为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特别是为 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但这些又不是作空 洞的说教,而是寓于教材的具体内容之中。

二、严格以新的师专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坚持立足 于师专这个特定层次上,从师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出发,教材 内容的深度、广度乃至篇幅,都要充分体现培养初中教师的要求, 坚决防止跨越师专层次,盲目攀比、随意拔高的偏向。

1

三、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阐述本门课程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吸收科学上的新成果,具有时代的先 进性。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不同学派的意见,选 择ー种能被身数人接受的意见作为基础,同时也介绍不同观点的 意见。要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カ、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 力求反映华东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状况和教学、科研水平, 以便更好地适应华东地区师专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注意反映华东 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改革开放、风土人情的特点,以为地方 经济建设服务。

这套教材不仅可作为华东地区的师专教材,也可供其他地区 ・的师专选用,还寸供在职的初中教师学习和参考。

当把这套教材奉献给读者时,我们首先要向为此而作出重大 ・指导和积极支持的国家教委和华东各省教委的有关同志,向为此 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各师专的负责同志,和所有参加编写的教师以 及许多热心帮助的同志,致以衷心的谢意。

组织编写和出版师专教材,在我们还属首次,由于实际经验和 .思想水平等的限制,其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诚恳欢迎师专广大 岬生和其他读考批评指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オ上 1988年7月30日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时代要 求我们注意以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教育的效益。

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亦较刻板,在智能 与个性健康发展方面,特别是强化德育渗透和联系社会生产实际 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中学的课程缺少综合性和弹性,难度大,份量 重,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的。这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设发展的需要。

许多天真活泼的孩子,踏进"重点”中学,就被考分压得透不过 气来。“学生苦煞,教师累煞,家长愁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千 方百计地使学生连续多年去死记硬背那些一旦离开学校就会被忘 得一干二净的内容,是否都很必要,值得深思。地理教学要改革 的方面很多,但首先要敢于冲破为“应试"服务的传统学科体系的 束缚,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到战略高度上来考虑,要进ー步端正教 育思想,明确现代中学地理课程的功能和目标。

传统的"教学法”对“教”的方面考虑得较多,而对“学"的方面 研究得较少。在"教学法”的改革中,如何把侧重点,更移向学生的 方面,是值得重视的。教学法的学科建设不能只重视方法,更应该 多想到教育的对象。因为“教书”是为了"育人”。

《地理教学法》学科的发展演变是与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 展演变分不开的;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是以现代地理科学的新发 展为基础的,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特别是随着地理 教学中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逐步渗入,它为“地理教学法”学 科建设的科学化、理论化融入了新的活力。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

指导,又使我国地理教学法学科的发展,体现了重视德育、教书育・ 人的社会主义品格。我认为这ー特点也正是本书作者最希望着カ 体现的目标。

中学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注意充分发挥师生两 个方面的积极性,力争在提高学生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方面,在减 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方面;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有突 破性的进展,使地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得到统ー。

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面对全班同学,当然也要考虑到因材 施教,因此在要求上可有一点弹性。要使程度较高的同学"吃得 饱”,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消化得了”。要因人因地制宜,讲究 实效。例如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分析中学地理教材?怎样设计 地理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地理教学法需要很好研究的课题,也是 地理教师的基本功。地理教学法应该有本学科的特色,例如怎样运 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分布的概念?怎样注意各地理因素之间 的相互联系,启发联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等等。有人说,教 师不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搬运エ”,而是灵魂工程师,她的神圣使 命是通过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智力的发展,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 宝库的钥匙。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地发挥,但又要"导而勿牵、 不要代替学生作出应该由他们自己经过思考才能作出的结论。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ー个系统。教学过程 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各项学习活动,是以思维和语言 训练为核心的听、读、看、写来进行的。如果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 讲、学生听,这样的信息多半是注入式的"单向”传递,学生创造性 思维的余地狭小,教学呈“平面化”的结构。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 自学,独立思考,甚至展开必要的讨论,这样教学信息就会是“双 向”综合传递,教学呈“立体化”结构,这时教师如果能准确地把握 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就能把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汇合 起来,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2

地理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例如一堂课怎样ー开始就引起 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 起来,又如何立即抓住这个教学过程中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的 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高潮形成以后如何考虑让学生的 思维活动有小的“调节”,使学生有时间对输入大脑的各种信息,进 行必要的梳理,使教学的旋律有明显的节奏,有时象“开闸放水’', 奔腾直泻;有时象缓缓溪流,婉转悠游;教学中的弛张之道,寓之兴 奋、抑制之理。使学生的思维永葆青春的活力。

以上所说的ー些教育观念和教学思路,本书作者都在不同程 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然,有些提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 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学法研究所

孙大文

1991 年:10 月

3

' "一’ ..-. 2

-

C

目 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中学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中学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 )

二.地理教学法的任务 ................( 3 )

第二节 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 ...........(4)

-•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的探讨 ...........(4 )

二. 地理教学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 )

第三节 中学地理教学发展概况 ...........(6)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 .............(6 )

-.国外一些国家的中学地理教学概况,.........(11 )

思考和练习....................(18)

:第二章 中学地理课的基本内容 ..........(19)

第一节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19)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 ..........   (19)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21)

三.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2)

四. 教学内容要点与基本训练要求........(23)

第二节 中学地理教材...............(25)

一-.初中地理教材编排体系 ..........(25)

-.中学地理教材的组成 ............(28)

思考和练习....................(29)

第三章 中学地理教学任务 ..............……(30)

第一节 地理基础知识教学.............(3〇)

—.中学地理知识体系 ................(30 )

二、地理感性知识及其教学原理 .........(32)

.三・地理理性知识及其教学原理 .....   (36>

1

第二节地理能力的培养 ..............(41)

ー、地理技能及其培养 ...........  (41)

二,地理智能的培养 ...........   (47)

第三节 地理思想政治教育.............(55)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 6)

二. 爱国主义教育 ..............(57)

三、 国际主义教育 ...■......... (58)

思考和练习 ...................(59)

第四章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60)

第一节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61)

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指导作用 .(62)

二、 地理教学方法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   (62)

三、 地理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和逻辑思维基础 ..(63)

第二节运用语言的方法...............(64)

ー、ロ头讲授法 ................(64)

二、板书和笔记 ................(71)

第三节运用直观教具的方法.............(74)

—,地图的运用.................(75)

二. 地理图表的运用 .............(84)

三. 其它地理教具的运用 ...........(89〉

四. 地理电化教学 ..............(91)

第四节实践的方法.................(95)

-.练习法...................(96)

二、 观察法 .................(99)

三、 调査法 ................(102)

第五节运用逻辑的方法..............(104)

-.比较法 .................(105)

二、 分析综合法 ............. (109)

三、 归纳演绎法 ..............(113)

第六节新教学方法探讨..............(114>

2

ー、程序教学法 .................. (114)

二、 自学辅导教学法................(121)

三、 发现教学法..................(】23)

四、 发展教学思想 ................(126)

思考和练习....................(127)

第五章课堂教学...................(123)

第一节地理教学过程................(129)

一、 地理教学过程的含义 .............(129)

二、 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 .............(129)

三、 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 .........(133)

第二节中学地理教学原则..............(135)

ー、地理教学原则的概念.............(135)

二、 制定地理教学原则的依据 ........... (136)

三、 中学地理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138)

第三节地理课的类型................(145)

ー、综合课 ....................(145)

二、 练习课 ...................(149)

三、 考查课 ...................(150)

四、 复习课 ...................(151)

五、 堵论课 ...................(154)

第四节地理课的准备................(155)

•ー、制订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 (155)

二、编写地理课时・计划............... (156)

第五节地理课的观摩教学..............(161)

ー、观摩课的类型和目的 ............(161)

二、 观摩课的准备 ..............(162)

三、 观摩课的分析 ..............(162)

四、 观摩课的评议 ..............(163)

思考和练习....................(164)

第六章中学地理课外活动...............(166)

3

第一节地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166>

ー、地理课外汚动的作用 ..........:.(166)

二,地理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67)

第二节地理课外活动的主要类型...........(168)

—.乡土地理研究...........     (169)

二. 气象观测活动 .............  (in)

三, 地震测报活动................(ns)

四、 地理墙报与地理智力竞赛 ........(181)"

五. 地理园的建设与活动............(183>

思考和练习....................(186)

附录I 板书举例..............   (187),

附录R 教案举例及评议............   (193)

主要参考资料....................(210)

后记........................(211》

4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中学地理教学法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

ー、中学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中学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育系统。这个研究" 对象一开始并不很明确。因为每ー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常随着该学 科的发展而发展,当学科研究的范围在扩大、研究的内容在加深的 时候,对其研究对象的认识也跟着深化。至今有些问世已久的学 科,对其研究对象的认识仍有争议,这是不足为奇的。

"地理教学法”的发展演变是与地理教育的发展演变相随的。. 地理教育的发展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为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前期。地理教育 主要是随机地、片断地传授地理知识,进行无计划的、缺乏科学理・ 论指导・

第二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为学校地理教育的形成时 期。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开始,发展到; 地理教育内容出现第一次改革,标志着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第三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60年代,为近代地理教育 的形成时期。地理教学内容由描述地理事象发展为解释地理事象,. 逐渐形成了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区域地理为中心的教材体系;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现代地理教育改革时期, 地理教育以现代地理学的新发展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

为指导,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体系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进 行改革。

我国地理教学法的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从清末在中小学设置地理课程起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中, 地理教育以单ー的地理描述为主要内容,囱此教学方法主要是教 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教学。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只具有 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不掌握教学方法的教师,不能把地理教好。因 此,开始对地理教学法进行研究。但那时只限于教学方法方面的 零星的、个别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认为地理教学法的研究 对象是地理教学过程。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地理教育工作 者通过地理教学把年青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 劳动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能 力,并在传授地理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在我国地理教学法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这是ー个飞跃。但 这ー阶段的不足之处是谈“教"多,谈“学”少;再者,比较着重于传 授地理知识,对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视仍然不足;同时,对地理教材 和课程的研究、教学原理的探讨等也显不足。

5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 时代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判断 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不再局限于教学过程,而是扩展到整个地理教学,包括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教材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同时,在研究教师 的“教”法时,也研究学生的“学”法,研究“教"与“学”这ー对矛盾。 这是地理教学法这门学科日趋成熟的阶段。

70年代以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下简称"三论”)作为 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其影响已日益广泛和深入。这是马克思主义哲

2

学在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发展和体现,对地理教学法研究具有 重大指导意义。按照"三论”的观点,中学地理教学是ー个开放系 统,这个系统是由中学地理教学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各个方 面、各种活动所组成的整体。与此相应,教学方法正在从“师传生 受”发展为“师导生学”。

二、地理教学法的任务

地理教学法的任务是探讨地理教育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三• 个方面:

(一) 研究地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制订的。它规定了通 过地理教育应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回答了“为什么教”和“为什么 学"的问题。地理教学任务则包括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基 本技能、发展地理智能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

(二) 研・究教学内容

这是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在研究教学内容的过 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地理教学内容要反映社会的要求,使地理教学内容能满足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教育目的和教育思想要体现在 教学内容中。因此,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学 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水平。

2. 初中地理要照顾到与小学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要注意 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循序前进。

(三) 研究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的组织形式 这是研究“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

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 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学习,但也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分不开。因为学法常常寓于教法之中,好的教法常会引导出好的

• 3 •

哮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学法。

第二节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

ー、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的探讨

地理教学法是研究地理教育系统的。主要研究怎样通过地理 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在此过程中必须 运用一系列教育科学的理论来探讨地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 法、教学原则以及德育和智育的统ー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地理教 学法的内容有一部分牵涉到自然地理或其它自然科学,但它不是 直接研究地理事物的,因此它似乎应归属于教育科学。

在教育科学中有理论教育、应用教育和技术教育。地理教育 法是研究地理教育系统的科学,它必须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的基 础上指明进行各种地理教育活动的途径,提供行之有效的技巧、 方法和措施。由于地理教学法是把教育科学的理论具体运用到教 学实践中去,因此它似乎应属于教育科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

地理教学法虽然运用很多教育科学的原则、原理和方法,而且 同很多学科(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但 没有一门学科可以取代它,因为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 认为是否可以把地理教学法作为介于地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的ー门 具有独立性的边缘科学来认识。过去曾经有人把地理教学法归属 于地理学,也有人把地理教学法归属于教育学,这可能都不很确 切。

二、地理教学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地理教学法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包括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中的许多学科。其中与地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

• 4・

系更为密切。

(一) 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教学法研究的是地理教育,而地理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来 自地理学的,地理科学是构成地理教材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理论 基础。所以研究地理教学法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掌握地 理科学方法论。例如要研究季风气候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飮乏 有关季风的概念、季风的成因、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的活动规 律、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等等知识,那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为掌 握地理科学知识和地理科学方法论是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和运用 教材的基础。

(二) 与教育学的关系

地理教学法是把教育学的原则、原理和方法具体运用到地理 教育实践中去的,所以它与教育学的关系也特别密切,尤其是教育 学的核心部分——教学论。

教育学是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地理教学法的直 接的理论基础。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 而地理教学法则是研究地理教学的规律。ー是共性,ー是个性。共 性虽然不能代替个性,但个性一定要扎根于共性。各科教学法除 了本门科学的方法论之外,还必须遵循一般教学法的规则和要求。 ー个不熟悉教育学、不憧得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人要 教好地理课是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地理专业知识而不 懂教育理论的人,在刚开始研究或应用地理教学法时会感到困谁 的主要原因。据此,要使专业知识在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作用,熟悉 教育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 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 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慧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无论是传授 地理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或是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教

• 5

师都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因此,心理学的理论是地理. 教学法的基础理论之一。

第三节中学地理教学发展概况

ー、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

清末,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我国废科举、办学校、・ 各门学科伴随学校相继而兴,"地理”也随之在学校出现。至于中 学地理课程的正式开设始于何时,说法不一。1867年(同治六年), 北京同文馆中增设了数学馆,馆中规定第三年讲授各国地理;第ハ 年讲授天文、测算、地理。这可能是我国学校最早出现的地理科 目(表1-1)。

虽然以后有些学校出现了“地理”这门课程,但都是未经政府 正式批准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 程》,正式规定地理为中学必修课。中学正式设置地理课,可以说 是从!903年开始的。此后,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以下几个阶段:

(-)解放前

1. 清末时期(1903——1911年)

此时期的中学地理教材存在着浓厚的“地方志”色彩。主要叙 述我国的疆域、山川、各省所辖州县、城市、道路、名胜古迹以及物 产等。除地理知识外,还包括政体、官制、教育、军备、外交、财政 等内容。地理概论和外国地理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由印度广学会刊 行的《地理精要》ー书翻译改变而成的《瀛寰全志》,以记述世界各 洲和各国的山河、城市、物产为主;但也讲述有关地球运动、地球・ 的气界、水界、陆界的情况。五年制则开设地文学。

2. 民国时期(1912——1948年)

6

表1-1我国历年中学地理教学计划

年份、、、 初ー 初二 初三 高ー 高二 高三 、「计

1903 —1908 地理概论 亚洲总论 中国地理 (2) 中国地理 (3) 外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地文学 (2) 11

1909 文科 中国地理 (3) 中国地理 (3) 外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12

1 1911 实科 中国地理 1 中国地理 1 中国地理 1 外国地理 1 外国地理 1 5

1912 —1921 地理概要 本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外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自然及人 文地理概 论 (2) 8

1922 —1927 地理 (2) 地理 (2) 地理 (2) 6

1928 —1931 本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1.5) 外国地理 (1.5) 9

1932 —1948 本国地理 (包括宇 宙概说) (2) 本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外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自然地理 (2) 12

1949—1951 本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12

1952 本国地理 (3) 本国地理 (2) 外国地理 (2) 本国地理 (2) 外囤地理 (2) 11

7

(续表)

科目与、年级 、、周学时、 年份、、、、

初ー 初二 初三 高 ー 高二 高三 合计

世界地理 (2/3) 中国地理 (3/2)

1953—1957 自然地理 ⑶ 外 国 经济地理 2 中 国 经济地理 2 12

1958 地理 (3) 地理 (2) 经济地理 (3) 8

1959—1962 地理 (3) 地理 (2) 5

1963—1965 中国地理 (3) 世界地理 (3) 6

1966—1976 地理 0—2 0—2 -

1977—1980 中国地理 (3) 世界地理 (2[ 5

1981— 中国地理 (3) 世界地理 (2) 地理 (2) 7

辛亥革命后至1921年,中学为四年制,称旧制中学。每个年 级有地理2课时,约占总时数的5.4%。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先讲 授地理廠论ー,再讲中外地理,最启以全球为对象从自然和人文两方' 面加以总结。

1922-—1927年,中学改为"三、三”制,也称"新学制",初中、・ 高中各三年。高中不设地理课,初中每个年级有地理2课时,每周 仅6课时。这是解放前中学地理课时最少的时期。课程不分科目, 总称地理,是我国中学地理首次从“ー科多课式”变成“ー科一ー

• 8 •

课式〇

1928年南京政府草拟了《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中地理 课时仍为每个年级每周2课时,高中一、二年级恢复地理课,平町 每周为1.5课时。

1932年公布《初、高中课程标准》,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坷 有地理2课时,每周共12课时,约占总时数的6%。教材内容方面,. 改变了过去的“地方志"色彩。在参考国外中学地理教材的同时, 吸收了我国近代地理学的成果。例如高中的中国地理以竺可桢所 划分的全国八大气候区为纲,以下按地形区讲述,加强了地理教: 材的科学性,并注意对各地区历史地理知识的介绍。高中的外国 地理介绍各洲、各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知识,插图较多。高中 的地理学通论在自然地理部分。讲述天文、陆界、水界、气界、生物 地理的基本知识。从1928至1948年,是解放前中学地理教育发 展術鼎盛时期。但由于初中、髙中均设中、外地理,因而形成两个 循环,内容重复较多。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比较突出。

(二)解寂后

1. 1949 年——1952 年

此期中学地理课的课时和教材基本上承接解放前的内容和体 制,只删除ー些错误比较明显的部分。中学阶段每周12课时,占 总时数的6.6%。1952年高三不设地理课,初一加1课时,每周. 共11课时,占总时数的5.7%。

2. .1953——1957 年

这是学习苏联的阶段。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初一讲授自 然地理,为以后各年级学习地理打基础•初二、初三讲授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以区域自然地理为基础,也包括ー些必要 的经济地理知识,以满足那些不再升学、直接参加祖国建设的初中 毕业生的需要。高中讲授外国经济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强调在 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然。这套教材体系安

• 9 •

排的特点是从自然到经济、从全球到各洲,系统性较强,高、初中教 材的内容重复较少,教材的质量比过去有显著的提高。此外,课本 还要求学生掌握用图、读图的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初步改变了 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 的又一高峰。但由于教材基本上是参照苏联课本,独立研究、思 考不够,结合我国的实际不够,且掺杂ー些与地理无关而与政治重 复的内容,甚至还存在某些错误观点。这阶段从初一到高二都有 地理课,每周共12课时,占总时数的6.3%。

3- 1958年以后至十年动乱期间

此期的中学地理课的课时和内容不断削减。外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先房被取消。中学阶段原来在5个年级开 设地理课,后改为只在2个年级开设,每周从12课时削减为5课 时。在十年动乱期间,中学地理课更是一度停开,地理教师被迫“改 行",高校地理系、科停止招生。这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低 谷"时期。

由于长期轻视地理教育,广大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环境观、资源 ’观,其历史性后果已经明显、普遍地反映出来。例如,许多人对水 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熟视无睹,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的浪费和破坏无动于衷,对自然环境的评 价缺乏整体观念;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往往不考虑地区的差异 等。

4.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

全国高校于1977年统一招生,地理列为文科统考科目之一。 初中一、二年级恢复了地理课。1978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学校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发行全国通用的初中地理课本(《中 国地理》、《世界地理》),并相应地编印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书以及 配合中学地理教学用的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从此,我国的 中学地理教学得以复苏。

• 10 .

此时虽然初中恢复了地理课,但课时仍很少(初一 3课时,初 二2课时),仅占总时数的1 -7%〇由于课时所限,无论是自然地 理、区域应逾或是经济地理的基本知识都显不足。与文化科学发 达国家的地理教育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198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按计划规定,初中地理按原定时数,即初一 3课时,初二2课时:高 中增设地理2课时(文科班另加3课时),教材内容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中学地理不但课时有所增加,内容也比 较充实、新颖。

从上述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中学的地理教育在1957年以前 基本上可以与世界上文化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相媲美。尤其是新 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是比较正常、合理的。5〇 年代后期开始,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理由,逐步压缩地理课程,致使 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水平与文化教育较发达国家相比,距离越拉越 大。到了十年动乱期间,更倒退到地理教育的愚昧时期,完全无视 地理教育在建设祖国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ー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地理教育的成就是颇为显著的。除 课时有所增加和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之外,教育的目的性比较明确 了,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地理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资料有所 增加,教学设备逐步充实。总的来说,我国中学的地理教育正在健 康地恢复和发展。

二、国外一些国家的中学地理教学概况

为了研究和改进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有必要了解国外中学 地理教育的情况,加以借鉴。现在把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的中 学地理教育概况简介于下:

(―)英国

英国的中学有五年制的现代中学,六一ーヒ年制的实科中学

• 11 •

《技术中学)、七年制的综合中学(文化中学)和八年制的古典中学。 现代中学和综合中学每个年级都有地理课;实科中学前四年的地 理课为必修科,每周2课时(高年级地理为选修课);古典中学前三 年的地理为必修科,每周2课时(表1-2)〇

表!-2英国综合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年级 课时 教 材 内 容 备 注

2 乡土地理 即中学一年级

2 南半球三大洲

2 北美洲粕亚洲

2 欧 洲

十ー 2 英国地理

十二 2 现代地理学思想,环境保护问题 十二、十三年 级可合称为第 六学级

十三 2 电子计算机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英国各中学的地理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没有统ー规定。在 ー、二年级多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有的学校把地理包括在博物课 内,也有把环境研究和人文科学进行综合讲授的。在英国地理教 育中,对气候、地形、生物地理等知识一向比较重视,并注意野外调 查、照片判读和读图等基本技能训练。

(二)法国

以前,法国的中学为七年制,地理与历史是合并在ー起的。 1975年起釆用统ー的教育计划,地理、历史、公民与经济包括在人 文科学内,除部分中学的最后一年不设地理课外,其余所有年级的 地理都是必修科。初中地理每个年级每周为1.5课时,高中为2 课时,高、初中每周地理共12课时,占总时数的6.5%(表1-3)。

. 12 .

襄!-3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阶段 年级 课时 教 材 内 容 备注

相当于初中 1.5 地球(自转和公转、气候带、地形和海陆分布) 非洲地理 法国中学 的年级是 倒数的, “六年级” 即惯称的 一年级, •一年级・ 即惯称的 六年级

1.5 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地理

1.5 欧洲和苏联地理

1.5 法国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地理,法国海外属地地理

相 当 于 高 中 2 A、R、C、D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T组:侧重自然地理(陆地、土壊、海洋、大气、气候帯、 生物界、人口)

2 A、B、C、D组:法国区域地理、法国海外属地地理 非洲国家 T组:法国地理和外国地理(英、美、苏、中、日、现拿大)

毕 业 班 2 A、B、C、D组:欧洲、美洲、苏联、亚洲(中、日、印、巴), 经济地理原理、世界经济的物质基础(工业賀源、能源 等) T组:无地理课

(三)联邦德国①

联邦德国的中学有五年制的国民学校(亦称主要学校)、六年 制的实科学校和九年制的完全中学。国民学校地理课每周9课时, 实科学校每周1〇课时,均占总时数的6%;完全中学地理课每周 14课时,占总时数的6.8%(表1-4)0

在教材方面,既有属分科课程的传统式教材;也有属核心课程 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材,如地球运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联 邦德国的地理教育界于!968—一1974年对地理教材的,编写问题 展开讨论,虽无统一的结果,但目前以问题为中心编写的教材

① 指1990年徳国统一以前的联邦徳国.下同.

13 •

占优势。

表!-4联邦徳国完全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阶段 年级 课时 教 材 內 容

以问题为中心的 传统式的

观察级 2 我们发现性界(从海岸、高山、寒帯、干煥:’也带、 热帯雨林洪到本国的土地利用、工业和城市) 从本国开始, 至]性界各国, 最后又回到 本国

2

相当于初中 2 地球及生存的共同规律(从地球的发展、太印 系和地球运动讲到世界气候和值物带,再进ー步 洪到观光旅行,艮族和文化,地域的发展,自然环 境的破坏)

2

德国的区域规划(从居民点的供应区洪到エ业 中心,农业关系,城市規划,城市治理,环境保护 等问题)

2

相当于高中 十ー 十二 1 2 特定地理冋题(政治地理,农业地理和经济秩 序,穷国和富国的发展冋题,城市祁城市区域,人 ロ的增长和迁移,环境保护等冋题) 从世界的观点 考察自然地理 和经济地理

十三

(四)日本

日本的中学是"三、三制”。1981年开始实行1977年公布的 教学计划,中学采用综合课程设置,地理和地学分别包括在“社会” 和“理科”之中。社会课除地理外,还有历史和公民;理科则包括物 理、化学、生物和地学。虽然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都有"社会"和 "理科",但只有在初一和初二的“社会"开设地理课,“理科”的地学 课只在初三开设;至于高一的地理和地学皆属选修科。所以日本 初一(4课时)、初二(5课时)的地理和初三的地学(4课时)每周 共13课时,占总时数的6.3%(表1-5)。

从教材内容来说,初一为世界地理,初二为日本地理,初三的 地学则讲授宇宙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 14 •

表1-5日本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年级 科目 课时 教 材 内 容 备注

初ー 地理 4 世界地理(世界自然地理概况,人口和主要F京分 布・各大洲自然特征,居氏及其生活,资源租产立)

初二 地理 5 日本地理(日本自然地理总论和区域地理,日本与 世界的关系,日本国土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三 地学 4 地球外部的宇宙,被大气包围的地球,流水作目的 地球,地球的变化和地表的历史,自然和入类的生污

地理 3 入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人类和地球,人口和资源,产 、化及环境保护,生活和地域,世界区域地理,世界和 冃本) 选修

r 弛学 2 地球和太阳辐射,固体地球(地球的构成、物质、变 化、历史),地球和太阳系,宇宙,自然界的平衡等 选修

(五)美国

美国的中学以“三、三"制为主。课程设置采用综合式,地理包 括在"社会科学”之内。社会科学名目繁多,除地理外还冇历史、心 理、经济、社会问题、民主生活、领导能力和现代生活等。地理只在 初一和初二为必修课,其余各年级的地理全属选修课。全国没有 统ー的地理教材,由各州自编、自选。例如俄亥俄州的中学,七年 级(初一)讲“北美地理”,八年级(初二)讲“世界地理";加州的中 学,十年级(高ー)开设"地球和宇宙科学”。

在西方的主要国家中,美国对中学地理教育最不重视,青年人 的地理知识一般都十分贫乏。由于地理在所有学科中的相对比重 显著下降,社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1969年起规定中学生在14一 16岁时要学习“城市时代的地理”,制定教学大纲,教材形式以问 题为中心,如城市地理问题、エ业地理问题、农业地理问题和今日 的日本等。后来美国还不断出版有关地理的教科书以提供学校选 用,如《地球科学》、《世界地理》、《城市的兴起》等。

• 15 •

(六)苏联

苏联中、小学实行十年一贯制。十月革命后初期,苏联中学地 理采用“综合课程”,把地理知识分设在"自然”和"社会”两学科之 中。1931年开始,改为单科课程的ー科多课式。五年级(初一)设 自然地理,六年级(初二)设世界地理,七年级(初三)设苏联地理, 八年级(高ー)设外国经济地理,九年级(高二)设苏联经济地理,十 年级(高三)设天文学。地质学则作为十年级的选修科(表!-6)〇

表!-6苏联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阶段 年级 课时 教 材 内 容 备注

相当于初中 2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地质学作为高三的选修课

3 世界地理(各洲自然地理和主要国家地理)

2 苏联地理,(概述,各加盟共祖国概述,"本省-地理)

相当于高中 2 外国经济地理

2 苏联经济地理

1 天文学

苏联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初中以自然地理为主(区域 地理也是侧重自然部分),高中以经济地理为主,天文与地质则安 排在最高年级。1974年公布新的教学计划,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强 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还注意乡土地理教育,并重视地 理课外活动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每周共12课时,占总时数的 6.6%。

从上述这些国家的情况来看,除美国以外,各国对中学地理 教育都相当重视,把地理视为对青少年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 基本课程之一,保证地理课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其应有的地位。总 的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6

第一,课时较多。中学地理时数每周都超过10课时,占总时 数的6%左右。

第二,敎材印刷精美。插图尤其是彩图多,课文又精炼。通俗 浅显的课文配合多样的图形,既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 能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巩固。

第三,教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分科课程的传统教材,也有综 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式的综合教材,还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论教 材。西方国家中学的地理教材目前多向后者转化,联邦德国尤其 突出。

第四,教材内容丰富且不断更新。中学地理教材包括自然地 理、经济地理、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配合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 中不断增添过去空缺的新知识,如能源地理、环境地理、旅地理、 穷国和富国的发展问题等等。

第五,立足本国,放眼世界;重视德育和智育的统ー,培养正确 的地理观。如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是难以用国界来分开 的。联邦德国的地理教材特别强调要从世界的观点考察自然地理 和经济地理。

第六,理论联系实际。课文常以思考问题代替冗长的描述。这 些思考问题能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实习和实验。通过这些课 外实践,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能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 カ。

第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由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有很 大的局限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文化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近来常 运用电影、录像、电视、幻灯等视听工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自然变 化的过程、宇宙空间的规模、天体间的相互关系、世界各地区的自 然景观和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等地理知识容易获得生动而深刻的 印象。

• 17 •

思考和练习

1. 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任务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地理教学法与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特・ 别密切?你对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是怎样认识的?

3.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等国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荀 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

• 18 •

第二章 中学地理课的基本内容

中学地理课的基本内容是由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大纲是从 事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节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 , ・、・ ' H . .二.^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通常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的 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要 点和基本训练要求。

ー、中学地理教学目的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中学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指针,也 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制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依据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学教育的目的、地 理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规定的。

1. 中学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指要把学生培 养成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要求、适 应一定社会的生产和文化科学发展的水平而提出的。随着教育思 想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教 育目的有所不同。

2. 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涉及面极为广

• 19 •

泛。在确定教学目的时,要充分考虑地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 位,客观估量地理教育对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的作 用,对升入高ー级学校学习的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制订 出中学地理教育目的,既不会因估量过高而无法实现,又不会因 估量过低而削弱地理教育应有的作用。

3.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影响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中学 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要促使学生在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地理事 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促使 其个性健康发展。

(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中学地理教学目的

196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纳》确定:“中 学地理教学目的,是在小学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ー步掌握中国 的、全球的、各大洲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进ー 步掌螭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 神,战胜自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

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 案)》确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世界各大洲、 大洋和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运用地图的初步本 领;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 主义精神,把祖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确定:"中 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 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 カ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 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

? 20 j

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还 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 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 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

1988年由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 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确定:“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 握有关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 基础知识;学会阅读、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 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 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受到美育的陶冶,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口观、环境观;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 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雄心壮志。”

1990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 中,提出了使学生受到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

从以上我国不同时期提出的中学地理教育目的来看,80年代 以前仅提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几方面。而现行大纲 与义务教育大纲则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国 情、国策教育,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这说 明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使学生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提出,确定地理教学内容 的原则是:正确阐明人地关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和安排,以 及地理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教材内容。

• 21 .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确定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原则是: 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 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广度和深度要适当,有利于启迪智能和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时代性、 实践性,还要根据教学计划时数、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1986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了 6点关于教学 内容安排的意见:初中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高中以系统 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区域地理总论和分区部分适当安排;区域地 理顺序按地理方位排列;乡土地理教学安排在中国地理的最后;世 界地理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内容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安排;高中地 理以人地关系为线索,按照地理环境结构、人类在利用环境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的顺序安排。

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初中 地理的内容是由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 基础知识组成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地理知识 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要考虑到同小学自然和小学社会课的衔接,同高中地 理分エ联系,以及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986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 均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 育三者统一;注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注意地理科学的 新成果和国内外的形势发展3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积极开展地理活动。

特别应当提出的是在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强调了大纲中列

• 22 .

出的地名、物产、数据等地理事实材料要求学生记住,地理规律和 原理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学会。这就要求教师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内容要点与基本训练要求

1986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要点和基 本训练要求是分为初一、初二、高中三个部分说明的。义务教育中 学地理教学大纲集中提出了对地球和地图部分、世界地理部分、中 国地理和乡土地理部分的教学要求,具体如下:

(一) 地球和地图部分

1. 使学生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ー颗行星,它的形状、运动 及产生的ー些自然现象,从而为学习和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打下基础。

2. 获得有关平面图和地图的初步知识,初步学会阅读政区图 和地形图。

(二) 世界地理部分

1. 使学生了解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 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从而对于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其基本 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2. 了解关于世界各种自然资源、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 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世界各个区域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 征,以及这些区域和国家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熟悉 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

4. 通过世界地理的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填充政区图和地 形图,会画简单的轮廓图,以及阅读、分析曲线图和柱状图等地理 图表。

• 23 •

5. 通过世界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 基本知识分析认识ー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初步能力。

6. 通过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梏助他们正确认识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 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敎育, 了解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加强各国人 民间的友谊,共同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部分

1. 使学生了解我国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况,我国地形、 气候、河流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和区 内自然景观的差异,从而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 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 了解我国人口、民族的概况;乡村和城市的主要类型,城乡 人民生产和生活的特点;我国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重 要交通线和重要商业中心及其分布,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和主要 的国家,我国著名旅游地的分布。

4. 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各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在全 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带经济发展的前景。

5. 了解台湾省地理概况,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地理概况。

6. 了解本省地理和乡土地理的概况,本省和当地人民利用资 源、发展经济的成就和问题,本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培养 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地理调查的初步技能;初步学会搜集地理资 科,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7. 学会阅读气候、人口、民族、经济等专门地图和有关的地理 图表,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理问题和区域地理特 征的初步技能,

8.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根据我国土地辽阔、

•- 24 •.

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国土开发需要与 国土整治同步进行等地理事实,懂得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的道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9.通过了解我国和乡土地理概况,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前景,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小树立为建设 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志向,增强执行国家有 关政策和法令的自觉性。

第二节中学地理教材

ー、初中地理教材编排体系

(一)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体系

现行初中地理教材分为:初中一年级《中国地理》、初中二年 级《世界地理》两个部分。

1.初中一年级《中国地理》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1) 地球和地图

地球部分讲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地球的自转,时区和日界 线;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五带。

地图部分讲地图的用途,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相 对高度和海拔,等高线和地形图,图例和注记。

(2) 中国地理

第一章到第五章为总论部分,讲述聽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 族、地形、气候、河流。第六章到第十三章为分区地理,分别讲述东 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地 区、西南三省、青海和西藏、新避和北部内陆两区一省。这八个区

• 25 •

从东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第十四章到第十六章又为总论部: 分,讲述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交通运输和贸易、利用资源和保护 环境。

中国地理部分采用的是总一分ー总的体系,前面的总论部分ー 可以属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范畴,后面的总论部分则属人文地・ 理范畴。

(3)乡土地理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乡土地理放在中国地理的最后进行教学,. 时间可安排10课时。教学要点、基本训练要求以及乡土地理教材, 均由县(市)教育部门制定、编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 审定。内容应使学生大体上了解本县(市)的地理位置、主要行政 区划、自然条件、人口和民族、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协调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建设规・ 划的前景等。

2.初中二年级《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也采用总一分ー总的教材体系:

(1) 世界地理概况

讲述了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三部分内: 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世界地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 各大洲地理

分别讲述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自然与一 经济概况,以及各洲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并介绍了南极洲的自然 概况。

(3) 世界的陆地自然带、海洋和交通

在这一章介绍了陆地的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世界洋流分布、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世界的交通和联 系。

无论是初一《中国地理》还是初二《世界地理》,均采用总一分

ハ26 •

ー总的教材体系,使学生在初步了解整体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可 较详细地认识我国各大区和世界各大洲的情况,然后再归纳出 整体特征。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 カ。

(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教材・体系

1•初中一年级《地理》

初中一年级《地理》开始为绪论部分,讲述学习地理的目的、意 义和方法。绪论之后讲述了 19个问题,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地球和地图

讲述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 球的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构 成。讲述地图的用途和类别,识别几种投影的世界地图。介绍地 .图上的经纬网、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用等高线(等深线) 和分层设色法表示陆高和海深。

(2) 世界概况

讲述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地球上的人类,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3) 分区部分

将世界共分为!I个区,分别讲述区域概述和主要国家。这11 个区及其主要国家是:东亚概述和日本;东南亚概述和新加坡;南 亚概述和印度;西亚和北非概述及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概述和坦桑尼亚;西欧概述和英国、法国、德国;苏联; 美国和加拿大概述及两国的地理概况;拉丁美洲概述和巴西3大洋 洲概述和澳大利亚;南极洲自然概况及人类对南极洲的考察。

(4) 人类共同生活在ー个地球上

讲述世界的交通和通讯,世界的时区和区时差、国际日期变更 线等。提出注意生态平衡,加强国际协作,保卫世界和平。

2.初中二年级《地理》

• 27 •

(1) 中国地理总论

讲述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 区),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乡村和城 市,中国的交通、贸易和旅游业,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 带、中部地帯、西部地带),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2) 本省地理和乡土地理

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的地球一地图ー世界地理一 中国地理一乡土地理的教学体系,从整体到局部,结构合理,层次 清楚。后一部分内容都是建立在前一部分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 明确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中国地理放在初二讲,有利 于详“中”略"外”,初二学生在智力上也高于初一学生,可以加强中 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教学。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内部结构上看, 加强了总论,减少了分区的内容。在世界地理中精简“洲”,精逃了 "国”。中国地理不讲八大分区,而是根据我国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分别介绍了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二、中学地理教材的组成

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最主要的地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 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主 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类:课文。这是中学地理教科书的主要部分,它的主体 教材是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课文中有一部分是指导语,指 导学习方法,提出读图要求。课文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辅助教材, 提供学生阅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 能力。

第二类:图表。在教科书中有许多地图、示意图和地理图表, 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 28 .

第三类:作业。课文的每一章节之后的思考和练习为学生复 习提供参考。

除中学地理教科书外,中学地理教材还包括学生使用的地图 册和填充图册。

思考和练习

1. 阅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2. 制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什么?历年来•我国中学 地理教学目的的提法冇什么变化?

3. 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体系是怎样安排的?义务教育大纲中 对初中地理教材•体系是怎样安排的?

4. 选择ー节教材,分析它的组成形式。

.5.学习和熟悉中学池理教材・・

・29 •

第三章中学地理教学任务

根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确定中学地理教学 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地理基础知识教学

中学地理知识是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不但 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就是刚刚从事地理教学的青年教师,也往往 对地理知识的复杂性感到棘手,不易认清各部分内容的性质与特 点,难免在教学中处理不当或产生失误。

作为ー个地理教师,要想教得好,并且能帮助学生学好,首先. 需要掌握中学地理知识体系。

ー、中学地理知识体系

根据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可将中学地理知识建立起不同的 体系:

(一)中学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根据教学目的选取相关 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知, 识整体。例如,讲地球上的五带这ー节具有以下结构体系:

1. 五带划分的依据:五带是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来划分的。

2. 五带划分的界线:回归线;极圈。

• 30 •

(1) 回归线:南、北纬23.5°的纬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 界线,为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2) 极圈:南、北纬66.5°的纬线,是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 的界线,为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地球上的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1)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的地区,是全球获 得太阳热量最多的地方;

(2) 南、北寒带: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全球获 得热量最少的地方,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3) 南、北温带: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得到 的太阳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知识结构体系清楚地反映了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将具体的 知识结构弄清后,就抓住了相应内容的纲。有了纲则可以将众多 的知识纳入各层次的结构系统中,理顺教材头绪,了解教材各部的 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还可帮助教师处理教材,掌握 知识内在逻辑联系,为设计教学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学生掌握 了知识结构体系,可以真正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 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中学地理知识认识体系

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ー样,从人们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 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大类型。

地理感性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 识,是对地理事象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由地理名称、 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和地理数据等各种地理事实材料所 组成。

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的地理知识,是由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ー ー些地理基本原理所构成的。它是在地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

» 31 »

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

二、地理感性知识及其教学原理

地理感性知识是形成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从认识论来看, 感性知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地理知识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众 多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的感性认识奠定了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的 坚实基础。

(―)地理名称

地理名称即地名。它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 设、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意义。地名在地理课的車要性,如 同人名在历史课中一样,没有地名就无法表达利区分各种地理事 物的个性。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区域地理教学中,差不多每节课 都要出现几个新的地名。因此,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名,是地・ 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地名教学内容包括音、形、意。地名读音是最基础的。在教学 中第一次接触的地名,应要求学生读准音。在中学课本上,有的地 名加有注音,有的则需要教师板书拼音。地名书写要正确,不能出 现不规范字体和错别字,必要时可作字形分析,以使学生准确掌 握。例如,广东省的简称,学生往往误读为“奥”,教师如能指出“粤” 与"奥”字的不同,学生读与写的问题均可得到解决。有些地名可以 和语意、语源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新西兰意为新的 海中陆地。

地名教学要求学生弄清方位。因此在教学中,讲授地名必须 与地图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大图带小图(地图册),让学生自己读 出地理名称;也可以利用经纬网、矿产符号、熟知的地名引导学生 自己阅读地图册。讲授地名时要尽可能地与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联 系起来,教师可以地理事物为主要线索带出地名。例如,讲我国 的油田时可提到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也

• 32 •

可以地名为主突出与地理事实的联系。例如贝加尔湖的深、死海 的低、珠穆朗玛峰的高、吐鲁番的热等。

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需要记住许多地名,敎师在教学中应 发展学生的意义识记。有些地名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来记忆,如我 国依山临河的地方常以“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规律命名,如洛阳 位于洛河之北,衡阳位于衡山以南。有些地名反映了独特的水文 特征,可据此来记忆,如黄河含沙量大,河水呈黄色;死海盐度过 高.生物难以生存等。有许多地名可以根据物产来记忆,如安徽的 铜官山,四川的石棉县等。与历史发现有关的地名可联系历史丿( 物来记忆,如麦哲伦海峡、阿美利加洲等。教师也应帮助学生进行 机械识记,可以将位置接近的地名分组记忆,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划名称,可划分为六大地区分别记忆。有些地名可以抓住其名称. 特点记忆,如苏联的地名尾音多为“斯克”、“格勒”;荷兰的大海港 尾音多为“特丹”。教师还可将地名编成巧记歌,便于学生上口,加 强记忆。

(二)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地理事 象的分布状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是产生地域 差异的根本原因,掌握地理事象的分布,对了解其相关位置和地理 座标位宣,形成空间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空间概念在地理教学 中的作用,尤如时间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ー样重要。因此,使 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地理教师的ー项极为重 要的任务。

地理分布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容极为 广泛,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地理事物的分布。分 布知识和地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具体表现在地图上。因此,在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讲授地理分布知识时,应注意找出其分布规律及成因。教师可

• 33 •

以从分布状况中概括出分布规律,然后分析成因。例如,讲地中海 式气候的分布,可以让学生从世界的气候类型和洋流图中找出哪 些地方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再概括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 点,即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海岸,然后说明它是由于副热帯 高压与西风带相互交替控制而形成的。也可以先讲地理分布及其 成因,再概括出其分布规律。讲授地理分布知识应引导学生从形 •成原因去理解,从分布规律去记忆。

(三) 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是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是反映各种景象或景色的 感性知识。获得各种地理景观知识,对认识地理事象的特点,形成 地理概念,获得地理理性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景观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ー类是反映自然地理事物表 面现象的自然景观知识。如山地景观、热带森林景观、大陆冰川景 观等。另ー类是反映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文化景观知 识,如城市交通景观(日本的高速公路)、工业区景观(鞍钢的高炉 群)、农田景观(黄土高原的梯田)等。

学生获得地理景观知识的途径有二:ー是直接感知,如旅游 或野外实地地理考査,二是间接感知,借助地理画片、幻灯、电影、 标本、模型等直观手段。

(四) 地理演变

地理事物和现象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具有各自不 同的演变过程。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変状况,明了其历史和 现状,对于学生认识特点,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演变知识可以分为两类:ー类是自然地理方面的演变知 识,它反映了由于自然界各要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的发展变化。如昼夜更替、寒潮、河口三角洲的增长、岩石风化等, 另ー类是人文地理方面的演变知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的不断发展变化。如人口的迁移,国家政区的演变,交通、城市和

• 34 •

聚落的演变,工业和农业分布的演变等。

地理演变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外部形态和相互联系的知识。它反映的是地理事象在时间上・ 的ー种长期演变现象,即从动态反映地理事象变化与发展的外部. 表现。它与地理景观不同,地理景观是反映地理事象在其演变的 历史长河中,在空间上的ー种短暂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它是构成地 理演变过程循环"轨迹”上的“点”。如热带草原的季相变化是地理 演变,而图片上的热带草原湿季、干季的景象,则属地理景观。

通过地理观察可直接认识地理演变。但地理演变有缓慢性和: 骤变性的特点,因此观察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中,通常利用 图片、模型、幻灯、电影、板画等直观方法来表现地理事象演变过程. 鲜明的阶段性。

(五)地理教据

地理数据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象的数量关系,在地理知识中 起着“定量”的作用。

地理数据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指明或表示各种地理事 象一般数量的定量数据,如长江流域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长江 的长度是6 300公里:表示各种地理事象先后顺序的顺序数据,如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还有一类是表示 各种地理事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的比率数据,如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是12.7%,新疆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地理数据是地理基础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地理事象 的量的论证。它可以用来说明地理事象的差别。如我国东南部年 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西北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反映出湿L 润与干旱的差别。通过量的差异,还可以表现出质的差别。如我・ 国的能源构成,1949年煤炭占97.9%, 1980年煤炭则占?1.8%,石・ 油、天然气、水电的比重增加,表明我国能源构成由单ー性向多样・ 化迈进。地理数据对揭示地理事象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如地轴与

. 35 .

公转轨道平面呈66.5°夹角,因而南、北纬23.5°是太阳直射的最 南、最北界线,南、北纬66.5°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这些数据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数据可以使学生认识地 理事象内在的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森林覆盖率与防御 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利用数据对比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数据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数据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通 过数据的分析来认识其在说明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如地球的赤道 半径是6 378公里,极半径是6 356公里,说明地球不是ー个正球 体;教师要向学生指出必须记忆的数据。凡是关键的、能说明问题 的数据,都需要记忆。教学中尽可能地使抽象的数据具体化、直 观化、形象化和规律化。为此,在教学中应经常采用地理统计图 表。

地理数据往往是揭示地理事象本质特征与联系的依据,是形 成地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三、地理理性知识及其教学原理

地理理性知识是ー些地理基本原理,简称"地理原理”,是地理 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在感性知识基础上深化和 发展而获得的。

(―)地理特征

地理特征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异同点。各种地理事象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产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构成地理事象的 特征。

理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水 文、土壤、植被等的特征:经济发展特征,如工业发展特征、农业发 展特征:还可以具体到某ー城市、高原、河流、山地的特征。这些特 征提供了人们认识各种地理事象本质属性的可能性,是地理理性 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形成各种地理概念的前提。

•- 36 •

在教学中,要突出地理特征,使学生形成地理概念。突出地理 特征也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中心环节。

讲授地理特征通常应用比较法。同类地理事象经过比较之 后,它们的共性和个性オ能显示出来,从而找出它们的特征。例如, 比较罗马、伦敦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得出地中海式 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 征是终年温和湿润。

讲授不同地理事象的特征,要依据不同的方法论,例如,讲地 形特征,就要从地形的种类、地形起伏的趋势、各种地形的分布规 律几方面进行分析;讲河流水文特征,要从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汛 期的早晩、含沙量的多少、有无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幻灯、电影、录像、景观图片等各种直观手 段,能较好地突出地理特征。

(二)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象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可以分为:

1. 一般地理概念

表达同类地理事象共同本质属性的地理名词称为一般地理概 念。如平原、湖泊、城市等。其内涵是该事象的ー个或ー组本质 特征,如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临水,一面同陆 地相连。一般地理概念的外延包括整个命名相同的同类地理事象。

2. 单独地理概念

单独地理概念用以表达个别特定的地理事象或地理过程的本 质属性,使学生认识个别地理事象的特殊属性。如东北平原、洞庭 湖、北京、山东半岛等。

3. 集合地理概念

集合地理概念用来表达某ー地域范围内同类地理事物群体所 共有的本质属性,如欧洲的平原,青藏高原的湖泊,东北的城市等。

讲授地理概念必须确切掌握其涵义。讲一般地理概念,需找

. 37 •

出一般地理事象的共同本质属性,要有明确的定义。如平原的海 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讲单独地理概念 需找出个别地理事象的特有本质属性,如讲死海需指出它是世界 最低的湖泊,海拔-392米,湖水盐度高;讲集合地理概念,需找出 区域地理某一要素、某ー生产部门或区域综合的异同点,如秦岭淮 河以北的河流水文特征是,流量较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有 冰期。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体系,使学生获得的 不是ー堆零乱的、单个的、孤立的知识,而是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化 的知识。例如,与地球自转、公转有关的地理概念,可以构成这样・ 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地轴;两极;赤道;

地球自转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纬网;

L ,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 [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

I [回归线;极圈;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

1•五带的划分

(三)地理规律

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 必然趋势。它是在获得地理演变、分布等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抽 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得到的,它在地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两大类:

1.地理演变规律

地理演变规律反映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地理事物 的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反映在时间上 反复出现的节奏性演变规律,如四季更替与昼夜长短变化;有的是 构成地理环境各种物质的循环演变规律,如大气环流、水的循环・

, 38 .

还有反映地理环境各种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演变规律,如岩 石的风化等。

讲授地理演变规律,要引导学生在获得地理演变的感性知识 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例如,湖泊的沼泽化是由于泥沙沉积,水草 丛生和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逐渐演变而成沼泽。学生只有在获 得关于湖泊演变的感性知识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才能从中概括 出湖泊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的演变规律。事实上,地理演变规 律是地理演变知识的深化和发展。

2.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分布规律是各种地理事象必然联系的反映。如世界洋流 的分布规律,是行星风系、地球自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和岛屿分布 等必然联系的反映。地理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知识的深化和发 展。讲授地理分布规律要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使分布规律落实 在地图上。例如,在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得出 洋流分布的规律是: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洋流的运动与分布是 以副热带的回归高压为中心形成环状流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 流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

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讲演变规律,还是讲分布规律,教师都 应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和黑板绘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演变 规律,理解、记忆分布规律。例如,水的循环示意图、岩石的剥离作 用示意图、洋流分布规律示意图等。

(四)地理成因

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象因果联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 律形成原因的地理知识。任何地理事象的产生,都是各种地理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在 中学地理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地理事象的描述上,必须揭示 地理事象的成因。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各种地理特征和规律产生的 原因,才能概念清晰、理解深刻,获得完整的地理知识。由此可见,

39 •

地理成因在地理知识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地理事象的因果联系是复杂的。有的地理事象由一神主要原 因产生。如地中海式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是由行星风系随太阳 直射点移动而南北推移,使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 成的。有的地理事象是由许多不同地理原因产生的。如我国南部沿 海地区降水丰沛的原因是,这里不仅有锋面雨,还多台风雨,山地 迎风坡还有地形雨。有的地理事象则是若干地理成因综合起来产 生的结果,如塔里木盆地的环状结构是受位置、地形、地质、气候, 水文诸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在讲述地理成因时,教学过程力求符合认识规律,遵循由感性 到理性的原则,在感知的基础上简明地讲解和论证地理事象的特 点及成因。例如,通过分析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使学生感知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再讲明形成原 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教师应注意通过地理 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地理事象形成的原因。例如,讲解副熙 带地区干热的气候特征,必须要与下沉气流增温减湿的特性联系 起来讲: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无论是简单 的一因一果,还是复杂的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均可由因导果或由 果折因。一般地讲在高年级多由因导果,低年级以果析因。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启发学生分析地理事象的成因,例如,讲述・ 长江中游在正常年分里,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的洪峰, 这是因为长江不仅有湖泊的调节,而且还得益于其支流的南北分 布,通过学生自己读图、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借助直 观演示进行启发,利用幻灯片、电影、黑板绘画等,便于学生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可能联系实 际。对‘常’见的事物能讲出它的深刻道理,把深奥的知识讲得浅显易 懂,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用旋转的雨伞将雨水 甩出来的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偏向カ引起风向•的偏转。

• 40 •

地理基础知识是由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组成的,它 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地理规律是地理演变 与分布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很自然地把它们联系 起来,注意它们的整体性。

第二节 地理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本领,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是指 个人能胜任、完成各种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可分为说明世界 的智力认识能力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操作能力,前者是ー个人的智 カ水平的体现,后者是一个人的熟练技巧的体现。

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 题的本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获得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去掌握地 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地理能力是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和 地理智能的综合体现,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 互转化的地理知能体系。作为ー个地理教师不仅应当了解地理基 础知识的属性和结构,还应了解各种知识蕴育着的智力因素,应当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由于中学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为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ー、地理技能及其培养

地理基本技能与地理基础知识构成地理教学中的“双基”。地 理基本技能是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可使 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达到理论和实际 相结合的目的。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并注意在技能训 练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地理技能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特殊职能,

• 41 •

是任何别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阅读和填绘地 图、阅读和填绘地理图表、地理计算、地理观察和观测等。

(一)阅读和填绘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又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ー个 源泉。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依附在地图上形成空间概念,就容易记 住,并能引起一系列的联想,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1. 阅读地图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的基本要求是:根据经纬网 辨别方向,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数;根据地形图识别地表形态、 地面高低起伏、山脉的走向和坡度的陡缓;熟悉常见符号和注记的 一般规则.看憧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不同内容的地图;利用地图分 析ー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影响;能对照几种不同内 容的地图,综合说明各种地理事象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ー个地区 的区域特征。

读图技能训练的内容是:认识地图上的经纬网、等高线、比例 尺;熟悉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分析地图。

在教学中凡是能通过阅读地图获得的地理知识都要尽量启发 浮生从地图上去索取。要善于启发学生读图、用图,从地图上找出 答案。指导学生读图,可以采用边讲述边读地图;先讲述后读地 :图;先读图然后再讲述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以及 学生的基础等情况,灵活运用。

2. 填图

填图是熟悉地图的ー种有效手段,它是在只有地图轮廓、符 号,没有注记的空白图上,填充各种地理分布知识和地名的常用方 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讲边要求学生填图,也可以作为作业,让 学生在课后填。

3. 绘图

-42 •

绘图包括缩放地图、绘制剖面图、勾绘地图等。这种技能需要 反复练习,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越有兴趣,所 绘的地图质量越高。

学生填绘的地图作业是地理教学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教 学效果和学生对地理课的态度。因为只有学生空间概念清晰,才 可能把地图填好绘好。

(二)阅读和绘制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以简明形象的图形或符号表述地理事象的演变过 程、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难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显现"出来。

1.阅读地理图表

中学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地理图表有示意图和统计图表。

示意图是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和说明某些地理事象的形成发 展过程等内容,一般都是象征性的。阅读示意图时要根据教学目 的要求和具体内容分别对待。阅读地理事象形成发展过程示意图 时,要顺着发展过程进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阅读地理事象分布 规律示意图时,要结合地图看清地理分布,抓住要点进行分析、综 合,得出分布规律;阅读两幅以上重合而内容复杂的示意图时,要 在先读一幅图的基础上与其他图幅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得出 结论。

统计图表一般是在较多的地理数据或两种以上同类地理事象・ 对比的基础上制成的。例如比较地理对象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统计 图中,有的是面积比较图,阅读时要对照地图,使数量观念与空间 分布观念结合起来,有的是产值构成图,要着重分析这种构成反映 的基本特征。

曲线图和柱状图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差异,反映两个或两个 以上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的曲线图表示地理要素的时间分配 及其规律性,这种图的构成特点是:横轴表示时间序列,纵轴表示:

* 43 ,

地理要素指标的变化。如气温变化曲线图。有的曲线图表示地理 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性,其构成特点是:代表空间方向的数 轴应与实际方向一致,即实际空间是垂直方向的用纵轴表示,如大 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图中,以纵轴表示高度;实际空间是水平方 向的用横轴表示,如海洋表面平均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以横轴 表示地理纬度。

比较表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的是区域综合比较,有的是 数据比较。阅读时要根据所列的各要素或关键数据进行分析比 较,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2.绘制地理图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技 巧,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巩固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并加深理 解。应当使学生掌握绘制各月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分配柱状图, 会编制地理比较表。地理图表的编制要在明确若干同类地理事象 或若干区域的异同点基础上进行。

(三)地理计算

学习地理计算是培养地理技能的ー种方法。掌握地理计算的 技能,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 文化知识、日常生活和从事工作都有用处。

初中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计算有:

1.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在讲解了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形式之后,要讲解比例尺的 应用。计算公式为:

从图距求实距: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手比例尺 从实距求图距:图上距离=实地距离X比例尺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在图上量出两地的图距,根据比 例尺计算出实距;也可以举出学生已知地理事物的长度,按比例尺 缩小为图距。

• 44 •

在比例尺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要强调比例尺为无名 数;在运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单位的统ー,图距以厘米为单位,实 距以米、公里为单位;要讲明比例尺为长度比,面积比是其平方。

2. 有关高度的计算

初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有关高度计算,ー是在等高线图上 计算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在计算时,首先确定该图所采用的等 高距,然后根据邻近等高线的高程确定所给点的高程,最后根据两 点的高程计算出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另ー种是根据两地的气温 差计算出两地的高程差,主要依据是气温每差〇 .6°C,高程相差 100 米。

3. 有关气温的计算

可以根据1月、7月平均气温图,各月气温曲线图或比较图表 来计算气温年较差;也可以根据海拔计算两地的温差,依据是高度 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eCo

4. 有关吋间的计算

这部分计算的内容较多,有些计算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反复地 练习。

(1) 根据经度计算两地的地方时差:依据是经度每差1°,吋 间差4。经度每差15°,时间差1小时。

(2) 有关时区的计算:ー是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的 时区,依据的公式是:

某地所在的时区=(该地的经度数+7.5°) + 15°。 在计算后仅取整数,舍去余数。

另ー种是计算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依据的公式是: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该时区数X15°。

计算出来的度数,要说明是东经还是西经。

第三是计算时区的范围,依据的公式是:

某时区的范围=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士 7.5°。

• 45 •

(3)区时换算:区时换算所依据的公式是: 所求地区的区时=已知地区的区时土时区差X 1小时。

在这个公式的教学中,首先要讲明的是时区差的求法。两地同 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的相减;一个在东时区,另ー个在西时区的 相加。求出时区差后乘以1小时,换算成区时差。其次要讲明正确 采用公式中的“+”或“-”。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方取"+ ",所求 地在已知地的西方取"-"。得出的所求地的区时,如果大于24小 时则要减去24小时,并将日期增加一天;如若为负值就要加上24 小时,并将日期滅去一天。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增减日期时需跨月, 则要注意大月、小月;遇到2月还要注意闰年和平年。

5.越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

这个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是个谁点,要让学生确立日界线的概 念,需要掌握的是:东、西十二区共用一条中央经线,即180°经线, 故东、西十二区各为半个时区,但他们的时刻是相同的;180°经线 以东是西十二区,以西是东十二区: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时间早24 小时,即ー天。在确立日界线的概念后,学生就不难理解,乘飞机 或海船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 一天;由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减去 一天。

(四)地理观察与观测

地理观察与观测是学生对地理事象进行直接的接触。通过观 察与观测,学生将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付诸于实践,获得基本技能。

1•地理观察

地理观察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地理事象进行直接接触。它是培 养、训练和发展学生对地理事象的观察能力的最直观、最生动、最 有效的方法。

地理观察的对象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组成自然地埋和经济地 理事象的各个要素。自然地理观察的场地是大自然和地理园。对

• 46 •

于观察要作简单的记录。

2I地理观测

地理观测是使用各种观测仪器,对地理事象进行测定和分析。 这种技能主要靠课外小组活动来获得。其主要内容有:

(1) 气象观测:让学生掌握使用气温表、气压表、风向风カ 仪、雨量器等各种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气温、气压、风和降水 的观测、记录、统计,并分析气象资料,制作简单的气候图表。

(2) 地震测报:让学生掌握使用简易仪器测报地震的方法。

二、地理智能的培养

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的特殊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还应注意培 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即智力。智力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并 表现为一定的能力。人的智能不是天生的,先天的素质是智能发 展的条件,后天的实践オ是智能发展的决定的因素。

ー个人的智能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才 成于学”、“オ以学为本”、“天才出自于勤奋”,说的都是实践的重要 性。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传授地理知识,还是训练基本技能,均 应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地理在空间上扩展学生的眼界,能 够给儿童带来各种各样的、广泛的、为儿童所理解的关于周围世界 的知识,从而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促使他们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カー般是指地理观察カ、思维カ’ 想象カ和记忆カ。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地理观察是对地理事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观察カ是 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观察是智力的眼睛。

1.地理观察的种类

地理观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地理观察,主要是观察

• 47 •

地理事象的表面现象,了解其形象特征,形成地理表象,获得感性 地理知识。这种观察是以感性知觉占优势,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 抽象思维较少。例如观察各种地理景观图片。另ー类是分析性地 理观察,主要是观察地理事象的本质属性,了解其内在联系,建立 起地理概念体系,获得理性的地理知识。分析性的地理观察是透 过现象看本质,以抽象思维为主。如观察地球仪的放置,地轴是倾 斜的,这是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对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因而オ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地理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要使学生掌握观察对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情况:如果学 生没有一定的有关地理事象的基础知识,就难以发展他们的观察 能力。如要观察热带雨林的图片,就必须知道由于生存竞争,森林 内茂密分层,林内多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2) 充分利用各种地理直观方法和直观手段,地理课本中有 较多・的景观图片,教师还可以演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地理图表 和仪器,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对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幻灯、录像、 电影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

(3) 培养学生对所观察事物的兴趣:喪使学生乐于观察,肯 动脑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可以提出疑问,激起学生的兴 趣。例如,有个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下册彩色图片(5) "天山的雪峰、林带、牧场”时,要求学生说明这幅彩图所表示的季 节,引导学生根据林带在牧场下面,判断此图反映的是夏季。

(4) 充分利用各种逻辑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比 较、分析来提高观察カ。有个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 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六大板块,找出其中一个特殊的板块。学生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太平洋板块特殊,它基本上都在海域。

观察能力是ー个学者不可缺少的品质,特别是研究自然科学 的学者。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说过:“我既

• 48

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 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 能有重要意义。

(二)北理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是ー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 经验的功能表现。记忆的实质是在头脑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智力发展水平愈高,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记忆カ愈强,愈不易遗忘。

教師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 兴趣、性格、毅カ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想学才 想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喜爱地理。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以机械识记占优势,中学生以意义识 记占优势。対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但要继续发展 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更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意义记忆能力。

1. 强化机械记忆能力的方法

(1) 眼耳手脑并用记忆法: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接受信息。

(2) 强烈印象记忆法:用生动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突出地 理事象的特征。

(3) 列表比较记忆法:把同类地理事象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等,列成比较表,使之条理化、对称化。

(4) 争论记忆法:让学生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争论,说清道理,辩析正误,互补遗漏。

2. 培养学生意义记忆能力的方法

(1)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 间,地理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地理事象及其原因之间的联系,培 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2) 建立概念系统:中学地理教材中包含许多地理概念和概 念的联结——地理判断。每ー个地理概念都有确切的地理含义,

• 49

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理解并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不仅易于记住一个个的概念,而且还能成串地掌握概念群。

学生掌握了地理概念系统,就记住了基本脉络,使零散的地理 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这样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便于 记忆。

(3) 充分联想:地理事象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 存在着各种联系。教学中应找出这种联系,进行联想,以利记忆牢 固。联想的类型主要有:

关系联想,根据地理事象间的各种关系进行联想。这些关系 有因果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衍生关系等。

接近联想: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接近的地理事物,地理特 点相近的地理现象,可按内在联系进行联想。例如,讲地中海式气 候冬季温和湿润,可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联想。

类似联想,对具有相似属性的不同地理事象进行联想。例如, 中学教材中接触的ー组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 水量线等可以进行联想。也可以对成因、性质有类似关系的地理 事象进行联想。

对比联想:把性质或特点形成鲜明对照的地理事象进行联 想。如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4) 把握特征:任何地理事象或地理区域均有其特征,把握 住特征就容易记得牢。例如,南美洲西侧是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 脉以东是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古老高原相间交错分布。抓住这 ー特点,就容易记住南美洲有几个平原和高原了。

(5) 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许多地理数据主要靠机械记 忆,但可以人为地赋于一定的意义,以利于记忆。利用谐音可以帮 住记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也可以帮住记忆。如七大洲的面 积,记住了最大的亚洲面积为4 400万平方公里,最小的大洋洲面 积为900万平方公里,再记ー个欧洲或非洲的面积即可,因为非洲,

• 50 •

的面积等于三个欧洲,亚洲的面积减去非洲的面积就是南极洲的 面极,北美洲的面积是欧洲与南极洲面积的总和,南美洲的面积相 当于两个大洋洲。

人的记忆是随着重现的次数而增强的。复习是强化记忆的基 本手段,是与遗忘作斗争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摘 好复习。

(三)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想象本身也是ー种思维过 程,它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得出新形象的过程。 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カ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能力。

1.想象的类型

(1) 再造性想象:按照地理语言描述图像、模型等形成它所 反映的地理对象的形象。再造性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源 泉,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经常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让学生观 察热带草原干、湿二季的景观图片,通过想象,形成热带草原的不 同季相的具体形象。运用再造性想象形成的地理形象,不仅应当 是生动的、灵活的,而且必须是正确的,符合地理对象实际情况。

(2) 创造性想象:按照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 组合,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教师对各种地理事象进行 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唤起学生的种种回忆,在头脑中加工组合, 能够形成许多新的地理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 知识的重要方法和能力,是提出新的地理科学理论或假说的决定 性因素之一。科学家在提出某种地理理论或新的假说之前,在自 己脑子里已形成了关于这个理论或假说的构思或设想。这种构思 或设想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组合 ,,而成的,最后还要经过实践的验证、补充和修正。例如,"大陆漂移

, 51 ,

假说”就是最初根据南美洲、非洲、欧洲、北美洲的形状大体上可以 拚合起来,产生想象,进ー步加以研究而形成的。

2. 培养想象カ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通过语言或感性材料,创造想象情境。通常运用的方 法是:

(1) 类比法:先让学生重现已知的某种事物的形象,然后把 需要形成的新的地理形象同已有的形象加以类比,指出它们的异 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地理形象。例如,根据夏天的雷阵雨的形象 想象形成热带雨林地区定时雨的形象,它们都属于对流雨。

(2) 分析法:先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某种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地 理形象,然后加以分析,指出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分别形成想 象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形象。例如,通过电影或景观图片,使学 生具有火山的综合形象;再通过火山结构示意图,形成火山口、火 山锥、火山颈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形象。

(3) 综合法:先让学生重现已有的单独地理对象的形象,。: 后把这些单独形象综合起来,形成…个地理综合体的形象。如以 山丘形成丘陵地的形象。

3. 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条件

(1) 观察细致并能抓住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比较细致的观 察,抓住地理对象的各个方面、特点和重要环节,才能正确地进行 想象。例如,对夏天雷阵雨进行观察时,应注意到积雨云的形成过 程,降水强度大、为时短、南过天晴等特点,オ有可能想象出定 时雨。

(2) 具有足够的地理感性材料和一般基础知识:只有在具备 了这些条件,学生オ有可能发展想象カ。例如,学生要形成关于我 国地形全貌的想象,必须事先具有各种地形的感性材料,还要具有 我国地形特征和各种地形分布状况的地理知识。

(3) 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对他们的想象

• 52 •

能力有很大的制约。有比较丰富、广博的知识,较高的智力发展水ー 平,オ可能具有丰富和独创的想象カ。

(四)、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地理事象本^^特征、本质联系的认 识能力。它主要反映为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 运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思维カ是智力的核心。

1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特征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特征与地理学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主・ 要表现为:

(1) 综合性,地理环境是ー个统ー的整体。地理学是ー门包 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不论是研究或学习地理, 工是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求人们将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和人 文地理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关于地理现象整体性 的认识。

学生回答地理问题时,往往由于尚未掌握思维具有综合性的 特点,不善于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考,仅抓住个别要素 或部门,而忘记其他要素和部门,造成思维上的顾此失彼的毛病。 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整体性的特征。

(2) 空间性:空间系统概念是地理课程的核心。一切地理事 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表现在一定的点、线、面上。因此,我们应 将地理对象所处的空间位置与空间分布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在地ー 理教学中,通常是借助地图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经常运用地图 和空间想象来进行思维,是地理教学中思维的重要特征。

(3) 区域性:任何ー个地区均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在 地理学中,既要突出区域特征,又要找出区域差异。初中《中国 地理》下册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其中第一节是 "学习本章的方法和意义",提出用综合方法研究区域特征,用比较 法対・照区域差异。综合、比较均属思维过程。

53 •

2.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条件

(1) 给思维以动カ:作为心理活动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 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仅让学生回答是、不 是,有、没有,最好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也可以选择ー些开 放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 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地理感性材料是在地理教学中进 行思维的基础。因为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抽象思维。在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具备进行思维的 必要条件。

(3) 丰富学生的地理语言:词汇与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思维的 结果,而且也是思维赖以进行的载体。学生只有在积累了足够的 地理语言,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地理名称、名词、数据后,才能较顺利 地进行思维。

3.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运用直观方法和手段:在地理教学中通常运用景观图 片、幻灯片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述,使学生感知地理事象的生动形 象。形象思维能力是从事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能力。

(2) 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教学 中通常运用下列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判断的思维形式: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有 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特点的性质判断。如长江是我国最长的 河流、海南岛不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有断定事物之间关系的关系判 断。如河流落差大就产生急流瀑布。还有断定地理事物类属的美 别判断。如海是洋的一部分。

运用推理的思维形式: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得 出另ー个判断的思维形式。可以从普遍规律中推出个别事物的特 征。例如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海南岛纬度低,所以那里的气温高。 也可以由个别事物的特性归类上升到一般规律。推理需要经过独

. 54 •

立思考才能得出结论。

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成一 各个部分或各种因素,分别加以考察和研究的ー种逻辑方法。例 如,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进行;综合是把 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成一个统ー的整体加以考察和研 究的ー种逻辑方法。例如,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就是根据长江长 6 300公里,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年均入海水量达10 000 亿立方米,综合得出的结论。

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ー种方法。它在地・ 理教学中是常用的ー种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将在第四章,,教学 方法"中详细讲述。

第三节 地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地理教学三项职能之一。地理教学过程是传 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也是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过程。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革命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世界观。无产 阶级世界观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列宁在《共 青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 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 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地理科学知识中,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着爱国主义 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的思想政治 倾向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カ,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进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55 •

ー、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 攻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生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材料,它对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起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着的。世界上没有一种地理事 物和现象是静止不变的,任何地理事象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 展。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都是物质存在的 不同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憧得决不能用靜止的观点去 看待地理事象,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各种运动形式的 特殊本质,揭示它们固有的唯物辩证法。例如,现在的高山地区, 有的过去却是海洋;过去的陆地,今天也有变成海洋的,这种沧海 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物质的绝对运动中,又 包含着相对静止状态。 !

地理事象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是运动着的地理事象的存在形 式。如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 的,其空间性表现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特定的公转轨道上运行,有 特定的日地距离,以别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其时间性表现为:地 球有一定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形成了"日”和“年”的时间单位。任何 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一定的面积和体积, 并处于一定的位置,说明地理事物具有空间性。例如,山脉的长度、 宽度和高度;地球的面积与体积等。任何地理事物的形成时冋有 先后、持续时间有长短,出现频率有大小,说明地理事物具有时间 性。例如,山脉的古老与年轻;季风进退与雨带的推移影响雨季的 长短和河流汛期的早晩等。

应当使学生理解,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具有不可

.56 •

分离性。如各地气候的不同的特点,是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 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千变万化的结果。

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 成一个整体。教学中应阐明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立统ー是地理事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地理教学中,要善 于运用对立统ー规律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阐明地理事象发展的 根本原因。

人和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地系统,人类应合理 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应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需要人们自己保护。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 物主义的人地观,是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在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生活中形 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主权、领土的热爱和维护其完整性的巨大的责 任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乡土人情等的极其深厚 的感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爱国主义还是ー种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不仅追求自己祖国的 独立、自由、富强,以平等地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追求祖国 的进步和社会解放,并且把自己的事业同整个人类解放事业联系 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是要使新生一代形成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 爱和忠诚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中,要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地理知识教学之中。

中国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学生在学习 中国地理的过程中,可以认识祖国美好的山河、丰富的矿产、富饶 的物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建国四

• 57 •

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已把贫穷、落后的旧・ 中国建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教学中,可以建 国以来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树立建设 社会主义的信心。

通过中国地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 策,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自 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让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 性,认识我国的土地资源按人口平均数量是有限的,因而"珍惜每 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国策。应该让学生知道,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创造良好的生 态环境,否则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以此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和环境观。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和 建设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建设成就展览会,进行乡土调査和旅行,编 写地理黑板报等,既可增长地理知识,又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三、国际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不分民族和国家、在 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 互相支持的精神。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联系在ー起的。中学地理 教学中的国际主义教育,主要是由世界地理教学来完成的。

在世界地建教学中,要反映各人种和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灿烂 文化,说明人种是人类在发展初期在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 的共同体质特点,仅仅是身体外表特征的差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

• 58 •

种族观。

在世界地理教学中,要适当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加强思想教 育,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思考和练习

1. 任选中学)也理教材中的ー节内容,分析其知识结构体系。

2. 任选中学地理教材中的・*"节内容,分析其认识结构体系。

3. 试述地理感性如识的教学原理。

4. 试述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原理。

5. 选择中学地理教材・中的ー节内容,分析培养地理技能和发 展学生智力的途径和方法。

6. 选择中学地理教材中的ー节内容,分析其思想政治教育因 素。

• 59 •

第四章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すI导学生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手ー 段和办法。 包括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两个方面。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研究教学方法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 的关系,正确理解教师起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关系。

中学地理教师除了必须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 了解地理教学任务,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规律,依据地理教学 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

掌握教学方法是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地理专业知 识是信息的储存状态,地理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将储存状态的信息 变成传输状态,让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怎样提取信息、传输信息和 反馈信息,都有一个方法问题。事实证明,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憧教 学方法的教师,不能把地理课教好。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得当。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 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学生的原有基础 和接受能力、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校的设备条件等,选 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要得法。”这是长 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学^・法也是一种艺术,运用巧妙的、合 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而且能使学生得到 美的享受,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 进步、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地理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和• 进步。

目前,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还有不少争议。我们认为大体

・GO *

可以分别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逻辑思维方法和地理科学方 ・法论三个系列,对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法的类型进行划分:

按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划分为:运用语言的方法(讲述法、讲 伽法、谈话法等)、实践的方法:观察法、调査法、练习法等)。

按照逻辑思维方法划分为: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 演绎法等。

按照地理科学方法论划分:又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 面分类。按教学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教学方法、人文地理教学方 法。具体地说,自然地理教学方法包括j也理位置教学方法、地形教 学方法、气候教学方法、水文教学方法、生物地理教学方法、自然资 源教学方法等,人文地理教学法包括工业地理教学方法、农业地理 教学方法、人口地理教学方法、聚落地理教学方法、交通地理教学 方法、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教学方法等。

按教学手段又可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地图教学方法、地球仪 教学方法、板图板画教学方法、标本模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具教学 方法等。

此外,还可按地理教学方法的形成历史,将其划分为传统教学 方法和现代新教学方法等。

本书着重叙述运用语言的方法、运用直观教具的方法、实践的 方法和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并对若干新教学方法作些介绍。

第一节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

中学地理教师要学习、运用地理教学方法,非通过教学工作实 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具备深 厚的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固然 重要,但只有提高到方法论的理论高度,才能起指导教学实践的作 用3学习具体的教学方法固然必需,但只有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方

61 .

法论基础,才能高瞻远瞩,运用自如。

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 证法和认识论,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现代一般科学 方法论,以综合性、区域性为特征的地理科学方法论,以及教学论 和逻辑学等。

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事 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 则。”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ー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ー级的程 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 统ー观。”②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能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地理 事象的内部矛盾和发生、发展规律,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地理教学中 教师、学生、教材、教具之间的关系。地理教学过程,也是ー种对客 观地理事象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对立统ー规律”ヽ“量变到质变 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遵循“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 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对地理教学方法 具有指导作用。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下简称“三论")为代表的现代科

引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4页・

引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3页・

• 62 •

学方法论,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思想武器。人 类认识工具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信息"这 一概念,自动化的发展导致“控制论”的诞生,各种系统工程的出 现,促使"系统论”问世。"三论”不是某一具体科学的方法论,而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共同方法论。钱学森同志认 为“三论”核心的问题是系统,就是一个系统论。“三论"的基本理 论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通的,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发展。因此,地理教学法必须把"三论”作为本学科研究的一般方 法论基础。运用“三论”的一般原理、原则、方法研究地理教育系 统,可以使我们的工作进入ー个豁达的新天地,有利于贯彻教学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地理学是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地表物质的 区域(空间)变化规律,包括自然地理现象(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圏 和生物圈)和人文地理现象(社会圈)。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冋分布的不均一性,所以区域性是 地理学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地理学的又一重要特性是综合性。研 究地理现象时,不能将其视为特殊的、孤立的现象,而应从总的特 性去研究,特别注意各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研究的因素越 多,现象越复杂,综合性就越高。

因此,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的综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许多地理科学方法,构成了 地理教学方法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和逻辑思维的基础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它研究 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规律及原则、教学的组 织形式、教学的手段与方法、课程设置与教材等。它既研究教师的 教,也研究学生的学,既研究课堂教学,也研究课外活动;既研究传

• 63 •

授基础知识,也研究发展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而易 见,教学论是地理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基础。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方法和形式的科学。对立统一思维 律和抽象上升为具体思维律等思维规律,辩证分析综合法、辩证归 纳演绎法、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法等思维方法,辩证概念、辩证判 断、辩证推理、辩证假说、辩证范畴体系等思维形式在地理教学中 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逻辑学是地理教学方法的逻辑思维基础。

第二节运用语言的方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 外壳,是人们传播、交流思想的工具。地理教学中包含大量描述 性和说理性的内容,无论是传授地理知识,还是发展学生能力和进 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通过语言这种工具来进行。因此,教师应具 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可分为ロ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口头 语言主要用于讲述、讲解等讲授方法,书面语言则主要用于板书和 笔记。

ー、口头讲授法

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称口头讲授法,简称口讲法。由 于口讲法具有许多优点,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ロ讲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地理科学知识简明地 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教师合乎 逻辑地讲解地理事象的成因、分布规律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 カ。口讲法能揭示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思想教育内容,有说服カ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教学 中通过口讲法所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

• G4 •

神和优秀的品格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口讲法灵 活性大、适应性强,既可用于讲授新课,又可用于复习和练习、实 习等。

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具有形象生动的言语表达能力,用准确、优 美、丰富的词语,富有表情地为学生讲述他们未曾见过的地理事 象。无论是世界第一髙峰珠穆朗玛峰,还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帯森 林,无论是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还是终年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 即使运用画片、幻灯、电影等教具,也还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讲述。 如果地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能娴熟、适当地运用古诗、民 谣等来增强语言的魅力,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具有 生动形象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之ー。

但口讲法如运用不当,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产生相反 的效果,使学生对地理课失去兴趣。因此,运用口讲法进行教学, 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讲授时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难点深透,语言要清晰、通俗、生动、有趣味、有幽默感,不说废话, 避免语病;语音要抑扬顿挫,用手势助说话,并及时配以板书;讲授 要有启发性,教师可不直接说明现成答案和结论,而是先向学生提 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要控制讲授时间,连续讲授时间不宜太长ア 尤其是对初中学生。讲授时间太长,会使学生疲倦。

为了配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口讲法 又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读法等几种。

(一)讲述法

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或描绘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

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广阔性和时间延续上的 漫长性,学生的感性知识无法都从直接感知中得到,这就要求地、理 教师形象、生动地为学生讲述他们未曾见过的地理事象,使学生产 生想象,形成一系列正确的地理表象。对ー些较系统的、完整的内 容,也需要教师有条理、有次序地讲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

** 65 •,

得较多的知识。

教师讲述的语言要真实贴切、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感染カ,使 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述长江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时, 可引用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描绘。邓拓的诗句,“ 一入川西面目新,平 原冬望绿如春”反映出四川盆地冬暖如春的气候特征。又如在讲述 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时,可用ー个“疆”字形象地说明:字的右半 边三横夹两田,就好象是"三山”夹“两盆”,左边部分可分解为“土” 和“弓”,意为用武力保卫祖国的领土。听了这样的讲述,学生对 新疆的地形和位置自然记得牢固,学习兴趣也浓了。但教学中不 能一味追求生动有趣而去杜撰ー些材料,哗众取宠,甚至违反科学 性。如有位教师在讲述非洲撒哈拉沙漠的炎热时说,鸡蛋放在地 面上,十多分钟就烤熟了。实际上夏季中午撒哈拉沙漠地表温度 最高在70 P左右,鸡蛋只能烤到半熟。

为使学生听得清楚、记得牢固,教师在讲述中必须注意层次分 、明、条理清晰、承上启下、前后衔接。

例如运用地图讲述西南三省的铁路分布时,可分区内和区外 「两个层次,从点、线到面依次讲述。首先讲述重庆、成都、昆明、貴 阳四个铁路枢纽站;其次讲述连接四个枢纽站的区内环状铁路线; 再次讲述四个铁路枢纽站与区外联系的铁路线,并与已学的和将 学的铁路线衔接起来。

(二)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解释地理概念、论证地理事象的 分布和演变规律、揭示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方 法。是说"理”的方法。

现代地理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要求学生掌握地理 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事象的成因、规律和原理。所以,教师的语言表 达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Q6 •

逻辑思维方法,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推理严密、深入浅出地将’’理" 说清楚。由于讲解法最能将“理”说清楚,所以它在地理教学中的 作用非常重要。

运用讲解法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因为学习的主 体是学生,尽管教师的讲解系统完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学生 是否接受,取决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否感到需要。如果教师的 讲解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成为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就达不到 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应当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启发 学生去思考,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將k 起来能摘到的果子”。

运用讲解法教学也要充分运用地图、图表。

现以气候类型的教学为例说明讲解法的运用:

请学生阅读表4-1 ,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表4-1甲、乙两地气温、降水量逐月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均温. 年降水量

气温(°C) 7 8 12 14 18 23 26 25 22 18 18 9 16

降水量:(哉米) 74 87 79 62 57 38 6 23 66 123 121 92 828

气温(”) 3 5 8 14 19 23 28 28 24 18 13 6 16

— 降水最(毫米) 44 63 80 111 129 157 1,12 116 146 47 53 39 1 192

教师讲解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为:

首先判断甲、乙两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可根据1月和 7月的气温来判断。甲、乙两地都是1月气温最低、7月气最 髙,因此两地都在北半球。

其次判断是在咖个温度带。可根据最冷月、最热月气温来确 定,如表•4-2.所示。因甲、乙两地最低月气温均在10Q以下、〇。

• 67 •-

以上,对照表4 -2可知两地均属亚热带气候类型。

表4-2气候类型与气温、降水量对照表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最热月均温 (°。) 1最冷月均温 (°C) 年降水量 (毫米) 降水分配

热带雨林气候 >2 000 •年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1 500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3 2 5 >10 50〇〜1 500 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200 少雨型

亚 热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 〇~10 >1 000 夏雨型

地中海式气候 40〇〜1 000 冬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兩型

温带季风气候 >10 50〇〜1 000 夏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V 〇 夏I雨型

苔原气候 > 〇 <200 降雪型

冰原气候 < 〇

最后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可根据各月降水量的分配及年降 水量来确定。甲地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下,降水分配属冬雨 型,据此可判断甲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乙地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 以上,降水分配属夏雨型,据此可判断乙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

教师再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让学生练习其它温度带气 候类型的判断。

这样讲解,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讲练结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三)谈话法

谈话法是在学生已有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

• 68 •

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地 理知识、巩固旧的地理知识并发展学生智能的方法。

谈话法的优点主要是有利于进行师生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时区”教学为例:

教师:当你打开收音机时,每逢整点,就能听到广播电台广 播」’北京时间X点整"。什么叫"北京时间”?这要从地球自转说 起。大家知道,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P)。算一算每小时 转过経度多少度?每转过经度一度需多少时间?

学生:地球每小时转过经度15°。每转过经度一度需4分钟。

教师:可见,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例如北京 的经度是东经116°,伦敦的经度是0°,算ー算两地时刻相差多少?

学生:7小时44分钟。

教师:当北京已是旭日东升的早晨,伦敦还是繁星密布的黑 夜。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但"北京时间”不是北京 的地方时)。如果各地都采用地方时,对交通、通讯有什么影响?

学生(经过议论);会造成许多不便。

教师:为了说ー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了划分时区的办法。每 隔经度15°划为1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到 东经7.5°划为1个时区,称中时区或零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 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 .区。现在请各人练习绘时区划分图。

学生练习时区的划分。

教师:在划分时区中,大家遇到什么问题吗?

学生: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只占经度7.5° ,怎么办?

教师: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ー个时区,180°经线是它!H 共同的中央经线。

• 69

这个谈话从学生日常生活开始,得出地方时的概念;让学生通 过自己思考,了解釆用地方时会对交通、通讯造成许多不便,寻找 划分时区的办法;通过划分时区的练习,学生进ー步掌握了时区 的知识,懂得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是同一个时区。在整个谈话过 程中,教师始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听练结合, 手脑并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但是,谈话法如运用不当(如所提问题不妥,前后问题无内在 联系和因果关系,或机械呆板地ー问ー答),则不仅不能引导学生 通过积极思维获得知识,反而会把系统知识割裂得支离破碎,或出 现启而不发、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因此,运用谈话法教学,必须 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要模棱两可。问题难易要适度。如 果太难,学生回答不了 ,如果太容易,学生无需思考。问题不应有暗 示性,或只叫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提问要前后联 系。前ー问题为后ー问题作铺垫,后ー问题把前ー问题引向深入。 通过前后连贯的思维活动,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

谈话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谈话, 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控教学过程。例如, 对学生易懂的问题,可一带而过;对学生感到困难较大的问题,可 把问题化成"小步子”进行谈话。

教师要面向全班学生提问,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在留给 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后,指定一个学生回答,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或纠正。答题学生不要集中于少数几个人,要根据问题难易,指定 不同程度的学生答题。谈话结束后,教师要作总结。

口头讲授法除了上述三种形式外,还有朗读、讲读、讲演等方 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法往往穿插运用,而不限于某ー种方 法。同时,口讲法也要与运用地图、地理图表板画等方法相结合, 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70 •

二、板书和笔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笔记,是运 用书面语言进行地理教学的方法,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起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板书和普通话是教师的两大基本功。

(一)板书

1. 板书的作用

板书是教师讲课时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提要,是教学内容的提 炼和概括。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

(1) 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教师通过板书把教材中的地 理知识、地理原理进行归纳整理,显示其要点以及各要点之间的联 系,便于学生掌握。

(2) 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教边 写板书,学生边学边记笔记,使学生能随时了解教学进程,发挥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有利于开拓思路、启迪智力:好的板书能把地理知识、地 理原理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认识、 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教科书中的文句难以起到的 作用。

(4) 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板书是教材内容提纲挈领的表 述。学生按照板书提要复习巩固地理知识,容易使教学内容在头 脑里重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 有利于教师讲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教师讲 课的层次、条理是通过口讲和板书传输给学生的。学生同时运用听 觉和视觉来学习,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听讲。

2. 板书的设计①

①引自宋济平,”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板书基本功..

• 71 •

地理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可忽视板书的作用。板书 的设计是ー种创造性工作,对每一堂课的板书都要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并写在教案中(各种形式板书见附录I )。板书设计与 实施的基本要求是:

(1)布局合理:对于板书的布局,要象设计ー张报纸那样精 心安排,科学利用版面,做到布局合理。例如,可以按照左图右书 习惯,将板书主体部分居中,在左翼置图,右翼辟为地理名词术 语栏(图4-1)。应尽量避免板书无计划、整体无格局现象。在设计 与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必处 处受左图右书框框的限制。

图4-!板书的合理布局

(2) 形式多样:地理教学板书要求图文并茂,表文结合,形 式多样,生动活泼。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是提纲式、结 构式、表格式,也可以是图像式、混合式。

(3) 规格端正:首先,板书用字必须准确,严格按照国务院颁 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书写,如“安徽”不能写成“安灰".“酒泉”不能写 成"九泉”等,其次,板书应字体端正,不能龙飞凤舞,乱写乱涂,其

72 •

三,板书过程中应目视校对,避免错别字、漏字出现。

(4) 精炼醒目:板书的文字符号应カ求准确、洗炼,不写不必 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做到减少“水分”,突出精华。

(5) 美观完善:为使地理教学板书达到美观、完整、科学、高 效的要求,可以适当运用彩色粉笔。如书写关键性字词句,围绕重 点、关键、难点、疑点用彩色粉笔加圈、点、杠等记号,以引起学生 的注意,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另外,一堂课下来,应尽可能将 板图、板画、板书的完整板面保留给学生,避免边讲、边画、边 写、边擦。

(二)笔记

笔记是学生学习的记录,分听课笔记和自学笔记两种。培养 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和能力,是地理教师的又一任务。记笔记能使学 生听课时手脑并用,把教师的板书和口讲中的重点、疑难问题记下 来,以利于课后复习巩固、加深记忆。所以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 重要方法。笔记还有利于听记能力的培养。在日常学习、工作中’ 听记能力是很重要的。自学笔记记录阅读的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 对提高自学能力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记录和使, 用笔记时注意以下几点:

1. 记录教师的板书

如前所述,板书是ー节课的提要,有的板书不但显示了一节 课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揭示了地理事象之间的内部联系。学生记 录板书,既有利于掌握教材、复习巩固,又有利于提高笔记能力。

2. 要记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问

对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学生都应当堂在笔 记上作出记号,课后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疑问。

3. 要求绘简单的地理图表。不仅教师板书中的图表要记录, 而且教师的板图也要求学生依样画在笔记里。因为图表大多用形 象的方法表示了抽象的内容,或把分散的知识归纳出条理,有助于

• 73 .

学生的学习。

4.使用笔记要结合课本

使用笔记时,必须与课本相结合,逐一对照,使笔记起到提纲 掣领的作用,理顺知识,解惑析疑。

第三节运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地理学是ー门研究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关系的科学。由于地域的广阔性和地理事象的综合性特点,J也理 教学必须应用地图、图表、标本、模型和电化教学等各种直观教学 手段,才能使学生形成各种地理事象的表象,获得感性知识。例如 学习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地理时,学生对于东南亚的橡胶园、西 伯利亚的泰加林、因纽特人的捕鱼生活和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内容 都需要借助直观教具来获得深刻的印象。

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ー个飞 跃。在地理教学中实现这个飞跃,也需要运用直观教具。因为地理 原理、地理规律揭示的地理事象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抽象的,借助地 理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把它们形象地反映出来。例如,湖泊的形 成、发展和消失过程需要经历漫长时间,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幻灯、 电影可在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时间里把全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 所以,不论是对于感性知识还是理性知识,运用直观教具都是地理 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运用直观教具的方法很多。本书主要介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 运用,地理电化教学,地理模型、标本、仪器、画片的运用。

ー、地图的运用

地图是地球表面或某一区域的缩影,是地理知识最简明的表

• 74 •

达形式,是学习地理最主要的工具。

地理研究的区域遥远广大,ー个人不可能同时看到所有的地・ 方,甚至并不很大的区域。所以地理学家必须借助地图观察地理 事物,正象天文学家要借助望远镜观测夭体、生物学家要借助显 微镜观察微生物ー样。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没有地图 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因此,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 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和绘制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 任务。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 运用地图可以确定地理事象的位置和范围

学习地理,首先要确定地理事象所在的位置和范围,这是研究 它的地理要素的首要条件。而地理位置和范围都只能在地图上加 以确定。

2. 运用地图可以了解各种地理事象的形态

例如,运用地图可以了解到海河水系呈扇形分布,欧洲海岸线 曲折,多海湾、半岛、岛屿,陆上各处离海都不远等水平形态,为分 析海河为什么易成涝灾、欧洲气候受海洋影响大的原因等提供ー 定的依据;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ー个区域的地势特征、地 形类别和地形区域。例如,在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地势西高东 低呈三级阶梯的垂直形态,为理解我国大河自西向东流、在阶梯交 界落差大的地方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

3. 地图可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

象地形的分布、气候的分布、水系的分布、森林的分布、矿藏的 分布、人口和民族的分布、铁路和城市的分布等,都可在地图上表 现出来。运用地理事物分布图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寻 求其形成的原因。例如通过对南美洲植被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 运用地图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75 •

通过读图分析,有利于学生发展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 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总之,地图是地理教学重要的直观语言。通过地图可以确定 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 布,阐明地理事象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地图的运用。

(二)地图在地理赦学中的运用

教学用地图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 图、黑板略图、课本插图以及地球仪。从内容上分,则有地形图、政 区图和各种地理事象(气候、水系、植物、动物、矿产、人口、交通、城 镇)分布图等。不同的教学用地图,用法也有不同。

1.教学挂图的运用

教学挂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地图。它是专门为地理课堂 教学绘制的,因此图幅较大,线条较粗,内容简略,色彩鲜明,以便 使教室里的人都能看得清。虽然教学挂图内容比一般地图简略得 多,但地理教材中的所有地理事象在图上都能反映出来,可以满足 教学需要。

中学用的地理教学挂图种类很多。有天文挂图、自然地理挂 图、人文地理挂图、中国地理挂图和世界地理挂图等。

运用教学挂图一般需注意以下问题:

(1) 选择合适的位置:挂图的位置宜选在教室黑板的左面, 靠近窗口,釆光较好,既能让学生看清楚,又便于教师指图讲解。最 好自制挂图架。

(2) 数量适当:ー节课里使用的教学挂图不宜太多,一般以 ー、二张为宜;复习课可略多些。有时为了说明地理事象的因果 关系,或在用比较法讲课时,可以同时挂二张图,例如,同时挂 出世界气候带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用以对照说明气候对植被 分布的影响。

・76 •

(3) 指图要用指图杆:指图时,教师应站在图侧,随时注意・ 不要挡住学生的视线。要在挂图上指示ー个点(如城市)时,将指 图杆头放在点上,停顿ー下,让学生看清;指示一条线(如河流)时, 用指图杆丹河流源地顺水流方向指到河口,速度要适宜,不能反向 指;指示一个区域〔如中国)时,将指图杆从某ー特征点(如鸭绿江 ロ)开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着国界线、海岸线指ー圈。指图 •杆不用时不要拿在手里。

(4) 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思考:运用教学挂图时,教师要 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如让学生阅读中国等温线图时,可以 提出几个问题:我国1月等温线的伸展方向怎样? 7月等温线呢? 比较1、7月等温线的疏密有何差异?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观察、思考。

(5) 配合使用地图册: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学挂图和学生 地图册配合起来运用。这样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 学生查阅地图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运用地图的熟练 程度。

2.地图册、填充图的运用

地图册是内容比较系统全面的教学参考图集,是按照教材内, 容的顺序而编制的。 它的内容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所要求的内 容多,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外自学,既可用于讲授新 课,也可用于完成作业等教学环节。地图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エ 具书,要求学生人手ー册。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廚册,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与教 学挂图和教科书互相印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切勿让学生在课 堂上任意翻阅地图册,分散注意力。

填充图又叫暗射图,学生也应入手一册.填充图中只有区域 轮廓和少量重要的地物符号,如经纬网、海岸轮廓、国界线、主要山 河和城市等,没有文字注记。运用填充图教学,可以使学生克服死.

77

记硬背课本的现象,有利于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填充图是专供学生完成作业用的,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 填图,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填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掌握知 识的情况,教师布置填图作业时,对字体、符号、填写位置等都要 提出详细要求。批改填图作业后要进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 误。

此外,课本中还有不少附图、插图,它们大多是为配合教材说 明一或两个问题的,在教学时要十分重视这些图的运用。

3.地球仪的运用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地理教学中的•ー种主要教具,而地 球仪的表面还可以看作是地图,所以我们把地球仪归于教学地图 之中。

地球仪是ー种立体地图,它能比一般平面地图更准确地表示 地球的形状以及地理事物的位置、距离和面积,而在平面地图上不 可避免地存在长度、方向、形状和面积方面的误差和变形。但是地 球仪的比例尺很小,不能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而且携 带不便。

地球仪的种类因用途不同而有大与小、立体与平面、地形与政 区等区别。此外,还有专为教师上课用的黑色地球仪。

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

运用地球仪除可以正确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地物的形状、面积、 长度、方向外,还可阐明有关地理概念。如地轴、两极、赤道、经线、 纬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水半球、 陆半球等。

运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演示自转时,要注 意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自西向东旋转;演示公转时,要注意地轴 方向始终保持指向北极星不变,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通过演示, 可以说明昼夜和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和标准时的

-78 •

概念、越过日界线要变换日期的道理等。教师运用黑色地球仪说2 解行星风系、洋流知识等,教学效果也很好。

4.地理略图的运用

地理略图也称板图、示意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自己的记 忆和熟练技巧,用简炼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象绘在黑板上的示 意图。

地理略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一般地图所无法取代的。首 先,地理略图能以精炼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明化,切 中要点,一目了然。例如西南三省铁路分布略图(图4-2),寥寥几 笔就成,鲜明醒目,使学生印象深刻。其次,地理略图能配合讲课, 边讲边绘,使地理事象具有动态感,易为学生理解。例如《中国地 理》中关于“梅雨"的成因问题,可以在中国黑板填空图上,用不同 色彩绘出暖空气和冷空气的前进方向,说明冷暖空气交锋面形成 的雨带(梅雨)的范围、推移过程,这就把梅雨的分布和成因讲活 了。再次,地理略图可以简捷明快地揭示地理事象的因果关系粕 内部联系,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 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的成 因,可运用略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介于西部安第斯山 脉、北部圭亚那高原和南部巴西高原之间,呈口袋状)、行星风系 和洋流几方面分析。图4-3显示了亚马孙平原湿热气候的各种 成因。

地理略图的绘制要求一略二快。略而不使图形有失真的感觉, 快则要求教师掌握熟练技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岡完成。

略图轮廓的描绘方法有几何图形法、折銭法、曲线法、基线描 绘法、模拟形象法等几种。例如全球各大洲大洋位置轮廊示意图, 可用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来表示(图4-4),法国轮廓图可用六边形表 示(图4-5),辽宁省略图可以矩形为基线略加修改表示(图4-6)、长 江干支流水系示意图、澳大利亚轮廓略图可用折线法表示(图4-7、

• 79 •

图4-3亚马孙平原湿热气候成因略图

-80・

图4-8)。基线图法是根据图形各点的相关位置,绘出若干条纵横轴 线来控制图形轮廓的方法。例如中国轮廓的基线描绘法(图4-9)、 南美洲轮廓的基线描绘法(图4-10)〇

11

图4-4各大洲轮廓和位置示意图

图4-5法国轮廓略图

• 81 •

• 82 •'

模拟形象法是利用有些图形类似某种动物、物品来绘制略图。 它具有既不失真又确似某种实物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 趣。如意大利的轮廓象靴子,台湾岛象纺锤,陕西省象钥匙等。描 绘这种轮廓图,要注意保持真实感,不宜过分强调与实物形状的 相似。

ョ、地理图表的运用

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 学生地理技能,发展学生智能。这里所说的技能、智能是多方面 的,其中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是最基本的技能。运用地理 图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等。

在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许多基本训练要求,其 中不少是有关地理图表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要求学生会依 据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会列表比较不同国家(地区) 的农牧产品;会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年内分配柱状图说 明气温和降水特点;会列表对比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 地的特点,列表对比秦岭淮河南北气温、降水、水文、植被等方面 的差异:会按对外贸易联系地区的增加和主要进出口商品等有关 资料绘制图表,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等。由此可见,在中 学地理教学中,图表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地理图表主要有4种:统计图、剖面图、联系图和表格。

(―)统计图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制作的,它可以使地理数据显得 形象、醒目,还能更清楚地显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便于 认识地理事象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状况。

按照绘制方法的不同,又可将统计图分为以下几种,

1.圆形图

.84 .

例如"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图4-11 )。

图4-1I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2.曲线图

如’’沈阳、北京、武汉、广州各月气温变化示意图”(图卜い)、 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流量比较图”(图4-13)

阳 沈

京 レし

4

汉 武

30201001020

二 气温守》

月 月 月 7 月

302010气20 州f IT月 广!ハ7

1 月

武汉、广州各月气温变化示意图

3.柱状图

如“沈阳、-.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图,,(图卜")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统计图的結,构和用法,说明 所选地点、时间、数据的代表性或典型意义,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和判断,ぎ把运用统计图与阅读地图靖合起来。如运用,,沈阳: 喝、武汉、广州各月气温变化示意图”和“沈阳、北京、武汉、广州

• 85 •

金松花江

10000

哈尔滨

7 10《月)

40000-

3000 〇•

20000'

10000

流S(立方米/秒)

武汉

7 10(月)

2000〇”

J0000:

〇・

图4-13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流量比较图

图4-14沈阳、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圏

烽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地图向学生说 明,所选4个城市的统计数字分别代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南、华 中、华北、东北4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状况。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比 较,得出冬季(以1月为代表)南北温差大、夏季(以7月为代表)全

• 86 •

国普遍高温和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减少、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季节自 南向北推迟的特点,分析得出我国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 于农业生产的结论.

(二)剖面图

剖面图反映地理事象在纵横向剖面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反 映地理事象内部各部分之间互相叠置、交错和相互作用的状况,是 认识地理事象的直观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剖面图在地理教材 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初中《中国地理》中表示岩层相互位置或因 受力而弯曲变形的"抚顺的煤层和油页岩层图”、“秦岭大断崖示意 图”、“褶皱断层图”是剖面图;反映地貌特征和成因的"我国地形剖 面示意图”、“大兴安岭ーー长白山剖面图”(图4-15)、“黄土堆积和 基底地形图”是剖面图;表示河流的河道水文特征及利用治理的 “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地上河示意图”、“引黄淤灌示意图”、 "坎儿井工程示意困”是剖面图;表示锋面雨和地形雨成因的•“锋面 降雨示意图”、“地形雨示意图”也是剖面图。

布特哈旗,—

大兴安岭

嫩江・!お

*

■3000

-2000

.1090

-0

200 400 600 800 公里

图4-15大兴安岭——长白山剖面图

剖面图在地理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要重视剖面图 的运用。运用剖面图教学时,要分析剖面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各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如’"秦岭大断崖示意图” 反映了秦岭北坡上升、渭河平原下降的相对运动关系;要分析剖 面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的成因,例如“黄土堆积和基底地形图”显 示了黄土高原的成因;要分析剖面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的特征,如

87

”我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 特征。运用剖面图教学时,还要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改 造自然的创举,如坎儿井工程、引黄淤灌工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培养起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 联系图

联系图大多反映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经济地理各生产部门之 间以及自然条件与生产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教学中运用联 系图要着重揭示地理事象之间的这种联系。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中,通过显示农业、 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基 塘农业良性循环的特色。

(四) 表格

在地理图表中,常见的表格有统计表、比较表和一览表等。

例如,"甲、乙两地气温、降水量逐月统计表”(表4-1),长江、黄 河比较表(表4-3),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面积、人口简表等。

表4-3长江、黄河比较表

、、河流 项目、

发源地 背海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省区 青、藏、川、淇、鄂、湘、赖、探、 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決、幻鲁

注入海洋 东 海 渤 海

长 度 6 300公里 5 500公里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公里 75万平方公里

各段特征 上游 宜昌以上为上游.峡谷多,落差 大,水能羊富 河口諛以上为上游・源头段木沆缓 慢,冲刷极微:峡谷段峡谷多、水殴 大,水能半•富,平原段水流平德,流 燈'减少

. 88 .

(续表)

、、河流 项目ヾ、

各段特征 申游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河道弯曲, 水流不畅,支流多,湖泊多 河口镇至孟津为中游,支流多,水於 增,映谷多・水流急,冲刷カ强,多 '・泥沙

下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支流不多,江 阔水深,江海相连 孟潭以下为下游,水流缓慢,花沙 沉积,形成“地上河”

比较表能简眨扼要地显示岀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事象的异 同,使于分析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规律。

ー览表是把比较多的各类地名或地理事象综合列成的大表, 在地理教学中用来对照和查找。

三、其它地理教具的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运用地图、图表以外,运用地理图片、模型、 标本进行教学也是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理图片的运用

地理图片能给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使用方便,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地理图片,可以观察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现 象,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和概念。运用地理图片还能对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通过观看祖国山水、古代建筑和现代建 设成就、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等图片,容易激发爱国热情,培养 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建设四化、振兴祖国的立 志献身精神。

地理图片的种类很多。有专为教学设计的大幅图片,供上课 时展示,可使全班学生看清楚;有报刊杂志上的图片、风景明信片、 旅游凤景片、彩色照片、画册等,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备课过程中要

'• 8!)%

注意收集、编目、保存。由于图片神类很多,来源不同,因此在地理 教学中使用图片时要仔细选择,图片内容要适合教材需要;符合科 学性和思想性。

运用图片进行教学要注意:每堂课使用的图片不宜太多,以 二至三张为宜。课本里已有插图的,一般不要另选图片。展示图片 的时间要适宜,最好在讲解了该地理事象之后就出ホ。在展ホ图片 后,教师要作说明,指导学生观看图片的主要内容,并可提出问题 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用完后即收起。为了使学生了解图片所反 映的空间位置,运用图片进行教学还必须与教学挂图、地理略图相 结合。

(二)地理标本的运用

运用地理标本在地理教学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为超本是 地理事物的实体,让学生观察标本,能真实地了解地理里斯。例如 有的学生观看放大的三叶虫图片或模型后,以为三叶虫真有这么 大,在看到三叶虫化石标本时,オ惊叹:啊!原来三叶虫オ这么小! 又如土壤、生物、岩石、矿物和エ农业产品的标本,任凭怎么讲解、 看图片、看幻灯电影,总不如亲眼看一看、亲手摸ー摸标本得到的 印象深刻、真实。

标本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标本的大 小来定。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大型标本,可在讲课时展示,教师 讲解标本的特征和鉴别方法。体积较小的标本,在讲课时传看会 影响课堂秩序,可在课后或巩固新课阶段让学生观看,或在地理橱 窗内履示。

地理标本,尤其是当地少见的、有代表性的标本,除购买外,教 师要在平时注意釆集.逐步形成适应中学地理教学需要的完善的 标本系列。

(三)地理模型的运用

地理模型是模仿地理事物形象而制作的直观教具,它能表ル

• 90 ,•

出三度空间。尽管模型不如标本那么真实,但却具有标本和其它 直观教具所没有的优点:

地理模型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地理事物放大或缩小。例如 中国地形模型是将中国地形简化、缩小、堆塑而成,断层褶皱模型 也是如此。而三叶虫模型、矿物晶格模型等则是将实物放大制成。

地理模型可以把地理事象的内部构造显示出来。例如火山模 型,可以显示岩浆、岩浆通道(火山颈)、火山口等。海底地形模型可 以显示海底地売结构的特点等。

电动地理模型由于配备了电动机、指示灯、活动装置等,通电 后可按需要显示灯光并使装置活动,更易引导学生注意,激发学生 兴趣。

地理模型的运用方法要根据教学需要、模型的大小和重量等 而定,大型笨重的地理模型可放在专用教室,在讲课之前或之后组 组学生观看,轻便的模型可带到课堂上,配合讲课展示。

四、地理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也称视听教学,主要包括幻灯、电影、电视、录像、录 音等手段。电化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感染カ强的特点,可以强化视 听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解和记忆。以下介绍幻灯和 电影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幻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各类电教手段中,幻灯比较简便,经济实用,普及率高,因此 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教手段。

1.幻灯教学的优点

幻灯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生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 兴趣。如学习世界大陆自然带课文,可以放映热带雨林带、热带草 原带、苔原带、冰原带等景观幻灯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 来获取感性知识。

• .91 •

幻灯能把复杂的地理事象加以分解和综合,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例如,把用红蓝颜色分别描绘的我国1月、7月等 温线幻灯片叠置起来放映,就可比较我国1月、7月气温分布的 差异。把世界洋流分布与世界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幻灯片叠置放 映,可以分析定向风对洋流流向的影响。

2. 幻灯机的种类

幻灯机种类很多。有透射式幻灯机、反射式幻灯机、投射式幻 灯机等。透射式幻灯机配用玻璃片或透明胶片制的幻灯片,需在 有遮光设备房冋放映:反射式幻灯机能把图片、实物反射到屏幕 上,不需另制幻灯片,但所需光源功率大,也需在暗室中放映;投射 式幻灯机又叫白昼幻灯机或投影仪,是使用最方便的ー种,它具有 形声同步、自动换片和运用录音讲解的功能。

3. 对幻灯片的要求

选择或自制幻灯片要做到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形象准确、色 彩鲜明。

(1) 紧扣教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幻灯片的目的,是辅・ 助教师讲解教材,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 针对重点谁点,选择使用。与教材关系不大的不要用:课本上已经 有插图的,不必再用幻灯片,在黑板上能用简明笔法绘画的,也不 必用幻灯片。

(2) 突出重点:一幅幻灯片必须主题明确,画面简明醒目,不 应在一幅画面里显示出过多的地理事象。因为画面内容越复杂,就 越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画面中无关紧要的部分,不利于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

(3) 形象准确:地理教学幻灯片要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形象 准确,比例合适。如果在科学性上有差错,就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 印象,形成错误的微念。

(4) 色彩鲜明:鲜明的色彩有助于加强画面的表现カ,但教

* 92 *

浮幻灯片上的着色不宜太杂、太浓,否则会重点不突出,影响透 明度。

4. 幻灯片的放映方法

幻灯片的放映方法^・单片放映法、叠置放映法、联动放映法等 多种。例如放映"非洲气候成因”时,第一张基底片用非洲大陆轮 廓图及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第二张抽拉复合片用该区域的 气压带、风带图,第三张用非洲东西岸洋流分布图,这几张片子按 顺序抽拉复合,即可讲淸非洲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这就是分解组 合放映法。

前面/述将“中国1、7月等温线"幻灯片叠置在ー起放映,比 较1、7月气温分布的不同特点,透种方法就是叠置放映法。

联动放映法则是使画面由静栾动的ー种放映方法。它是在表 示活动的地理事象的幻灯片上覆ー张画上不同条纹的幻灯片,抽 拉条纹片,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地理事象的活动状况。

购买来的幻灯片不一定都适用或够用,教师还要学会自制幻 灯片,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规定尺寸的玻璃板或透明纸上画上所 需的图即成,使用起来往往更加合适。

5. 运用幻灯的注意事项

(1) 精选幻灯片:-一堂课屮使用幻灯片的数量要视课的类型 和教学内容而定,不是越多越好。少则.三、五张,多则ー二十张。备 课时要仔细选择、编排。

(2) 适时映出,用毕即美:运用幻灯必须严格服从教学的需 要,使其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ー个组成部分。幻灯片只能在需要 时密切配合讲解及时放映出来,显示画面以后,就要围绕内容引导 学生观看,用后及时关上。

(3) 配以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画面内容:每张幻灯片的,画 面内容,教师都应向学生交代清楚。有的画面应边放边讲,使幻 灯片画面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择幻灯片的教学

93 •

作用。

(4)与地图和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观看热带雨林帯 的幻灯片时,教师要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主要分布地区。幻灯教 学还要与板画、插图、挂困、教具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 效果。

(二)电影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 电影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电影能把广阔的空间、遥远的地方的地理景象生动地表现出 来。地理影片的内容有的反映祖国的壮丽山河、建设成就,有啓 反映世界各地的自然特点和人文景观,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又 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美育教育的好材料。

电影可以显示各种活动的地理事象,如一地壳运动、火山喷发、 雷电雨雪、波浪潮汐、急流瀑布、生产过程等,而且还能把这种活动 过程变快或变慢,或者分解成若干个过程。电影的这种活动特点 远胜于图片、幻灯,更易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淵 发学习兴趣。

电影能表现出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有利于学生获得完 整的地理概念。例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景观的影片,能从植物 到动物、从林上到林下、从气候到水文,全面地反映这种景观的状 况,从而使学生获得热带雨林的完整概念。

电影镜头可以从ー个地方迅速转移到相距遥远的另ー个地 方,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理事象进行对照比较。例如,将迎 风坡和背风坡的景观作比较;将高山山麓到山顶的气候、植被分布 作比较;将我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与海南岛“春暖花开、游 人如织"的景观作比较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有关地理事象的印象 和理解。

2. 电影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师要加强与省、地(市)教学仪器站的联系,了解目前国

94 •

内地理科教电影片的种类,购买或租借与教材密切联系的片子,安 排放映。

放映前,教师最好先观看一遍,仔细了解影片内容,对哪些画 面说明什么道理,哪些画面学生不易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放映开始 前,要把影片主要内容向学生作介绍,提醒学生注意各种画面说明 什么问题等,使学生做到有目的、有准备地观看,通过观看影片,丰 富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理论。放映时要做好组织エ 作,注意观看纪律。

放映方式可以釆取课内放映,也可课外放映;可以配合讲课ー 次放映一片,也可整堂课放映几个短片;可以在讲新课时放映,也 可在期中、期未复习时放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来 安排。

第四节实践的方法

《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 理教学大纲》对基本技能训练作了有系统、有层次、由简单到复杂 的明确说明。这是针对传统地理教学片面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 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缺点而提出的。基本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训练 学生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示意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填绘略图、 制作简单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记忆、观察、想象、思维、 理解课文、阅读和运用有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 行地理调查、评价地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基础训练要求需要 师生共同运用练习、观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方法来实现。

认真实现这些基本训练要求,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等实践活 动,对促进地理教育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 95 •

ー、练习法

(一)地理练习的意义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与运用知识、掌握技能与技 巧的方法。是各种教学普遍运用的ー种教学方法。

练习法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学地理教 师,必须十分重视地理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教师传授 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加强地理练习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地理知识,使学生学 得活,理解得深。如在教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以后,可以出一道选择 题让学生练习: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海,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 其主要原因是:(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在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下。(2)东北信风由大陆吹向海洋。(3)东部有 山脉阻挡,湿润的太平洋海风不易深入。(4)阳光照射强烈,空气 受热膨胀,不易降水。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应 该是(1)和(3)。如有学生选择(2),说明他对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没有区别清楚,因为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如选择 (4),说明他对问题的理解很含糊,因为这个说法不确切。

地理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在 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出我围31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或者将同一 比例尺 的全国 31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纸板,拼成一幅中国政区 全图。这种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 置、形状等知识。

地理练习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可以培养地理技巧。例如根据 等高线图上的ー个剖面制作地形剖面图,就需要学生在理解等高 线概念的基础上,考虑绘制剖面图的步骤和ガ法,准确地动手绘 制。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技能技巧。

地理练习有利于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例如描绘


ー个地方的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分布图’绘制世 界主要工业产品的分国扇形百分比图;列表比较我国经济建设成 就发展变化图等。这些练习不仅在校学习有用,毕业后走向社会 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有用的。

(二)地理练习的任务

地理练习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方而:

1.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

阅谟和使用地图的技能主要包括在地图上按经纬线或指向标 定方向;用比例尺量算图上任何两点间的距离;在等高线地形图 上,判断地势的起伏、相对高度、坡度陡缓、河流流向等;在分层设 色地形图上,判断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根据政区图和交 通图说明某地交通位置的車要性,用地形图分析我国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阅谟长江干流剖面图,从河流落差分 析长江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对ー些重要的地名,如我国31个省 级行政区、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我国沿海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 沿海城市和地区,大纲上所列的国家的名称及各国首都,要求能在 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或是在地图上迅速指出它们的位置;会使用 方格缩放法绘制简单的区域轮廓图,会画简单的水系示意图、地形 示意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

2 .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技能

统计图表能将比较冗长的文字或繁琐数字简明、扼要和形象 地呈现出来,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分析。例如阅读气温年变化图, 说明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阅读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 冒明某地年藤水总量、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依据世 界石油主要产区的储量和产量数字绘制图表,说明西亚石油在世 界的地位;列表比较ー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异同'按对列、贸易 的发展和主要进出口商品等有关资料绘制图表,说明我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变化;根据资料,绘制香港与祖国大陆和世界各地贸易额

• 97 • J

的百分比扇形图;依据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等。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使学生会根据地理图表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说明地理事象的 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如用梅雨雨带示意图,说明梅雨 分布成因和作用;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解释东南亚、南 亚、西亚、澳大利亚、西欧、南美洲的气候特征;用日本主要矿产资 源来源示意图、世界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分析世界上不同地区间 的经济联系;用大气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说明它们的 形成过程;用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连环图,了解基塘生产各部门的 联系,并说明其特点;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和有无冰期分 析河流氷文特征,分析黄河下游多灾难的原因及治黄措施'从地 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和表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形 成原因等等。

4. 培养学生地理计算的技能

地理计算方面的练习主要有: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 的直线距离;用世界时区图计算全球范围内任意两地间的时区差 和区时;计算人口密度等。

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报刊有关资料,综合评述当前世界的 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收集一、二个具体事 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从新闻报道中 找出世界一些国际活动(如奥运会)的新闻,并从地图上找出有关 国家:收集某些地区的图片,依据图片内容,编写简要说明等等。

(三)地理练习的教学方法和注意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地理练习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指导

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许多基本训练要求,在地理课本中还有 许多思考和练习。对所有这些练习,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认真指

-98 •

导。在布置学生做练习前,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练习的 具体要求,使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练 习任务。

2. 以地理知识为基础

在做练习前,必须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与练习有关的知识,使 练习建立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既可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又可加快 练习速度。

3. 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

地理练习的方式可以是绘示意图、制图表,也可以是分析地理 因果关系,综合区域地理特征,比较地理事物异同;既可以个人练 习,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全班讲演等方式。

4. 注意前后练习的连贯性

安排地理练习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练习的内容、深度要适当,难易有度。这就要隶教师在制订学期授 课计划时,必须对全学期(或全学年)的练习作统筹安排。

5. 认真检査、批改、讲评

学生的练习作业,反映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辭状况,也 反映亍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认真检查、批改、讲评练习作业, 就能掌握这些情况,一方面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 发现、纠正;另一方面,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也可及时采取措施改 进。

二、观察法

(一) 地理观察(观测)的分类

地理观察(观测)从内容来分,有天文观察、气象观测、地震观 测和地理野外观察等。前三者一般都列为地理课外活动内容,这 里着重介绍地理野外观察方法。

(二) 地理野外•观察的类型

• 99 •

眼据地理野外观察的方式与要求,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 剖面线路观察

进行剖面线路观察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好观察线路。线路经 过的区域较大,路程具有一定的长度,如一个区域的东端至西端、 南端至北端等,经过地区的地理事象比较典型,能通过沿线一系列 地理事象的观察,以线带面,了解整个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

2. 中心基点观察

这是在观察区域内选定儿个地点作观察基地进行观察,如制 高点、地质剖面、水文测点、小区域中心等。、在中心基点对ー系列 典型的地理事象进行直接观察,可以以点带面,了解整个区域弛理 环境的特征。

3. 局部观察

这类观察是结合其它活动进行的,如结合春游、团队活动、参 观访问等。地理教师要事先预察所经线路上的地物观察点,活动 时指导学生观察。

(三)野外观察的准备工作

1.观察线路和地点的选定

野外观察的路线和地点,要根据观察的目的来确定。如果是 专题性观察,就要选择该专题项目比较典型的培区;如果是综合性 的观察,则要选择各种要素比较典型的地区。

不论是线路观察还是基点观察,是单项观察还是综合观察,选 择的观察点、线一定要能反映被观察区域的(市、县)全貌;观察的 对象应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沿线视野开阔,可观察的地理事象比 较丰富;距离学校又不太远(以当天返校为宜);沿线观察的地理事 象应与地理教材紧密联系,便于书本知识与实际地理事象相互结 合、印证。

对于选定的观察线路,教师必须进行预察。不论是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状况,还是土壊、植被、野生动物状况,都要事先搜集资

• 100 ・

料,在预察中ーー对照印证。对观察点则要有详尽资料,仔细察看, 绘出草图,搜集标本,为向学生讲解作好充分准备。

2. 观察计划的制订

观察路线、地点选定后,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 师要拟订野外观察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内容方法、时间安排、携带 的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写出观察对象的文字材料,绘出观察点的略 图和路线图,印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其次,教师要先向学生说明观 察的目的意义、活动计划,进行纪律教育,并编组分エ。可能的话, 事先带领学生骨干跟着教师进行预备性观察,使他们在正式观察 时成为教师的助手。

3. 其它准备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复习有关地理基础知识,阅读ー些地理文 献资料等。

(四)野外观察的进行

观察活动的进行是野外观察的中心环节。以班为单位,由教 师和学生骨干带队,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路线和顺序,逐一对各观 察点进行观察。观察步骤一般为:

首先在規定的观察点由教师集中介绍该观察点情况,说明观 察要点和观察方法。最好能在事先印发的计划里提出几个问题,要 求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以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 外部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注意地理事象之间和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由学生骨干负责,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写出观察记录, 必要时可绘出素描图,拍摄照片,搜集标本。在此期间,教师应不 断巡视、检査、指导。

最后再集中起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汇报观察情况和回 答教师问题,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并对该观察点的情况作简 要总结。对学生观察中的错误和遗漏加以指正和补充’

• 101 •

由于整个观察线路上各观察点情况不尽相同,观察的地理事 象有多有少,时间长短、问题深浅各异,因此所用方法步骤不能千 篇ー律,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安排。

三、调查法

(—)地理调查的目的

地理调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直接 了解地理事象的ー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直接接触工厂、农村等 社会实际,可以认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各种要素及它们的相 互关系,培养调查搜集地理资料的技能和社交能力。通过了解社 会,了解工农业生产,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歩动人民。・

'(二)地理调查的内容

地理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调查自然资源(如参观气象 台、水文站、动植物园等),调查エ业、农业、商业、交通、人口、聚落、 环境、名胜古迹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1. エ业生产调查

通过听エ厂负责人介绍和参观,了解工厂的选址条件(如交通 条件、土地条件、供水供电等)、发展历史;原料来源、产品销路;产 值、利税及人均指标;职工数量及结构,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措 施等。

2. 农业生产调査

通过参观农场、林场和农村,了解农场(林场、农村)的地理位 置、发展历史1当地的土壤、气候、水利资源及利用改造状况;主要 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和机械化水平;エ副业发展状况和职エ生活 状况等。

3. 交通调査

了解发展交通的条件(如地貌、海岸状况、河道状况、区位、经 济发展水平等);交通线路和运输现状(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

• 102 •

运、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客流量和货流量及其流向,车辆数及车 流密度,不同所有制的运输单位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交通 线路的改建和新建,车站、码头、货场及车船的建设和更新等)。

4I人口调查

了解人口数量和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的 构成(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构成等);人口城镇化状况;人口合 理容量等。

(三) 地理调查的一般教学方法

1. 调查前的联系和预察

调査前,教师要与有关エ厂、农场、港口等参观地点联系,商定 参观日期、内容介绍、路线安排等。对ー些自然地理观察点,要事 先预察,做到在科学性上无差错。

2. 制订调查计划

包括调査目的要求、日期、编组,调查内容及步骤,注意事项等。

3. 做好调査的准备工作

根据调查计划,做好思想动员、内容介绍、用品准备、交通安排 等准备工作。

4. 调查(参观)的进行

请有关人员向学生介绍情况,讲解参观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 生参观。要求学生作书面记录。

5. 总结调査的成果

调查结束后,要指导学生整理调查资料,写出简要的报告或小 论文。

(四) 观察和调查的总结

无论是地理观察或地理调查,在活动结束后,都要做好总结エ 作。总结工作主要包括整理标本和观察记录,编写观察调查报告。

写观察调查报告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观察收获,学习撰写"小 论文”。

• 103 •

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报吿中避免出现原 抄照搬材料和教师讲述内容的情况,教师一定要积极启发学生发 现问题、思考问题。另外,也可选出几篇优秀的调查报告作示范。

调查报告既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又要文字流畅,说理明白, 有很好的可读性。撰写调査报告可以根据内容按小组分エ,各有 侧重。

学生完成调査报告后,教师要及时审阅、修改。可以组织评比, 出野外调查小论文专刊或地理墙报等,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互相提高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举办野外调査报告演讲会, 印制调查报告选集等。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总说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部分,特别强调了“组织与地理课堂教学有关的、全班学生都应参 加的野外观察,地理调査或参观活动,由教师制订计划,学校统ー 安排,每学年应不少于ー次。”所以,每个中学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 地、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

第五节运用逻辑的方法

运用逻辑的方法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 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遵循地理事物和现象间的相互联系,阐明地理 事象的因果关系、发展变化规律和区域特征与差异,指明利用、开 发、保护方向,都需要在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 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阐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将感 性认识提髙到理性认识。所以,运用逻辑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4 •

ー、比较法

中学地理教材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 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成因等。学生在学习这些 基础知识过程中,首先依靠感性材料形成地理观念,然后经过抽象 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比较法是ー种重要 的方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或者各个地理 区域的比较,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方法。有 人称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有人认为运用比较法 和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两种最重要的方法,都是很有道理的。

(_)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获取新知识

例如,北冰洋地区的夏季气温平均不足6P,这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1月平均气温差不多。这样ー比较,能使学生从已有的亲身 感受认识北冰洋夏季气温的状况。又如山区学生看到过溪水携帯 的泥沙在山口形成的小冲积扇,就可以此与大面积的冲积扇、三角 洲比较,从而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概念。

2 .比较法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学习“黄河”ー节时,可与“长江”ー节作比较,了解我国两 条文河特征的异同。这不仅有利于掌握有关黄河的新知识,也有 利于叽固已学过的长江的知识。在复习课中运用比较法教学,更 是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对秦岭——淮河南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农 耕状况作一会面比较,不仅可以系统地概括我国南北方的地理特 征,而且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3.比较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 化规律,培养思维能力。

. 105 .

例如,比较亚热带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差异,并分 析形成原因,学生就要从地理位置的不同着手,考虑气压带和风帯 随季节南北移动的影响、季风的影响,才能得出大陆东岸的亚热帯 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陆西岸 的地中海式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又如,对我 国历史上海岸变迁情况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内外力作用在海岸变 迁中互为消长的关系,寻求海侵海退规律。

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法都要从多方面探索地理事象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发展演变规律,对培养学生判断、推理、思维能力很有 益处。

4.比较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例如,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比 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比较 等,可以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性 的认识,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和对环境保护重要性 的认识,增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信心。

(二)比较法的类型与运用

运用比较法要注意比较对象的选定。只能对学生已知的对象 进行比较,只有同类地理事象才能进行比较,只有本质特征相同 的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象才能进行比较,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可与 遥远地域的地理事象作比较。

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比较方式的不同,比较法可分为以下 类型:

1.类比法

对同类地理事象相同属性和不同属性的比较称为’类比法。例 如,中国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 (表4-4),南美洲和北美洲地形分布的比较,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水 系、水文特征的比较,天气和气候概念的比较等。

• 106 •

表4-4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

气候类型 气温 气温 气温 卷温与秋温 年降 降 水 降水

较差 盛高月 最低月 的比较 水量 季节分配 年变率

海洋性气候 8月 2月 秋温高于春温 均匀

大陆性气候 7月 1月 春温高于秋温 不均匀

.■, 2.纵比法

纵比法是将同一地理事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 较。这是ー种自身比较,它有利于了解各种地理事象的过去和现 在,了解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原因。例如,湖泊演变过程各个阶 段的比较,我国历年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比较(表4-5)等。

表4-5我国历年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比较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公斤/人 棉花 •公斤/人 油料 公斤/人 生猪 头/人 猪、牛、羊肉 公斤/人 水产品 公斤/人

'1952 年 288 2.29 7.36 2.21 0.12 2.9

1957 年 306 2.57 6.58 0.11 6.25 .4.9 .、・

1978 年 320 2.28 5.48 0.18 9 4.4

198I 年 325 3.00 10.24 0.20 12.7 4.7

3. 并列比较法

并列比较法是把几个同类地理事象或地理区域并列起来进行 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到这类地理事象的共性和个性的地理知 识。如我国四大高原地形特征的比较,非洲ー些国家“单ー产品经 济”状况的比较(表4-6)等。

4. 凸聚比较法

• 107 •

表4-6非洲ー些国家“单ー产品经济”状况比较表

国家 产 品 依赖程度 国 家 产 品 依較程度

利比亚 石 油 99% 毛里塔尼亚 铁矿石 85%

赞比亚 93% 毛里求斯 84%

布隆辿 咖 殴 87% 冈比亚 花生 81%

凸聚比较法是以ー个比较对象为中心,与其它各个比较对象 分别进行比较的方法。其目的是研究作为中心比较对象的地理事 象的特征。例如对我国一些重要经济统计数据与其它若干国家的 同类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宁波港的发展条件与我国沿海其它港「[ 分别进行比较等。

5. 联系比较法

联系比较法是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比较方 法。例如,在学习世界大陆自然带分布时,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作 比较,可以了解它们在分布上具有ーー对应的关系ー热带雨林 气候和热带雨林带的分布相一致,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草原带的 分布相一致等。又如,学习我国钢铁エ业基地的分布时,与我国黑 色金属矿的分布相比较,可以了解我国大部分钢铁基地分布在铁 矿附近,如鞍钢和鞍山铁矿,包钢和白云鄂博铁矿,武钢和大冶铁 矿等,从而加深理解工业分布接近原料地的这一布局原则。

6. 综合比较法

将不同地理区域(国家、自然区、经济区等)、地理综合体的各 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找出它们的主导要素和因 素,这就是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相对于专题比较法而言的。 专题比较法是对地理事象的某个方面进行比较,象海洋性气候和 大陆性气候的比较,内流河与外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丘陵和山地 的比较,中国和美国农业生产特征的比较等。而象我国三类农业地

• 108 •

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特点、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比较,秦岭 淮河以南、以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农业生产的 比较,四大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盐度、温度、主要岛屿、海、海湾、 海峡、海底地形、洋流、航线的比较,世界各大陆自然带的分布地 区、气候类型及特征、植被类型和特征、土壤类型、主要动物的比较 等,都是综合比较。

通过综合比较,能对有关地区、地理事象获得整体的认识,进 一 ・步掌握各区域自然地理或经济地理的主导要素和因素以及区域 差异。例如通过我国三类农业地区的综合比较可知,东部季风区 与西北内陆区自然条件的主要差异是水分条件,东部季风区与青 藏高原区自然条件的主要差异是热量条件,如表4-8所示。

表4-8我国三类农业地区的综合比较

地 区 自然条件 农业特点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 河以北 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 区,一月均温o°c以 下,年降水量800毫 米以下 早地为主, 灌漑多用水 浇形式,生 长期短 一年二熟 到二年三 熟 小麦、玉米、高梁、 大豆、棉花、甜菜 花生、烤烟

秦岭淮 河以南 亚热带湿润地区,一 月均温0°。以上,年降 水蛍800嗜米以上 水田为主, 生长期长 一年二熟 到三熟 水稻、玉米、甘薯、. 油菜、棉花、热帯 亚热带作物

西北内陆区 中温帯、暖温带的干 早半干旱地区,年降 水量多在200毫米以 下 草原辽阔, ・是瀨溉农业 及畜牧业地 区 一年一熟 小麦、水稻、谷子、 马铃薯、棉花、甜 菜、胡麻等

青藏高原区 高塞气候,太阳辐射 强,日照长,昼夜温 差大 河谷农业, 高寒畜牧业 一年一熟 者裸、小麦

二、分析综合法

(一)什么是分析综合法

和比较法一样,分析综合法也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她

• 109 •

理教学中运用分析综合法,对学生学习地理理性知识、发展智能有 重要作用。

分析法是人们把地理事象的整体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分别 进行考察、研究的ー种认识方法。综合法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找 出地理事象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并结合成为ー个整体 的认识方法。

例如讲解什么是“梅雨”这ー问题,就要对梅雨的特征、分布地 区、降水季节、形成原因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综合方法得出梅雨的概念:梅雨是春末夏初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因 冷暖空气交绥而形成的一种锋面雨。

又如,讲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时,可把错综复杂的因素 分解为几个方面:ー是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二是 地形,包括海拔高低和山脉走向,三是季风,包括夏季风和冬季风: 此外,还有青藏高原的特殊作用和洋流的影响等。在分析的基础 上,再加以综合,就可得知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 地形和季风,而季风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

(二)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使地理教学运用分析综合法具 有针对性的意义。因为,地理事象的内部和外部都是互相联系的, 它们的分布与演变都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在 研究某一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分析综合的方 法,对地理区域的各部分、各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综合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的一般方法是:

将区域的自然地理各要素和人文地理各要素分别进行研究, 例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壊、 植被、动物分别进行研究,这就是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时,可把形成区域差异的因 素分解为纬度地带性因素,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和非纬度地带

• 110 •

性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在空间分布上可分解为垂直ブr 向上的分异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异。前者如气候,植被的垂直分布, 后者如世界大陆气候帯,自然带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异,我国从东北 经内蒙古到新疆的气候、植被在东西方向上的分异等。

在分析时,应充分注意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 相影响和互相制约,这种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形 成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只要其中一个要素 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它各个要素的变化。这种自然地理综合体 具有单个要素所没有的整体特性和整体功能。这种认识方法就是 综合。

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综合的方法,可以正确地得出形成自然 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规律,如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和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又包括纬度地带性规律和经度他带性规 律)。

分析综合地理成因的一般方法是:

1. 分清因果,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 、

例如:人们习以为常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地球自转造・ 成的。这样分析由果溯因。太阳东升西落是果,地球自转是因。由 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产生了人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 这样分析是由因导果。

2. 求同存异,逻辑推理

求同是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地理事象中求得共同原因。即 在不同地区探求相同的地理爭象,然后分析其成因。如非洲南北 端、地中海沿岸、南美洲西海亩和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西南沿 海的气候相似,都有冬雨夏干的特点。分析这些地区影响气候的 诸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可以发现:虽然这 些Jtk区的地形、洋流各不相同,但位置和大气环流具有相似性。这 些地区都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处于西风带和信风带

• 111 •

交替控制之下。这就找到了这些地区气候特征之所以同具冬雨夏 干的原因:冬季在西风带控制下,西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富 水汽3夏季则受信风控制,空气从大陆流向海洋,导致气候干燥。

3. 在各种因果关系中通过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例如,影响我国三大农业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通 过分析综合得出:青藏高原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地势髙、 热量不足,但水分条件较好;西北内陆区的主导因素是远离海洋, 故水分条件欠佳,但光热条件好;东部季风区的主导因素是滨临海 洋,故水分、光热条件都较好,但秦岭淮河南北差异较大。

4. 全面分析利弊条件

在分析地理事象因果关系时,既要分析它有利于人类的・面, 又要指出不利的一面,使人们在利用有利自然条件的同时,又注•意 并釆取措施预防其危害人类的一面。许多改造自然工程的论证、 经济建设项目的安排、エ矿企业的选址等,无不如此。

5. 分析地理成因的规律

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和一切事物-ー样,并非杂乱无章,而是 受一定规律制约的。地理学研究的任务是要认识这些规律,地理 教学则要通过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例 如,教矿产分布的成因时,要分析矿藏生成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地壳演变历史的关系——煤、石油、天然气、岩盐、石膏等均分布在 沉积岩中,金属矿藏的绝大部份分布在岩浆岩中,而石墨、滑石、大 理石等矿则分布在变质岩中。这就为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地理学科是ー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ー个地区或ー个地理综 合体的特征,是各种地理事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结 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对ー个地区或 ー个地理综合体进行剖析,认识各个部门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 加以综合,才能对ー个地区或ー个地理综合体有正确、完整、深刻 的认识。所以,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 112 •

三、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从认识同类地理事物 的个性开始,通过归纳(也称概括)得出这类地理事物共性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我国东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四个大 区的气候时,学生分别了解了东北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 中在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中在6、7月,南部沿海 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6月。然后,通过归纳得出:这四个区的降 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自南向北推迟,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季 风的影响。

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从同类地理事物的 共性出发,通过演绎,了解这类弛理事物中某ー个别事物应具有的 特性,为深入了解某一地理事物拠供依据。如已知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具有的共性,通过演绎可以知道,钱塘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因此钱塘江具有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小、冬季 不结冰等水文特征。

归纳和演绎是思维方法、认识方法,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有 经验的教师,在教完许多同类个别地理事象后,善于运用归纳的方 法,及时概括这些个别地理事象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容易掌握这类 地理事象的共性。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农产品都以麦类、玉米、马铃 薯、向日葵、亚麻、甜菜为主。有经验的教师也善于运用演绎的方 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地理事象共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地理事象的个 性。如从地中海式气候的成因,推断出智利中部地区也一定是地 中海式气候;从煤铁复合型钢铁基地的形成条件,推断出苏联的乌 克兰南部地区、西德的鲁尔区都一定是重要的钢铁基地等。

归纳和演绎是认识活动的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运 用归纳演绎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取得很好的教 学效果。

• 113 -

第六节新教学方法探讨

本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迅速增长和更新,迫切需求人才。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各国都 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为此,国内外出现了 忤多新的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发展教学思想等。它们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经过试验推 广而形成的。下面简要介绍这些方法。

ー、程序教学法

(一)程序教学法的由来和主要原则

现代教育思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当是学,而 不是教。认为学习的目标应当是理解和发现,而不是死记硬背。教 师的任务是帮助、指导学生学习。那么,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 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究竟怎样的教与学才能最有效地开发人们的 智力潜能? 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 应用,产生了程序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的美国 当代心理学家B・F.斯金纳说:"我们有一切理由认为,对人类学习 最有效的控制,将需要工具的帮助。”这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 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法的主要原则为:

1. 学生的积极反应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承受。而程序 教材或教学机器呈现给学生的知识,ー奴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学生通过填空、解题等作出积极反应。

2. 小的步子

• 114 •

斯金纳把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的单元编成程序, 即小的学习步骤。步子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3. 信息的即时反馈

学生一旦作出反应,教学机器就立即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斯金纳认为,正确的答案常常是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的有效途径。

4. 自定步调

鼓励程度不同的学生以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

5. 最低的错误率

由于教材编制由浅入深,学习速率可按各人程度自调,因此学 生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二) 程序教学法的内容要点

简要地说,程序教学法是教师编写程序作业,通过七项教学活 动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编写的程序不是单ー的,而是综合性 的,有观察、计算、判断、说明、想象、操作等各种不同的类型;上课 的过程和方法也是综合性的,有新课导言、展示作业、指导自学、讨 论作业、串联讲授、质疑释疑、要求学习等七项活动。这七项活动 在上课过程中要灵活运用。

(三) 程序作业的编写

编写程序作业是地理教师备课的ー项主要任务。编写程序作 业的依据是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

地理教材是贮存状态的地理信息,教师的职责是把贮存状态 的信息改变为输出状态。教师通过程序作业输出信息,学生通过 程序作业接收信息。当两者之间的教学渠道畅通时,在教师调控 下,输出状态和接收状态就达到动态平衡;如果从反馈信息中发现 教学渠道遇阻,教师就要设法排除干扰,使教学果道继续畅通,从 而掌握教学平衡。由此可知,编写程序作业是程序教学法的关钳 环节,对保持教学渠道畅通、提髙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编好程序作业主要是把地理信息按照系统归类,做到层次消

. 115 .

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步子恰当、联系紧密。所谓步子恰当,是 指用小、中步子编写程序作业,具体方法是把课本上某ー节课文的 内容(贮存状态的僧息)分解剖析成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互相联系 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步,即为小步子。在刚开始使用时,一 堂课一般可分为十个步子左右。待逐渐熟练后,可发展为小、中步 结合,也可在中步子里套小步子。

编写程序作业的具体要求是:

1. 学科信息的准确性

根据地理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选择课本中 的基础知识来编写程序作业,防止信息"失真”和遗漏。

2. 学科信息的系统性

作业应条理清楚,循序前进,前后联系。

3. 学科信息的思想性

程序作业内容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 学科信息的启发性

程序作业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維,运用"导而勿牵”的教学法原 理,启发学生自己探索科学知识。

5. 学科信息的多样性

程序作业的形式不要全是单ー化的问答题等,要有观察、填 空、问答、改错、计算、读图、填图、绘图、操作、比较、分析综合、i平 论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但不厌学,而且主动要 求学。

6. 程序信息的针对性

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程序作业。对程度 较高的学生可增加一些难度稍大的附加作业,对程度较低的学生 可减免ー些作业,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例如初中《中国地理》上册“地图上的比例尺” 一段可编成下列

:-V ','

「6 •

5.

;コA.**hna

程序作业:

(1)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量出教室的长和宽,把测得数据告诉 全体学生。

(2) 现在若要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教室平面图,应该怎么办? 算ー算,图上长、宽必须比实际长、宽缩小多少?长宽可以按不同 的比例缩小吗?

(3) 按照缩小的比例,在练习本上绘出教室平面轮廓图,保存 待用。

(4) 算ー算练习本上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

(5) 什么叫比例尺?怎样用公式表示比例尺?比例尺有哪三: 种表示方式?

(6) 用文字式表示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

(7) 用数字式表示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

(8) 用线段式表示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

(9) 在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出上海至北京的直线距离,按比. 例尺算出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

(10) 比较五万分之一和一万分之一两个比例尺的大小。

(四)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运用程序教学法上课,要灵活掌握如下七项教学活动:

1•新课导言

在新学年上^!开始时,向学生说明要用ー种新的教学方法上. 课,这种方法可能与小学里上课的方法不一样,使学生有思想准 备,以便配合教师上课。然后适当宣讲学习地理的意义和方法。内 容不耳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平时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可以用很 短的时间使学生对这些有所了辭,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中的重点难 点,必须记住的和可以不记的内容。要求学生看到中小步子作业 时,不要匆忙就做,要通过思考、理解,确定答案要点和步骤后再落

• 117 •

笔;对做完的作业要自查,发现错误随时纠正,养成自己检査作业、 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

新课导言可由教师概述前节课内容,也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 答。然后从旧课引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新课上来。

2•展示作业

把事先抄写好的小中步子程序作业展示出来,或印发给学生。 每堂课可分二、三次展示,不宜一次展示过多。要使学生明确,程 序作业就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内容,不是测验题目。教师根据作业 内容,指导学生自学。

3. 指导自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在备课时就要结合 编写程序作业研究指导方法,具体指导方法因教材、班级、个人而 异。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学时找出重点内容,可以在地理概念、名 词解释、重点知识的字句下划线,可以在地图上勾绘,可以写注 释等。

4. 讨论作业

这是学生思维活动最活跃的阶段。讨论可以让座位邻近的学 生一起讨论,也可以在师生间讨论。教师在指导自学和参加讨论 过程中,能够得到大量反馈信息,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面 的串联讲授和质疑释义作准备。

指导自学和讨论作业是程序教学法最重要的两个过程,是学 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要 合理安排、精心指导。

5. 串联讲授

教师对小中步子程序作业内容作必要的讲述,并对学生在自 学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ー些问题(如答题不完整、没有抓住要领、 读图指图不正确、填图有错误、分析问题不清楚或主次不分、ー些 地理原理没有彻底弄懂、对ー些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不理解

. 118 .

等等)加以补充、纠正、讲解。

串联讲授的“串联",不仅是要把本节课的小中步子串起来讲, 并且要把本节和前几节串联起来,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6. 质疑释疑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一般不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探索、 发现、求异思维等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可向学 生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应与程序作业有关,有思考性,有利于扩充 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如在“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中,可提 出:“假设地球自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还有没有四季更替 现象?”

7. 要求学习

这是指在下课前向学生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包括课后的读 图、填图、绘图、复习、做课本作业、观察课本上的画片、分析表格、 预习下节课内容等等。要求学习的内容一一定要在下课前讲清楚,不 要在下课铃响后匆忙草率地交待了事。

程序教学法的这七项教学活动是互相联系的,是通过信息的 传输、教学渠道的畅通、教师调控和掌握教学平衡联系起来的。

(五)对程序教学法的评价

1.程序教学法的优点

(1) 运用程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长期运用 程序教学法,能使学生养成自己看书学习、获取知识的习惯。

(2)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 智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的思维状态和 兴奋的情绪之中。完成每ー步作业,都要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每完成一步作业就感到欣喜,并渴望完成下 ー步作业,学得生动活泼、主动积极。

(3) 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体系统中教师始终处于调 控系统之中,无论从信息库中提取、加工信息,编写程序作业,还是

• 119 •

指导自学、讨论答疑,随时接收反馈信息进行串讲,教师都能充分 有效地积极引导,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4) 有利于因材施教。在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对程度 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增加附加作业或降低作业要求的办法实施因 材施教,使程度较高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较快发展,程度 较差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直至加入优秀行列。

(5) 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在同等条件下将试点班和对比班 比较,试点班学生的知识、能力显著超过普通班。

2.程序教学法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程序教学在中学地理课中的试验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 了一定的经验,但也表现出ー些问题。中外学者对此各有评论。

我国褚绍唐、孙大文教授编著的《地理教学法》叙述了程序教 学法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的意义,指出:

一定要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和社会主义教学法原理,坚持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不能全由机器指挥。

程序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是使用教学机器(以学生自学为主要 标志)。因为使用教学机器,所以要把教材编写成程序。因此,编 制程序总是和教学机器联系在ー起的。假使不采用教学机器,不编 制按教学机器性能所需要的程序教材,似乎程序教学最主要的实 质性特征已不存在。那么,这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也就难 以划分界线。

所谓程序,不能理解为学习教材的顺序,而只是符合控制论原 则、教学原则或程序的逻辑条件的ー种程序。并非任何教材都能 编成程序,只有逻辑结构明显的教材オ有可能。学生的大脑不是 接受和输出信息的电子计算机,大脑是认识世界的更为复杂的エ 具。创造性思维活动如何程序化,还是ー个有待于进ー步研究的 难题。

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大流派格式塔学派认为,程序教学法的理

• 120 •

轮基础——行为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矫揉造作的和相当贫瘠的理 解人的途径。 把人理解为一种较大的白鼠或较慢的计算机。"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者认为行为主义者把人机械化为ー种 对当前的刺激机械地反应的计算机式的有机体。分支式程序教学 法的代表普莱西在《教学机器(和学习理论)的危机》一文中指出: “近代搞程序的专家被宣布是向死胡同里赛跑,......不要单纯去肯 定(如当前所企图的那样)程序是好的,而要批判地考虑整个流行 的关于程序的概念是否可能有错。”

在运用程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严 格限制在教师编制的程序作业之中,智能范围较狭窄,综合性很强 的地理事象被程序作业分解成单个的部分,容易出现重视部分、忽 略整体的现象,这个问题也有待研究改进。

总而言之,程序教学法是ー种值得运用和研究的方法,可以根 据学校条件、学生状况等实际,把程序教学法和其它各种教学法结 合起来运用,互补长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由来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潘菽于1963 至1965年期间提出的,主要受以教学控制论和知识强化论为理论 基础、以程序作业为主要内容的程序教学法的启发。

在自学辅导法形成的初期,曾强调程序作业步子越小越好,因 此课程拉得很长,而且片面强调学生自学,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后 来,将小步子改成适当的步子,拉大了间距,把知识强化发展成"当 时知道结果”,使学生感到“高而可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及效果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可以用“ー个结合、两个调动”来 概括。“ー个结合"是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这是自学辅导法的精

• 121 •

髓。“两个调动”是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两个调 动”是通过“ー个结合"来实现的。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三个本子----个课本、ー个练习本、ー个测验本同时使用

(故开始时也称“三本教学法”)。测验本由教师掌握,在测验时发 给,测验本内有测验题的提示和答案。

五个环节——启、读、练、知、结。

“启”是教师用只可能短的时间启发学生阅读和掌握知识,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读”是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有粗读、细读、精读等不同要求。

“练"是学生按照课本指令,翻开练习本做题目,或进行实际操 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知”即当时知道结果,就是把自己做的题与正确答案对照,当 时就知道解答的对错。

“结"是教师用几分钟时间作小结,并讲解在课堂巡视中发现・ 的问题。

例如,以自学辅导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具体过程如 下:

首先,教师提问:喜马拉雅山高8 848米,这个高度是从哪里 算起的?在地图上用什么办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激发学生学习 等高线的强烈欲望。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目前还没有编出自学辅导法的专用 课本,教师可以自编某些章节。)

第三,让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按指令练习。如:根据“海拔和相对 高度示意图”(见《中国地理》课本上册)回答:1 500米是甲地的什 么高度?1 〇〇。米是甲地的什么高度?看“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想一 想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看“等高线表示的地形特征 图”回答: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顶、洼地的等高线各有什么特

• 122 •

点?按照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指定剖面绘出地形剖面图等等。

第四,对每个问题的答案和要求学生绘的图,教师当场告诉或 出示,让学生对照。如果错了,找出错在何处?分析错的原因。

第五,教师根据课堂巡视时发现的情况,加以小结。

自学辅导教学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实验,用尽量客观的标准将 实验班和普通班作比较,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四个方面明显优于普 通班:ー是学生成绩较普通班好,二是自学能力较普通班强,三是 自学能力迁移显著,即不仅对于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的学科有较 强的自学能力,而且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自学能力也增强,并因此 出现了第四个优势——学科全面发展。

自学辅导教学法适合希望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初中学生的 心理特征,但并不是所有实验班级都是成功的。有的学生自学中 困难较大。怎样编各科自学辅导教学法教材,也有待进ー步实践、 研究。

三、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本世纪 60年代提出来的。

(一)发现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发现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培养发明创 造能力。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能依靠教师注入、灌输,而要依 靠自己主动去发现。发现教学法的“发现”是指学生发现,故也可 称学生的学习是“发现学习”。“发现”的含意是什么呢?布鲁纳 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 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人们的发明创造是ー种发现;学 一生主动地学习、探求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是ー种发现。为了

• 123 •

把这两种发现相区别,我们不妨称后ー种为“再发现”。布鲁纳认-为,站在学科前沿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和坐在学校教室里的学生 的“再发现”的智力活动是相同的,只是程序不同而已。这些学生 的“发现学习”是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着各个学科 的新领域奋勇前进。

例如在教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时,可让学生回忆:从电视里 天气预报节目中可知,在冬季最冷月(1月),哈尔滨的气温常在 -20°C以下,广州在10°C以上;在夏季最热月(7月),哈尔滨的气. 温约20P,广州则为29P左右。研究一下这些数字,你发现我国, 冬、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差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 积极思维后,发现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南去,气温越 高;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夏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多一 数地方普遍高温。 这就是布鲁纳提倡的"发现”。

(二)发现教学法的一般教学步骤

首先,教师通过钻研地理课本的内容,提出富有思考性、趣味 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研究,鼓励学生发现。发现法强调培养学生对 学科本身的兴趣,遇到新奇的事物就会积极去探究。在提出问题 时,教师要把与该问题有联系的各项地理事象向学生介绍,使学生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引起他们的思维活动,主动地去解决问 题。

例如进行初中《中国地理》上册“根治海河"的教学时,教师运 用地图把海河干支流的水系组成、海河流域的土壊植被分布、海河 流域的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向学生ーー介绍,然后提出问题: "这条河流容易发生什么灾害?为什么?如果你是治理这条河流 的水利总工程师,你将如何治理它?"

第二,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独立钻研,对所提的 问题提出解答的方案。这是发现教学法关键的ー步,教师要按照・ 地理规律指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解答问题的方案。

. 124 .

上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海河流域的水系、土壤、植被、降水 .,状况后,对于这条河流容易发生什么灾害,学生是不难发现的。怎 样治理的方案只要遵循地理规律也是能被发现的。例如有的学生 发现,五条支流的水都从同一条海河流入渤海,容易形成洪灾,要 是多几条入海水道,洪水排泄就加快了。

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经验的限制,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 去寻找资料、探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的备课任务之一是花费较 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发现的线索和 ・依据。

第三,检验方案,审阅地理资料,提出论据进行论证。如果证明 方案有缺点或不完整,则再作修改补充,并就不同观点开展讨论。

例如在海河的治理方案中,学生由因追果,根据扇形水系、入 海河道少的状况,提出增加入海河道;根据上游多在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提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等方案;根据降水集 中夏季、多暴雨这ー状况,提出采取在上中游建造水库,分段蓄水 滞洪等措施。在讨论、论证治理工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考虑到 工程的有利作用,又应注意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第四,对学生的答案、讨论和论证作总结,从理论上得出共同 的结论,并与实践相对照,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教 师把学生争论的治理海河的各种方案进行归纳,得出与实际相一 致的结论:如在海河中下游开挖、疏通了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等骨 干河道,修筑防洪大堤,增加入海口等。

通过总结,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理论假设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感 到非常欣喜,进ー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认识到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的作用。

(三)运用发现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根据教材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是学生经 対努力能够发现的,过易或太难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 125 •

第二,要鼓励学生具有“发现”的信心和决心,对所研究的问题 产生内在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 学生发现的哪怕最细小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都要给 以肯定,并把学生的求知欲继续推向高潮。

第三,帮助学生找出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和他们已经掌握的 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为促成学生的“发现”创造条件。

第四,利用能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作业,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第五,学生的“发现”要与系统知识的掌握结合起来,独立探 究要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得出共同结论,并把知识系 统化。

发现教学法作为ー种把教学重点放到开发智力方面来的教学 方法,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重要教学流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布 鲁纳过分强调学生自我探索、自行发现知识、自己作出结论,主张 教师的讲授要环绕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主导作 用,所以在运用发现法教学时,必须防止这种偏向。

四、发展教学思想

发展教学思想创始人是苏联心理学家列•符•赞可夫。他从 195T年到1977年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 了许多与传统教育学观点不同的新观点,把教学的基本任务从注 重传授知识转到发展学生能力上来。赞可夫认为」’我们的时代不 仅要求一个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 志、情感,发展他的オ能和禀赋。”他认为知识和发展有差别,ー个 人知识多,不一定发展水平高,正如我国有人提出的“高分低能”的 那种状况。只有使学生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他们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不断 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 126 .

赞可夫反复强调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他说:“无论学校 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在毕业之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 熟悉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地弄懂这些新 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的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 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学生的发展对他们未来的エ 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赞可夫的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影响, 对用注入式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旧教学思想有所触动。在赞可夫 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界重视了加强“双基”教学,发展学生能 力,把发展学生能力与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 合起来。

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主导思想后,逐步形成 了体现这一思想的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 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 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思考和练习

1. 地理教学方法可分哪些类型?

2. 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对搞好地理教学有什 么意义?

3.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选择ー节(或一段)内容,拟订谈话法教 学提纲。

4.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选择ー节(或一段)内容,用适当的形式 设计板书。

5.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什么重要作用?选择ー节中学地理教 材中的内容,研究怎样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6. 选择出历年高考题中的读图题,新究对于这些读图题的教

• 127. •

学方法。

7. 地理略图在地理教学中有什么重要作用?选择ー节中学地・ 理教材・内容,练习略图设计。

8. 怎样绘制和运用地理图表?自选几节中学地理教材•内容,. 练习绘制统计图、联系图和表格。

9. 在地理课中怎样运用幻灯教学?选择ー节地理教材•内容, 练习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制。

10•在地理教学中,练习有什么重要作用?教师应怎样指导学・ 生作练习?

11. 选择ー节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拟定练习的内容与要求。

12. 观察和调查有哪些类型?怎样做好观察和调查的总结エ 作?

13. 为什么称比较法为“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

14. 比较法可分哪几种类型?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

15. 选择ー节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研究怎样运用比较法进行 教学。

16. 选择ー节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研究怎样运用分析综合法 进行教学。

1".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怎样的?你对程序教学法是怎 样评价的?

18. 选择ー节(或一段)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编写小、中步子程 序作业,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19. 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选择一段中学地理教材「 的内容,拟出运用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方案。

,128 f

第五章课堂教学

第一节地理教学过程

ー、地理教学过程的含义

社会主义学校的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和地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共产主义品德和全面发展个性 的过程。其中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的地 理教材所反映的地理知识体系,是人类在长期的地理认识过程中 所取得的最基本的认识成果,是人类智能活动的高度结晶。除地理 知识外,它还凝聚了各种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精神力量,不仅具有 智力的价值,还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在掌 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及个性心理特点 也在形成和发展中。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学 生个性心理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 的传授,而且是带有一定目的意向,并伴随着情感的ー种潜移默化 的影响,这就是所谓教学具有教育性。

二、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什么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最合理的方法,ネ斗 学地组织教学、教育过程,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具体地说” 有以下三层意思:

• 129 ,

1. 安排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安排教学过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指学生原有基 础、具体教学任务、教学设备条件等。为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拟定 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发展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并使 其具体化。

选择教学内容不是越深越难就越好,而是要在学生现有水平 的基础上,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设计最优教学方案,实施最 优教学过程,以获取最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太深,要求太高,就 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学内 容太浅,要求太低,会使学生思想停滞,减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 会降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教材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讲 透重点,讲清难点。不分重点、难点,平均使用力量的教学过程不 可能是最优的。

教学效果最优,不仅仅指学习成绩,而是包括传授知识、发展 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三方面的综合效果。至于学习成绩,也并不 是个个学生达到优等,而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能达到的最 高水平。

2. 各个教学环节结构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中提问、讲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等各个教学环 节结构应达到最优化。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 系,有意识地从某个课题可能有的几种不同顺序的教学过程里,选 择ー种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师生所花的时间最少,而取得 的效果最好。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本课题 与前后课题间的联系,本课题各个部分的学习顺序,理论和实践的 顺序,复习和检查教材掌握程度的顺序等。

3. 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最优化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挑选出符合客

• 130 •

观实际需要的、能保证出色完成教学、教育任务的方法、形式和手 段,并合理组织运用,是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ー个重要方面。

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在各种具体情况下,把语言的、直观的、实 践的、逻辑的、程序的、自学辅导的、发现的等各种教学方法最优地 结合起来,根据每个教学阶段的具体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年龄和 其它有关条件,使一些教学方法起主导作用,另ー些教学方法起辅 助作用。避免片面地追求某ー种教学方法,或过分地追求教学方 法多样化。

教师应当懂得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结 合(它包括对全班学生的一般方法,对不同小组的不同方法和对个 别学生的个别方法),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组织 形式的最优结合。

教师还必须憧得运用直观教具、教学参考资料、观测场站和地 理专用教室、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的最优结合。运用何种手段,何 时运用,与其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配合,都需要从客观实际 出发,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去考虑。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教育过程的范围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教 学过程,也可以是教育过程;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是课外 活动过程;可以是一堂课,也可以是一章一节甚至ー个学年的课; 可以是ー门课,也可以是各门课;可以是一个班,也可以是整个学 校。所以,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必须把教学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 研究,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理论作指导。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遵循的教学教育规律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 理》ー书中指出,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工作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如果 某些因素和条件能保证教学收到ー定效果,那么这些因素和条件 与教学效果之间就必然有某种规律性的联系。教学过程最优化所 遵循的这种必然联系的规律是:

• 131 •

教学教育过程的内容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所制约。教学过程必须同时完成传授 地理知识、发展能力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如果只完成其中一项 二项职能,那么教学过程不可能是最优化的。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与学生可接受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它 们之间达到最优化程度,学生就能更迅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速度和教学效果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教学效率取决于教 学速度的选择。所选速度对相应的教学对象来说应当是最优化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之 ’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有自觉的要求和积极 的态度,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优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率之间具有规律性的 ・联系。如果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选择符合教学任务的 要求,并且考虑到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原有基础,那么教学 就可能取得最优的效果。

教学效率与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道德心理条件、美 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具有规律性。尽可能改善教学的物质和精神 条件,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万法

1•综合拟定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 任务并使其具体化

这样,能使这些任务在同一时间内都得到完成,充分利用时 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使教学内容同教学任务协调一致,强调课堂教学中主要 的、本质的内容

考虑教学内容时,要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要注意把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来,不要在次要内容、例子上花很 多时间。

• 132 •

3. 选择最优的课堂教学结构

应使提问、讲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的顺序和 相互联系最合理。

4. 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 的教学教育任务

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的核心。

总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在准备每ー节课时,都必须遵 循教学规律和原则,创造性地选择最好的方案来讲课。选择最优 化的教学方案是指选择最优的教学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 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和创造最优的教学条件。最优化的方法不是 指某ー个别方法,而是一整套的方法系统。

三、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

(一)明确教学过程是ー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虽然也是对客观世界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认 识过程,但地理教学过程有其特殊性。因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 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从书本上学习和继承前辈已有的认识成果, 是ー种间接的认识。这些认识在学生主观上虽是新的东西,但不 必都要从亲身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开始。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发挥“创造性",不是要求学生象科学家那样,直接去创造新文 化、发明或发现新原理,而是要求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能独立思 考、深刻领会和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于作业实践或 社会实践。

由于学生的学习不受个体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大大提 高了认识的起点,缩短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这样可使学生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根据地理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师在学生认识序列安排上不

. 133 .

一定要硬套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 水平和地理学科特点选择各种合理有效的序列。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卖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国家既定的目标来培养和教育 学生。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怎样将社会的要求变成学 生的需要,使社会意识和前人的经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智慧 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就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 性的正确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主要是: 由教师教得好坏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学内容在未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存形态, 为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要使这些知识具有可传递的性质,教师 就得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掌握学生知识结构层次,在学生学习 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组织 教学过程。只有使这些新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统一 起来,才能使所教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所能理解和乐意接受的东西。 因此,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是教 师应当掌握的教学艺术,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之 所在。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 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择的程度都要由 教师来决定,只冇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 把知识学到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 的学。学生不但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一般地说,学 生学习愈主动积极、勤奋刻苦,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积极性是对教师教的积极配合,是以教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 教师的教既能影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教与

• 134 •

学两者是互相依存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和 学之间积极配合、协调一致。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取得效果。 因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 用。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奏效 的。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期望用不超过规定的时冋和精 カ而达成最大可能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则要处理好教学 过程中的四个主要因素ーー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的相互关 系。这四个基本因素虽然有其各自的功能,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在这些因素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即控 制、支配教学进程,保证教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来进行。为此,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精通地理,学识博、能力强,了解学 生特点,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二节中学地理教学原则

ー、地理教学原则的概念

地理教学原则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学任务、教 学的一般原则和学科特点而制定的,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取 得成效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实施教学最优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

地理教学原则是分科教学原则的ー种。它与地理学科特点有 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有其自身独特的特性,而且具有其独特的 规律。所以,制定地理教学原则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反映地理教

. 135 .

学规律,总结地理教学经验。

地理教学原则虽然是地理教学规律的反映,但教学原则不等 于教学规律。地理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例如,地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地理教学规律, 它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地理教学原则则不同, 它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目的性和阶级性,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 一定的社会教育方针而制定的,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同样的教学 原则,是正确还是错误,取决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历史时 期。

地理教学经验是地理教学原则的源泉,但地理教学经验不等 于地理教学原则。因为地理教学经验往往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 的,不一定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把地理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概括 出J般原则,成为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地理教学经验才能 成为地理教学原则。地理教学原则必须来自地理教学实践,离开 了教学实践的教学原则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二、制定地理教学原则的依据

地理教学原则的制定,既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和, 教育目的,也受一般教学原则和地理教学特点的制约。

(-)教育オ针和教育目的

任何ー个国家的教育都有其目的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建设人才,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地理教育目的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最 初只强调地理知识的学习!后来除学习地理基础知识之外,再加上 学习地理基本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性质发生了新的 变化,对劳动者的智力和科学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以社会生活 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为了使新一代人适应未来社会的生产

. 136 .

和生活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便成为教育的 重要目的。因此,制定地理教学原则必须符合教育方针和培养目 标的上述要求。

(二)地理教学特点

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ー是阐明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 探究其原因;ニ是阐明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性)和区域 差异(差异性):三是阐明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四是阐明正确 的人地关系。由于地理教学的内容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进行 地理教学时,要经常运用地图;充分应用比较法和综合联系方法; 并注意紧密结合乡土地理教材,这些是地理教学的特点。

(=-)一般教学原则

地理教学原则属分科教学原则。它具有明显的“个性”,一般 教学原则不能取而代之,但分科教学原则要以一般教学原则为基 础。

一般教学原则,古今中外多有研究。早在古代,我国学者已注 意研究“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例如《论语》中提到的“学而 时习之”,说明经常复习的重要性。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朱熹的"读 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说明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孔 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朱熹的“熟读精思"都是强 调学思结合。张戴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疑而生 智”,意思是要通过思考才能发展智力。明代学者提出的“知行合 一”,说明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近代中外学者根据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不少教学原则。例如苏 联的凯洛夫在他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出“直观性”等七个教学原 则。苏联的赞可夫提出"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等五个教学原则。美 国的布鲁诺提出“动机”等四个教学原则。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启 发式”等十大教授法。

• 137 •

我国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也总结出了不少教学 原则。如: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主导作 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感知与理解相结合;循序渐进 性与系统性3掌握知识、技能的巩固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 能力;统ー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另外还有直观性;教学的教育 性;启发诱导;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等教学原则。

三、中学地理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地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指教师通过启发和诱导,激发学生积极思 考和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思 考、分析、比较、综合和判断而获得新的知识。

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应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远离学生 的已有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假如学生尚未学过公 转的知识,就要求学生理解四季的变化,那等于缘木求鱼。因此, 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思维,由浅入深,由近 及远,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按照逻辑推理循序 渐进,一步ー步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オ是活的知识。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系统地总结了我 国古代的教学经验,批判了“注入式”教学只重视背诵、灌输,而忽 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志趣和启发思考。并认为“君子之教喻 也”。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之意。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概括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 引导、策励和启发,不要硬拖着学生走,不要压抑学生,也不要替学 生作出结论。'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 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善于启发学生的 求知欲。因为求知愿望是学习的内在动カ,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越,

• 138 •

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运 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学习。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必须让 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来理解、记忆、思考。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思考,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地理事象发展的规律进行启发

地理事象的产生、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找 出这些发展变化的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理论。例如讲到季风气候时,教师不必要 从成因到特点这样一口气讲下去,而应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 教材,使其在意识中复现这些已有的知识。例如讲我国季风气候 时,从海陆位置讲起。我国的地理位置学生已经学过了,现在要求 他们回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即: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ーー亚 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海洋一太平洋;然后再分析水 陆受热的差异导致海陆气温的不同,继而又造成海陆气压的差异、 风向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最后使学生能领会我国冬季风从高纬度 的大陆吹向海洋,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风从低纬度的海洋吹向 大陆,特点是高温多雨。这样从海陆位置——海陆受热的差异 ーー气温——气压ーー风向一步ー步地进行启发,使学生自己得 出正确的结论,既容易理解,又能够牢记。

2. 按照地理事象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进行启发

地理事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既存在对立的一面,也存 在统ー的一面。例如,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就是内力作用 和外力作用的对立和统一的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内力作用 是怎样使地表高低不平的,外力作用又是怎样使高低不平的地表 趋于平坦的,从而启发学生憧得:昔日的海洋可以变成今天的高山 或平地,今天的高山也可以变成将来的平地或海洋。通过启发,可 以使学生形成地表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地变化的概念,

• 139 •

3. 通过地理事象的相互关系进行启发

地理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例如,赤道地带的 森林稠密常绿,与其终年高温多雨是分不开的;沙漠地区的植物稀 疏枯黄,与其干燥少雨有关系。又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青 藏高原的纬度位置差不多,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长江与黄河 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终 年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在教师启发之下,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即 可领会这主要是与海拔高低有关,因为非地带因素破坏了地带性 因素。

4. 运用地图进行启发

在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图上,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注意:为 什么1月等温线这样密,且基本上与纬线平行?这种现象为什么在 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明显? 7月等温线为什么这样稀疏?东南沿海地 区的等温线为什么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青藏高原的等温线为什 么与等高线平行?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即能领 会:1月等温线密是由于我国各季气温南北差别大,东部受其它 因素影响较小,等温线比西部更为平行于纬线;夏季我国南北气温 相差不大,故等温线疏;东南沿海地区的等温线基本上与海岸线平 行,是因为受海洋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等温线基本上与等高线平 行,这是由于地形、海拔的影响。

5.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启发

在中国地形图上,教师先指出新疆距离海洋远,且有山脉阻 挡,要求学生分析、判断新疆的气候。学生根据曾经学过的知识知 道离海洋远、又有山脉阻挡的地区,气候一定是干燥少雨,就可以 断定新疆的气候是干燥少雨的极端大陆性气候。教师进ー步启发: 在这样的气候下,会是怎样的自然景观?学生会领会新驅一定有 广阔的沙漠和草原。那么,辽阔的草原对邸些经济部门发展有利? 学生会想到对畜牧业发展有利。此时教师可指出:新疆是我国四

• 140 •

大牧区之一。在新疆的哪些地方可以发展耕作业?教师又可根据 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启发,指出新疆的沙漠周围有高山,海拔几千「 米的高山上有积雪,夏季冰雪融水下泄,对山麓肥沃且平坦的冲积 扇提供了灌溉之利,除了可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之外,还有甜菜和瓜 果。吐曾番的葡萄和哈密瓜闻名全国,新疆还是我国长绒棉的主 要产地。至此,新疆的“绿洲农业”在学生面前出现了。教师在学 生已经形成"农畜产品丰富"的判断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形成农 畜产品加工エ业发达的判断。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地图册里找 出新疆主要的矿藏,丰富的煤和石油对新勰的重工业和石油化工 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畜产品多,矿产资源丰富,这就要求有一 方便的交通运输,教师可让学生在地图册和课本里的《新號的交通 和城市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线。

这样,在ー张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新聽距离海洋妊,又有山脉阻 挡,便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不断启发,引出新疆的气候、资源、农 牧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状况,而且明确了这些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教师对教材讲的并不多,但学生却了解了新疆地理的全貌, 旦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二)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提供感性材「 料, 使学生通过直接或 间接的感知, 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 掌握地理知识。

感性知识是思维的基础。由于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是整个地 球表面,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全部地理事象,便给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帯来不可避免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动的直观材料来加以弥 补。

学生掌握地理知识,需要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而直观可 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相结合,为学生感 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减少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学

• 141 •

习兴趣和积极性。

按照认识过程的程序,一般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形式到本 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因此,向学生提供直观背景材料,就 是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提供必要的途径和手段,反映在教 学原则上就是直观性原则。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学习时间和 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的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图具直观、音像直观、语言直 观和手势直观。

1.图具直观

地理教师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学会充分、合理地运 用图具直观手段。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 图包括教学挂图、地图册和课本插图等。运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但 教师易于讲清有关内容,而且学生易于理解、牢记。例如,教师在 挂图上指出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学生即会牢记密西西比河在北美 洲中部,从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利用地图教学还可以启发学生 思维。例如,当教师在挂图上指出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学生即很容 易理解非洲的大部分属于低纬度地区,所以气候以热带为主,且气 候带作南北对称分布。

标本也是有效的地理教具之一。例如,学生未曾见过青株,教 师可以将青裸的标本向学生展示,学生不但对青裸有了深刻印象, 而且会很容易记住青裸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

模型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学生看过中国模型之后,对祖国的 山脉、河流、地形和地势的形象会长期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只要提 及这些地理事象,即会马上在他们的记忆中重现。

利用图片进行教学,效果也很好。例如,讲到热带草原时,把 湿季和干季两幅草原图片加以对照,学生会发现,在湿季的热带草 原上,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活跃着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草原上充

• 142 .

满生气勃勃的景象。到了干季,草枯叶落,动物罕见,草原上一片 枯黄寂静的景色。如果教学时没有图片辅助,教学效果即大为逊 色。

2. 音像直观

幻灯、电视、录像和电影等能使“静”变“动”,很多我们肉眼看 不到的事象,常能通过这些视听工具表现出来。例如台风的形成 和发展,运用一般图具是难以说明的,但在通过看电影、电视,不需 要教师作过多解释,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和牢记。

3. 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指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加强 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图具和音像的直观固然有利于抽象概 念的理解和记忆,但也需伴以教师生动的语言。再者,语言直观可 以不受图具直观和音像直观所需的时间、地点、设备和其它条件的 限制。一堂语言生动的地理课,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 而且也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同样的教材,由于运用语言直观的不 同,教学效果可以完全两样。有些课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恍如 身临其境,下课铃虽响而兴未尽。有些课却单调枯燥,呆板乏味。 例如讲到喜马拉雅山脉时,教师用“喜马拉雅山脉以其雄伟高峻的 姿态,举世无双的高度,巍然耸立在中、印、尼边境。它山峦重叠, 雪峰连绵,象一带壁立的银色屏风"这样的几句话来描述,学生听 了之后对喜马拉雅山脉就会形成深刻的印象。

4. 手势直观

手势直观是指运用灵活的手的动作来加强教学。例如,讲到 锋面雨的时候,教师配合自己的口讲,移动左手代表暖湿气流向北 移动,再移动右手代表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两手相遇处代表锋面, 接着左手向上移动代表较轻的暧气流被迫上升。这样,会加强学 生的理解和记忆。

各项直观教学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相互配合运

• 143 •

用,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 地理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紧密地 ・结合起来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理 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知行统ー的总规律,也是教学中传授和掌握科学知识必须遵循 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对学 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的联 系,不能与实际脱节,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学”与"用”的关系,使学 生能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新中国培养的 人才不仅要有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善于运用这些知识为社会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使学生深化知识,而且能在运用这些知 ・识的同时,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教学原则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里,一旦离开自然环境,人类即无法生 存。人地关系就是如此密切的。

原始的人类就会利用自然来获取生活必需品。不过当人类生 产カ水平很低的时候,利用自然的效率也是很低的。随着生产カ 的发展,从自然获得的东西也就越多。但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不 都是用之不竭的,过度的索取资源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 将受到惩罚。因此,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环 境观、资源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原,过 去曾经是草木繁生的森林草原,但由于历代人们的盲目开发,使植 被受毁,以至水土严重流失,千百年来黄河成为“害河”。就是在最 近的年代,有些地区,仍用砍伐森林和毁坏草原的代价来"种”粮 :食,结果不但无粮可收,反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生

• 144 •

态平衡的破坏。这些教训不应再度重演。

因此,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是地理教学的 重要任务;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ー项重要原则。

(五)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材料的原则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乡土地理教材进行地理教学特别 有利。

ー是学生易于理解和牢记。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时, 常伴之以“由近及远”和“由已知到未知”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 法。学生不但感到亲切,而且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是有利于联系实际。例如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的学生 学到有关草原的知识时最容易联系实际,因为他们就是生活在草 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对高草原地区的 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

三是便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经常运用乡土地理 料进行教学,学生对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概况即易更加了解。 理解愈深,就会爱之愈切。

第三节地理课的类型

课堂教学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恰如其分地选择课的类型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之ー。课的类型繁多,目前初中地理教学 较常使用的有综合课、练习课、考查课、复习课、绪论课等。

ー、综合课

为了实现多项教学任务,有必要釆用多种结构的课,综合课是 其中的一种。它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

综合课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 •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这些结构有其各自的目的要求和进行方式。

• 145 •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做好上课准备,集中精力听课,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因此, 教师要注意诱导,维持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进入 教室时,首先应亲切地注视全班,以便把学生的情绪安定下来,为 集中精神听课打下基础。接着检查出席情况、注意学生的课本和 文具是否齐全。

组织教学不是仅限于刚进教室时这两三分钟,而是要贯注整 节课。任何时候发现有学生不集中精神听课,教师都应立即采用 适当方式处理,例如提问或注视等。处理时尽可能不要惊动全班, 要避免粗暴地谴责学生,更不能体罚。如果教师发现课堂秩序不 好是由于自己讲课欠佳,则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夏习旧课

复习旧课的目的主要有二:ー是巩固知识。在复习的时候, 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即在其脑海中“复现”,复现的次数越多,知 识就越巩固。二是为讲授新课打基础。所谓“温故而知新”,从已 知到未知,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复习旧课的内容,一般限于前ー课。但如果是与新课有密切 联系的更早教过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复习。

复习旧课的方式,教师可以灵活掌握。一般多是口头提问或 指图作答,也可以要求学生填图或作书面小测验。所提问题既要 围绕重点或关键部分,又要注意教材的完整性。

假如是口头提问,可以先提问题,然后请一个学生回答,这样 能促使全班学生同时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仔细倾听,错 漏之处请其它学生补充或教师亲自解答,最后要使全班学生都能 获得正确而完整的答案。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齐答,齐答

• 146 •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提问过程中如发现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教 师应向其提问,主要目的不是检查其知识水平,而是促使其精神 集中。

是否评分,由教师决定。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对评分较有兴 趣,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评分仍然是可取的。教师评分要准确 认真,不能马虎了事。

(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的教学内容就是《中 ,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因此,其它所有环节都应为使学生领会新课内容而服务。

前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与新课内容是有联系的,在讲授新 课之前应先复习旧课。通过旧课的复习,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如 果旧课的内容与新课没有多大关系,或本节课没有复习旧课这个 ・环节,教师则应运用巧妙的方式引入新课。

新课的讲授是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题”开始。所以教师讲 授新课时应先宣布课题,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知道今天将学习什 么。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展开学习前景,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以奠定 积极学习新课的心理倾向。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 的深度和广度,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 点和关键部分,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启发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背 硬记或囲囹吞枣。教学中还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发挥他们学习 的主动积极性。此外,在讲授新课时应尽可能地联系旧课的内容, 这样学生既可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加强对新课内容的理解。通过 地理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地理 教育,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四) 巩固新课

学生对新教材只感受一次,往往还不易深透理解和牢固掌握,

• 147 ・

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对刚学的知识有更多的"复现”机会。因此,讲 授新课之后,很有必要加以巩固。

巩固新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按照正在讲授新课的提纲简单 重述一遍,而应通过学生的“脑”、“ロ”、"手"来解决问题。在巩固 新课的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授”,而是"启发”。例如巩固 “阿根廷”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不是简单重复阿根廷的地理位置、地 形、气候、经济状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阿根廷的位置、地形、气候 对其以农牧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学生对地理事象的 内在联系能够掌握,就可以避免死背硬记。这样既能获得“活”的 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巩固新课时,如果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准确或不完整,教 师应设法及时补救。教师如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必须马 上纠正。

(五)布茬作业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作业可以深化和 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是检査学生掌 握知识、技能的标志之一。另外,做课外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 觉性和纪律性。

教师布置作业时,首先应注意作业内容的深度、广度。内容过 繁过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且会影响别科的作业时间;太少太易,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意志。一般来说,学生完成作业 所需的时间不超过讲授新课时间的・一半。作业应包括思考性的V 记忆性的内容和技能技巧练习等。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布置预习, 为下ー节新课打基础。

为了使作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指导学生 参阅与作业有关的课文、注解、插图和地图册等。为了避免学生漏 做作业,教师应把作业要求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抄在 笔记本上。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安排好充足的时间向学生布置作业"

• 148 •

让学生听清、记好、避免漏错。

综合课主要包括以上几个环节,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 应视教学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或调整各环节的次序,使综合 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练习课

练习课的目的主要有二:ー是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二是深化 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课中,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和动ロ,学生好象"演员”一 样,教师则如“导演”,指导学生,把“戏"演好。教师要很好地掌握 练习课的整个过程,避免对学生放任自流,注意力分散。

在练习课进行之前,教师应把学生组织好,指导学生准备所需 的用具;向学生说明练习课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引导学 生回忆与练习课有关的已学知识。

初中地理课本在几个单元之后都安排“课堂练习”,教师可以 安排在练习课里让学生完成。例如,初中《中国地理》上册第二 章“地图”的内容之后,安排有缩放地图的练习。在上这堂练习课 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准备好绘图板、绘图纸、直尺、铅笔、橡皮、钢 笔等用具;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地图上的比例尺"的知识;并向学生 详细介绍练习时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然后就可以让学生练习 缩放课本第21页上的地图。先在新图纸上按比例绘出与原图数目 相同的方格,再把原图每方格里的图形按比例画在新图纸相应的 方格里。同时要着重指出新图的比例尺也要相应地缩小或放大,这 是学生最易忽略的。为了保证图面的清晰,线条可先用铅笔勾画, 再用钢笔描绘,然后把铅笔痕迹擦掉。

又如,在教完初中《中国地理》上册第五章“河流”之后,上练习 课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长江”与"黄 河”。每个大组又分三个小组,分别代表上、中、下游。各小组在

• 149 •

回忆所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推出代表,依次到台前指图作答,内容 包括各自的发源地,主要的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流经地区的 地形和气候(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水文特点,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 水利工程等。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课本还建议给“两河”评分,教 师可加以总结。

实习生担任练习课的教学任务时,如果前面的课不是自己讲 授的,则要请教原来的任课教师,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同时,自 已也要钻研与练习课有关的全部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才能把练习课上好。

三、考查课

考查课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和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便发现 学生的知识缺陷,设法补救;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 知识。

考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种课的类型,常以书面考 査为多。书面考査的知识面较广,学生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 题,易于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为了取得较好的考査效果,正确命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题 目要明确,切忌笼统。覆盖面不宜太窄,以避免影响考核的效果和 可靠程度。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要进行考查,不能陷于枝枝节节的问 题。要避免“偏题”、"怪题”。题目以理解性的为主,记忆性的也不 可少。因为有许多地理知识是必须记忆的,而且加强记忆常对理 解有帮助。

考查题目要灵活多样。常用的考査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填充题是考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答案的“唯 一性”强,不能似是而非。

判断题也称选择题,是要学生从全组答案中把正确的答案选 择出来。判断题列出的答案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前后矛盾、半

• 150 •

对半错、以偏盖全、或用词不严密而违背科学性等,让学生辨别、判 断。为了防止乱猜答案,有时可以规定对错误判断要反扣分数。

填图题以填写名称为主,也可以要求学生添绘界线、路线或其 它地理事物的标记或符号。例如要求学生在底图上标明成都、重 庆、贵阳、昆明四市名称之后,还要求在四市之间添上铁路线,并在 铁路线旁边写上铁路线的名称。又如要求学生在福建和江西两省 之间把最主要的一条山脉填上等。

判读地图题是测验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分析地 理事象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观察カ、思维力和理解力均有很大的 帮助。例如根据经纬网定方向;运用比例尺=曩囂 的公式 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或实地距离的得数;或根据位置、地形、大气 环流、洋流判断气候特点或气候类型;或根据某地区的自然条件 作出经济评价等等。

改错题可以测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的水平。改 错应着重于地理的科学性,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错别字或修辞方面。

问答题从表面上看好象覆盖面很小,其实不然。好的问答题 常常能体现出地理的综合性或差异性。能帮助学生发展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有解释名词等类型。

总的来说,题目的好坏不但会影响考査效果,而且影响学生今 后学习的方向。所以教师在命题时要仔细、认真,缜密考虑。

四、复习课

复习课通常安排在期中考或学期考之前,也可以安排在大单 元结束之后。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加强 巩固,并使其系统化;同时,对不完整的知识加以补充,对错误的

• 151 •

加以纠正,进ー步深化知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由于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使学生对学过的东 西发生兴趣,比讲授新课更为困难。但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对初 中的学生又非进行复习不可。因为时间久了,所学知识多已遗忘, 特别是象地名、数据这些需要记忆的东西,仅一次的感受往往不易 牢记。复习能提供知识复现的机会,一般来说,复现的机会越多, 掌握知识则越牢固。

为了使复习课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エ 作。

首先要抓紧平常复习。讲授新课之前复习旧课,以及讲授新 课之后巩固新课,甚至平常考查等等,都是复习的不同形式,每 当学期开始时教师就要抓紧,以便为期中复习打下基础。抓紧平 常复习(包括平常考査)和期中复习(包括期中考试),又为学期总 复习打下基础。这样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学期复习,既轻松、效 果又好,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如果不抓紧平常复习的机会,到学 期复习时学生的知识多已遗忘,复习等于全讲新课,那一定是事倍 功半。

二是拟订复习提纲。复习不是简单的重要,而是旧知识的重 新组合。所以复习提纲不能以平常的讲授提纲拼凑起来代替,而 应从综合性和差异性全面剖析教材,系统地概括出复习提纲。例 如,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的总论时,不应把疆域、地形、气候、河流 各章孤立地简单重复一遍,而应着重指出各自然因素之间是怎样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习分论时应突出各区的差异性,并指出 其差异的原因。复习中国铁路时,更不能一区一区地把全国铁路 网分割开来复习。

三是准备教具。地图是最主要的教具,应根据每单元的需要 备齐,有些需要补充的,教师可以自己绘制。其它教具如模型、标 本、图片、幻灯片等也要事先备好。有些教材配合图表复习效果特

• 152 •

别显著,则应事先准备好有关图表。例如复习世界气候类型时,用 表解形式说明其特点、原因和主要分布地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

四是选择复习的方式方法。复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复习 效果的好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是关键之ー。比较常用的是以 单元为单位拟定复习提纲,由教师系统地复习全部教材内容。其优 点是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较强,但也有学生思考的机会较少, 且易疲劳,因而影响复习效果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在 讲述的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活动,避免只由教师作"单向式"的讲 述。例如,复习初中"世界气候”的时候,可采用启发式,辅之以 比较法。教师先指导学生在地图册上的赤道附近找出亚洲的新加 坡和非洲的刚果盆地,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从新加坡沿着亚洲东部 向北至北冰洋沿岸依次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再从刚果盆地向北 沿着非洲和欧洲西部至北冰洋沿岸又依次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 当学生发现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大陆东部和西部的气候类型却 有差异的时候,教师即可启发学生分析和比较其原因。这样不但 课堂气氛活跃,且学生易于理解和巩固。同时,只需通过ー个问 题,就能使学生复习全世界的气候类型,且领会其成因。又如,复 习新疆地理的时候,从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等方面将两个 盆地作比较,学生既能理解区域地理的综合性,又能理解差异性。 同时,复习ー个地区,其它地区可以触类旁通。

另ー种形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把全部教材组织成若干问 题,复习时就这些问题与学生对话。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考 和分析,辅之以直观教具,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这种复习方 式的优点是重点突出,印象深刻。但是占用时间较多,且容易割裂 教材。所以当运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应在每ー个问题告一段落时 即要进行小结,不致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使学生对每ー 个问题都能形成清晰的概念。例如,复习非洲气候时,经过师生

• 153 •

对谈后,最后教师要使学生对非洲气候的特点能获得这样的概 念——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作南北对称分布。除与学生对 话之外,也可以根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补充和纠正,使学生能掌握完 整的知识。

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地理复习室,在室内陈列各种地图、表 解等教学用具,以便配合学生复习。

五、绪论课

绪论课一般是在学期开始时进行。每当学期开始时,教师即 要向学生说明怎样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在小学阶段尚未系统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所以教师应告 诉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和学习小学地理有何异同之处,初中地理主 要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怎样在学习小学地理的基础上学习初中地 理,以便把学生的思路引到即将学习的初中《中国地理》上面来。因 此,第一节地理课的类型以采用绪论课较为适宜。

除学期开始时釆用绪论课以外,当ー个大单元开始时也可采 用绪论课。例如,初中《中国地理》的总论结束之后开始分论教学 之前,可以采用绪论课,向学生说明怎样在学习总论的基础上学习 分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分论的兴趣和效果。

绪论课能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之 前对地理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解除怕学地理的心理状态,培养学习 地理的兴趣。

由此可见,运用绪论课的机会虽然不多,但作用是显著的,具 有别的课型无法代替的功能。它能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 展开学习地理的前景,引导学生形成向往学习地理的心理状态,激 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为进ー步学习打下基础。

• 154 •

第四节地理课的准备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密切的关 系。地理课前的准备,包括学习《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钻研全学 期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订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具,考 思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和熟悉教案等。

ー、制订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是地理教学准备的组成部分。它能加强授 课的计划性,是教师全学期进行地理教学的战略方案。有了这个方 案,教师即能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 以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发生,保证均衡地全面完成学期 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便于学校和地理教研组的检查和 督促,也便于教师之间和校际的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是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地理 教研组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制订的,所以教师的学期地 理教学计划应与学校教育计划和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的精神相一 致,不能相互矛盾。

教师在制订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时,应先学习《中学地理教学 大纲》,因为《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绳,并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其在中学各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制订 的,它体现了国家对地理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地理教师从事 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制订学期地理教学计划的时候,应 认真领会《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及其安排、教学 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钻研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要点 和基本训练要求。

在学习《大纲))的同时,要通读本学期的课本,必要时还要参考

• 155 •

其它学期的教材。因为地理是ー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每一堂课的 内容都探连很多问题,通读了全学期教材才能树立全盘观念,做到 先后关连,首尾相应。只有在领会全学期教材精神实质的情况下, 才能把每一堂课处理好。

为了使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总结前 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工作情况时要先肯定成绩,包括教学 内容、学生智能、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兴趣 爱好等各方面。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差距,作为制订本学期 教学计划的依据。通过前学期教学工作的分析,可以明确本学期 的努力方向,定出本学期地理教学的目的要求。目的要求应鲜明具 体,切实可行。此外,制定教学计划时还要考虑课的类型、教学方 法、教学用具和课内、外练习等。

安排教学进度是学期地理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安排好 进度,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安排教 学进度时要参考学校的“行事历",注意国定假日(元旦、五ー、国 庆等)、学校活动(校庆、运动会等)、练习课、复习课和期中考等所 占用的时间,余下来的时数按教材内容的繁简、难易作妥善安排。

教学进度表格通常学校会统ー印发,如无,教师则要自制表 格。下表可供参考:

周次 諜次 课题 课的类型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泉练习 备注

进度表一式三份,ー份送教务处,ー份送地理教研组,教师自 己留下ー份以便检查。教师应经常注意计划的执行情况,如发现 有不符之处,找出原因,并设法加以调整。

二、编写地理课时计划

地理课时计划也称地理教案。它是地理教师备课的主要成果》

• 156 •

以书面的形式说明教学的详细内容、方式方法和进程。它是教师进 行教学的指导文件和重要依据,也是教师上课的具体计划,对完成 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证作用。

任何一位地理教师在上课前都应把地理教案编写好,对新教 师,特别是实习生来说,教案显得更为重要。编写教案能使教师在 授课过程中进ー步领会教材精神,系统地组织教材,明确思路,有 利于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更好地处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教学, 从而逐渐积累备课经验。同时,有了教案,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可以 避免疏忽。

(―)编写地理课时计划的准备工作

1•深入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是写好地理教案的重要保证。对教材钻得越深 越透,则越能掌握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且越能领会教材的科 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钻研教材首先要注意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是ー门 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各种地理事象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经常相互影 响和相互制约。其中一个因子起了变化,其它因子也跟着变化。例 如,气候变了,会影响植被,植被又会影响土壤等。所以,钻研教材 时不能只看这ー节课的内容。虽然教案总是以课时为单位,但ー 个课时会牵连很多问题。例如,初中《中国地理》第四章“气候”,全 章分几个课时来讲授,其中每ー个课时的内容几乎都相互联系,因 此,备其中的任何ー节课都要钻研整章教材,教学オ会有较好的效 果。气候这一章的内容不仅本章内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且同 第一章"疆域”和第三章"地形”也有联系。有些涉及面较广的内容 甚至牵涉到另ー册书。例如初中《中国地理》下册的分论,每讲到各 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时,经常要联系上册总论的“地形、气候、河 流"。有些初二《世界地理》的内容,还联系到初一的《中国地理》。例 如,讲到亚洲的“山脉、气候和河流”时,要联系到中国的“山脉、气

• 157 •

候和河流”,因为中国的自然条件是亚洲自然条件的重要组成部 分。又如,谈到世界气候的时候,也要联系到中国的气候,因为拶 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在讲中国气候的时候已经讲过,在中国气候 的基础上学习世界气候,会增进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所以,钻研 教材时必须注意教材的完整性。

此外,钻研教材不能只限于教材的正文,还应包括课本内的插 图、附表、注解、思考和练习等。例如,初中《中国地理》描述了东部 季风区因锋面移动产生明显的雨带推移现象:五月,夏季风到达 南部沿海,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六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 ー带,造成阴雨连绵。七、八月份则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当教师讲 到这段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哈尔滨、北京、 武汉、广州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图”,即会加强学生对这段课文的 理解。又如,谈到地中海式气候区的油橄榄时,学生一般只知道广 东和福建的橄榄,为了使学生不要混淆两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 阅初中《世界地理》下册第13页的注解。讲到长江三峡时,可引导 学生参阅初中《中国地理》上册的彩图。讲到美国农业时,可指导 学生参阅初中《世界地理》下册的"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等。

2. 确定教学目的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都应是与国家的敎育方针一致的,要使 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发展智能,提高道德品质。

正确制定教学目的,对教师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深 度广度,安排教学过程等皆具有指导意义。衡量一堂课的质量,主 要也是看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所以,确定教学目的是编写 教案的首要问题,教师不能掉之以轻心。

各课时计划中的教学目的应体现教学的中心内容,避免空泛、 繁琐、罗列或者失去重心等现象,否则会使教学计划不能完成。

3. 拟定讲授提纲

讲授提纲是教学过程的具体纲领,是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进

. 158 .

行教育的要点。每一条提纲就是每一段课文的精髓所在,教师的 讲授提纲也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接受教育的要领、听课的基本 线索、阅读课文和复习地理的提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常把讲 授提纲的标题保留在黑板上作为巩固新课之用。课后学生每看见 “纲”就会在脑海中复现教师曾经讲过的主要内容。

过去,讲授提纲的标题多采用概括式,如位置、地形、气候、资 源、エ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概括式的标题与内容相一致。例如, "地形”下面叙述的就是地形,“气候”下面叙述的就是气候。但这种 标题不能反映内容的特征。近来,特征式标题在讲授提纲中应用 渐多。特征式标题的优点是醒目、重点突出、易于理解、记忆。例如 东南亚气候的标题为“两种类型的热带气候",从标题上不但可以 肯定那里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气候”,还可以使学习意会到既有“热 带雨林气候”,又有“热带季风气候”,显然优于概括式标题仅仅标 出“气候”二字。又如美国经济的标题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 济”,这标题既能体现出产业的现代化,而且又突出了其资本主义 性质,这比只标出“エ农业”强多了。但拟定特征式标题时应注意 符合课文内容要点,避免使学生产生“错觉"。

拟定讲授提纲时还应注意教材的条理顺序,如果课本的某些 地方条理顺序不够理想,教师则应适当调整。讲授提纲要カ求清 楚,注意上下承接和彼此联系,使每一条纲都能为教学目的服务。 另外,提纲的层次要分明,作适当安排。划分层次太多,会束缚教 师讲授的灵活性,也影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太少,体现不出教材 内容的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除了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拟定讲授提纲之外,还要 考恵好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小结等。作好充分的准备 之后,即可动笔编写教案。

(二)编写地理课时计划

地理课时计划一般包括授课题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

• 159 •

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进程、教学小结等部 分。

课时计划的各个部分中,变化最大的是教学进程部分。它受到 课的类型的制约。如果是综合课,在教学进程上大致要包括组织 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如果是 综合程序课,在教学进程上要体现出新课导言、展示作业、指导自 学、讨论作业、串联讲解、质疑释疑和要求学习七项教学活动。所 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及时调整。

在内容方面,可详可简。简单的可以拟成讲授提纲,能把教学 的基本内容体现出来即可。详细的则包括全部讲授内容和活动, 教师的一言ー语几乎都要写入教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案 可以从简;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教案以详为宜。

教案须有“提要"。所谓提要,就是在教案里注明什么时候板 书,什么时候挂图或展示教具,哪一段课文运用什么教学方法,什 么时候提问和提什么问题等等。教案如无提要,教师往往会忽略 这些细节,因而影响教学效果。

教案没有•固定格式,下面的表格仅供参考:

科目: 教师: 班级:

授课题目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的类型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 160 ・

(续表)

教学进程

课后分析

第五节地理课的观摩教学

ー、观摩课的类型和目的

观摩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共同 提高,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对象和要求的不同,观摩课大致可分 为以下四种类型:

(-)学习性观摩课教学

新教师或实习生观摩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主要目的 是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锻炼分析、评议地理课的能力。

(二) 指导性观摩课

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或地理教学法老师观摩新教师或实习 生的课,主要是指导新教师或实习生如何上好地理课,更好地将所 学的地理知识、教学法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从教学实 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并指出缺点,以便进 ー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 研究性观摩课

研究性的观摩课旨在开展地理教学研究工作,探索地理教学

・ 161 •

规律,总结地理教学经验,以利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 类观摩课的执教者要选择有一定地理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听者 以地理教育工作者为主,例如市教育学院主持和组织的全市性大 型地理观摩课即属此类型。

(四)检查性观摩课

这类观摩课的听课成员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领导人。 目的是了解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地理教学质量,发现地 理教学经验和存在问题,以便研究改进教学的措施。

二、 观摩课的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关键之 ー。在观摩课之前,教者和听者都要做好准备工作。

执教者在选定课题之后即要深入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在领 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并根据教材精神和教学 目的拟定讲授提纲,同时考虑课的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然 后着手编写教案和熟悉敎案。

听者也要熟悉教材,并研究教者所编写的教案。还应设想假如 是自己执教,教案应怎样编写和怎样进行教学。

此外,教者和听者都要了解学生情况,诸如年龄特征、知识水 平、学习态度和课堂秩序等。

三、 观摩课的分析

分析一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教学任务有否完成。衡量教学任 务是否完成,应从多方面来分析

(-)教学目的是否正确

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的是否正确,是 衡量一堂课的主要标志。教学目的是上课的指导思想,它决定教 学的方向,怎样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道德品质,

, 162 ・

都在教学目的中得以体现。

(二) 教学内容是否恰当

教学内容要与地理教学大纲和课本的要求相一致。只有正确 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ー。科学性是教学的生 命,思想性是教学的灵魂。此外,教学内容还应符合完整性、系统 性和逻辑性。

(三)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 效果。观摩课的教学方法极为多样,运用得法,教学效果就好;用 得不当,教学效果就差,这取决于教师能否发挥高度的创造性。学 生的特点也是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初中学生年龄偏 小,如果常用长时间的讲述,会使学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四) 教学用具是否适当

选择教具的适当与否,对观摩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很大。例如, 教两极地区时,运用地球仪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如果只用地 图进行教学,效果则不会很好。

此外,教师上课时能否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使师生活动协 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是否能够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智能和道 德品质,讲新课时联系旧课,充分运用课本和地图册;教师的教学 语言是否清晰、生动,教态自然。小结有无突出重点和关键部分, 布置作业是否适当等;对教学质量都有影响,也是分析观摩课时 应当考虑的方面。

四、观摩课的评议

大型的观摩课评议会,应在课后分组讨论,把意见集中后推举’ 代表在会上发言,并请其他听者补充。

评议会开始时,先由主持人宣布议程。然后由教者作自我分 析,介绍其怎样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和组织教材,怎样根据教材

• 163 •

精神确定教学目的;怎样选择课的类型和结构;说明选择教学方 法的依据和准备教具的过程;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及解决的方法;教学过程是否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如临时有•更改, 则应说明原因;自己评价比较满意和感到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和教 训。

接着由听者发言,既要充分肯定观摩课的优点,也要认真分析 其缺点,并提建议与希望。提意见时应着重主要的或原则性的问 题,枝节问题可以少提或不提。提意见时态度要诚恳,不能一味地 吹捧,也不要不切实际地苛求。对不同的评议对象,要求应有所 不同。执教者听取意见时则要虚心,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 度,做到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评议会一般不评等级。如评,大致可分四等:

一等,成功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方面都很好。

二等,较好的课:各方面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只有小缺点。

三等,较差的课:缺点较多、较严重,未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 的。

四等,失败的课:教学效果很差,未能达到教学目的。

听者意见发表完毕之后,由教者发表对评议的看法。最后,由 主持人根据情况进行总结。

总的来说,评议会的目的主要是交流经验,ー起探讨,互相学 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共同提高。

思考和练习

1.怎样实现地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地理教学原则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贯彻地理教学原则?

3. 在地理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

4. 综合课一般包括哪几个环节?在综合课教学中应注意哪些

• 164 •

问题?

5. 初中一年级的第一节地理课采用哪种课堂类型较为适宜? 并分析原因。

6. 选择ー本初中地理教材・,设计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7. 选择初中地理教材ー节内容编写地理教案。

8. 怎样分析一堂观摩课?

9. 怎样评议ー堂观摩课?

1:既獣•律・竿”节・新ポ,!i£

>自戒,-—ス・.卷袈・专「可・寸頒::季詩

• 165 •

第六章中学地理课外活动

第一节 地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ー、地理谋外活动的作用

学校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形式。课 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 充,它既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对因材施教,培 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オ有着重要作用。

(一) 扩大地理知识领域,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地理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一定范围和 一定程度上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开阔学生地理视野,扩大学 生地理知识领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加 深理解和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地理课外活动对理论联系实际有莫大好处。因为让学生接触 大自然,接触社会,亲自观察研究地理环境,是最生动、最直观、最 实际的学习,可以获得口讲笔述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 培养地理科学素质,增长地理才能

地理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爱好、制作地理教具和 解决地理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品质。

地理课外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许多 地理课外活动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从 而懂得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地理的自觉性、积极性。例如

• 166 •

观察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其成因,提出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办 法;调查当地环境污染,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观看地理电影 和录像片、听科普讲座、参观展览等,有利于培养地理科学素质。

进行制作地理模型、搜集岩矿标本、调查区域经济等实践活 动,有利于增长学生地理才能。

(三)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地理课外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认识 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方面有丰富的题 材,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育的ー个重要方面,具 有弥补课堂教学之缺的特殊作用。地理教师应当把开展地理课外 活动作为ー项重要教学任务来完成。

二、地理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实现地理课外活动的目的,充分发挥地理课外活动的作 用,在拟订地理课外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最优结合的原则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外活动 则是必要的补充和延续。因此,在完成地理教学任务中,合理安排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遂,达到课内课外 结合的最优化,是拟订地理课外活动计划时的一条重要原则。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发展学生智能为主要目的,但 这只有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制订课外活 动的目的、要求、活动内容、方法等都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尽可 能使课堂里学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应用。通过应用,使学生 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验证所学知识。

3. 课外活动与社会经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

• 167 .

课外活动选题要尽可能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联系。如 课外活动的成果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甚至被采用,则 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开展课外活动的实际意义,而且能取得社会各 部门的支持。

4.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内容多样,形式灵 活,不同基础、不同爱好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某ー项活动,或某种 兴趣小组,这就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活动内容要根据各地不同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就近取材,合理安排。

5. 平时与假期、全体与部分统筹安排的原则

地理课外活动在平时与假期要统筹安排。如气象观测、地震 测报等,假期也不应中断。有的课外活动应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如 地理旅游、参观,观看地理电影片、录像片等。至于各种兴趣小组, 则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如气象观测、地震测报、教具制作、地理墙 报等小组。

第二节地理课外活动的主要类型

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以下 几种类型:

观察、观测型——包括天文观察、地理野外观察、气象’观测、地 震观测等。

实践操作型——地理教具制作、地理实验、生物栽培养殖观 察,釆集岩矿化石标本等。

地理参观型——地理旅行,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参观。

地理集会型——地理小论文报告会、地理游戏、地理智力竞 赛、地理墙报、地理幻灯电影放映、科普讲座等。

综合型活动——乡土地理研究。

• 168 •

本书主要介绍乡土地理研究、气象观测、地震测报、地理墙报 与地理智力竞赛、地理园活动等。

一、乡土地理研究

(―)乡土地理研究的目的意义

1. 乡土地理研究的目的

乡土地理研究的目的有两个:ー是为乡土地理教学服务。开 展乡土地理研究,可以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目 前,乡土地理教学已列入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二是使学生 认识本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了解当地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发展生 产的成就。有的研究成果还可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 经济发展提供调查资料、咨询建议。

2. 乡土地理研究的意义

通过乡土地理研究,可使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概况 了解得更多更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爱国主义 教育具体化。

家乡是青少年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的窗口,从这个窗口了解 祖国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乡土地理教材叙述的家乡锦绣山水、 悠久历史、绚烂文化、革命传统和建设成就等内容,是学生日见常 闻、比较熟悉的内容,充满着乡土气息和美育因素,是激发学生爱 家乡、爱祖国的生动教材。在那些经济暂时还较困难的地区,更 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潜カ和开发前景,激励他们建设家 乡的志气,为建设家乡出力。

乡土地理研究与教学能有力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 学生的劳动观念,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编写乡土教材, 教师必将深入了解、关心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使学校教育内 容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密切。学生通过学习、研究乡土地

• 169 •

・理,会更懂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好家乡,建设好祖国。例如 江南丘陵地区可研究如何改良红壤,在黄土高原地区研究如何防 治水土流失,在上海市研究如何防治黄浦江水质污染等。

乡土教言可以沟通各科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培养他们 多方面能力。’因为乡土教学不仅是乡土地理,还有乡土历史,乡土 文化等。因此乡土地理必须与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相互联系, 组成“教学联合体”,进行综合教学。例如研究ー个县的建立与发 展历史,使地理与历史联合,引用诗词歌遥描述地理景观,使地理 与文学联合等,这就使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大,培养社会调查能力, 増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把学校和当地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这就使当地党政领导和各个部门更重视和关心学校教育工作,支 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的党政领导亲自到学校讲课,讲本县的 经济规划、发展远景和当前的困难,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当前 的情况,毕业后为建设家乡出力。有些教师结合编写乡土教材对 本县的资源进行考察研究,受到当地政府重视,有的建议已被釆 纳。

(二) 乡土地理研究的内容

乡土地理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全面研究,也可以分门研 究。如乡土自然概貌,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野生 动物等方面,经济发展概况,包括资源状况,エ业、农业、交通、贸 易、环境以及国土开发整治等,人文社会状况,包括人口和聚落、民 族、乡土发展历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活习俗、风景名胜等。前 面提到的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等课外活动,也是对乡土自然地理环 境的研究,是乡土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

(三) 乡土地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乡土地理研究的方法因内容而异,最常用的是观察法和调査 法(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

• 170 •

(四)对教师业务的要求

乡土地理研究是ー项内容全面复杂的研究,需要地理教师进 行独立的、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对教师业务的要求很高。

首先,地理教师必须具有野外工作的能力。例如在野外初步 鉴定岩石、矿物,观察微地貌类型并初步分析其成因,观测土壤类 型及其剖面分层等。其次,要具有室内分析、整理资料,绘制地理 图表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提髙。

二、气象观测活动

气象与农业、工业、交通、国防和人民日常生活等关系密切。在 地理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是ー项既能为当地经济 建设服务、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气象知识理解的有 益活动,而且多数学校都能因陋就筒积极开展。

(一)场地设备

进行气象观测,首先要建设ー个气象园。气象园的位置应尽 可能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地势较高之处,周围没有高大地物、建筑 物阻挡(场地离障碍物距离应在障碍物高度三倍以上),场内全天 无阴影,下垫面为草地,周围设高1.2米的栅栏,四边方向为南北 向和东西向。场地面积的大小和场内设备多少可根据学校具体情 况而定。可以是单ー的气象园,也可以是地理园的一部分。大的 场地可以是边长25米的正方形,小的也可以是6米X4.5米的长 方形。场内仪器安装原则是高的在北面,低的在南面,场内设施ー 般如图6-1所示。

1.百叶箱

百叶箱可以设ー只或二只,门朝北开。百叶箱内放置最高最 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用来测定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表球 部离地面1.5米,最髙最低温度表横放在固定的铁钩内,球部向 东。百叶箱必须安装牢固,防止被大风吹倒。

• 171 •

测风器

日影杆

〇 □

图6-1气象园平面示意图

百・叶箱

纬线方向标 径线方向标

2. 雨量筒

雨量筒安装在百叶箱的南面,口径20厘米,筒口离地面高70 ’厘米。雨量筒配有相应的带刻度的雨量杯,杯口直径为6.3厘米, 面积为量筒的1/1〇〇雨量杯上每一小格相当于0.1毫米,一大格 相当于1毫米。

3. 蒸发皿

蒸发皿口径20厘米,高10厘米,筒口离地面高70厘米,口上 有铅丝罩,防止鸟兽饮水。蒸发皿内事先需放入2厘米深的水。观 测时可按下式计算:蒸发量=原量一余量;如果观测前曾降水,其 式则是: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一余量。

4. 风向风速器

较简便的是压板式风向风速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测抵 风速,观察风压板在弧形尺上所处指针号码,査表对照,即可测得 风速。仪器中部是风向标,与仪器上部连在ー起,同时转动。风向 标箭头所指方向就是风的方向。仪器下部由八根金属杆组成,分 别指示地面八个方向。风向风速器安装在一根高10米的铁杆或木 杆上,这根杆子同时可作测高杆用。用红、白漆每隔1米漆ー种颜 色。

• .172 •

5.地温表

安装在场地南部,土壤要疏松,表埋入土内深度分别为5、1。、. 15、20厘米,表间距离10厘米。地面温度表水平放置地面,球部 向东。

(二)观测的进行

1. 组织形式

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了《中国地理》“气候"一章后,分班分组轮 流观测。ー个班级两周左右即可轮完,并从中注意发现气象观测 爱好者。

常年观测宜组织课外观测小组。每学年开始,发给学年课外 兴趣小组登记表,对自愿参加气象观测小组的学生,在征求班主任 意见后,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开展活动,轮流进行气象观测, 抄收气象台天气广播,学画简易天气图,学习分析夭气形势。寒暑 假期间,可安排离校近的学生轮流观测,不能中断。教师要关心检 查,遇到大风、雨雪、高温、严寒天气或节假日,更要以身作则,到校 关心值班学生。

2. 时间

专业气象站的定时观测为每天4次,在8点、14点、20点、2 点进行。兴趣小组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天观测3次。

3. 项目

气象观测项目根据气象园设备决定。一般有气温、气压、风 向、风速、降水量、蒸发量、云量、云状、天气现象等。

(1)气温观测

气温观测使用百叶箱中干球温度表和最高、最低温度表。最 高最低温度表每天20点观测1次,观察后将表内指标轻轻甩至水 银柱顶端或用磁铁吸至水银柱顶端。干湿球温度表每天观测3次。 观测温度表时,口不要呼气,头部和手不要接近表的球部,以免影ー 响温度〇

173 •

(2) 湿度观测

湿度观测使用干湿球温度表或毛发湿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 表读数差,查表求得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湿球温度表 的湿球纱布要保持湿润。

(3) 气压观测

气压观测可在气压表上读出,单位是百帕,如表上单位是毫米 汞柱,则可用下式换算:1毫米汞柱=4/3毫巴= 4/3百帕。按规 定,标准大气压是纬度45°、气温0P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因此測 得的气压值要查表订正。

(4) 风的观测

风的观测分风向、风速两部分。根据观测积累的风向资料,可 制作某地一段时间(如一年)的风向玫瑰图。风速的观测前面已有 介绍。此外,还可把风速与地面征象对照。

(5) 云的观测

云的观测分云量、云状两部分。云量的观测是把整个天空分 成!〇等分,看云量约占天空的比例。云量小于2/10时为晴天, 3/10-5/10为少云,6/10-8/10 为多云,9/10-10/10 为阴天。云 的类型按云底高度和云形分为四族十属。要求学生至少能辨认下 列四类云:卷云、层云、积云和积雨云。

(6) 天气现象的观测

天气现象是指雾、霜、露、雹、霾、日晕、月晕、虹、台风、寒潮等, 观测并记录这些现象,研究它们的出现、发展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 系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另外,物候观测虽不属于气象观测,但可作为气象观测的重要 补充。动物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蚂蝗、蚂蚁、泥瞅、蜻蜓、乌龟、燕 子等的反常活动,都可作为补充天气预报的参考。本地区主要植 物的发芽、开花、结果、收获、落叶等自然现象也往往是天气、气候 的反应。

• 174 ・

(三) 编绘气象要素统计图表和简单的天气形势图

在对各项气象要素作准确观测之后,就要整理、分析观测数 据,编绘气象要素统计图表和简单的天气形势图,为单站补充天气 预报提供依据。

各气象要素中,气温、气压和湿度24小时变量曲线的分析、运 用,在天气预报中占有突出地位。此外,逐月气温、气压、湿度的时 间变化曲线图,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和年报表等,都是重要的存档 材料。

天气形势图是ー种地图。在这种地图上用各种天气系统的符 号记载着各气象台在某ー时间内观测所得的结果。如果绘制在ー 昼夜中不同时间的天气图,通过比较,就能了解气团、锋面、气 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和速度,从而为天气预报提供 依据。

(四) 单站补充天气预报

在气象观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补充天气预报。这虽是ー种 学校附近小范围地区的天气预报,但对当地经济活动很有作用,尤 其是ー些农村学校的天气预报,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作小范围的天气预报,首先要了解大范围的天气形势,这可 以通过收听(看)附近城市或省会的天气报告来解决,还可与县气 象站建立经常性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根据本站观测的各项 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变化情况,参考天象物候的变化,作出短期(1 天)天气预报和近期(2~3天)的天气变化趋势预报。

气象观测小组如能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农技员、老农民作顾问, 对准确预报天气是非常有益的。补充预报可公布在学校黑板报上, 或送乡广播站发布。

三、地震测报活动

地震是ー种自然现象,常给人类带来灾害。地震的发生是有

• 175 •

前兆的,尤其是强烈地震,有一个逐渐积累能量、从量变到质变的 过程。因此,观察地震发生的前兆和掌握其规律,作出及时的预 报,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 ー带发生的7.3级地震,地震工作者就在震前作了成功的预报。在 学校里,结合地学课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测报工作,是ー项 很有意义的活动。许多中学地震测报组在当地地震台站的指导下, 独自测报了若干次地震,受到好评。

地震测报的项目和方法有:

(一)土地电测报法

土地有微弱的自然电流,电流的大小可用微安表测出,两端的 电压可用毫伏表测出。在强烈地震前,地应カ活动加强,自然电 流和两地自然电位差的数值都会发生突变,微安表上可以看到指 针突然跳动,毫伏表上可以看到数值不断增高,然后突然跌落。根 据土地电的这种变化情况预报地震,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但土地电的变化不仅仅和地震活动有关,还与气象变化(降 雨、雷电、大风、季节性气候等)、电极生锈、工业电流流入地下、磁 暴等有关。因此要注意排除干扰,才能作出科学的预报。土地电的 测报方法如图6-2所示。

电流表 开关 电源

——0~ H'|i|—

A M 毫伏表 N B

图6-2 土地电装置图

根据学校所在地构造线方向(如我国东部地区的华夏构造为 匕东——南西向),安装顺构造线方向和垂直构造线方向的两组土

• 176 •

地电极。电极需埋入地下1〜1.5米深处,与电线的焊接必须牢固 紧密,防止因接触不良而增大电阻甚至松脱,开关与微安表、毫伏 表可引入地震测报室。

平时每天早、中、晚观测3次,如遇土地电变化异常,则需1、2 小时观测 }次。根据观测结果,作出土地电变化曲线图。曲线图 有瞬时曲线图和均值曲线图两种。如装有自动记录设备,则更为 精确有效。

(二) 土地磁测报法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前,震中区的ー些人 发现半导体收音机音量减小。这是因为那里的地磁场在地震前发 生了变化。地磁场有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三个要素。地壳中 许多岩石是具有磁性的,当岩石受カ形变时,磁性就会变化。很多 地震活动与地磁异常有关。因此观测地磁的异常变化,可以预报 地震。湖北省钟祥县旧口中学地震测报科研组曾利用土地磁多次 比较正确地预报过地震。但地磁异常不一定都与地震有关,更多 的是与太阳活动有关,此外,某种地下矿藏也会导致地磁异常。因 此,在发现地磁的异常变化时,也需认真分析,排除干扰,才能作出 较准确的预报。

(三) 地倾斜测报法

地震前,由于地壳岩层运动和变形,地面常出现倾斜现象。地 倾斜是构造运动在地表的反应,是ー种地震前兆现象。如有的测量 工作者发现水准仪气泡无法调到平衡位置。因此,根据地倾斜和 地形变,也可预报地震。

测量地倾斜的仪器很多,最简易的可用连通式地倾斜仪。地面 倾斜时,水管两头的水面发生变动,从标尺上可以读出变化数值。 水管长度可达几米,水管越长、刻度越细,测量结果越精确。或在屋 梁上系上一根细绳子,绳子下面吊一重锤,锤下系ー根细针,在针 尖对着的地面做上记号。当大地倾斜时,针尖即会偏离记号。

• 177 •

(四) 井水测报法

井水是埋藏在地壳上部土层和岩石中的地下水。当受到地壳 岩层运动和形变的影响时,井水水位和水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地 下水位在震前的变化是地应カ和岩层活动的ー种反映。地应カ越 大,引起岩层的活动就越强,则地下水位的反常变化就越明显。据 此可用来测报地震。

我国群众中有利用地下水测报地震的经验。他们用生动、形 象的歌谣反映震前地下水位变化的规律: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观测地下水位最简易的办法是手测。它的观测工具是测钟。・ 把测钟系在测绳上,在井台上找ー,个固定点作标志进行观测,测量 固定点到水面的距离,以米为单位,记到小数点后两位。为了保证 观测数据准确,每次观测要测3回,取其平均值。根据记录数据, 可作出一段时间(1个月、1年)的井水水位变化曲线。在多年观 测记录的基础上,可取得一正常曲线值。与正常曲线值对照,如发 现井水水位有显著升降,而又没有早涝等因素干扰,则可预报地 震。

地下水一般是无色、无味、无臭的,但在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水 会突然发浑、变苦、变咸、变臭,用嗅觉和味觉就能感觉出来。这是 因为在地应カ的作用下,地震前使地下水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所 以观测地下水的化学变化,也可测报地震。

(五) 气象异常测报法

在长期的地震测报中,我国人民早就注意到气象异常与地段・

• 178 •

的关系。"上看天,下看地,天地变化有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有:

1.气温升降突然

例如,1967年5月11日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一次6.2级地震 时,伴之以强冷空气的移动,气温急剧下降。1966年3月8日邢 台发生地震,前7天内气温由-13P升至irco 1975年海城,营口 地震前,天气变得特别暖和。1976年唐山发生地震,前一天晩上气 温高得使人难以入睡。

2•降水异常

例如,1960年11月9日四川松潘发生6.8级地震,震前连续 降雨6天,雨量超过11月全月的平均降雨量。!974年5月11日, 云南昭通发生7.1级地震,震前连续阴雨!3天。

3. 怪风出现

例如,1954年2月11日甘肃山丹发生7.3级地震,前一天午 ,后,风向先由西北转东北,沙尘四起,以至天昏地暗,能见度大减。 1973年2月16日炉霍发生7.9级地震前,刮起了 7级大风,风向 紊乱,尘沙滚滚。

4. 出现地震云

例如,清康熙二年(1663年)《德隆县志》述及:“天晴日暖,碧 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形如长蛇,久而不散,势必地震”。1977年 7月4日5~6时,北京东南方向出现较长的白色稻绳状地震云, 中科院物理所曾结合其它观测,预报北京东南方将在7月10日前 后发生地震。7月9日果然在江苏深阳县发生6级地震。1984年, 上海师大附中一学生根据地震云成功地预测到日本中西部地震。

(六)动物异常测报法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早就注意到了动物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还 编了顺ロ溜: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骤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叫,

• 179 •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根据动物异常测报地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976年2月 4日海城、营ロ地震前一个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临震前一段 时间内,相当多的鹅惊慌狂叫不进窝,有的甚至飞起来。震前ー、二 天,猪不吃食,爬墙、供门。又如天津人民公园根据多种动物异常, 在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前两小时,提出了准确的临 震预报・类似的例子很多。地震测报组可饲养ー些小动物作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发现异常情况,分 析和排除其它因素造成的动物异常现象,为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七)利用小震报大宸

地震是地应カ不断积聚而引起岩层形变和位移,地震的产生 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在大地震前往往有多次小震, 次数逐渐频繁,震级逐渐加大,然后有一个积聚更大能量的平静 期,之后即发生大震。所以,利用小震报大震是地震测报的重要方 法之一。例如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前几天,小震活动很多,3 月6日一天震了 9次,3月7日一次地震也没有,3月8日便发生 了6.8级大地震’

但在不同地震带,小震活动情况及平静期时间长短不一,用小 震报大震不能只根据大震前小震的次数和强度,还要注意本地区 地震活动的分布状况。有的小震以后并没有大震发生。し

许多小的地震人往往感觉不到,需要用地震仪观成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发明地震仪的国家。汉朝时,我国就有张衡发明的地动 仪。目前中学地震测报小组一般可用倒立瓶式地震报警器。(图 6-3)。

. 180 .

图6-3倒立瓶式地震报警器

四、地理墙报与地理智力竞赛

(一)地理墙报

在中学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带领学生举办地理墙报 是ー项较普及的活动。在地理墙报中,包括地理黑板报、地理专刊、 地理画廊、时事地图等多种形式,可以结合国内外时事和地理教 材,向全校师生普及地理科学知识,介绍祖国的地理新貌、建设エ 程、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特征和趣闻,还可 及时公布、解释与重要时事有关的地理事实与问题,结合时事政治 学习编绘时事地图等。

通过举办地理墙报,能加强学校浓郁的学习气氛,显示出优良 的校风、校容。还可以促使学生关注地理课外知识,培养独立工作 能力,使学生从小具有关心祖国、放眼世界的广阔胸怀。实践证明, 举办地理墙报是一件很有教育意义的工作。

地理墙报的内容和形式相当广泛。如图片展览,按一定目的 剪辑画报上的有关图片,布置在橱窗里;乡土地理介绍,将本县 (市)的自然地理(地质图及岩矿标本、等高线地形图及典型地貌照 片、气象资料、自然景观照片和动植物标本等)、经济地理(工业分

• 181 •

布图、农业分布图、土地利用图、交通城镇图等)资料展览出来;还 可介绍与本地区有经济、文化、贸易往来的国家情况及学生地理小 论文专辑等。

地理墙报的形式要根据内容来设计,カ求多样化,以丰富的内 容、美观新颖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可以采用短文、诗歌、问答解题、 名词解释、地理谜语、地理游戏、地图、图画等。

为办好地理墙报,要确定一名地理教师负责,吸收若干名适宜 墙报工作的学生参加,组成地理墙报编委会。教师要与学生一起 搜集资料、整理编辑、定期出版。

(二)地理智力竞赛

地理智力竞赛是ー项饶有兴味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 理的兴趣,扩展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许多学校都在开展这ー活动,大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组织地理智力竞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做好宣传工作

可与有关学科合作,宣传智力竞赛在扩展知识、发展思维、发 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重视这ー活动。

2. 选择适当的命题

命题内容既要有趣,又要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如"ー雨便成 秋”、“ー山有四季”、“山前桃花山后雪”等谚语各包含什么地理原 理?为什么同步地球卫星要发射到赤道的上空定点?又如“地球上 0°纬线和0°经线的长度相比,下面几个答案中哪个是正确的? (1) 相等,(2)稍长,(3)超过两倍,(4)不足一半”的选择题,"用冰块盖 房子、用盐块筑公路的地方各是()、(),水比油贵的国家是() 等填空题都是可以参考的。

3. 形式丰富多样

竞赛形式要多样化。下面举例供参考:

(1)地理智力接カ赛

♦ 182 •

赛前以组或班为单位选派代表若干人,与事先准备的竞赛题 ー起编号抽签,比赛时每位代表依次对号回答问题,由评委会按 各队在限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数量和准确程度评定成绩,当众宣 布并授奖。这种活动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2) 地名谜语

师生可自编或搜集谜语,当众展示,看谁最先猜对。如:最大 的省(答:万县)、辛亥革命(青岛)、阿房宫(名古屋)、抗美援朝(保 加利亚)等。

(3) 地名巧对

出示数个地名,让学生想出可与其巧妙对应的其它地名来,如 下所示(左栏为题目,右栏为对应的地名):

黑山(辽宁) 白水(陕西) 文成(浙江)武功(陕西) 铜山(江苏)铁岭(辽宁) 兴国(江西) 富民(云南) 平江(湖南)定海(浙江)

(4) 对号入座

准备4幅中国填空挂图和4套小彩旗,彩旗上写有地理事物 名称(如矿产地、城市、名山等),在规定时间内让班(或组)学生代 表贴在填空挂图的正确位置上,按贴对数计分。

(5) 拼图竞赛

准备若干套同样比例尺的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形状的硬纸 板(或其它材料制的板),让班或组的学生把零乱的省级行政区纸 板拼成一幅完整的中国行政区图,按完成拼图的速度计名次。

五、地理园的建设与活动

学校场地允许的话,最好能建一个地理园,并把气象园安排在 地理园内。地理园的面积一般应在21米X12米以上。地理园选.

• 183 •

址应与气象园ー样,选在校内地势较高,周围30米至50米内没 有高大建筑的开阔地上,地理园四周应有篱笆等保护,地面浅草 平铺。地理园的设置如图6-4所示。

图6-4地理园平面图

地理园的南面划出100平方米(1〇米X10米)的正方形地块, 地块中央划出ー块1平方米(1米X1米)的小地块,用来让学生练 习目测1米和1〇米的长度及比例、1平方米和100平方米的面积

. 184 .

和比例。1平方米地块的正中,用石子铺砌或在水泥路上用白漆 标出方向标,准确指示东南西北的方向,并进ー步划分出东北、东 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地理园内可设置气象仪器、定向测角设备(测角器和日唇仪, 图6-5)、人造山丘、陡崖、人工河湖、岛屿、半岛、砂盘、石条凳等。 凡学校附近实际地物已有的,地理园内可免去。

图6-5赤道日畧

A.日唇字盘面与赤道平行B,金属指针垂直于A

C.水平板(A与C之间的夹角为本地纬度).D.活 动絞链,可以调正A与C的夹角.安装时,A上标着 "12”字的刻度与子午线重合,B指向北极星

建设地理园时,应发动学生参加劳动,这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劳 动习惯,而且能使他们热爱和关心地理园。

地理园内平时不用的仪器、设备,为防止日晒雨淋造成损坏, 用后应及时放置室内保管。地理园的周边应指示东西、南北方向,

• 185 •

周边总长66米,可让学生练习各人步长,多走几次,求得平均步长 值,这对日常步测长度、绘制简单平面图很有用。我国著名地质学 家李四光在野外工作时,常用自己步长来测绘平面草图或路线图ひ

思考和练习

1. 拟订乡土地理研究的调查提纲,调查家庭(或学校)所在区 (乡)的乡土地理概况,写出书面调查报告。

2. 结合教学见习,参观中学气象园或地理园,了解设备装置 及观测活动情况。

3. 安装地震测报装置,练习地震观测或预报。

4. 在校内设立地理墙报,开展经常性活动。

5. 设计ー套地理竞釋题,在教学实习时使用。

• 186 •

附录I板书形式举例

板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已在本书第四章述及。板书形式很 多,需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这里列举常见的板书形式,可供参 考。

ー、纲领式板书

纲领式板书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板书形式。它的特点是提 纲挈领、重点突出、言简意明。

【例1】初中《中国地理》“山脉”

山脉・

「天山ーー阴山(北列)

[东西走向山脉,昆仑山----秦岭(中列)

I南岭(南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西列) 东北西南走向 < 长白山、武夷山(中列)

〔台湾山脉(东列)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

、南北走向.

贺兰山 横断山

二、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利用表格将地理事象进行归纳、比较。具有简明醒 ’目、便于学生掌握的特点。

【例2】地球的内部圏层

■ 18? 七

名 称 度(公里) 特 征

匚へノ ・7へ 厚度不均

地 幔 上地幔 1 nriG 一 固态软流层

下地幔 1 ■ 1 UJU 可塑性固态

地 核 外 核 L VUU c nnn 接近液态

内 核 一- 〇 UUU 固 态

【例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北纬 西 岸

80°-

70°- 60°-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40 - 30°- 地中海式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10•-

带 雨 林 气 候

三、线段式板书

线段式板书是用线段来表示地理事象特点。

【例4】"生长期”和“积温”

• 188 .

霜期 终霜 无 霜 期 初霜霜期

生长期(比无霜期长!0-20天)

I例5】珠江干流

【例6】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

ー跳ー停 二跳 二停 三跳 三停

4月’5月 6月’ 7月 8月

南岭 江淮地区 华北、东北

四、相互联系式板书

相互联系式板书能简明地反映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 果关系。

【例7】 刚果盆地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之间的相互

关系

• 189 •

赤道两侧的就一-卜热带雨林气候ー 周高中低的盆地地形-」

Iー终年高温ーI :ー终年多雨ー I

爛森林

—向心状水系V

河流众多 水网密布

【例8】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例9】气候的各因素与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太阳辐射ー纬度高低

大气环流ー气流源地ガ向

地面状况・

r海陆差异' 高度差异 山脉走向. 坡向差异

’ゝ洋流性质,

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

-纬度高低. 向陆离陆

• 190 •

五、图解式板书

图解式板书通过略图、示意图等说明地理事象的特征、成因和 分布。

盛行风

【例11】太平洋洋流模式

盛行风

西风

西风

0

2东北信风

f A

东南信风

• 191 •

【例121国际日期变更线

东径18〇•西径

最东端 最西端

ー天的开始 ー天的结束

----减一天

加一夭------

I

日界线

附录! 教案举例及评议

我国地形分布的成因(一)①

上海市南市区教育学院 陈钟华卄幷 上海市南市区大同中学 柳苇成仅叮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孙大文评议

这部分教材,在解释地壳运动及地形分布的成因 时,介绍了我国卓越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 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涉及到地质学、地球构造等许多 理论,内容较深,概念性较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抽象 又难于理解的知识较多,因此,是教学中一个较突出的 难点。为了把抽象的知识讲得具体,使学生身在课堂, 但能达到野外观察的效果,我们自己编制了一套教学 幻灯片并运用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简要说明 本教案为什 么要采用幻 灯枚学,

一、教学目的

(一)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认识由于地壳 的不断运动,使地形也产生了不断的变化。

(二)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和造 成我国地形分布的主要原因。

目的明 疏,要求具 体.

①本文引自《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谋堂实录选评》,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93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地形是变化的。

(二) 难点・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

三、 教学设备

(一) 135幻灯机ー架。

(二) 我国地形分布的成因(一)ー套教学幻灯片 (27幅)。

(三) 中国地形图。

四、 讲授提纲

(一) 地球的内部构造

1. 地壳

2. 地幔

3. 地核

(二) 地壳的运动

1 .地壳运动的证据

(1) 地形是变化的——海洋变高山、陆地变海洋

(2) 褶皱山(四川盆地东部山地)、断层山(台东山 脉)、褶皱——断层山(天山)的形成

2. 地壳运动的方式

(1) 水平运动为主

(2) 升降运动为辅

3. 各种走向山脉的形成

五、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开宗明乂 从地球"的内 部构造讲 た.

点出沧海 桑国变化的 基本规岸.

阐明水平 运,幼为主的 基本观点・

• 194 •

前面第一、ニ节从现象上讲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 特征以及各种地形的空间分布概况(见《中国地形 图》)。那么,造成这些特征和分布概况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这就要从地壳和地壳运动讲起。

教学步骤:

幻灯片1:

从现灰外 本质.

地球的内部构造

这是一幅地球构造示意图,表面薄薄的ー层叫地 壳。它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大陆部分厚度大,平均 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洋部分厚度小,薄的地方只有 5〜8公里(见幻灯片1 ),总平均厚度约7.3公里。中 间ー层叫地幔,它呈现为ー种具有变形的弹性固体,厚 度大约2 900多公里。最里面一层叫地核。地核的半 径约3 400多公里。从地壳到地核,组成的物质越来 越重,温度越来越高、压カ越来越大。

幻灯片2~5:

通辻时地・ 球内部构it 的了解,为 认识地壳的 运动创造条' 件.

• 195 >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ニニ=l

------------2000多’万年前:


196 •

我国地势西髙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 样,山区面积广大3地形的骨架大体成网格状排列。那 么,这种情况是否ー开始就这样呢?并不是。它是经 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如我国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 朗玛峰在2 000多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还 有许多海生动物如鱼龙等生活在这里,只是后来受到 强大力的作用,地壳下降转化为上升,珠穆朗玛峰地区 的海洋历史オ从此结束。一直被埋在海洋深处的岩层 受地球历史上最晚的一次剧烈造山运动——喜马拉雅 山运动的影响,オ崛起沧海,横空出世,后来居上,抬 升为今天雄伟髙峻的世界最高峰。现在人们在这里找 到了地质时代里曾经称霸ー时的凶猛海生动物鱼龙化 石(见幻灯5)。这种"欲上九天揽月”的势头至今还在 继续着。

幻灯片6~9:

为什么珠 務所玛峰在 2 000多万 年前还是ー 片汪洋大 海?这极大 地引起了学 生学习的兴 進和求知欲 望・

幻灯片创 设的・地理 情景”,把学 生約思维带 入了遥远的 地质时・代.

197 •

我国大陆

• 198,

我国大陆

台湾海映 (大陆架)

过去是陆地,现在也冇变成海洋的。例如,我国台

湾省西面的台湾海峡距现在2~3百万年曾经是陆地,

从净想联し 翩回到现实 中表,将课 文中一段描 述集中左四 张画面上, 简明、形象、 生动.

它与福建省连成一片,后来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台

湾西部下陷,海水浸没,成为今天浅而窄的台湾海峡。

小结:

因此,地形是在变化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

化,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 讲“稳如泰山”,其实,所谓“稳”是相对的,不稳オ是绝

小结简

对的。

幻灯片10:

形成褚皱 的动态演示 过程,一目 了熙.

• 199 •

图1,这是最早沉积的岩层。

图2:在地质时代里,由于长期受力的作用,岩层 变弯曲了。

图3:随着受力作用的不断增强,岩层变得更加 弯曲了,形成了褶皱。

幻灯片11:

褶皱山

褶较成, 山,農盖层 増加,£现 内、外营カ 的互.和制 釣・

由于褶皱,使岩层相对上升,形成了山,这叫做褶 皱山。我国四川盆地东部的山,大多是褶皱山。

幻灯片12:

图1:这是最早沉积的岩层。

・200・

图2~3:在地质时代里,由于受到强大力的作 用,发生断裂,上下或左右错开,形成了断层。

幻灯片13:

断层彩晟 的原因,似 可适当雇开 讨论.

由于断层,使岩层相对上升,形成了山,这叫做断 层山。我国台湾岛东部的台东山脉就是典型的断层山。

通过典 型,使认说 深・化«

幻灯片14:

・ 201。

但是,大多数的山不是单纯由褶皱或断层形成的,

往往是既有褶皱又有断层形成的,这叫做褶皱——断 层言:W .层山。我国天山山脉就是比较典型的褶皱——断层

.山。

幻灯片15:

这是上面提到的三种类型山的分布地区。 幻灯片16:

根据地质力学观点,地球自转产生了地壳运动。确 切说,应该是在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惯性离心力的水

• 202 •

平分力使地壳产生南北方向的挤压カ并推动大陆岩块 由两极向赤道移动。同时,由于大陆岩块的惯性,在它 的两侧产生了东西方向的拉伸和挤压,正是这种南北 向和东西向的作用カ,使地壳发生了强烈的水平挤压、 拉张和不均衡的扭动(限于教材没有对地球自转速度 的变化所产生力的作用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仅作一般 的示意图解)

图1: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

图2: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由两极向赤道 方向的水平挤压カ。

图3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速度的变化而产生了东 西向的水平挤压カ。

幻灯片17~21:

介绍地质 力学的基农 观点.

指出力的 来源与山脈 走向的关・ 系・


•凸」ビこビ工氐







地壳的岩石圏受到力的作用

♦ 203 /

几很”灯 片形象生动 地介绍了推 挤、拉张、扭 动发生时カ 的方向.

・ 204 •

以水平运动为主


地壳的运动

地壳的岩石圈受到水平方向力的运动,使岩层产 生互相推挤、拉张、扭动,改变了岩层的原来状态,这是 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ーー水平运动。

幻灯片22:

カ的来源

カ的方式

ゝ>

「速回的变化一

L地球自转ー

以水平运动为主

几料カ你 结合较推

地売运动

升降运动

ー个地区的隆起或沉降, 总是和它邻区的沉降或隆起 相伴而产生的

在水平运动的影响下,引起了升降运动,ー个地区

的隆起或沉降,总是和它邻区的沉降或隆起相伴而产

生的。

幻灯片23:

• 205 齢

水平派生 升降比较玄 观.

(复习巩固幻灯片17-22,在使用时可按地壳运动 カ的来源一地球的自转fカ的方式ー以水平运动为 主f在水平运动影响下引起升降运动的顺序,通过启 发提问,让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复习的效果)

从感性认 识别理,性认 识的笈习使 学生的思维 条理化・

幻灯片24:

图1: 一般说,东西走向的山脉是由南北方向カ 的水平挤压,不断隆起形成的。

图2: 一般说,南北走向的山脉是由东西方向力 的水平挤压,不断隆起形成的。

图3:例如,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

层次分明 地说明了我 国东西走向 和南北走向 山脉的形成 和分布。

• 206 •

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 秦岭,南方的一列是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 横断山等。

幻灯片25:

这些都是水平方向力的’运动的结果

如果在水平挤压不均衡的时候,就会产生扭动形 成其他走向的山脉。

1图: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 的山脉。

2图: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 脉,就是由于亚欧大陆向低纬度滑动过程中,受到太平 洋底坚硬地块的阻挡,发生不均衡扭动形成的。

3图:例如,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 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 山 雪峰山,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 武夷山等,

指出T苏 外几种不同 走向山脉眇 成的原因.

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山脉。 幻灯片26:

• 207 •

通过典 埜,使认识 深化.

!图: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西北一东南走 向的弧形山脉。

2图:我国西部地壳在向南滑动过程中,受到南 边印度半岛坚硬地块顽强阻挡,形成了巨大的弧形山 系。

图3:例如,我国的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 雅山、横断山等山脉。这种强烈的扭动至今还继续着。 "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就在这个强烈的隆起之中。

幻灯片27:(复习巩固幻灯片24-26)

及形成 山眛走向 *

我国的主要山豚 天山一阴山 ー燕山、.昆 仑山一秦岭 一大别,山、南 岭等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ー 太行山一 雪峰山 长白山一 武 夷山、台 湾山脉等 喜马拉雅 山一横断 山脉

リョ纳、总 结,使认识 趋向完整.

• 208 .

总结:通过这ー节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今天我国 的地形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不断运动演化而来 的,而推动这种演化的主导因素是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カ。关于地球内部的力我们放在下ー节课来讲。 i

【简评】 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新颖,教学目的明确、具体,教 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准确,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简明、形象、生动。

电化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能将地形变化等较为窟杂的 地理事物比较形象化、动态化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初中生对地形 变化的千姿百态充满好奇心理,幻灯教学所创设的“地理意境”,有 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趙。

本・教案的27幅幻灯片都是紧扣教材•的核心内容设计的,画面 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形态生动。

教案的文字说明不多,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幻 灯片所示画面的深刻理解上,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由形象思维向逻 辑思维发展,以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总的说来,这份教案的设计是很有特色的。它体现了教案设 计者的创造性劳动。但在用幻灯片进行教学的同时,如何使板书 的设计更适合电化教学的特点,以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似可 ・进ー步推敲、完善。

• 209 令

主要参考资料

ロ]褚绍唐、孙大文」《地理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2] 刁传芳、高如珊:《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版.

[3] 刁传芳、高如珊:《中学地理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褚亚平、曹奇、周靖馨,《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

[5』《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中学地理教材和教法》,人民教育出版 社,1987年版.

[6] 林超广试论地理学的性质”,《地理科学》1981年第2期.

[7] 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编:《地理课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

[9」王晋堂等,《教学论在中学的运用》,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ロ。]刁传芳,《系统理论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年版.

ロ!]斯金纳:《教的技术》.

ロ2]巴班斯基著,赵维贤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方法论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 210 4

后 记

在国家教委和福建省教委・的组织领导下,我们编写了这本师 专《中学地理教学法》课本。

中学地理教学法是ー门应用理论学科,它的科学性、综合性和 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不仅要教给师专地理专业学生必要的地 理教学基本理论,使他们掌握中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 要向学生介绍中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 中参考了《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 发表的文章,吸取已出版的各种中学地理教学法书籍的ー些论点, 以充实讲课的内容。这本教材就是在我们各自的讲稿基础上加以 河论、修改编写成的。

这本师专《中学地理教学法》,基本上是根据国家教委审定的 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教学大纲编写的。福州师范专科 学校的陆希舜任主编,并负责编写第一、五两章,宁波师范学院的 钱方仁编写笫四、六两幸,宿州师花专科学校的柴令文编写笫二、 三两章。全书由钱方仁进行最后整理。我们力求这本教材能符合 师专教学实际,使学生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教学能 カ。但由于水平所限,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我们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孙大文教授为本书担任主审。他亲自 参加了审稿会,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编写辻 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周靖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高如 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诸绍唐教授和北京师范学院诸亚平教授的 熱情帮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副主任彭仕齐参加了 确定编写提纲的讨论,提出了宝責的意见。责任编辑张继红不仅 参加了编写提纲的讨论,还对初稿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她还亲 ,自参加了定稿会,对这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福州师冠专

• 211 ,

科学校、宁波师范,学院、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及福建、浙江、安徽省教 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我们ー并致谢。

编 者

1991年8月

• 212 •

责任编辑8张继红

誉姓书扃

RM 2.21

— — __J

ISBN 7-5617-0817-3

K • 077

定价:2.21元

.•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