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EAN Cooperation: The Legacy of the Economic Crisis 东南亚国家联盟合作:经济危机的遗产 作者:Etel Solingen

 

ASEAN Cooperation: The Legacy of the Economic Crisis

东南亚国家联盟合作:经济危机的遗产

作者:Etel Solingen

http://lib.perdana.org.my/PLF/Digital_Content/Journal&Papers/000001/1/ASEAN_Cooperation-the_legacy_of_the_economic_crisis%5bInternational_Relations_of_the_Asia-Pacific%5d%5b2005-Vol5%5d(1-29).pdf

 

本文考察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国内政治变化对东盟区域合作与制度化的影响。文章以国内联盟(国际化、混合、反弹)的构成和宏观战略为框架,分析了危机后不同联盟类型对区域合作模式的影响,并考察了东盟在经济合作、扩张、不干涉和安全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尽管危机初期出现了一些挑战,但大多数东盟国家维持或加强了国际化战略,区域合作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持续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政治和地区冲突的挑战。

 

 

目录

 

1. 导言

本部分首先概述了东南亚地区国家间冲突减少的背景,并引入了本文的核心议题:1997年经济危机对东盟区域合作和制度化的影响。

 

2. 概念框架:国际化的国内影响

本部分构建了一个将国内政治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的概念框架,将区域秩序追溯到国内联盟的构成和总体战略。该框架将国际化对国内政治的影响概括为三种理想类型的联盟:国际化联盟、混合联盟和反弹联盟。

  • 国际化战略:采取与全球接轨的国内经济政策,包括外国市场、资本、投资和技术,需要合作(非暴力)政策,以确保稳定的投资环境、适当的宏观经济条件和避免不利的军备竞赛。
  • 反弹战略:主要寻求对经济部门、军事选区和公民或民族/宗教民族主义者的持续国内保护,而这些是其核心支持基础。该战略的外部支柱是谴责支持国际化并威胁这些核心选区的国际机制。更不安全和敌对的区域环境有助于维持对军工联合体和辅助国内产业的持续拨款。它们还使政客们能够挥舞外部威胁,将其作为经济自给自足的理由。
  • 混合联盟:是在需要在选民之间做出让步和妥协的更笨拙的政治格局中产生的,这些选民在其他情况下会在其偏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预计混合联盟将跨越前面为更纯粹的版本确定的总体战略,但很少有力或连贯。

本部分还概述了基于该理论框架对东盟行为的某些预期,这些预期与区域关系的合作或冲突性质有关,而与东盟的有效性无关,后者不是本文所用概念框架直接解决的属性。

 

3. 亚洲危机:国内联盟效应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1997年经济危机对东盟主要国家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区域合作的意义。分析了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的案例,说明了危机如何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区域关系。

  • 泰国:经历了从国际化联盟到混合联盟的转变,他信·西那瓦的泰爱泰党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反全球化情绪,但仍保留了选择性开放。
  • 马来西亚:马哈蒂尔·穆罕默德领导的执政联盟在其自身党内引发了权力斗争,马哈蒂尔通过清洗和迫害安瓦尔·易卜拉欣及其盟友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安瓦尔主张对危机采取更国际化的应对措施。马哈蒂尔采取了资本管制等措施,并利用民族主义言论将危机归咎于外国货币投机者。
  • 印度尼西亚:危机迫使苏哈托及其盟友下台,引发了该国比东南亚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剧烈的变化,包括民主化、经济动荡、种族和宗教冲突以及分离主义分裂。

 

4. 危机以来的东盟区域冲突与合作

本部分分析了国内政治变化对区域经济合作、扩张、不干涉和安全的影响。讨论了四种可能的情景,这些情景描述了国内联盟和区域结果之间的联系。

  • 情景1:国际化联盟保持(或加强)危机前的合作水平,这与历史记录大致相符,尽管危机的早期阶段有可能引发情景4
  • 情景4:反弹政治力量取代大多数国家的国际化联盟,并扭转早期典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情景2:向反弹的国内形式的逆转并没有侵蚀以前的合作水平,反弹联盟蓬勃发展,而它们之间的合作加深、扩大并保持稳健,这对联盟分析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异常。
  • 情景3:强大的国际化联盟从危机中反弹,但却推翻了他们早期的合作模式,例如,发动战争或以其他方式相当严重地破坏了先前存在的合作,这将是第二个异常现象。

本部分详细探讨了危机后东盟合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4.1 经济合作
  • 东盟在危机后迅速采取行动,建立了监控机制同行评审程序,以防止潜在的危机,并重申了对进一步自由化和外国投资的承诺。
  • 加速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以吸引外国投资并创建一个区域市场,以此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组成部分。
  • 一些东盟国家积极寻求与区域和区域外伙伴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例如新加坡和泰国。
  • 4.2 扩张、不干涉和安全
  • 东盟接纳了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为成员国,尽管遭到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的反对,这反映了将反弹国家纳入主导战略的必要性。
  • 关于干预的争论随着缅甸军政府对反对派政治家昂山素季的反复镇压和拘留而加剧。
  • 苏哈托的垮台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崩溃、政治转型、种族暴力和分离主义倾向给东盟邻国带来了额外的困境。
  • 东盟在镇压分离主义运动(如亚齐运动)方面的合作延续到了反恐努力中。
  • 尽管存在共同的担忧,即恐怖主义可能会扼杀外国投资和经济增长——这是国际化战略的支柱,但东盟尚未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牵头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安排。
  • 关于南沙群岛的冲突互动,以及菲律宾呼吁东盟做出回应。
  • 200310月批准了《巴厘第二协定》,该协定包含三个支柱: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
  • 从东盟成员国军费开支占其国内生产总值(MILEX/GDP)的水平可以看出,东盟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国际化议程中嵌入的协同效应。
  • 4.3 制度化
  • 国际化联盟可能会保留合作模式,但不一定设想正式的经济或政治一体化。合作的联盟逻辑允许广泛的制度(双边、多边)甚至非制度选择。
  • 近年来,制度化有两个显著特点:
  • 走向更加正式化:例如东盟高级官员会议、国家秘书处的出现、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以及随后将更多(但适度)推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责任委托给秘书处。
  • 将东盟嵌入更广泛的区域制度框架中:例如东盟+3APT)机制,这是一个东亚政治和经济问题论坛,包括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

 

5. 结论

本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发现,并强调了国内政治动态在理解区域关系中的重要性。

  • 东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共同的国际化议程,而不是外部威胁或共同身份。
  • 尽管存在最初的反弹力量的动员、国家间的重大差异以及某些情况下的混合插曲,但总体而言,执政联盟仍然致力于国际化战略。
  • 尽管出现了一些民族主义言论,但执政联盟通过重申共同的、合作的国际化承诺,而不是通过掠夺性的反驳,来应对源于危机的区域挑战。
  • 东盟的非正式、非侵入性运作方式具有显著的连续性,并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将东盟的合作嵌入更广泛的区域框架中。
  • 反弹政治可能比今天估计的更有弹性,需要关注危机的长期分配效应和社会成本。
  • 需要更充分地了解全球经济和国际机构如何影响国内联盟平衡。
  • 国内联盟格局为理解区域关系(包括冲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线。

 

致谢

本部分对为本文提供帮助的个人和机构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本部分列出了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