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文学新解读——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马华文学的新解读——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汇集了多篇关于马来西亚华人文学(马华文学)的学术论文。文章内容涵盖马华文学的历史发展、不同时期文体的创作特色、作家生平及其作品分析、以及马华文学与其他文学(如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的联系与比较,并探讨了马华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女性文学和社会政治议题等方面。 论文集展现了对马华文学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反映了马华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序言
- 留台联总顾问郑玉辉: 讲述了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指出马华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提升,需要华社、华团、华教和华裔的重视和关心。
- 留台联总主席李惠泉: 强调了马华文学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生力军加入创作行列,共同经营这块美丽的文学园地。
第一部分:研讨会论文
1. 沦陷时期的几位文艺殉道者
- 方修: 回顾了日据时期几位为马华文艺事业献身的作家,包括王君实、丘菽园、张金松和许云樵,肯定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下坚持创作的精神。
2. 马华文学作品的时代气息
- 马仑: 概述了马华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时代特征,指出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
3. 八十年代马华文学概况
- 甄供: 回顾和总结了八十年代马华文学的发展状况,包括文学创作、社团活动、出版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4. 益群报副刊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回应
- 徐艰奋: 探讨了《益群报》副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对中国内地新文化思潮的回应和影响。
5. 商晚筠未结集作品的略述
- 李瑞腾: 整理了商晚筠未结集的小说和诗歌作品,并对其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6. 有关婆罗洲森林的两种说法
- 林建国: 评析了砂拉越作家梁放的小说《锌片屋顶上的月光》和《一屏重重地牵牛花》,探讨了马华文学中的“伤痕文学”创作。
7. 大马诗坛当今的两块瑰宝
- 陈鹏翔: 介绍了马来西亚诗人吴岸和田思,评价了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成就,认为他们是当代马华诗坛的杰出代表。
8. 四十二年来的《蕉风》
- 姚拓: 回顾了马华文学重要刊物《蕉风》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其在推动马华文学创作和评论方面的重要贡献。
9. 女性书写、书写女性
- 永乐多斯: 探讨了马华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分析了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对自身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和表达。
10. 战前五年新马华文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 苏卫红: 分析了战前五年新马华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探讨了作家在人物塑造方面所采用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11. 感官与思维的冷盘
- 陈大为: 评析了以都市题材为主的马华新诗创作,指出这类作品多停留在现象表层,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
12. 橡胶园内被历史遗弃的人民记忆
- 王润华: 以詹明信解读第三世界文学作品的结构方法为切入点,分析了独立前马华文学作品的寓言结构和民族特色。
13. 乌托邦的祭典
- 辛金顺: 评析了鍾怡雯的散文作品,指出其作品中所呈現的童年樂園,隱喻著一種對烏托邦的向往,以及對成長和現實世界的失落感。
14. 马华现实主义的实践困境
- 黄锦树: 批判了马华现实主义创作中存在的弊端,呼吁作家们突破传统观念和创作手法的限制,开拓新的文学空间。
15. 反思与定位
- 罗正文: 回顾了马华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主张作家们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创作更具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16. 传承、应变和创新
- 黄万华: 探讨了马华文学在继承传统、应对时代变化和寻求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作家们要保持民族文化根基,同时要勇于探索新的创作路径。
17. 天狼星诗社与马华现代文学运动
- 温任平: 回顾了天狼星诗社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推动马华现代文学运动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肯定了该社在文学创作和评论方面的贡献。
18. 马华儿童小说未来发展的方向
- 年红: 探讨了马华儿童小说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希望作家们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满足儿童读者的需求。
19. 吴岸的哲理诗
- 陈月桂: 分析了诗人吴岸的创作风格,指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认为他是当代马华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
20. 马华文学史料选辑 1971-1996
- 谢川成: 收录了1971年至1996年间马华文学的重要史料,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活动、报刊评论等,为研究马华文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二部分:研讨会相关报道
1. 国际文学研讨会:总结历史的教训
- 亚洲周刊: 报道了研讨会中关于“伤痕文学”的讨论,以及“现代派”与“写实派”的争论,反映了马华文坛对历史反思和文学创作方向的思考。
2. 马华文学的再解放
- 先生周报: 报道了研讨会中黄锦树对马华现实主义的批判,以及其他作家对他的回应,展现了马华文坛新一代作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挑战。
3. 马华文学要本土化
- 南洋商报: 报道了作家柏杨在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他呼吁马华文学要走向世界,同时要立足本土,创作更多反映马来西亚风土人情和社会现实的作品。
4. 都市题材新诗少创见缺深度
- 南洋商报: 报道了台北技术大学兼任讲师陈大为对马华都市题材新诗的评论,他认为这类作品缺乏深度和创新,多停留在感官经验的表层。
5. 年轻,不能作为冒犯的借口
- 叶啸: 评论了研讨会后续的“代沟与典律”讲座,认为黄锦树在讲座中的表现缺乏学术性,未能抓住机会进行深入的文学性澄清。
附录
- 收录了研讨会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包括会议议程、嘉宾名单、论文摘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