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Malay Conflicts in Malaya,
1945-1946
马来亚 1945-1946 年的华巫冲突:共产主义复仇与伊斯兰抵抗
http://lib.perdana.org.my/PLF/Book%20Scan/FULL/1010134.pdf
1981年3月出版的《东南亚研究期刊》第十一卷第一期,文章标题为《马来亚1945-1946年的中马冲突:共产党的报复和伊斯兰的抵抗》。文章主要分析了二战后马来亚地区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冲突,探讨了马来亚共产党(MCP)在冲突中的作用,以及宗教和种族因素如何加剧了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暴力事件。文章详细描述了冲突的起因、过程和后果,并对冲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马来亚 1945-1946 年的华巫冲突:共产主义复仇与伊斯兰抵抗 - 目录
作者:Cheah Boon Kheng
来源:《东南亚研究杂志》 第十一卷,第一期,1981年3月
I. 导言
- 日本占领(1941-1945)期间,马来亚共产党 (MCP) 积极活动,政治影响力增强。
- 战后,马来亚出现了相当大的反共情绪,主要来自马来社群。
-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MPAJA) 是 MCP 的主要军事力量,其成员以华人为主。
II. 日本占领对马来亚种族关系的影响
- 日本占领加剧了种族分化,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关系恶化。
- 日本的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马来亚抵抗运动的种族化。
III. 1945 年 3 月至 8 月的冲突
- 日本投降后的过渡时期,西南部地区爆发了一系列华巫冲突。
- 这些冲突源于马来亚共产党与马来人的政治目标和策略差异。
- “圣战”运动的兴起,其目的是保护伊斯兰教和马来人的利益。
-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被马来人视为代表华人利益的组织。
IV. 1945 年 9 月至 1946 年 3 月的冲突
- 冲突在英国军队返回后持续,并在一些地区升级。
- 马来亚共产党试图争取马来人支持,但遭到英国当局的阻挠。
- 华巫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爆发了多起暴力事件。
- 峇都巴辖大屠杀:马来人袭击华人,造成大量伤亡。
V. 冲突的原因
- 战时经历和日本政策加剧了种族分化。
- 马来亚共产党和马来民族主义者在政治目标上的分歧。
- 英国当局对马来亚共产党的不信任和压制。
- 双方宣传和煽动性言论的传播。
VI. 英国当局的角色
- 英国当局试图缓和紧张局势,但效果有限。
- 他们试图解除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武装,这加剧了马来人的不信任。
- 英国当局的政策被认为偏袒华人,激怒了马来民族主义者。
VII. 冲突的后果
- 华巫关系严重受损,种族紧张局势持续多年。
- 这些冲突为后来的马来亚紧急状态埋下了伏笔。
- 马来民族主义运动得到加强,马来亚联合邦 (UMNO) 成立。
- 马来亚共产党在马来社群中失去了支持,被迫转向武装斗争。
VIII. 结论
- 1945-1946 年的华巫冲突是马来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这些冲突暴露了战后马来亚社会深层次的种族矛盾。
- 它们对马来亚的政治发展和种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