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莫言的几篇散文和演讲,主题围绕其个人经历、创作理念和人生感悟展开。文章追溯了他童年在农村的贫苦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灵感;探讨了他对女性、人生意义、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并分享了他对写作、生活以及面对困境的态度和方法。
全文以朴实真挚的语言,展现了莫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深入探讨莫言在《不被大风吹倒》一书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创作理念。通过对书中多个章节的摘选和分析,我们将梳理出其关于人生、文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这不仅是对莫言作品的解读,也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核心主题及重要观点:
- 不屈服的精神:人生态度: 莫言强调,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绝不能被生活打倒。“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 榜样力量: 通过分享自己童年辍学和遭遇大风的经历,莫言表达了在困境中不放弃的精神。
《新华字典》和爷爷是支持他度过艰难时刻的重要因素。
- “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 “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 积极信念: 鼓励年轻人不要灰心沮丧,要相信努力终将有所收获。“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 文学的价值:疗愈力量: 文学作品能在困难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给予人知识与力量。“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 真实表达: 莫言强调写作应表达真实的情感,即使这些情感是不完美的。“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 对女性的崇拜与理解:女性的坚韧: 莫言认为女性在困难时刻比男性更坚强,这源于母性。“每到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女人比男人要坚强,女人比男人要伟大。”“我在农村生活多年,发现遇到特别大的事情的时候,女性往往比男性镇静,因为女人多了一层属性——母性。”
- 母性的伟大: 莫言强调母性可以使女人付出一切,并塑造了许多具有强大母性光辉的女性角色。“一个母亲,为了她的孩子,什么都可以付出。”
- 反思社会压迫: 借由《丰乳肥臀》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而非贬低女性。“我真正的用意就是借这样一个女性,对封建制度发出最强烈的控诉。”
-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喧嚣与真实: 莫言认为社会生活是喧嚣的,但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
- 人性的复杂: 通过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缺陷。“大家在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家庭问题的时候,都是正派、刚强、廉洁的人,而一旦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涉及了孩子的事情,我们的腰立刻就软了,我们的原则立刻就不存在了”
- 冷静的观察: 强调作家要冷静观察,运用逻辑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看待社会问题。“首先,我们要冷静地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关于平凡与理想:平凡的价值: 认为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不应排斥平凡,但要努力使自己变得不平庸。“从人的基本尊严上来讲,从人的各种权利上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绝不排斥平凡,但是我们确实要努力改善,使自己变得不平庸。”
- 努力的意义: 强调人生需要努力,要有理想和梦想,并脚踏实地工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还是要利用青春年华,利用我们的身体、记忆最好的状态,努力学习,努力锻炼”
- 文学创作的本质:灵感来源: 认为灵感来源于生活、阅读、新闻等多个方面,但更需要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激发。“灵感这东西确实存在,但无论用什么方式获得的灵感,要成为一部作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大量的材料。”
- 真实性: 强调小说中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来实现。“小说家笔下的真实,跟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它也可能是夸张的,也可能是变形的,也可能是魔幻的,但是我想夸张、变形和魔幻实际上是为了更加突出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力度。”
- 情感投入: 强调作家要投入真实情感,触及人的灵魂,揭示时代的病灶。“必须在作品中倾注我们的真实情感;不是为了取悦某个阶层,不是用虚情假意来刺激读者的泪腺,而是要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
- 对时间与人生的感悟:时间的流逝: 莫言深刻感叹时光的飞逝,以及对童年的怀念。“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
- 人生的体验: 认为即使是痛苦也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你想到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能成为一个人就是巨大的幸运,即便是痛苦,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体验。”
- 对阅读的理解:阅读的意义: 认为阅读不仅仅是指读书,也包括观察社会、欣赏自然。“阅读跟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作的人更离不开阅读。”
- **阅读的价值:**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的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萌发了写作的兴趣,然后才开始了写作”
- 对故乡的深情:故乡的意义: 故乡是莫言创作的灵感源泉,他对故乡的气味有强烈的记忆。“在有了录音机、录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的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
- 大马哈鱼的比喻: 用大马哈鱼洄游的比喻,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作家创作也是一个寻找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对其他作家作品的解读:
莫言还分享了他对其他一些作家的看法,比如:
- 斯特林堡:
他认为斯特林堡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全部生活都是一部伟大作品,并反驳了斯特林堡憎恨女性的观点。“我觉得他是一个极其热爱、极其崇拜、极其依赖女性的人。”
- 鲁迅:
莫言回忆了初读鲁迅的《铸剑》的感受,强调鲁迅作品的震撼力。
- 乔伊斯:
他评价了乔伊斯的《死者》,认为其对琐事的精雕细琢令人心烦,但临近结尾的人物内心展现又令人印象深刻。
- 福克纳:
他讲述了自己对福克纳作品的理解,强调了《公道》的精巧结构,并将福克纳视为自己的导师。
- 川端康成:
莫言强调了川端康成对自己创作的启发,并举例说明《白狗秋千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雪国》。
- 卡夫卡:
认为卡夫卡的《乡村医生》是一篇典型的“仿梦小说”。
结论:
通过对莫言《不被大风吹倒》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莫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社会、人性、生命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反思。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力量的文学世界。
建议:
- 进一步研读莫言的其他作品,深化对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 结合中国当代社会背景,分析莫言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 探讨莫言的创作方法,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他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