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四千年》【豆瓣评分9.2】

 



 

 

凤来仪所著《欧洲四千年》一书的开头章节,主要阐述了理解欧洲历史需先了解欧洲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并以欧洲地形地貌的详细描述为例,解释了欧洲地理环境对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欧洲统一以及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的影响。随后,文章探讨了欧洲文明的三大支柱——“两希和罗马文明基督教日耳曼习惯法,其中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最后,文章简述了古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从哲学、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对这两个文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核心主题:

  • 地理环境对欧洲历史的深远影响: 欧洲支离破碎的地理环境是其政治统一难以实现的关键原因。欧洲的地形支离破碎,正因为支离破碎的地理环境,才使统一欧洲难上加难。这直接导致了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以及欧洲国家间不断的冲突和竞争。
  • 文明的传承与演变: 从希伯来文明到古希腊,再到罗马文明,以及日耳曼习惯法,这些不同来源的文明交织影响了欧洲历史的进程。“‘两希文明是指希伯来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以及日耳曼人的习惯法,共同塑造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
  • 宗教在欧洲历史中的作用: 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演变,宗教不仅是信仰,更是政治力量和文化塑造的工具。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崛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基督教却在罗马的废墟中崛起,成为中世纪引领欧洲文明的中坚力量。十字军东征等事件也显示了宗教对欧洲历史的巨大影响。
  • 权力斗争与均势: 欧洲历史充满了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贵族和平民斗争,到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之争,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彼此竞争,这些斗争深刻塑造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有活力的新兴国度是不可能没有内部斗争的,但要看这种斗争是让国家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英国的离岸平衡策略和欧洲大陆的均势,体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 民族国家的兴起与民族主义的兴衰: 从百年战争到三十年战争,再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是理解近代欧洲的关键。百年战争,法国的民族意识也觉醒得比欧洲其他地方早。然而,民族主义的过度发展也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最终促使欧洲人反思并寻求新的道路。

重要观点与事实:

  • 地理与历史:欧洲地形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想要统一欧洲,就要一个城堡一个城堡地去攻取,而攻取一个城堡可能要花上一百年的时间。只有法兰西因其平原地貌易于被统一统治。
  • 阿尔卑斯山脉分割了欧洲腹地,将中西欧和南欧隔开。欧洲腹地被它分割成了中西欧与南欧,这在后面讲述欧洲历史时会被反复提及。
  • 低地国家(丹麦、荷兰、比利时)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成为欧洲冲突爆发的导火索。这里一旦发生战争就必然引发欧洲大战,因为低地三国是欧洲的不征之地,谁也不许碰,谁碰这里就意味着要对付英国。
  • 文明的源头:希伯来文明虽不辉煌,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犹太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无论是基督教及其分支,还是伊斯兰教,无一不受到犹太教的影响。
  • 古希腊文明对欧洲影响巨大,是西方哲学、政治思想的摇篮。讲欧洲历史基本都要从古希腊开始,缺了古希腊的欧洲历史,就不再是完整的欧洲历史。
  • 罗马文明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础,其法律、制度和文化被广泛继承。中世纪欧洲就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废墟上逐渐形成的。
  • 日耳曼习惯法影响了欧洲的社会组织,尤其是封建制度的形成。习惯法是原始社会内部人和人交往的准则。
  • 宗教的影响:犹太教的苦难史塑造了其文化和宗教的特性,也深刻影响了基督教的形成。苦难往往能够促使一个民族快速成熟,在王国灭亡后直到 后的反抗罗马起义的失败,七百多年间,犹太人一直在灭亡的边缘挣扎。
  • 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欧洲的统治力量,其精神理念影响了社会和文化。这些蛮族来到罗马,摧毁了罗马的文明,随着罗马灭亡的还有他们的建筑、艺术、文化、法律,有一样东西除外——基督教。
  • 宗教改革挑战了天主教的权威,促进了新教的兴起,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加尔文宗的教义对金钱的态度成为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催化剂。
  • 宗教冲突在欧洲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与宗教矛盾密切相关。
  • 权力斗争: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贵族与平民斗争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土地问题,早期贵族拥有大量土地,许多平民没有土地。
  • 苏拉和恺撒的崛起打破了罗马共和国的平衡,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建立。共和国精神在苏拉登场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屋大维则通过精明的政治手腕,巩固了个人权力,建立了帝制。
  • 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之争贯穿始终,双方的博弈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
  • 英格兰和法兰西的长期冲突,既有领土之争,也有权力制衡的需要,为近代欧洲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持续了一百多年的英法战争,极大地塑造了两个国家的性格,并让两个国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 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百年战争加速了法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因为百年战争,法国的民族意识也觉醒得比欧洲其他地方早
  • 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想到法国青年高唱《马赛曲》走上前线与各种反法势力殊死搏斗,就不由自主地被其爱国精神所感动。
  • 德国在19世纪的统一,是民族主义的集中体现,也导致了欧洲均势的再次打破。德国的崛起,让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的均势又一次被打破了。
  •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使欧洲开始反思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的苦痛让欧洲人选择了远离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道路,走上了全人类普世价值的另一条道路。
  • 其他重要事实维京人曾经是欧洲的梦魇,他们的劫掠活动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当地的维京人曾经是整个欧洲的梦魇。
  • 东罗马帝国的存在是理解欧洲历史的重要一环,其延续了罗马的制度,并与西欧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并汲取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方式进行统治。
  • 十字军东征不仅是宗教战争,也是政治和文化上的大事件。十字军东征的导火索是突厥人占据了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
  • 《大宪章》是限制王权的重要文件,为英国的宪政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宪章》的 大意义在于它在国王和贵族之间确立了一种规则,在这种规则里国王绝不是至高无上、毫无约束的。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现代欧洲政治格局,确立了国家平等的原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基本奠定了现代欧洲政治的格局和基础。
  • 英国的光荣革命和随后的财政改革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光荣革命后, 英格兰才真正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虽然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却有宪政之实。
  •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走上了西化道路,但也加强了专制统治。彼得大帝深感俄罗斯太过落后,于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

总结:

这篇《欧洲四千年》摘录呈现了欧洲历史的复杂性,从地理环境到文明传承,从宗教冲突到权力斗争,从民族主义的兴起到反思,这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塑造了欧洲的过去,并持续影响着它的未来。理解这些关键的主题和事实,才能更好地把握欧洲历史的脉络。

额外说明:

  • 本简报主要基于您提供的摘录,可能未能涵盖《欧洲四千年》的全部内容。
  • 在实际运用中,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展开某个特定主题或时期。
  • 请注意,历史解读可能因视角而异,本简报旨在呈现摘录中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