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蕻的文学回忆录《离乱弦歌忆旧游——从西南联大到金色的晚秋》,书中记录了作者从1935年到1999年的人生经历,特别是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众多名师大家的交往。书中包含回忆文章、诗歌、书信和游记等多种文体,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此外,文本还包含了作者对朱自清、闻一多、吴宓、钱钟书等名师的怀念,以及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深情礼赞,以及对燕卜逊的回忆和其作品的评论。
部分内容以图片形式呈现,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这部文学回忆录是赵瑞虨先生晚年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与总结,以西南联大求学经历为核心,辐射到他参与的革命活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学生涯以及对师友的深切怀念。全书不仅是个人回忆,更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 西南联大的精神与影响:
- 师生情谊:
赵先生着重描绘了西南联大浓厚的师生情谊,许多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还对学生关爱有加。“我们文科学生就在这许多教授的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中,尊师爱徒的优秀传统下,受到了亲切的教育。”(P.26)
- 学术自由:
联大兼容并包,鼓励自由探索的学风,师生之间可以就学术问题激烈辩论。“他们越吵越有劲……最后,大约又吵了半个多钟头,我听见华先生说:‘快十二点了,走,饿了,先去吃点东西吧,一块儿,我请客!……’这事足可以说明当年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P.13)
- 多元文化:
联大汇集了中西兼通的学者,文科教授大多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又熟悉西方文化。“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文科的教授,大多数是中西兼通的学者。” (P.26)
- 爱国情怀:
抗战时期,联大师生心怀国家命运,弦歌不辍,坚持学习和工作。“在敌机经常空袭,乱轰狂炸下,联大师生同仇敌忤,坚持学习,坚持工作,怀着‘日寇必败,抗战必胜’的强大信心,弦歌不辍,实在难得。”(P.31)
- 文学创作与追求:
- 对诗歌的热爱:
赵先生热爱山水诗,并身体力行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在书中收录了大量自己的诗歌,还重译了雪莱的《西风颂》和济慈的《夜莺颂》,体现了对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深入理解和喜爱。(P.337, 365, 385)
- 对现实的关怀:
他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认为诗歌应“为国计民生,世道人心服务”。(P.264)
- 对真善美的追求:
他“崇敬所有宣扬真善美的作品!赞赏所有使人类进步、幸福的乐音!”(P.264)
- 对师友的深切怀念:
- 对闻一多、朱自清等先生的敬仰:
赵先生回忆了他们在西南联大期间受两位先生的教诲和指导,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并指出“诗人的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P.264)
- 对吴宓先生的怀念:
吴宓先生是赵先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他欣赏吴先生的直爽、刚正不阿,同时也认为他内心充满矛盾。“我觉得吴宓先生可以说是最有趣、最可爱、最可敬,刚正不阿,坦荡直爽,疾恶如仇,又是最充满着矛盾,内心也是最痛苦的一位了。” (P.73) 并总结了吴先生的一些重要观点。(P.73-74)
- 对沈从文先生的追思:
他对沈从文先生的人格和作品都非常敬佩,多次提到要“永远保持童心”这个教导。(P.97)他为沈先生的去世感到悲痛,并写下多首悼念诗。(P.96-98)
- 对其他师友的怀念:
他对燕卜茹、冯友兰、陈寅恪、陈白尘、柳无忌等师友都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敬意,追忆了他们在西南联大的教书育人,以及后来的成就和遭遇,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P.26-28, 120-121)
- 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 比较文学的观点:
他认为比较文学是 “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是新世纪许多眼光远大、心胸恢宏的人,许多可敬的先驱学者开辟出来的一条文学研究的新路。” (P.298) 他强调中西文化交流,认为这有助于消除偏见,促进理解。
- 对外国文学的热爱:
他热衷于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对卢梭、歌德、海涅等作家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卢梭对巴金的影响非常深刻。(P.212-214)
- 个人成长与故土情怀:
- 早年经历:
他回忆了在上海大夏大学参加革命活动,以及在温州中学读书的经历。(P.2, 169)
- 对家乡的思念:
赵先生对家乡温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书中多次提及瓯江、雁荡山、春草池等,并写下多首诗歌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他称瓯江是自己可爱的家乡。(P.330)
- 人生感悟:
赵先生在回忆中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时代变迁的感悟,比如 “人生充满必然性和偶然性,而必然性往往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P.183)“最可贵的是永远怀抱着一颗童心,最憎恨黑暗的是最光明的歌吟。”(P.264)
重要事实:
- 赵瑞虨于1988年退休后继续勤奋工作,并在八十高龄出版多部著作,包括文学回忆录《离乱弦歌忆旧游》。
- 赵瑞虨在西南联大期间参加南湖诗社,与穆旦等是社友。
- 赵瑞虨翻译了《红与黑》,并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
- 赵瑞虨在晚年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并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
总结:
《离乱弦歌忆旧游》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饱含时代精神的文化史。赵瑞虨先生通过回忆自己在西南联大等时期的求学、创作和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
这部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西南联大精神和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1935年秋: 赵瑞蕻在上海大夏大学就读时,与同学朋友组织“五月社”,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地下刊物《中国青年行进》。
- 1937年秋: 吴宓在南岳山中与赵瑞蕻初见。
- 1937年 “七七事变”后:
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学辗转迁往昆明,建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沿长江西迁,在重庆西郊沙坪坝松林坡建立校本部,后又在柏溪创办了一个分校。
- 1938年2月: 临大开始西迁昆明。
- 1938年4月: 西南联大文学院和法学院在蒙自开始上课(其他学院都设在昆明)。赵瑞蕻和部分同学先到广州,再经香港和越南,转入云南蒙自。
- 1938年5月20日:
在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由朱自清、闻一多两位教授指导成立南湖诗社。
- 1938年5月: 赵瑞蕻在蒙自创作《温州落霞潭之梦》并在南湖诗社的墙报上发表。
- 1939年秋: 赵瑞蕻在西南联大租借的农校教室里看到华罗庚与徐贤修、钟开莱等人争论数学问题。
- 1939年4月: 朱自清在《新云南》第三期上发表《蒙自杂记》,描述蒙自风物和当时联大师生的生活。
- 1939年初: 西南联大文学院从蒙自迁到昆明。穆旦创作《合唱》二首。
- 1939/1940年:
赵瑞蕻在昆明听吴宓讲“欧洲文学史”等课。
- 1940年: 赵瑞蕻从西南联大毕业。毕业后朱南铳被下放劳动,后因故去世。
- 1940年春: 赵瑞蕻在昆明创作《落霞潭》赠予诗人穆旦。
- 1940年夏: 赵瑞蕻离开昆明,前往重庆与家人团聚,后在南开中学教英文。
- 1941年: 柳无忌推荐赵瑞蕻到中央大学分校柏溪任教。
- 1941年冬: 赵瑞蕻离开昆明后,再没有见到冯至。
- 1942年春: 柳无忌推荐赵瑞蕻到中央大学任教。
- 1944年: 赵瑞蕻翻译的《红与黑》重庆版第一分册出版,由作家书屋出版。
- 1944年暑假: 赵瑞蕻在柏溪写《红与黑》译者序。
- 1945年5月2日:
吴景荣在柏溪写信给杨茵,提及赵瑞蕻将在英语演讲中谈论翻译。
- 1945年6月: 闻一多创作《人民的诗人——屈原》。
- 1946年: 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复员南京,赵瑞蕻开始使用笔名“赵瑞蕻”。
- 1947年: 赵瑞蕻翻译的《红与黑》上海版出版,仍由作家书屋出版。
-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 1949年8月: 赵瑞蕻在北京看望沈从文。
- 1950年3月: 冯友兰访问苏联和东欧几个国家。
- 1954年6月: 冯友兰和田间再到民主德国访问。
- 1955年夏: 赵瑞蕻从德国莱比锡大学讲学回国休假,在北京拜访冯友兰。
- 1955年春: 赵瑞蕻在莱比锡的旧书店购买了《海涅诗集》。
- 1956年: 巴金《大欢乐的日子》出版,收录了谈民主德国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文章。
- 1977年: 赵瑞蕻在南大恢复“五二〇”校庆科学报告会上做关于雪莱的报告,并翻译《西风颂》。
- 1978年11月: 赵瑞蕻和赵萝蕤在广州参加全国外国文学工作规划会议。赵瑞蕻询问赵萝蕤关于陈梦家之事。
- 1978年: 陈白尘到南京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 1979年10月: 陈白尘主持南京大学中文系欢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代表团的活动,赵瑞蕻参加。
- 1980年: 赵瑞蕻委托金江搜集自己早期的诗文作品,为诗集《梅雨潭的新绿》做准备。
- 1980年7月20日:
巴金写信给赵瑞蕻,感谢他对自己的诗作的赞赏。
- 1981年9月16日:
赵瑞蕻到北京参加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并拜访沈从文。
- 1984年: 赵瑞蕻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访问学习。
- 1984年10月16日: 巴金飞往香港,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所颁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赵瑞蕻参加颁授仪式,并与巴金会面。
- 1984年11月: 赵瑞蕻在香港中文大学创作《金色的晚秋》献给巴金。
- 1985年秋天: 王季思到南大和南师大讲学,赵瑞蕻请他吃饭,并回忆往事。
- 1985年9月2日-7日: 赵瑞蕻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西叙述文体的探讨”比较文学讨论会上宣读《一颗燃烧的心与生命的开花——读巴金〈随想录〉和卢梭〈忏悔录〉》的论文。
- 1986年1月3日:
陈白尘写信鼓励赵瑞蕻进行巴金和沈从文的研究。
- 1987年2月21日:
范存忠逝世。
- 1987年10月28日:
赵瑞蕻和杨茵共同署名给大会写信,并附上了对沈从文和张兆和的问候。
- 1988年5月7日:
在南大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举行“祝贺陈白尘教授从事文学和戏剧活动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座谈会”。
- 1988年寒假后,新学期开始: 赵瑞蕻准备带研究生到北京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后因温州大学讲学计划而推迟。
- 1988年5月10日:
沈从文因心脏病逝世。
- 1989年3月: 赵瑞蕻撰写《籀园,我深挚美好的思念》一文。
- 1990年春: 赵瑞蕻因突患急性心肌梗塞险症住院治疗,写《我的遗嘱》。
- 1992年2月22日:
赵瑞蕻在北京撰写献给南京大学的祝愿文章。
- 1994年8月: 吴景荣去世。
- 1994年12月: 《西南联大在蒙自》出版。
- 1995年秋: 赵瑞蕻于南京修订献给南京大学的祝愿文章。
- 1997年4月10日:
赵瑞蕻撰写《纪念范先生逝世十周年》。
- 1997年6月20日:
赵瑞蕻修订《纪念范先生逝世十周年》。
- **1998年5月:**赵瑞蕻写《从西南联大到金色的晚秋》一书后记。
- 1998年5月4日:
赵瑞蕻写完《离乱弦歌忆旧游》并纪念北大百年校庆。
- **1999年元旦:**赵瑞蕻第三次修订《离乱弦歌忆旧游》。
- 2000年5月: 《离乱弦歌忆旧游》出版。
人物介绍
- 赵瑞蕻(也用过学名赵瑞覆,笔名赵瑞藻、阿虹):
本书作者,温州人,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后为南京大学教授。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后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精通多国语言,热爱诗歌,译有《红与黑》等作品,著有《梅雨潭的新绿》等诗集,晚年创作此回忆录。
- 朱自清:
著名作家、学者,西南联大教授,南湖诗社指导老师之一。
- 闻一多:
著名诗人、学者,西南联大教授,南湖诗社指导老师之一。
- 陈士林:
南湖诗社成员。
- 向长清:
南湖诗社成员。
- 林振述(林蒲):
南湖诗社成员。
- 查良铮(穆旦):
著名诗人,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南湖诗社成员。
- 高亚伟:
南湖诗社成员。
- 李敬亭:
南湖诗社成员。
- 周定一:
南湖诗社成员。
- 陈三苏:
南湖诗社成员。
- 周贞一:
南湖诗社成员。
- 刘重德:
南湖诗社成员。
- 刘兆吉:
南湖诗社成员,南湖诗社发起人之一。
- 王季思:
学者,曾任教于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赵瑞蕻的早期老师。
- 冯至:
著名诗人、学者,曾任西南联大教授。
- 袁筱一:
学者。
- 范东兴:
学者。
- 朱寿桐:
学者。
- 黄乔生:
学者。
- 陈寅恪:
著名历史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钱穆:
著名历史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郑天挺:
历史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陈岱孙:
经济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浦薛凤:
政治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柳无忌: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后在中央大学任教。
- 杨业治:
西南联大教授。
- 浦江清: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闻立雕:
闻一多的儿子。
- 宗璞:
著名作家,冯友兰的女儿。
- 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徐贤修:
数学家,西南联大助教。
- 钟开莱:
数学家,西南联大助教。
- 朱南铳:
西南联大哲学系学生,后因故去世。
- 沈有鼎:
数理逻辑专家,西南联大教授。
- 罗常培:
语言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陈梦家:
考古学家、新诗人,西南联大教授,后因迫害自杀。
- 赵萝蕤:
著名翻译家,西南联大学姐,陈梦家妻子。
- 吴达元: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杨周翰: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燕卜茹(William Empson): 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西南联大教授。
- 吴宓:
著名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叶公超: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柳无忌: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冯友兰:
著名哲学家,西南联大教授。
- 钱钟书:
著名作家、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莫泮芹:
西南联大教授。
- 吴可读(Pol&d Urquhart): 西南联大教授。
- 陈福田:
西南联大教授。
- 陈铃:
西南联大教授。
- 闻家驷:
西南联大教授。
- 叶公超:
学者,西南联大教授。
-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
- 沈从文:
著名作家,西南联大教师。
- 张兆和:
沈从文的妻子。
- 孔祥霞:
研究生,研究巴金与法国文学。
- 赵蔷:
赵瑞蕻的女儿,研究油画和电影艺术。
- 林放:
《新民晚报》记者,《迟发的讣闻》作者。
- 田间:
诗人。
- 巴金:
著名作家,赵瑞蕻十分敬重的作家。
- 吴景荣:
中央大学教师,赵瑞蕻同事。
- 聂华苓:
中央大学外文系学生。
- 吕天石:
中央大学教师。
- 张健:
中央大学教师。
- 罗家伦:
中央大学校长。
- 范存忠:
中央大学外文系主任,后任教于南京大学。
- 杨茵:
赵瑞蕻的妻子。
- 吴宏聪:
赵瑞蕻的老同学,教授。
- 李达三:
香港中文大学美籍教师。
- 孙景尧:
广西大学中文系教师。
- 黄裳:
著名作家、学者。
- 安妮特·鲁宾斯坦: 美国文学史家。
- 卞之琳:
诗人、翻译家,西南联大学长。
- 王佐良:
诗人、翻译家,西南联大同学。
- 金江:
儿童文学家,赵瑞蕻亲戚。
- 谷亨杰:
温州师范学院院长。
- 刘若愚:
美国斯丹福大学教授。
- 芭芭拉·施密斯: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
- 林顺夫: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
- 文怀沙:
楚辞专家。
- 袁鹤翔:
学者。
- 余光中:
著名诗人、学者。
- 黄维梁:
学者。
- 周英雄:
学者。
- 梁秉钧:
学者。
- 钟灵:
学者。
- 黄德伟:
学者。
- 谢灵运:
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