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_中华书局北京

 


 

费琅所著《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及其中文译本,主要探讨昆仑一词在古代中国、阿拉伯和波斯文献中的多种含义及其所指地理位置。文章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分析了昆仑作为地名、民族名和王族称号的多种用法,并结合语言学、地理学知识,梳理了古代航海路线和文化交流,最终认为昆仑并非单一地理实体,而是指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马来群岛和非洲东岸等地的多个区域,以及居住在这些区域的具有血缘关系的族群。 文章还探讨了爪哇、吉蔑、占婆等国与中国的古代海上交通和文化交流。

 

 

一、 概述

分析了费琅所著,冯承钧翻译的《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中关于古代中国与南海地区,特别是与昆仑相关的航行、贸易、文化交流和族群迁移等重要内容。该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籍、地理志、佛经以及阿拉伯、波斯文献的考证,试图揭示古代南海地区的复杂历史和文化图景。

二、 主要主题和核心观点

  1. 译名考证的重要性
  • 作者强调了研究中国史地时,外国语译名的重要性,指出因语音变迁、方言差异和假用等原因,可能导致译名混乱和理解偏差。天竺身毒印度实际上指同一地域;叶调阇婆诃陵爪哇指同一地点。
  • 作者认为需要一种标准的译音方法,以避免因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书籍中的译名不统一造成的混淆。例如,便波摩跋摩都是Varman的不同音译。
  1. 中国古代对南海地区的认识
  • 作者强调中国史籍和地理著作中对南海地区及其周边岛屿的记载,认为这些记载是了解古代亚洲历史的重要资源。
  •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作者揭示了中国古代对南海地区昆仑的复杂理解:它既可以指具体的山脉(例如中亚的昆仑山),也可以指特定的岛屿(例如,今越南的昆仑岛),还可以指代居住在南海地区的特定人群。
  1. 昆仑概念的多元性
  • 昆仑一词的含义是多变的,并非指代单一的地点或人群。 它可以指:
  • 中亚的昆仑山。
  • 南诏附近的一个国家。
  • 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口和马塔班湾之间的大小昆仑国。
  • 广西的昆仑关。
  • 马来群岛一带的火山。
  • 位于非洲东岸及马达加斯加岛的昆仑层期国。
  • 越南中部占婆附近的占不牢岛。
  • 古代东南亚和印度人对沿海居民的泛称,具有种族和地理上的双重指代意义。
  • 书中强调了辨别昆仑不同指代的重要性,避免混淆。中国此种译法,不少其例,如Pahan 一地,诸蕃志作蓬丰,明 史作彭亨,岛夷志略、星槎胜览作彭坑;又如Gandharum?宋 史阇婆(Java)传作昆炖卢麻;Kurun之作昆仑,不足异 也。
  1. 南海地区的贸易与航行
  • 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描绘了古代南海地区发达的贸易和航运活动,指出当时的南海地区是多个文化和民族交汇之地。婆罗门(Brah-manes)、波斯(Perse)、圈婆(Java)、塾逸(BoniEo)、昆仑诸国 人,皆来此贸易
  • 书中记录了昆仑人在海上贸易中的活跃角色,他们既是水手、商人,也可能兼具海寇的身份,说明了古代海上贸易和海盗行为的复杂性。
  • 中国、爪哇、扶南、占婆等国均有发达的海军,频繁参与海上战争和贸易活动。
  • 书中详细考证了古代航线和港口,包括从中国到印度的航线,以及从印度到爪哇和苏门答腊的航线。例如,据岭外代答云:“三佛齐(Palemban)者,诸国海道往来之 要冲也。三区齐之来也,正北行,舟历上下竺(PulawAor)? 乃至中国之境。……» (Java)之来也,稍西北行,再过士 ニ子石,而与三佛齐海道合于竺屿之下。
  1. 文化交流与印度化
  • 作者强调了印度文化在南海地区传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爪哇、扶南和占婆等地。爪哇之印度化,可上溯至纪元之前,盖一种文化之输入,须经长久时间之酝酿,始有成绩。由此推之,恒河以东之印度化,必亦在纪元以前也
  • 书中通过分析语言、宗教、官号等方面的证据,论证了印度文化对这些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例如,爪哇国王的尊号 “Varman”,表明当时该地区已经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
  • 通考之歌伦,宋史之故伦,应为古占波语之Klun,今占波读之Klauno又据南州异物志(引证二)撰王之左右大臣皆号 为昆仑。表明昆仑与当地官号有紧密的联系。
  1. 族群迁移与昆仑人的西迁
  • 书中提出了一个假设:古代亚洲高原的民族,沿着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等流域迁徙到东南亚,并进一步扩散到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
  • 同时,书中还论证了马来群岛西部印度化的人民迁移到马达加斯加岛的可能性,并指出马达加斯加的语言中含有梵语成分,这一观点支持了他们的印度化背景。伊德里西所记:“马达伽斯加岛人为爪哇移民,彼此通晓语言二语尤堪注意。
  • 创世纪雅弗(Japhet)之子歌玛(Gomer),传种于吉蔑、 KomrA中国三处。此三族之祖,居于大地之东。后因不和, 史国人乃逐其邻族于海岛之中。自是以后,吉蔑居今之柬埔 察,Komr移殖于今之马达伽斯迦(Madagascar)岛。说明了古代族群迁徙的一种假说。

三、 重要引文

  • 关于译名研究吾国史地之书,最感困难者,莫若外国语之译名。
  • 关于昆仑概念的复杂性中国人之用昆仑一名,犹之 吾人之用拉丁 (Latin)或斯拉夫(Slave)之名,以名种族语言 相近之人民也。
  • 关于古代航行三佛齐(Palemban),诸国海道往来之 要冲也。
  • 关于印度化爪哇之印度化,可上溯至纪元之前,盖一种文化之输入,须经长久时间之酝酿,始有成绩。由此推之,恒河以东之印度化,必亦在纪元以前也。
  • 关于族群迁移马达伽斯加岛人为爪哇移民,彼此通晓语言

四、 结论

《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 是一部内容丰富、考证严谨的历史地理著作。它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与南海地区的复杂联系,还探讨了文化传播、族群迁移以及海上贸易等重要议题。通过对各种文献的仔细分析,作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多文化交融的古代南海世界。 该书提醒我们,昆仑一词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来理解,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某一特定地点或族群。书中对译名,航路和文化交流的考证,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东南亚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远古时期 - 公元前1000

  • 亚洲高原民族开始迁徙,沿着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澜沧江等流域向南移动。

公元前1000 - 公元前500

  • 第一波迁徙的后裔继续向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迁徙。
  • 马来群岛当时居住着尼格利陀人和巴布亚人。

公元前2世纪

  •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86年),印度洋诸国向中国朝贡。
  • 中国开始有记录的与南海地区的交流。

公元前1世纪

  • 爪哇、扶南、占波等地的印度化逐渐形成。

公元1世纪

  • 马来群岛西部印度化的人民开始移殖马达加斯加岛。

公元1世纪 - 公元2世纪

  • 爪哇地区开始使用梵文的“Varman”作为君主尊号。
  • 蒲甘(Pagan)古城建立。

公元132

  • 爪哇的调便Varman)国王派遣使者到中国,标志着两国正式外交的开始。

公元225

  • 扶南(柬埔寨)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者。

公元230

  • 占婆(林邑)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者。

公元240-245

  • 扶南国王派遣使者前往印度,谒见茂伦达斯王朝的国王。

公元245-250

  • 吴国使者康泰、朱应出使扶南。

公元3-5世纪

  • 林邑(占婆)和交趾(越南)发生海战。
  • 扶南的僧人开始到中国传播佛法。

公元4-5世纪

  • 诃罗单(爪哇)多次遣使至中国。

公元431

  • 林邑(占婆)出动楼船百余艘入侵日南和九真。

公元605

  • 隋朝军队用战船击败占婆。

公元606/607

  • 隋朝派遣常骏出使赤土国(可能在马来半岛或苏门答腊)。

公元7世纪

  • 义净等唐朝僧人前往西域取经,途径南海诸国。
  • 室利佛逝(Palembang)的僧人解昆仑语。
  • 唐朝平林邑(占婆),获得大量昆仑书籍(占婆文)。

公元7-9世纪

  • 昆仑人在交州沿岸进行海盗活动。

公元767

  • 爪哇和昆仑海盗入侵交州,被都护张舟击败。

公元787

  • 占婆以舟师攻打宾童龙。

公元809

  • 安南都护张舟击败占婆,斩杀数万人。

公元889-908

  • 吉蔑国王耶索跋摩一世(Yagovarman I)拥有强大的海军。

公元916

  • 阿拉伯作家记载爪哇国王曾率千艘战船攻打吉蔑。

公元971

  • 宋朝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促进与阿拉伯、占婆、爪哇、三佛齐等国的贸易。

公元979

  • 占婆国王婆罗米湿婆跋摩(Paramegvarvaman)进攻安南,遭遇风暴失败。

公元10世纪

  • 三佛齐(Palembang)取代室利佛逝成为该区域的名称。

公元1001

  • 安南攻杀占婆国王。

公元1011

  • 占婆北境被安南入侵。

公元1043

  • 占婆和安南发生海战,安南大胜。

公元1069

  • 安南再次攻打占婆,俘虏其国王。

公元1128

  • 真腊(吉蔑)入侵占婆海岸。

公元1177

  • 占婆攻打真腊。

公元1203

  • 占婆再次攻打真腊。

公元1207

  • 占婆王子在真腊协助下攻打安南。

公元1282-1284

  • 元朝出兵攻打占婆。

公元1292

  • 元朝派兵攻打爪哇。

公元1349

  • 汪大渊《岛夷志略》中记载昆仑山(普洛孔多岛)的位置和航海路线。

公元1377-1387

  • 安南和占婆多次发生海战。

公元1550

  • 南诏野史成书。

公元1673

  • 暹罗贡使来到中国,其国王被称为古龙

人物表

  • 孟怀业: 贞固的弟子,懂昆仑语,曾到佛逝国。
  • 慧日: 唐朝僧人,曾泛舶渡海,游历南海诸国,抵达天竺。
  • 不空(Amoghavajra): 金刚智的弟子,奉遗命前往天竺,曾在南海遭遇风暴,抵达狮子国。
  • 鉴真: 唐朝僧人,赴日本传播戒律,提及广州珠江的婆罗门、波斯、昆仑船舶。
  • 军法力: 753年跟随日本遣唐使的昆仑人。
  • 直龙: 隋朝时期扶南国王的姓氏。
  • 樊绰: 唐朝人,著《蛮书》,记载了昆仑国的位置和南诏攻打昆仑的事件。
  • 王溥: 五代人,著《唐会要》,记载了殊奈和甘棠两国均为昆仑人。
  • 朱度: 宋朝人,著《萍洲可谈》,记载了昆仑奴,即黑人奴隶。
  • 周去非: 宋朝人,著《岭外代答》,描述了昆仑层期国和野人。
  • 赵汝适: 宋朝人,著《诸蕃志》,记载了昆仑梅和昆仑层期国。
  • 马端临: 元朝人,著《文献通考》,记载了盘盘国的情况,包括大臣的头衔。
  • 杨栗御: 盘盘国国王。
  • 常骏: 隋朝官员,出使赤土国。
  • 王君政:隋朝官员,出使赤土国
  • 佛陀笈多(Buddhagupta) 曾居住在Raktamrttika城的船主。
  • 汪大渊: 元朝人,著《岛夷志略》,记载了昆仑山的位置和航海路线。
  • 费信: 明朝人,著《星槎胜览》,也记载了昆仑山的位置。
  • 黄衷: 明朝人,著《海语》,记载了满剌加的贸易情况。
  • 舜: 南诏国王,宠幸昆仑美女。
  • 狄青: 宋朝将领,曾攻打昆仑关。
  • 古龙: 暹罗国王的称号。
  • 迦叶波(Kagyapa Ji-un): 日本僧人,注释《南海寄归内法传》,认为昆仑人是盗贼,食人如夜叉。
  • 周穆王:被误以为是奏穆公
  • 伊德里西(Edrisi): 十二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描述了Kamrun岛,包括岛上的居民和贸易。
  • 加至维尼(Kazwini): 十三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描述了樟脑山和Kamrun城。
  • 蹇变(Ibn Sa'id): 十三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描述了Kamrun岛的位置和国王世袭制度。
  • 帝马司基(Dimaski): 十四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描述了Kamrun岛和直蔑。
  • Al-Faris:十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著作《Kitab Al-Atwal Wa5l-urud
  • Biruni:十一世纪阿拉伯学者,著作《Ka-nun al-mas'udi
  • 阿布非达:十三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经纬度
  • 歌玛 (Gomer) 《圣经》中雅弗的儿子,被认为是非洲和亚洲某些民族的祖先。
  • 马援: 东汉将领,曾平定交趾。
  • 范阳迈(Yan-mah): 占婆国王。
  • 僧伽婆罗(Sanghapala): 扶南僧人,曾至中国翻译佛经。
  • 曼陀罗(Mandra, Mandrasena): 扶南僧人,曾至中国贡献佛经。
  • 张舟:唐朝安南都护,击败了侵略交趾的阇婆和昆仑海盗
  • 范蔓: 扶南国王。
  • 范旃: 扶南国王,曾派使者到天竺。
  • 康泰:三国时期吴国使者
  • 朱应:三国时期吴国使者
  • Yagovarman I 9世纪吉蔑国王,有强大海军。
  • Paramegvarvaman 占婆国王。
  • Indravarman V:占婆国王。
  • 黎桓:安南大将,后废主自立
  • Jaya Sinhavarman II:占婆国王
  • 李佛玛:安南太宗,亦名德政
  • 李日尊:安南圣宗,攻打占婆
  • Suryavarman II 真腊国王。
  • Jaya Indravarman IV 占婆国王。
  • Suryavarman 占婆国王。
  • Jaya Harivarman I 占婆国王。
  • Jayavarman VII:吉蔑国王
  • 亦黑迷失: 元朝将领,奉命讨伐爪哇。
  • 史弼: 元朝将领,奉命讨伐爪哇。
  • 制蓬峨: 占婆国王,与安南多次发生海战。
  • 瞿昙憧殴壁是(Gautama Subhadra): 千陀利国王。
  • 邹亚娜(Jaya Harivarman IV): 占婆国王。
  • 乌师点: 大食商人,曾起诉占婆盗掠
  • 法显: 东晋僧人,从狮子国(斯里兰卡)前往耶婆提。
  • 求那跋摩(Gunavarman: 南北朝时期僧人,取道锡兰返回
  • 金刚智(Vajrabodhi):唐代僧人
  • 义净: 唐朝僧人,曾到达室利佛逝(Palembang)、羯茶(Kedah)等地。
  • 贾耽:唐朝官员,著有《皇华四达记》
  • 阿散哥也(Asamkhaya):缅甸Myinsain的摆夷总督。
  • 僧哥伦 (Raj asamkrama, Simhasura):阿散哥也的兄弟。

重要说明:

  • 昆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献中,昆仑指代多个不同的地点和族群,包括:
  • 南海沿岸的许多地方和民族。
  • 非洲东岸和马达加斯加岛。
  • 占婆(林邑)和其周边的民族。
  • Pulaw Kundur岛(普洛孔多岛)。
  • 广西的昆仑关。
  • 地名: 许多古代地名的具体位置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考证。
  • 朝贡: 朝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南海诸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