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船图谱 (王冠倬)


 


《中国古船图谱》,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船舶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社会的浮具、筏子、独木舟,到夏商周时期木板船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再到春秋战国时期造船技术在诸侯争霸中取得的进步,以及秦汉以后不同朝代船舶类型的演变和航海技术的革新,都做了翔实的考证和论述,并辅以大量的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资料作为佐证。 书中尤其关注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独特性和世界领先地位

 

核心主题:

  •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书旨在梳理中国古代船舶从原始的简单浮具到技术成熟、种类繁多的木船的演变过程。重点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造船技术特点和发展脉络。
  • 船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中的作用: 不仅将船舶视为单纯的交通工具,还探讨了它们在军事、贸易、文化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突显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不同船型的演变和特点: 详细描述了各种船型,如独木舟、木板船、楼船、沙船、福船等,解析其结构特点、用途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
  •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 探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包括导航工具(司南、罗盘)、帆橹的使用、船只的维护和管理等。

重要观点和事实:

1. 早期水上工具的出现:

  • 师法自然: 原始人类从观察自然现象中获得启发,例如看到漂浮的朽木和落叶,从而发明了浮具、筏子和独木舟。
  • 引文:《淮南子说山训》曰:古人见竅木浮而知为舟。《世本》也说:‘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
  • 独木舟的起源: 中国的独木舟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一万余年。 早期独木舟的制作方法是通过烧灼和使用石器工具挖凿树木。
  • 引文: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讲的尤为明确:‘火与石斧通常已经使人能够制造独木舟。’”

2. 木板船的兴起:

  • 独木舟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扩大,独木舟的装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促成了木板船的出现。
  • 木板船的优势: 木板船可以使用较小的木料拼接而成,突破了独木舟的尺寸限制,并且载重量更大。
  • 引文:它是用数段木料组合成的,因而变小材为大用,以若干相对小的木料拼接成较大的舟船。
  • 从独木舟到木板船的过渡: 民族史资料表明,一些民族在修理独木舟时,会采用将舷帮安装在另一条船底上或将多段独木舟船底连接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木板船的结构。

3. 商周时期的船舶应用:

  • 船舶的交通运输功能: 商代频繁迁都,需要用船渡过黄河,甲骨文中也有驾船追捕奴隶的记载。
  • 引文:《尚书》记载:‘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注文曰造舟船渡河之具
  • 船舶的军事用途: 船被用于运送军队和物资。
  • 浮桥的应用: 在渭水上排列众舟铺设浮桥,这是舟船作为交通工具的另一种形式。

4. 春秋战国时期的船舶发展:

  • 船舶的普及: 船舶的数量和使用范围都超过了前代,《诗经》中多次提到乘船航行,并提及了船用木材的品种。
  • 船舶的商业用途: 一些商人通过水上运输盈利,船舶成为他们求财致富的工具。
  • 战船的出现: 随着战争的加剧,战船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出水军和相应的战术阵法。
  • 引文:伍子胥整顿吴国水军始仿效车战之布阵。他把各种船比作不同战车,分工合作。
  • 船用工具的进步: 桨、舵等控制航向的工具得到改进。关于船上是否挂帆的争议,以及甲骨文中出现类似字的考证。
  • 以船为棺: 在某些地区,以船为棺的葬俗较为盛行,尤其在南方沿海地区。

5. 秦汉三国时期的船舶发展:

  • 战船种类的增多: 出现了楼船、蒙冲、斗舰、走舸、赤马舟、斥候等多种战船。
  • 重视船体造型: 为了减少水的阻力以求得较高的船速,人们将船体做成流线形。
  • 船用工具的成熟: 帆、桨、橹、篙等推进工具更加成熟。
  • 靠泊工具的演变: 从碇发展到木石锚,再到铁锚。
  • 徐福东渡的航海活动: 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表明秦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6.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船舶发展:

  • 南北造船的差异: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造船业发达,南船的承载量大于北船。
  • 指南舟的出现: 指南舟是一种用于皇家园林的特殊船只,其目的是为了显示皇帝的特殊地位,而非实际的导航用途。
  • 法显航海: 法显的航海经历反映了当时海船的载客能力,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如使用星宿导航。

7. 隋唐时期的船舶发展:

  • 内河航运的发展: 隋唐时期,漕运发达,各种类型的漕船应运而生。
  • 沙船和福船的出现: 唐代创制出沙船和福船,奠定了中国古代四大船型的基础。

8. 宋元时期的船舶发展:

  • 造船业的繁荣: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造船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官船场和民营船厂。
  • 车船的兴起: 一种以人力驱动轮桨的车船得到应用,尤其在水战中发挥作用。
  • 海鹘船的出现: 一种模仿水鸟造型的高速战船。
  • 造船材料的标准化: 明确记载了造船所用材料的种类、规格和数量,体现了造船技术的标准化趋势。
  • 海外贸易的繁荣: 海外贸易达到高峰,中国海船远航亚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对料和石的解释: 本书详细解释了这一计量单位与的关系,揭示了古代造船中计量单位的复杂性。
  • 航海技术的进步: 水罗盘得到应用,针经出现,航海技术更加成熟。
  • 中阿海船的比较: 马可波罗的记录对比了中国和阿拉伯海船的优劣,突显了中国海船的先进性。

9. 明清时期的船舶发展:

  • 官方造船的标准化: 详细记载了明代官方船厂的各种船型和标准,反映了明代官方造船的标准化程度。
  • 漕运船只: 漕船的精细结构以及行船时要观察风向等知识。
  • 沙船的兴盛: 清代沙船的应用以及私营沙船的数量之多。
  • 禁海政策的影响: 禁海政策对中国海运贸易的负面影响。
  • 中日海上贸易: 中日海上贸易的航线、商品种类以及日本锁国政策的限制。
  • 民间船只: 不同地区的民间船只的特点。

总结:

《中国古船图谱》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船舶的图谱,更是一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科技成就的百科全书。它详细梳理了中国古代船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船舶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作用,揭示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精湛之处,并探讨了古代航海技术的进步。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造船史、航海史以及社会经济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原始社会

  • 早期: 人类开始利用天然物体作为水上工具,例如漂浮的残木和败叶。
  •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出现独木舟,大约距今一万余年。最初的独木舟是通过捞取天然的槽状树段或砍挖树段制成的。
  • 晚期: 出现筏子、浮具等简单的水上工具,葫芦也被用作浮具。

夏商西周

  • 商代前期: 木板船成为人们常用的水上工具。
  • 商代迁都: 商朝多次迁都,需要用船渡河。盘庚迁殷时,强制贵族和民众乘船过河。
  • 商末周初: 船只开始用于军事运输。
  • 西周初年: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诸侯国重视舟船。周文王娶商王帝乙之女时,架舟为梁设浮桥。
  • 西周时期: 越人善于造船和航海,曾向周成王献舟。

春秋战国

  • 春秋时期: 船只的数量和使用范围都超过了前代。诸侯国之间出现水上交通和运输。
  • 春秋中期: 齐桓公与蔡姬乘船游玩,因戏水之事导致两国交恶。
  • 春秋末期: 出现以船为媒的姻缘故事,赵简子娶了会驾船的女子。
  • 战国时期: 水上运输规模扩大,出现运输法规,如鄂君启节铭文。
  • 战国时期: 出现最早的战船,并逐渐发展出水军。伍子胥整顿吴国水军,仿效车战布阵。
  • 战国末期: 各国重视水军的编队与配备。

秦汉三国

  • 秦朝: 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寻求仙药。
  • 汉代: 船体制造流线型化。
  • 汉代: 战船种类多样,包括楼船、蒙冲、斗舰、走舸、赤马舟等。
  • 汉代: 船上开始使用舵。
  • 汉代: 人们熟练掌握使用风帆和桨橹等推进工具,指南针开始在航海中应用。
  • 汉代: 出现了以船为棺的习俗,尤其在南方地区。
  • 汉末三国时期: 赤壁之战,曹操水军被火船击败。

两晋南北朝

  • 东晋: 江南地区造船业发达,大型运输船和战船数量众多。
  • 东晋时期: 出现指南舟,用于皇家园林。
  • 南北朝: 水路交通发达,内河运输频繁。
  • 南北朝时期: 僧人法显从斯里兰卡乘海船回国,航海技术得到发展。

隋唐

  • 唐朝: 沙船和福船等主要船型出现。
  • 唐朝中期: 泉州制造的尖底海船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尖底龙骨船。
  • 唐朝: 内河漕运兴盛,各种船只类型多样。

宋元

  • 宋朝: 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达到高峰。
  • 宋代: 设立造船务,官船场遍布各地。
  • 宋代: 出现车船和海鹘船等新型战船。
  • 宋元时期: 民间海商积极从事海外贸易,远洋航线开辟。
  • 宋元时期: 指南针技术得到改进,水罗盘成为航海必备工具。
  • 宋元时期: 出现各种类型的内河运输船只,并使用篷和桨橹。
  • 元朝: 漕运路线发生变化,海运逐渐代替内河运输。

明清

  •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政策,造船业和航海事业发展缓慢。
  • 明代: 龙江船厂是明代重要的官营造船厂。
  • 明代: 明朝派遣使臣乘坐封舟出使琉球。
  • 明清时期: 中日海上贸易依旧繁荣。
  • 清朝: 沙船成为主要海运船只,漕运主要依靠沙船运粮。
  • 清朝: 出现各种特色的内河运输船只。

人物列表

  • 禹: 传说中夏朝的创建者,被认为发明了舵和船帆。
  • 盘庚: 商朝第二十代国王,迁都到殷,使用舟船渡河。
  • 姬昌 (周文王) 西周奠基人,曾用船只架设浮桥。
  • 姬发 (周武王) 西周的建立者。
  • 吕尚 (姜子牙) 周武王灭商后的功臣,受封于齐,发展渔盐业和航海。
  • 赵简子: 春秋末年赵国的大夫,因乘船渡河而娶妻。
  • 孟贲: 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勇士,因不守秩序乘船被打。
  • 孔子: 儒家创始人,主张渡水时应该乘船而非徒涉。
  •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曾在《楚辞》中描写船只。
  • 范蠡: 越国大夫,后经商致富。
  • 伍子胥: 春秋末年吴国大夫,整顿吴国水军。
  • 徐福: 秦朝方士,奉秦始皇之命东渡寻求仙药。
  • 马融: 东汉文学家,在《广成赋》中描写船帆。
  • 岑彭: 东汉将领,平定公孙述时多次使用水军。
  • 法显: 东晋僧侣,西行取经,并乘船回国,对古代航海有重要贡献。
  • 颜之推: 南齐人,著有《颜氏家训》,强调要相信未亲眼所见之事。
  • 周达观: 元代使节,著有《真腊风土记》,记录航海针路。
  • 马可·波罗: 意大利旅行家,曾在中国生活,对中国海船有深入了解。
  • 李纲: 南宋大臣,曾主持镇压起义军的军务,重视车船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