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LIANHE ZAOBAO
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缤纷忆旧
文图 | 华予
在马来甘榜吃马来糕饼过新年
马来邻居曾爬上阿公的亚答屋顶徒手灭火。
母亲出生马来西亚柔佛,1960年代,入小学前我们都会到外公家过农历新年。那是在峇株巴辖一个叫白沙的马来甘榜,全村只有外公一家华人。
外公开杂货店,屋子商住两用。因外婆早逝,外公无另娶,因此由三姨当家:她是裁缝师,照顾弟妹也协助看店,深得外公疼爱。
由于整个甘榜只有这么一家华人,过年不会看到家家贴春联,人人穿新衣、放鞭炮的景象。我们兄弟姐妹还小,也不懂得热闹过年,只要有新衣穿,有糖果吃,有汽水喝,有红包拿就很开心。记得我穿着三姨缝制的漂亮新衣,快乐似公主。
小弟的农历生日在大年初二,能干的三姨靠着收听电台烹饪节目,学会烘焙牛油蛋糕给弟弟过生日,这在当年,简直是“奢侈品”,我们吃在嘴里,都觉得很欢喜。
马来邻居的温情
在甘榜过年,邻居们会送来各式美味的马来糕饼。他们的温情,来自对外公的谢意。外公开杂货店不像其他同行会吃秤头,还让穷人赊账,甚至半卖半送;遇到开斋节他还送米、黄糖、面粉,马来邻居对他很是感激。
邻居的好还表现在一件事上。有一次,外公的烟灶不小心落在外公家的亚答屋顶,眼看就要酿成火灾,这时一个叫赫曼的马来青年把身上的纱笼卷起系好,即攀上屋顶徒手灭火,双手被烧伤得全是水泡。对于赫曼的奋不顾身,外公满心感激。
这是宝贵的甘榜精神,大家不分你我和睦共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后来我们兄弟姐妹都上学了,母亲只在学校年假期才回娘家,一家人的年,就在本地过了。
过年时,母亲会做蛋卷与黄梨挞,年饼种类自然不如外公家多;唯有年糕与发糕不可少,前者寓意年年高升,后者吃了会“发财”。
记得除夕团圆饭我们都在家里吃,后来煮炒档、酒楼餐馆都提供年夜饭,我们便改在外面团圆;但赶鸭式的安排,一顿饭吃得很匆忙,相当扫兴。
除夕夜,我印象最深的是守岁。一向早睡的母亲这时会破例熬夜,她说,为人子女要守岁父母才会长命。我希望双亲也能长寿,于是跟着母亲守岁。要赶走瞌睡虫确实不易,但看着家人都熟睡了,母亲却坚持着,我深受感动陪伴在侧,母女俩的关系也因而变得更加亲密。
喜欢逛牛车水看灯饰
我曾经留学新西兰,那里的春节不是公共假日,大年初一也得上班。我四处溜达,只见一些华人餐馆与商店贴有春联,但整体而言淡静冷清,完全没有过年的热闹,让我若有所失。
正因如此,回国后每逢春节,我一定到牛车水买年货看灯饰,感染一下浓郁的过年气氛。友人认为牛车水的年货市场吸引的多是游客,但我这个新加坡人却经常流连忘返,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