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文
國中生真的是華文教育的棄兒嗎?
文·溫財達(亞依淡)
日前拜讀星洲日報執行總編輯曾敏林先生寫的《國中生你這個華文教育的棄兒》,讓我百感交集。由於學校、老師、學生甚至家長本身的功利主義,國中生漸漸不報考華文的趨勢已成局勢。由於缺乏華文老師,有些學校還規定配套,若中三的考試分數不達標,上中四的學生就不能修讀華文。
家長常感歎,學生從牙牙學語到中三,已經學了15 - 16年,到了緊要的高中關鍵刻,竟然沒讀華文和考華文,這是社區的悲哀,也是學生自己的悲哀。要認清,尽管華文是選修科,不是必考科,但學生仍然有权利報考華文,甚至報考華文文學。是故,学生须自我争取,不轻易放弃,家长更是责无旁贷,必须看重和关心。
的确,从前“爱华文”那种单纯和悲壮的中华情结,如今已经淡化若无。尤其是文凭至上为优先考量的优秀生,很多放弃华文。华文沦为选读科,造成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导致华文学金、文凭也美中不足不漂亮。对于精英文凭,学生须自我争取,不轻易放弃,家长更是责无旁贷,必须看重和关心。
我一般也鼓励华裔生100%考华文,除非有些智障,或者他是学校全科A的人选,压力太大,那可以放弃华文。但我相信,这是少数。
这不是自打脸吗,因为现在的SSM课程压力超乎想像,无论内容和高思维技巧、挑战和压力是史无前例的大。这和从前80年代或最近几年前作SSPM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前“勤能补拙”,如今不努力就可以优秀。你要学生更加努力,而更多的补习已经疲累。尤其是一个理科生要考好数理就够挑战艰难。若还规定要考华文,还要考高级华文或华文文学,那是凶多吉少了。更何况,我们的报科印象,华文确实很难A+,因为我们国中生的竞争对象,是独中生和华生。
你们是必须来考华文的!
无疑,我也曾经在求取功利的边缘中挣扎浮沉,曾经在口头上多次责备和要求学生不要考华文,免得拉低学校的成绩积分,免得同时也导致我必须做很多“纸工”解释和计划如何补救,甚至要去做很多额外的工作,很枉然拉低,那么辉煌成绩就完蛋,就没有我的份啦。但幸好我最后恍然大悟,悬崖勒马,以下是今年华文A日考前的吐真信息:“注意!2021考华文!你们都必须来!我虽然在100%及格率,但我更在乎你身为华人,既然报考了,就尽责任来考,只要你这几天写写读读一些文章和应用文,到时尽力考好,不提早出来,即使不及格也就算了。所以你们是必须来考的!请记得!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100%出席考试,真的有些学生作文交白卷,不及格几乎已成定局。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考生听话,明白自己身为华人要考华文的责任。这样的考生,其实也是帮上了一些忙:提高报考率,成为要求师资的凭据,保住华文传承中华文化,日后有凭据鼓励孩子报考,垫底的差劣同学可以帮助中差学生及格,成为华文老师的教学动力。
无论如何,华文教师任重道远,应该察觉到自己是催化者和推动者,背负使命一如把华文当做华裔生的必考科。只是,近三年来,我不再是拉牛上树,而是拉猪猡像猪猡上树。而我唯一的华文老师,一脚踢,不是三头六臂,应该理解与我同样境况的华文老师的繁重工作。我不是要自怨自艾,而是要呼吁大家一起做些纸工、杂务,百上加斤,莫怪老师有时对于那些学习态度和程度奇差的同学,都忍痛放弃甚至庆幸他们SSPM没来考华文。我们都叹息:若一般报考生,平日不读不写上华文课,考试时却来应考,口说我是华人,我爱华文,其实是自欺欺人,我苦老师,这叫人啼笑皆非皆非的景象,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师资缺乏的骨牌效应,也是华裔生不考华文的因素之一。很多学校缺乏华文老师,又找不到其他学校的华文老师来教导母语班(POL),因此学生被编成合班,不再学生能自生自灭。这是为何呢?这我们可以看看2.12.2024日老师在官方面说的《母语班老师逾廿年没加薪啦》里如此感叹:“能负所忌的是,有些学校的母语班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学生没增加,情况不合,教育部官员似乎忘记了母语班老师的存在。”诚然,母语班的津贴,让人长叹息,驾车来回小时,舟车劳顿、油车涨价、生活费腾贵,但母语班津贴20年不变,教2小时才RM120,少得可怜,还面对对众多学生数量和恶劣的学习态度和华文程度,对比课程水准的高度和教学时间的有限,这简直是五味杂陈。我曾经问过一些前辈,他们说:“我们的华文老师不去教中学母语班,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能把“文化传承”的责任完全推到华文老师的身上。
我不知道其他州的情况,但柔佛州县的幸福,是华团比较关心国中生,例如中华商会组织了“国中华文学会行动推动小组”,会积极关心华裔生、赞助教学器材、办国中生平华文作文比赛、提供奖学金等,各州各种喜庆宴会,苦县华团也会邀请华文老师出席。这给了我们国中华裔老师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鼓励。
总之,纸上谈兵或大吐苦水是事倍功半的,心动不如行动。感恩我们付诸行动的各位:感恩历届副教长照华顺发的恩惠,去年还与新纪元携手合办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以解华中文师资荒。而今更希望教育部不要再让国中母语班自生自灭,应该要有报考率,这是至关重要。也希望教育部能为母语班教师争取合理的津贴,并争取州教育局允许退休国中老到学校教导母语班。感恩星洲日报积极推广爱华文、考华文的运动,包括开办免费报上线上2025年SPM华文华文学班,希望莘莘学子珍惜。感恩华团老师们成为中流砥柱,积极教学,希望大家不灰心,相濡以沫,教学相长,为华裔生点燃希望的火炬。感恩华团关心国中生,给予了师生帮助和鼓励,希望今年会有更多彩蛋,例如:给予每个报考华文的学生奖励、华文及格和优异成绩奖励、报读华文系的师范生奖励、鼓励线上补习或实体补习的津贴等。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愿上帝垂看所有参与华教的你我,大家一起努力,坚持到底,不离不弃。
不忘初心,秉持爱华文,传承文化的心意,坚持到底,放弃容易,坚持很难,但正如张晓风在《行道树》里如此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愿大家都成为给予污浊天空一点氧气的行道树,坚持忍受教学的痛苦,甘之如饴,不让国中生真的变成华文教育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