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87年度报告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87年度报告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87年的年度报告,详细回顾了该年度马来西亚的经济表现和金融体系状况。报告涵盖了宏观经济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就业和国际贸易,并评估了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包括私有化举措和降低企业税。此外,报告深入探讨了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例如金融机构的重组国家自动化支票清算系统(SPAN)的启动,以及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银行发展情况。它还讨论了主要商品市场(如橡胶、棕榈油和锡)的表现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87年度报告》是一份内容全面、洞察深刻的文献,它不仅详细回顾了1987年马来西亚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发展,还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这份报告旨在提供对经济和金融部门管理的深入评估,揭示了马来西亚如何在经历了经济衰退之后,实现了显著的复苏和转型。

 

1. 经济复苏与增长:私人部门的崛起 1987年被报告描述为非凡的一年,马来西亚经济从1985年的衰退中显著复苏,实际产出(GDP)增长率从1986年的1.2%加速到4.7%。国民总产值(GNP)按实际价值计算增长了5.5%。此次复苏的一大亮点是增长主要来源于私人部门。外部部门表现尤其出色,1987年经常账户实现近60亿林吉特的创纪录盈余,而1986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出口的强劲增长(总出口增长25.9%445亿林吉特)以及商品价格的回升,是推动这一复苏的关键因素。尽管受到私人和公共部门提前偿还外债的影响,长期资本出现了净流出,但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确保了国家银行国际储备的显著累积,1987年末达到194亿林吉特,足以支付7.4个月的保留进口。

 

2. 货币管理与金融体系现代化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1987年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加强私人部门投资支出来培育经济复苏,同时保持价格稳定。报告强调,利率降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商业银行的基本贷款利率(BLR)从1986年底的10%降至1987年底的7.5%,平均贷款利率从12%降至9.7%

 

为确保降低的资金成本传导至借款人,国家银行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

 

  • 取消了挂钩利率安排,并允许银行机构平均化流动性要求,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并减少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波动。
  • 引入了关于实际贷款利率与基本贷款利率(BLR)之间最大利差的指导方针
  • **新投资基金(NIF**1987年两次增资,总额达到17亿林吉特,用于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部门的生产性投资。NIF的贷款利率降至7.75%。鉴于流动性状况的改善,该计划在1987年底宣布将在资金充分利用后终止。
  • **出口信贷再融资计划(ECR**也进行了改革,以提供更便捷的信贷设施,并于198721日将利率从5%降至4%
  •  

在金融体系现代化方面,报告指出多项机构改革:

 

  • 10家符合条件的金融公司获准直接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 6家商人银行获准发行可转让存款证(NCDs
  • 3家商业银行获得了新的股票经纪执照,另外2家被允许收购股票经纪公司股份。这些举措旨在促进金融体系内的竞争和效率。
  • 国家抵押贷款公司Cagamas Berhad198710月开始运营,旨在通过购买住房贷款和发行抵押债券,在住房贷款一级贷方和长期资金投资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并为资本市场增加深度。
  •  

3. 公共财政与外部债务管理 政府在1987年继续实行财政紧缩政策,以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可持续水平。尽管联邦政府的收入因商品价格下跌和衰退的滞后效应而下降,但公共部门的经常账户在1987年仍实现了22亿林吉特的盈余。在外部债务方面,国家通过主动管理外部债务,并利用国内金融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和低利率,大量提前偿还了外部贷款,导致1987年外债净流出38亿林吉特。到1987年末,国家未偿外债稳定在507亿林吉特。

 

4. 关键产业与部门发展

  • 制造业:出口增长令人印象深刻,电气和电子产品、纺织和服装、木基产品和橡胶产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 农业、林业和渔业:附加值增长5.3%,主要得益于原木产量回升,以及橡胶和可可的持续增长。
  • 采矿业:附加值与上年持平,原油产量略有下降。
  • 建筑业:连续第三年下降,但速度放缓。
  • 服务业:随着经济活动加速,服务业表现出更强的活力,附加值增长3.6%

 

5. 银行业技术进步与未来展望 报告还强调了银行业在计算机化方面的进展,包括**自动柜员机(ATM的广泛应用(截至1987年底有609ATM投入运营)和电子资金转账销售点(EFTPOS**的启动。**国家自动支票清算系统(SPAN**的第一阶段也于19871月启动,旨在加快支票清算速度。

 

展望未来,报告预计1988GDP将继续增长约5%。政策重心将放在促进私人企业、主动性和风险承担上,同时政府致力于维持稳定的金融环境,并将行业需求置于高度优先地位。

 

6. 伊斯兰银行业:一种替代模式 报告中关于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银行的专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伊斯兰银行在马来西亚的兴起和运作。文章指出,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利息,因此建立无息银行体系是满足穆斯林社区需求所必需的。Bank Islam Malaysia BerhadBIMB)于1983年成立,根据伊斯兰教法原则运营,其业务模式包括Al-Wadi'ah(托管)、Al-Mudharabah(信托利润分享)、Al-Musyarakah(合伙或合资)、Al-Ijarah(租赁)和Al-Murabahah(成本加利润销售)等。BIMB的成功运行表明了在金融体系中逐步引入伊斯兰原则的可行性,并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认为,无息银行体系在应对金融冲击方面可能更具稳定性。

结语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987年度报告》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对1987年马来西亚经济表现的全面理解,更展示了国家在应对经济挑战、推动金融创新和确保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的决心和成就。对于研究马来西亚经济史、金融政策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学者和专业人士而言,这份报告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