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730

 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730


好的,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新闻标题、简介以及我的看法,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些报道:

新闻标题与简介:

  • 加速马印边境协议,安华促双边贸易破1270亿
    •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雅加达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会面,探讨双边议题,包括300亿美元(约1270亿令吉)的贸易目标、在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的投资合作、恩帝贡跨境问题,以及敲定陆海边境协议。安华强调,马来西亚致力于加强区域福祉,希望成为印尼在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及科技等领域的可靠发展伙伴。
  • 第13大马计划明提呈,料着重活络出口动力
    • 马来西亚政府将于周四(31日)在国会提呈《第13大马计划》(2026年至2030年),预计将着重于出口动力,以帮助马来西亚迈向多元市场。该计划旨在延续《第12大马计划》未完成的使命,特别是面对地缘政治转变和美国关税重击等挑战。
  • 电费每月调整一次,8月起合格家庭用户获回扣
    • 根据政府新实施的自动燃料调整机制(AFA),从8月起,每月用电量超过600千瓦时(kWh)的家庭用户将获得每千瓦时1令吉45仙的回扣。此回扣是由于全球燃料价格下跌所致,每月调整一次,以提供更精准透明的定价机制。用电量不超过600千瓦时的家庭用户将继续免除附加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
  • 碳税明年上路,政府料每年收入近10亿
    • 马来西亚拟于明年实施碳税,预计每年可为政府带来近10亿令吉收入,并促使重工业加快减排步伐。该政策初步将锁定钢铁、能源等高排放领域,并与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启动相呼应。
  • 黑虎虾“虾”出6亿惊喜,放眼2027年批发值7亿
    • 黑虎虾在马来西亚水产经济中表现亮眼,2023年批发总值达6亿令吉,预计2027年将增至7亿令吉。尽管价格较高,但随着消费者收入提升和冷冻食品兴起,黑虎虾正逐步走向大众市场。2023年马来西亚黑虎虾出口总值达3亿7167万令吉,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是主要买家。
  • 专家:援金掀消费涟漪,20亿将激活小贩经济链
    • 政府派发的100令吉一次性现金援助,预计约有20亿令吉将迅速流入市场,主要惠及小贩、巴刹商贩及邻里零售商家,对B40与M40群体是一项减压措施,并能刺激基层商业活动。
  • 美国限售AI芯片,学者吁脱离技术殖民
    • 随着美国收紧高端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并将马来西亚列为“第二等级国家”,学者呼吁政府加快推动科技自主,减少对外技术依赖,以维护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
  • 百度大马首设AI中心,料培训逾3千专才
    • 百度将在马来西亚设立其中国以外首个人工智能发展中心,并与本地大学、理工学院及培训机构合作,预计培训超过3000名人工智能专才。
  • Coherent槟首设研发中心,强化AI布局全球
    • 全球光电企业Coherent在槟城设立马来西亚首个数据通信研发中心,旨在强化人工智能与云端计算领域的光模块技术,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市场布局。
  • 国债高达1.3兆,政府致力减债控制
    • 截至上个月,马来西亚国债高达1.3兆令吉,高于去年底的1.25兆令吉,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支付发展开销。政府正通过财政整合、扩大财政收入基础、优化公共开销等措施来控制债务增长。
  • 全面检讨劳动力政策,沈志强:迎此AI替代风险
    • 人力资源部正全面检讨国家劳动力及人力资源政策,涵盖技能提升及再培训,以应对自动化与人工智能(AI)可能带来的职场替代风险。政府还通过MyMAHIR.my数字平台和扩大业内学院计划来提升劳动力技能。
  • 先买后付热潮引关注,林慧英:统一监管护消费者
    • 财政部关注“先买后付”(BNPL)使用趋势增长,消费者信贷法案的通过将建立统一监管框架,以提升信贷用户保护并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 吉隆坡国际机场全球排第8,5千万客运十大最佳机场
    • 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在2023年跻身全球客运量介于5000万至6000万人次的十大最佳机场,排名第八,全年接待5710万人次乘客。
  • 租金走高,IGB产托次季赚9250万,派息2.82仙
    • 怡保花园产托(IGBREIT)2025财年次季净利同比增6.99%,至9250万5000令吉,并宣布派息2.82仙,主要受租金收入走高带动。
  • 百乐园入主大马德州炸鸡,1.26亿购Envictus 28%
    • 百乐园(PARAMON)以约1.26亿令吉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Envictus 28%股权,进军食品和饮料相关业务,Envictus在马来西亚经营德州炸鸡和旧金山咖啡连锁店。
  • 云升控股获25亿油船合约
    • 云升控股(YINSON)旗下联营公司获颁最多6亿美元(约25.45亿令吉)的浮动储油卸油船(FSO)合约,市场认为这将扩大其船队并带来经常性收入。
  • 跨越私有化门槛,FGV终将下市
    • FGV控股(FGV)已跨越90%私有化门槛,大股东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已掌握91.73%股权,FGV即将启动退市程序。
  • 惠誉:大马通胀温和,消费支出可加速增长
    • 惠誉旗下研究机构BMI指出,马来西亚良好的宏观经济前景将推动家庭收入实质增长,预计2025年家庭支出同比增长3.8%,2026年将进一步加速。
  • AI成苹果绊脚石,陷入诺基亚困境
    • 苹果公司因AI领域进展缓慢,股价下跌约16%,远落后于Meta和微软。分析师认为其AI创新不足、战略表现平淡,可能被迫依赖第三方AI技术,面临类似诺基亚的困境。
  • AI渗入华尔街生态,两家大行率先探路
    • 人工智能(AI)正深入华尔街,影响策略构建、风险识别和资金流动,大语言模型已被用于总结财报、识别市场异常、草拟研究报告和推动投资组合决策。
  • 总统特朗普:等他邀我去中国,未寻求与习近平会晤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未寻求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但若收到习近平邀请,他可能会访问中国。
  • 反制中国产能过剩,美欧将组“金属联盟”
    • 欧盟与美国将组建“金属联盟”,通过关税配额与优惠待遇,为彼此经济体打造联合防线,以应对中国在钢铁、铝、铜等产品上的产能过剩问题。
  • 交通部长陆兆福:延后调涨过路费,10月落实
    • 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政府将延后调涨10条大道过路费,预计百万名大道使用者将从中受惠,每月可节省136令吉或每年节省1632令吉。
  • 重型车无限速器禁上路,陆兆福:安全必须比成本优先
    • 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自今年10月1日开始,未配备限速器的重型车辆将禁止上路,以控制重型车辆速度和降低致命交通事故风险,强调安全必须优先于成本和商业利润。
  • 法米:网安法料年底生效,社媒或须标注AI生成内容
    • 通讯部长拿督法米表示,政府正研究是否有必要要求社交媒体平台为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或带有“伪原生”特征的内容加上标签,以避免公众混淆,相关措施预计将于今年底生效。
  • 儿童性犯罪4年激增53%,政府设跨部门机制应对
    •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披露,马来西亚儿童性犯罪案件在过去4年激增53.2%,政府将实施跨部门综合机制全面解决此问题。
  • 哈欣雅欣:能者众多,先拿下布城再是首相人选
    • 伊党精神领袖哈欣雅欣指出,国盟将在成功夺下布城政权后,才会决定推举谁为首相人选,并表示伊党本身就拥有多位有能力担任首相的领袖。
  • 马智礼:伊党曝国盟裂痕,投团结政府可争副相
    • 公正党中委马智礼博士指出,伊党精神领袖哈欣雅欣的言论暴露了其对国盟领袖的信心不足,建议伊党加入团结政府,甚至有机会争取副首相职位。
  • 隆康健之城博鳌乐城战略联盟,马中医疗合作新篇章
    • 吉隆坡康健之城与吉隆坡国际医院在中国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签署“医疗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马两国在医疗旅游、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
  • 特朗普自称和平总统,指促成泰柬停火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声称在他亲自介入下,泰国与柬埔寨已达成停火与和平协议,并自诩为“和平总统”。
  • 安华:遵循法律谈判途经,不激进处理安巴助问题
    •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指出,马来西亚在与印尼的边界课题上从未采取咄咄逼人的立场,反之遵循法律和谈判途经。
  • 中医师谈功夫与修为:气,是体能与体魄的具体展现
    • 吉隆坡同善医院中医师温子进认为,“气”在习武者而言是体能与体魄的具体展现,与“精气神”密切相关,通过长时间锻炼和呼吸调节可提升。他指出,练功练气能帮助中医师在针灸推拿时事半功倍,并表示所谓的“过气”和“以气治病”并非正统中医概念,而胸口碎大石等硬气功表演则需要长时间的内力(气)锻炼和意念集中。
  • 跨越私有化门槛,FGV终将下市
    • FGV控股(FGV)已跨越90%私有化门槛,大股东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已掌握91.73%股权,FGV即将启动退市程序。
  • 告密护法破冰前行:我国在构建清廉治理体系上迈出坚实一步
    • 《2022年告密者保护(修正)法案》通过,成立专门的“告密者保护委员会”,并强调“公共利益”原则,旨在为举报者提供制度性庇护。但与《官方机密法》的冲突仍需厘清。
  • 停战努力:安华外交突围加分
    •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成功推动柬埔寨与泰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并促成无条件停火,在外交上取得重要成就,有助于缓和他在国内面对的政治与社会压力。
  • 禁售下的逆生长: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
    • 美国对中国高性能芯片出口限制的松动,显示单纯的技术封锁并不能真正阻止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反而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在AI芯片领域,中国具备在断供压力下迅速响应的能力。
  • 国大党扬言退出国阵:是认真,还是恫吓?
    • 国大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提出退意,理由是该党在团结政府中被边缘化,党内感受强烈的危机感。此举被视为政治姿态和试探,因为若国大党与马华退出,国阵将名存实亡。

我的看法:

从这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马来西亚在2025年7月底正经历着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并积极在国内外舞台上寻求突破。

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展现了积极的姿态,但也面临结构性挑战。《第13大马计划》的提呈,着重于活络出口动力,这显示政府意识到多元化市场的重要性,尤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关税大棒重击的背景下。同时,通过碳税的实施电费回扣机制的调整,政府试图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减轻民生负担之间取得平衡。然而,高达1.3兆令吉的国债 依然是财政上的巨大压力,这需要政府在优化公共开销和扩大收入基础方面持续努力。专家预测的消费支出加速增长 是一个积极信号,有望通过政府援金等措施刺激基层经济。

在科技与产业发展上,马来西亚正努力提升自主能力并吸引国际投资。美国对AI芯片的出口限制给马来西亚敲响警钟,促使学者呼吁脱离“技术殖民”并发展本土科技自主。令人鼓舞的是,百度在大马设立AI发展中心并计划培训专才,以及Coherent在槟城设立数据通信研发中心,都表明马来西亚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吸引力正在增强。这与《第13大马计划》深化培训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目标相契合。这反映了马来西亚在面对外部技术限制时,正积极通过引进投资和培养本土人才来应对,以期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外交与国内政治方面,首相安华扮演了关键角色。 安华在推动马印双边贸易 和解决泰柬边境冲突 上的积极斡旋,凸显了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区域和平与稳定中的领导作用。这不仅提升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也为安华在国内面对的政治挑战(如“倒安华”集会)带来了一定的平衡和加分。国内政治的讨论则围绕着联盟的稳定性(如国大党扬言退出国阵)和政府改革的执行力。告密者保护法案的通过 是推动清廉治理的重要一步,但其与《官方机密法》的潜在冲突是未来执行中需要关注的细节。

总的来说,这些新闻描绘了一个在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区域外交以及国内政治改革等多条战线上积极前进的马来西亚。尽管存在债务压力和外部经济不确定性,但政府通过多项政策和战略伙伴关系,力求实现经济的韧性增长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同时,也凸显了在全球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各国(包括马来西亚)如何寻求技术自主、市场多元化和区域合作以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