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花城__10_08_2025
好的,根据您提供的报纸内容,我将为您整理新闻标题及简介,并分享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与看法
-
芙蓉老街导览员培训课程启动:传承城市记忆的“说书人”
- 简介: 森州旅游机构启动“芙蓉老街导览员培训课程”,免费报名至10月30日。此计划旨在培养公众以“有温度的方式”带领游客走读芙蓉,不限学历、年龄,也无需导游执照。该计划曾于2018年因资金不足搁置,现因州政府“TAC at N9”旅游、艺术与文化倡议获得拨款而重启。课程注重实地导览、互动讲解和多语沟通技巧,旨在让学员成为“说书人”而非机械式背诵历史。参与者包括退休人士、大学生、摄影爱好者等,他们将发挥“导览种子”作用,计划未来有望扩展至波德申、淡边等其他城市。
- 看法: 这项计划非常具有前瞻性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是推动旅游业的策略,更是让芙蓉地方文化“活起来”的重要举措。通过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将城市历史与记忆以更生动、更具情感的方式传递,能够有效提升本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免费培训和广泛的参与对象设置,体现了文化推广的普惠性,有望形成一个自发的文化传承网络,未来若能成功推广到其他城市,将对整个森州的文化旅游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舞狮与二十四节令鼓:从“华社文化”跃升为“大马民间文化”
- 简介: 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指出,舞狮和二十四节令鼓在马来西亚已从“华社文化”升级为“大马民间文化”,获得国际认可和全国各族与官方的高度认同。这些传统艺术元素已纳入2025年国庆主题短视频和2026年大马旅游年宣传片。它们所蕴含的勤奋、团结与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谢琪清呼吁政府、社团与企业形成“公民文化伙伴关系”,推动龙狮文化专业化、体系化与国际化。马来西亚青运龙狮体育会举办筹募晚宴,旨在解决场地不足、器材存放困难等现实挑战,以促进龙狮文化持续扎根和系统发展。
- 看法: 这则新闻令人振奋,它清晰地展现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和谐共荣的典范。舞狮和二十四节令鼓能够超越族群界限,成为国家层面认可的文化资产,是马来西亚多元包容精神的生动体现。官方的肯定和在国家宣传中的运用,无疑为这些传统艺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民间组织积极筹款以应对发展挑战,并寻求多方合作,体现了传承者们为文化薪火相传所做的努力和远见。这种“共创”的模式,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并让马来西亚的文化名片更加丰富多彩。
-
马口启文小学校长林添福荣休:低调者的温情告别
- 简介: 马口启文小学校长林添福荣休,尽管他本人作风低调,不愿大事铺张,但教师和董家协为他筹备了一场充满温情的欢送仪式。林添福自2014年掌校启文小学,对教师团队十分信任。欢送仪式上,校方安排了摩托车队送他在马口大街兜圈,并播放了学生预录的祝福视频,场面温馨。
- 看法: 这则新闻充满了人情味和对教育工作者的敬意。林添福校长低调奉献的品格,与校方及社区高调而真诚的欢送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凸显了他多年来在教育事业上的付出所赢得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告别不仅是对校长个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致敬,传递出校园和社区的温暖和感恩文化。
-
“鸡骨头事件”反思:社会道德底线与公民教育的缺失
- 简介: 记者戴家恩针对近日三名网红将吃剩的鸡骨头“施舍”给流浪汉并伴随调侃的事件,发表了对社会道德和公民教育的深刻反思。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弱势群体尊严的践踏,是“缺德”的表现,反映出部分人缺乏同理心和基本尊重。文章强调了“公民教育”在塑造社会核心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该科目在教学中常被忽视的遗憾。作者呼吁社会应重视培养有良知和有底线的公民。
- 看法: “鸡骨头事件”是社会文明程度和人道精神的一面镜子。作者的评论直指问题核心,即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却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对他人的尊重。这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判,更是对教育体系,特别是公民教育的深刻反思。这提醒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温度、有底线、有同理心的公民,而非仅仅是“聪明”的人。
-
森州地底电缆“杀人坑洞”:公共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 简介: 森州行政议员陈丽群促请马电讯公司尽快鉴定全森州所有废置和弃用的地底电缆位置,永久移走或封存。她指出,因废铁具回收价值,许多地区频频发生沟盖被盗窃或电缆被盗取的案件,留下了未盖好的沟洞,成为威胁公众安全的“杀人坑洞”。她建议将这些洞盖永久封锁,如焊死或封掉坑洞,不能置之不理。她所在的武吉甲巴央州选区几乎每天都接到坑洞危及人命的投诉。
- 看法: 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关键。陈丽群议员提出的“杀人坑洞”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其呼吁非常及时和必要。废弃设施未能妥善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因盗窃问题演变为严重的公共安全隐患。永久性封锁或移走废弃设施是根治此问题的有效方案。这提醒相关部门应加强巡查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将民众安全放在首位。
-
国旗分发遇冷:爱国不应是负担
- 简介: 森州国州议员及社青团党员在芙蓉公市派发国旗时,部分贩商和民众表现冷淡,甚至调侃“小心处理国旗”,担心因挂错而引发争议。森州社青团团长林骏荣对此表示遗憾,认为巫青团长阿克马在学校倒挂国旗风波上操弄人民情绪,导致爱国之情变成了一种负担。他呼吁巫统高层约束阿克马,停止利用国旗课题捞取政治筹码,以免破坏社会和谐。
- 看法: 这则新闻反映了当下马来西亚社会中,一些敏感议题被过度政治化,甚至扭曲了民众对国家象征的纯粹情感。爱国情感本应是自发的、积极的,而非因恐惧或担忧而变得“沉重”。政治人物通过操弄情绪来谋取个人利益,不仅无益于国家团结,反而可能加剧社会分化。真正的爱国精神应该建立在包容、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让全体国民都能以开放和自信的心态共同庆祝国家的重要节日。
-
加拉宾华小“小小企业家”义卖会:寓教于乐的实践教育
- 简介: 芙蓉加拉宾华小举办“小小企业家”义卖会,由毕业班学生主导策划,旨在让学生在小学教育结束前体验创业实务。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赞扬这是寓教于乐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商业情境中学会策划、分工、沟通与应变等书本上学不到的能力。董事长黄国强认为这不仅是义卖会,更是一场全校共同参与的教育盛宴,培养了学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以及责任与感恩的品格。
- 看法: 加拉宾华小的“小小企业家”义卖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创新案例。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真实世界的运作,培养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他们心中种下责任和感恩的种子,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这值得更多学校借鉴和推广。
-
森美兰“老爷车宿将篮球锦标赛”:体育促进健康与团结
- 简介: 罗白州议员周世扬在“老爷车宿将篮球锦标赛”开幕礼上指出,马来西亚篮球运动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应打造更多平台,培育新秀为国争光。他强调篮球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益,并为乐龄人士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平台。周世扬还呼吁主办方多举办跨族群体育活动,以响应“昌明大马”理念,促进全民团结。他宣布拨款2000令吉支持体育会,并鼓励体育会向政府申请拨款,以支持代表队远赴新加坡参加国际赛事。
- 看法: 这项宿将篮球赛的举办,不仅展现了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的积极作用,更凸显了其在促进社区交流和全民团结方面的独特价值。周世扬议员将体育赛事与国家“昌明大马”理念相结合,强调跨族群参与,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体育事业的资金支持和对国际赛事的鼓励,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体育发展和国家荣誉的重视。
-
马口泷江同乡会颁发奖励金:薪火相传,饮水思源
- 简介: 马口泷江同乡会将于9月13日颁发会员子女学业优良奖励金,共收到52份申请,包括大学毕业和中小学生。会长潘保佃希望获奖大学生能“饮水思源”,将来多关心会馆,或加入当地相关组织,为社会尽一份力量。此外,该会还计划在今年底颁发学术比赛及运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乡贤子弟奖励金。
- 看法: 华人同乡会颁发奖励金的传统,体现了华人社群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这种“饮水思源”的理念,不仅鼓励了学业有成的子女,更深层地传承了宗亲互助、回馈社群的优良传统,加强了血缘和地缘纽带。将奖励范围扩展至学术和运动领域的杰出表现,也反映了社团对子女全面发展的支持。
-
AKASHA深耕志工第一团主办《PK》电影分享会:以电影探讨社会议题
- 简介: 马来西亚AKASHA学习型社群发展协会主催、AKASHA深耕志工第一团(芙蓉)将于8月23日举办电影分享会,播放2014年印度讽刺喜剧电影《PK》。活动邀请民众通过观赏影片,经历不一样的学习历程,探讨宗教、盲从与人道主义等主题。
- 看法: 电影分享会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一个轻松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平台。选择《PK》这部影片,显示了主办方希望引导参与者深入思考宗教、信仰与社会现象的勇气和远见。这有助于促进社区成员间的思想交流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艺术形式提升公众对社会议题的认知和理解。
-
林茂育华华小校友会主席郑振胜呼吁:恢复小六评估考试(UPSR)
- 简介: 林茂育华华小校友会主席郑振胜认为,教育部应恢复小六评估考试(UPSR),以更全面评估学生学术表现,并为教师提供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他指出,UPSR废除后,教师在教学上失去动力,学生缺乏客观评估制度,不利于国家教育发展。他呼吁政府正视问题,恢复制度化考试,以激发教师热情和专业成就感。
- 看法: 恢复UPSR的呼吁,反映了教育领域对学生评估体系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一些担忧。考试作为一种指挥棒,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教学提供明确目标,并驱动教师和学生投入学习。然而,教育改革往往需要在减轻学生负担和提供有效评估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在恢复标准化考试的同时,避免过度应试化,并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多元能力,是教育决策者需要深思的课题。
-
马口书法家锺元“醉墨轩”书法班迁新会所:传承中华文化精粹
- 简介: 马口著名书法家锺元创设的“醉墨轩”书法班乔迁至新会所,继续推广中华文化书法艺术。锺元和学生感谢家长们历年来的支持,并希望通过新会所发扬中华书法的精粹。书法班设有成人组和学生组,方便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参与。
- 看法: “醉墨轩”书法班的乔迁和持续运营,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在数字化时代,依然有人坚持教授和学习书法,这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也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维护。它为社区,特别是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接触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对于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
沉香区基建提升工程:改善民生,提升宜居环境
- 简介: 沉香州议员吴金财指出,沉香区9项小型基建工程即将完工,第3阶段的道路重铺计划将随即展开。这些工程主要解决沉香区长期排水系统堵塞问题,并计划增设太阳能路灯改善夜间照明。吴金财还向芙蓉市政厅提出了5项全新的建设申请,包括提升道路、扩建排水沟和提升儿童游乐场设施等,特别是解决了福建普度联谊会后方长期积水的问题。
- 看法: 沉香区的基建提升工程,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安全。吴金财议员积极推动这些民生项目,并针对长期未解决的排水系统问题提出新方案,体现了地方政府在解决民生难题上的务实态度和前瞻规划。与居民的持续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了建设更贴近实际需求,共同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
金马士客家公会迎砂拉越乡亲:跨地域交流促进乡情
- 简介: 金马士客家公会日前接待了来自东马砂拉越斯里阿曼省客家公会的理事及会员,共同联络乡情。金马士客家公会会长邓亚林强调客家人重视团结、勤俭、拼搏与传承,希望通过交流加深了解,分享经验。斯里阿曼客家公会会长李志平也表示,此次交流拉近了兄弟距离,深化了客家人感情,并期望未来能不定期开展文化交流、青年联谊和公益活动,让客家精神代代相传。
- 看法: 华人社团跨地域的交流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乡情的重要方式。客家人重视团结和传承的特点,通过这样的交流得到了充分展现。通过分享经验、青年联谊等多元形式,不仅加强了宗亲之间的联系,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机会,确保客家精神能够持续地延续和发展。这对于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多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淡边“八卦内功”团体庆10周年:坚持成就健康社群
- 简介: 淡边迷你体育馆大操场进行“八卦内功”集体练功的男女学员,日前举行了成立10周年纪念。发起人林福成指出,该团体最初不被看好,但经过学员们坚持,迄今已拥有逾50名学员,实属难得。
- 看法: 一个当初不被看好的团体能够坚持十年并发展壮大,这本身就是毅力与社区力量的体现。它不仅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平台,更可能成为一个互相支持、分享生活、增进友谊的社群。这说明,只要有信念和坚持,即使是看似小众的活动,也能在社区中生根发芽,并为参与者带来长久的益处。
-
吉打默贡斗母宫打造“荧光黑金大士爷”金身: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融合
- 简介: 吉打默贡斗母宫再创纪录,打造出全马最大的50呎高“荧光黑金大士爷”金身,重超3吨,由丽华洋服纸扎企业耗时1个月精心制作。这尊大士爷金身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以黑金为主色,边缘使用荧光材料,使其在白天庄严肃穆,夜晚散发神秘荧光,更显立体感。制作过程中虽面临风势等挑战,但最终提前完成。斗母宫将于8月25日为金身开光,并举行10天庆典,届时还将有超过30个美食摊位。
- 看法: 这项巨型大士爷金身的制作,不仅展现了马来西亚传统纸扎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将传统造型与现代荧光材料结合,既保留了庄严神圣的形象,又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其更具吸引力。这表明传统文化在适应现代语境时,可以融入新的元素,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伴随的庆典和美食摊位,也提升了社区的参与度和节日的吸引力。
-
雪州“火龙果与热带水果观光2025”:打造“水果+旅游”全新名片
- 简介: 配合雪州旅游年,雪州推出全新农旅品牌——“雪州火龙果与热带水果观光2025”,旨在将本地丰富的水果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果度假”品牌形象。活动涵盖农场采摘、现场品鉴、特色餐饮、文化交流及景点推介,让游客通过味蕾和双脚感受雪州魅力。
- 看法: 雪州将特色农产品与旅游业相结合,是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区域品牌形象的创新策略。这种“水果+旅游”的模式,不仅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能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这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共赢。
-
彭亨苏丹后手工艺术品中心:推广王室织品与传统工艺新地标
- 简介: 彭亨苏丹后东姑阿兹莎手工艺术品中心于今年2月1日正式开放,旨在提升彭亨传统工艺,尤其是王室织品“彭亨皇家织锦”的地位。游客可在中心内了解马来传统织品的历史与工艺演进,观赏编织示范,并欣赏融合现代设计的传统礼服与主题创作服装。中心还设有复古陈设,增加了文化质感,并可参观周边景点。
- 看法: 苏丹后手工艺术品中心的成立,是马来西亚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方面的积极举措。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彭亨传统工艺的平台,更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赋予了这些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具时代魅力和市场价值。这有助于提升当地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同时促进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发展。
-
芦骨拉惹朱玛安中学学生:国内外华文学术赛屡创佳绩
- 简介: 芦骨拉惹朱玛安中学华裔学生在多项全球华文创作比赛和本土华文学术嘉年华中屡获殊荣。包括在“2025年国际儿童及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中,共有53份作品获奖,田子乐同学获得初中组新诗金奖,学校和指导老师也分别获得“杰出教育大奖”和“杰出指导老师奖”。在“2025年森州华文学术嘉年华”中,辩论队获得冠军并蝉联三届,多名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获奖。在“第25届全球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中,康乙芊获得一等奖,另有学生获得三等奖。
- 看法: 拉惹朱玛安中学学生在国内外华文学术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华文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学生的出色才华。这不仅是学校师生的荣耀,也反映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深厚底蕴和活力。这些荣誉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无疑是巨大的激励,有助于培养更多未来的文化传承者和创作者,也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增添了光彩。
-
舞蹈家李翊通:疫情下不弃舞蹈梦,转行按摩师再续舞缘
- 简介:: 资深舞蹈家李翊通因2020年疫情冲击,无奈结束了亲自创办的舞蹈学院,之后转行成为按摩师。尽管如此,他对舞蹈的热爱从未停止,现在舞蹈是他的副业和评判工作。他曾获得多项国内外舞蹈比赛冠军,即使负伤也坚持完成比赛。早年他为了学舞,不惜搭乘2小时巴士,投入微薄收入在学习和交通费上。他曾自费赴香港进修,并成为埃及著名肚皮舞导师的首位男学生。
- 看法: 李翊通的故事是一段充满韧性与激情的人生篇章。疫情的冲击迫使他面对巨大的挑战并做出职业转型,但他“不弃舞蹈梦”的精神令人敬佩。这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极致热爱和坚持,也反映出许多艺术工作者在特殊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他们积极适应、寻找新出路的勇气。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热爱是不会被困难打倒的,它会以各种形式在人生舞台上继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