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钟灵中学校刊
这份校刊收录了该校师生的散文、诗歌、游记、演讲记录以及学校公告和招生信息。其中,学生作品展示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学习经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学校刊物还提供了校内账目、课程设置等详细信息,并刊载了当时马来半岛的工商业、历史地理、土著民族风情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包含报纸、药房、商家广告,全面展现了当时学校的教学情况和社会文化图景。
《1926年钟灵中学校刊》是一本具有重要历史和教育意义的刊物,它不仅记录了钟灵中学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也反映了当时南洋华侨社会的面貌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整本刊物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章节:
目录
刊物以详细的目录开头,清晰地列出了所有文章的标题及作者(或来源),按照“序”、“弁言”、“发刊辞”、“调查”、“游记”、“社会”、“自然科学”、“史地资料”、“日记”、“文艺”、“附录”等大类进行分类,展现了刊物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序
序言部分共三篇,分别由王培孙、曹仲渊和钱鹤草撰写。
- 序一(王培孙撰):王培孙先生表达了对顾因明先生办学理念的认同,尤其推崇其注重实践、反对空谈的教育方针。他强调了华侨教育的两个核心要点:一是鼓舞爱国精神,二是养成实业知识。他认为在国家危难之际,炎黄子孙应同心合力抵御外敌、振兴实业。刊物中“调查”、“演讲”、“自然科学”和“史地资料”等栏目,正是顾因明先生这些教育思想的体现。
- 序二(曹仲渊谨序):曹仲渊先生赞扬了顾因明先生在南洋办学的尽心尽力,指出他勤于督导学生,添置图籍,并因材施教。顾先生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还鼓励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如商业户调查和男女结婚年龄统计等。序中还提到钟灵中学在顾先生的努力下,办学成绩斐然,曾举办展览会,吸引了各界人士关注。
- 序三(虞山钱鹤草于上海招商局公学):钱鹤草先生对顾因明先生在南洋华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表示敬佩,认为顾先生对华侨信仰和地方感情有深远影响,其成就不仅是钟灵中学和南洋华侨的荣耀,也是祖国的荣耀。
弁言
由陈富壁禅甫识于光华日报编辑室。弁言阐述了校刊的创办宗旨,即“革除课艺之窠臼,不尚肤泛之佗,而以调查記述为中心”。它旨在培养学生冷静绵密的头脑,以应对国民思想中笼统简单的弊病,从而在学术和事业上打下坚实基础。这强调了校刊的实证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发刊辞
由马亨云撰写。发刊辞指出校刊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本校的成绩,使各界人士了解学校的成就并获得信任,从而增进他们对教育的热心。同时,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展示学业成果的平台。
调查
此章节是校刊的一大特色,收录了学生们对当地工厂、社会现象和学校的实地考察报告。
- 广同和木厂记:详细记录了木厂的地理位置、规模、作业流程,以及工人的工作方式。
- 日进米厂调查:介绍了米厂的碾米过程、大米种类、工人数量、稻谷来源和交通运输情况。
- 巴双陈嘉庚黄梨厂参观记:探讨了南洋农业发展现状,并详细描述了陈嘉庚黄梨罐头厂的生产流程和先进机械,赞叹其高效。
- 参观硕莪较记/泰益硕莪新较参观记:多篇文章共同记录了参观硕莪(西米)厂的经历,包括工厂位置、周边环境、生产流程(从硕莪根到西米珠的制作)、经营状况、资本和劳工情况。文章强调实地调查的重要性,认为这有助于增进常识、解决实际问题。
- 参观万德美椰油新较记/黄花岗纪念日参观葛德美新油较记/参观万德美油较记:多篇记录了对椰油厂的参观,介绍了椰子从剥皮、研磨、烘干、压榨到出油、制饼的全过程。文章还提及工厂的资本、工人数量、销售市场,并反思了实地考察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 新振兴锡矿调查纪略:概述了马来半岛锡矿业的概况,具体介绍了新振兴锡矿的位置、规模、资本、工人构成、工资、工作时间及锡的淘洗过程。文章也提及开矿的风险性。
- 槟城华侨学校调查:详尽地列举了槟城当地的华侨学校,包括它们的名称、地址、管理人员、师生人数、学级、创办年月及学费等,并附有备注,提供了当时华侨教育的宝贵资料。
- 华侨结婚年龄之管窥蠡测/槟城华侨结婚年龄百分比较表:这是一项社会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槟城华侨的结婚年龄,并与现代生理卫生学的标准进行对比,探讨了同姓结婚等问题。
- 斗鸡场参观记/观斗鸡:记录了对斗鸡场的参观,描述了斗鸡的场所、斗鸡的特性、训练和斗鸡过程,以及该行业因经济困难而衰落的现象。
- 佛头廊监狱参观记:记录了对监狱的参观,包括监狱设施、犯人情况、劳动改造及产品销售,并指出偷窃是犯人中最常见的罪行。
- 槟城日本商店调查表/槟城公市调查表附记/槟榔屿所见华字日报一览表:这些表格提供了槟城日本商店、公共市场和华文日报的详细信息,是了解当时槟城商业和媒体生态的重要资料。
- 暹属勃参埠调查:对暹罗勃参埠的地理、气候、居民构成、语言、生活习惯、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商业、交通、教育和主要物产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特别提到了当地人民的迷信习俗。
游记
此章节收录了师生们的各地游览经历,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有对风土人情的观察和思考。
- 热海箱根纪游:作者详细记录了在日本热海和箱根的旅行,包括雪中跋涉、温泉体验、芦之湖风光以及旅行中的趣事和困境,如交通不便和意外受伤。
- 黄花岗纪念日旅行大山脚记/黄花岗纪念日远足记:记录了学生在黄花岗纪念日期间前往大山脚和槟榔屿参观椰油厂的远足活动。文章不仅描写了沿途风光和工厂情况,还穿插了对七十二烈士的缅怀和爱国精神的弘扬。
- 参观马来农圃展览会记/参观马来农圃展览会拾零:详细描述了在吉隆坡参观马来农艺展览会的见闻,包括各种农产品、手工艺品、橡胶制品、卫生展览,以及航空表演、斗狗和婴儿比赛等娱乐活动。文章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卫生观念的观察。
- 旅行太平记/太平旅行记/太平湖游记/登太平山:多篇游记集中描述了太平的旅行经历,包括行程规划、火车与船只的体验、太平湖的自然美景、博物院的参观、以及攀登太平山的过程和感受。文章反复强调旅行对于增长知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 吉隆坡旅行记略/旅行吉隆坡五日记/旅行吉隆坡记:多篇文章共同记录了对吉隆坡的旅行。师生们参观了博物院、黑风洞、巴生港口、煤矿和火柴厂,对当地的交通、商业、工业和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了解。文章体现了学生们对社会考察的热情和对祖国命运的思考。
- 由横回国沿途漫记:记录了作者从槟城回国的旅程,途经新加坡、香港、汕头、潮州等地。作者详细描写了沿途的交通工具、城市风貌、物价、风土人情,并穿插了个人感想和对国家现状的担忧。
- 双溪牙兰游记/游双溪牙兰林连登园记:学生们对双溪牙兰地区的考察,参观了林连登先生的橡胶园和西米厂,了解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劳工生活,并思考了贫富差距的问题。
- 秀霞园游记:一篇描写参观秀霞园的游记,园中景色优美,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远离尘嚣的惬意和对世事变幻的感叹。
- 浮罗交岛怡纪游:仅在目录中列出,未提供具体内容。
社会
此章节收录了多篇社会调查报告,部分内容与“调查”章节重叠,主要关注华侨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 华侨结婚年龄之管窥蠡测:通过对槟城华侨结婚年龄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传统习俗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 斗鸡场参观记:描述了斗鸡场的景象和衰落。
- 佛头廊监狱参观记:介绍了监狱的运作和犯人情况。
- 槟城日本商店调查表/槟城公市调查表附记/槟榔屿所见华字日报一览表:提供了槟城商业和媒体的统计数据。
自然科学
此章节主要聚焦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自然现象的探讨。
- 无线电学述概/无线电问题:介绍了无线电的基本原理、信号干扰的解决办法、安全问题,并展望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 南洋华侨之自然科学:简要提及马来半岛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锡矿和油页岩。
- 树胶种植法:详细介绍了橡胶树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播种、移栽、除草、施肥、割胶等,并指出中国农民在种植技术上的不足。
- 生物共栖学:深入探讨了生物界中的共栖现象,包括独立、寄生和共栖三种生活方式。文章通过大量生动案例(如鳄鱼与鳄鸟、寄居蟹与海葵、蚂蚁与蚜虫、壁虱与樟树、动物与水藻)详细解释了互利共栖与片面共栖的概念,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复杂关系。
史地资料
此章节提供了南洋及周边地区的地理和人文资料。
- 马来半岛之矿物:详述了马来半岛最重要的矿产——锡矿,并提及其他矿物资源。
- 马来族之生活状况及其风俗:详细描绘了马来人的日常生活、饮食、服装、婚丧嫁娶、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并对其天性懒惰、经济简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 槟城各学校调查:已在“调查”章节中详细提及。
- 怡保概况:全面介绍了怡保的地理、人口构成(华侨居多)、经济(锡矿、橡胶)、商业、社会问题(迷信、教育不足)以及当地的教育发展情况。
- 太平概况:介绍了太平的交通、商业、人口、社团和教育情况,特别是市场和社团建设。
- 暹罗概况:对暹罗(泰国)的地理、人口、教育、军事、交通、气候和宗教进行了概括性介绍,指出暹罗在国家自主性方面强于当时的中国。
- 暹属勃参埠调查:已在“调查”章节中详细提及。
- 武来岸概况:介绍了武来岸的经济、商业、职业、风俗和治安状况。
日记
日记章节汇集了多位学生(如庄吉祥、陈君、王振栋、谢明章、贺守礼、张志华、杨国华、李金煌、郑通辉、汪开明、胡均、杜白生(“牛”))的日常记录和个人感想。这些日记内容包罗万象:
- 日常生活:上课、自习、体育锻炼、散步、逛街、看电影、探亲访友、家务劳动等。
- 个人情感:求学的困惑、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人的思念、对病痛的忍受、对友谊的珍视、对迷信的批判等。
- 社会观察:对时事新闻(如孙中山逝世、军阀混战)、社会风气(如赌博、迷信、奢侈)、交通状况(摩托车撞人、人力车夫纠纷)、市场活动(年关景象、商品销售)等都有细致入微的记录。
- 哲学思考:部分日记还流露出对人生、命运、苦乐、道德、奋斗等深层问题的思考,例如“人生百病为欢几何”,“无苦无乐”,“虚伪的仪式”等。
- 杜白生(“牛”)的日记:这一系列日记(文艺部分也有一篇很长的关于“牛”的故事)尤为突出,它通过一个贫困学生的视角,描绘了其家庭从富裕到衰落的境况,以及他个人在困境中努力求学、自我改造的心路历程,最终成为一个“澈底改造的新青年实行家”。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和励志意义。
文艺
此章节是刊物的文学艺术创作部分,包含发刊辞、纪念颂词、评论、诗歌和小说等多种文体。
- 校刊发刊辞:多篇拟校刊发刊辞,阐述了校刊的宗旨、目标,以及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期望。
- 同学录发刊词:强调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认为这是解决社会矛盾、建设国家的基础。
- 明新社三周纪念颂词:多篇颂词赞扬明新社在促进文化、教育、社会改良方面的贡献,呼吁青年人努力奋斗。
- 论葬书之荒谬/论普及南洋华侨教育之必要:对迷信(葬书风水)和华侨教育问题(国文教育的普及)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探讨,呼吁华侨重视教育、摒弃陋习,增强民族认同和竞争力。
- 求学应保持康健论:强调了健康在求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告诫学生不要因过度学习而损害身体。
- 论婚礼仪式之亟须破除/改良婚礼议:对传统及所谓“新式”婚礼的虚伪、浪费进行了批判,主张彻底改良婚礼,使其简单、真实、回归爱情本质。
- 说烟酒之害/说种痘之必要:科普类文章,分别论述了烟酒对身体的危害和种痘(疫苗接种)预防天花的重要性。
- 苦富说:探讨了财富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烦恼,指出物质的富裕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 鸟说:通过燕子和老鹰的对比,探讨了动物对人类的益处与危害,引申出对人品善恶的思考。
- 展覽成績之旨趣:解释了学校举办成绩展览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进步,同时批判了作假虚荣的展览。
- 对某君半途辍学之感想: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半途辍学的原因与影响,强调了坚持不懈、战胜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自我学习。
- 我之悬史:一篇关于作者家庭兴衰的自述,反映了因赌博、吸毒等恶习导致家道中落的惨痛教训,也展现了在南洋华侨社会中艰苦奋斗的历程。
- 潮/今后/过去与将来/阴历元旦之所见:多篇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未来(祖国和个人)的希望,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感悟。
- 读《埃及上古史》后之感触:通过对古埃及文明兴衰的思考,引申出对人类欲望、道德与国家命运的哲学反思。
- 小说:
- 《春生的病》:一个关于富家子弟春生因暴饮暴食而生病,最终在父亲教导下学习卫生知识并改过自新的故事。
- 《老钟》:讲述了一个村庄里的老钟因疏于维护而失去报时功能,象征着社会中因懒惰和忽视而导致的标准沦丧。
- 《一个苦学生》:描绘了贫困学生自强的求学之路,强调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最终通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
- 《图画师》:讲述了少年胡均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与成长,从模仿到创新,最终成为一代名画家的励志故事,其中穿插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对艺术的思考。
- 《牛的心血》:一篇长篇小说,通过“牛”这个绰号的由来,以及对杜白生家庭兴衰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因享乐、挥霍、迷信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导致个人和家族衰落的现象。文章重点刻画了“牛”在经历苦难后的自我觉醒与改造,从一个“血气枯竭的笨牛”蜕变为一个“活泼有为、实践力强的新青年”,最终投身救国事业。这篇小说带有强烈的寓言色彩和教育目的,是刊物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 诗歌:刊物中收录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诗歌作品,作者多为师生,如贺守礼、杨赞、玉书、汪开竞、少苏、起予、因明、东木、壁禅、林春汉等。诗歌内容广泛,包括咏物、写景、抒情、怀古、感时等。它们描绘了南洋的自然风光(海边月夜、太平山景色、雨景、花草),表达了对军阀混战、民族危亡的忧思,以及对青年人奋发向上、改造社会的期盼。部分诗歌短小精悍,富有哲理。
附录
附录部分提供了学校的重要资料和一些商业广告。
- 钟灵中学全校员生著作:记录了学生和教员的作品信息。
- 修正钟灵中学校章程:详细列举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命名、宗旨、地址、学制、入学资格、学费、职员职责、会议制度、校规(如品行、课堂纪律、请假、作弊惩罚)、考试规则及级长服务须知等。这为了解学校的日常运作提供了基础。
- 钟灵中学校于第一届毕业式成绩展览会纪盛/钟灵中学毕业式志盛/钟灵中学第三届高小毕业式并展览会之盛况/钟灵中学第二届成绩展览会参观记:多篇文章记录了学校历届毕业典礼和成绩展览会的盛况,包括嘉宾演讲、学生作品展示(如习字、图画、标本、调查报告等)和颁奖情况。这些记录反映了学校在教学上的努力和学生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学校对外交流和获得社会认可的愿望。
- 本校第一次成绩展览会售画表/奖金表:列出了在展览会上出售的画作及其价格,以及获奖作品和奖金,反映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才华和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 钟灵中学军乐队周年纪念/钟灵中学欢迎李登辉博士茶会纪略:仅在目录中列出,未提供具体内容。
- 钟灵中学校课余运动会秩序:详细列出了学校课余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时间和运动员名单,显示了学校对体育活动的重视。
- 表扬名医:刊登了田世光和李子云两位医生的广告,介绍了他们的医术专长和诊疗范围,特别是李子云医生对其发明“血中霉菌症”特效药的宣传。
- 新国民日报/庄茶泉龙城板/振权公司:刊登了报纸、茶叶和贸易公司的商业广告,展示了当时南洋的商业生态。
- 南华中旨趣之会协:列出了南华中会的宗旨,主要涉及南洋的教育、产业、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体现了华侨社会对自身发展和与祖国联系的关注。
- 钟灵中学校董捐助名录:列出了学校董事和捐款人名单,显示了华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慷慨支持。
- 钟灵中学校筹办经过简略:简要介绍了学校的筹备和正式成立过程,包括人员选定和初期班级设置。
- 钟灵中学董事部谨启:学校董事部发布的一般性启事。
总的来说,《1926年钟灵中学校刊》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刊物。它不仅是钟灵中学教学成果和师生风貌的集中展现,更是研究20世纪20年代南洋华侨社会、教育、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史料。刊物强调实地调查、实用知识和爱国主义,倡导科学精神和自强不息,并对社会弊病进行批判和改革的呼吁,展现了当时华侨知识分子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刊中大量的学生作品,特别是日记和小说,生动地记录了青年一代的成长烦恼与思考,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