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巴生滨华中学毕业特刊
这本毕业特刊,其中包含了巴生滨华中学的详细校史、对2019届毕业生的祝福与感言,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简介和寄语。特刊还展示了初三和高三各个班级的照片、班级使命与目标,并刊载了部分高三毕业生的毕业感言,共同记录了学生们在中学的成长历程和对未来的展望。
《2019年巴生滨华中学毕业特刊》不仅是一本简单的毕业纪念册,更是一部承载着学校历史、师生情谊、教育理念与未来展望的丰富文献。它精心编排,以“火车站”为主题,将中学六年比喻为一趟旅程,每一个“站”都代表着特刊的不同章节,寓意着毕业生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这本特刊通过文字、图片和感言,全面展现了滨华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所有滨华人珍贵的回忆宝库。
各章节内容详解:
第一站:开篇与校史追溯 特刊的开篇以“编后语”奠定基调,它深情地回顾了第55届高中毕业生在滨华度过的青春岁月,强调了他们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点滴,并寄语他们以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迎接未来。紧接着,“安特卫普火车站”作为旅程的第一站,可能象征着学子们最初踏入滨华校园的懵懂与期待。
“校徽与校园设施”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标志和物理环境。校徽由已故陈金沙老师设计,其顶端弧形与两旁平线象征“脑手并用”,下部三角形代表“智仁勇”,内分四格为“勤勇信慎”的校训,中间图案则寓意着学校致力于各科学习,与时代并进。校园地图和设施,如七个习惯大树、光前楼、松木楼、松林图书馆、松林讲演厅等,勾勒出学生们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空间。
“滨华校史”部分是特刊的核心,它以编年体的方式详细记录了滨华中学从1890年代巴生华人移民为子女创办私塾的缘起,到1923年杨古杰等侨领创办华侨夜学,直至2019年学校发展壮大的历程。这一部分详述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
- 草创多月 (1923-1939年):记录了华侨夜学的成立与早期发展,以及学校多次迁址和增设日学,更名为华侨学校的经过。
- 建校时代 (1940-1941年):首次拥有自己的校地和校舍,学生人数激增至1200余名,教材多采用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版本。
- 日据时代 (1941-1945年):学校被日军用作日语学校,华文教育遭受奴化政策干扰。
- 振兴时期 (1946-1958年):战后学校复课,增设初中部并改名“华侨中小学校”,扩建教室,为英校生开设华文班,并坚定拒绝英殖民政府的国民学校化献议,维护华文教育本质。
- 建设与护根时期 (1958-1972年):中小学“分家”后,巴生华侨中学(后改名为滨华中等学校)坚决拒绝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成为全国16所不改制的华文独立中学之一,强调维护民族文化根基。这一时期还记录了新校舍和礼堂的筹建与落成,以及卢耀仙董事长和刘怀谷校长为学校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 艰困与低潮时期 (1973-1986年):面对华文独中学生短缺的困境,学校通过董事会改革、校友支持、设立助学金等方式积极应对挑战,并制定了短、中、长期发展计划。
- 改革与振兴时期 (1987-1997年):董事会革新校政,引入校友参与,推行“以校养校”理念,筹建新校舍、大礼堂和行政大楼,并设立电脑中心、改善教师薪酬,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和校园伦理计划。
- 发展与跃进时期 (1998年迄今):学校在基建、教学素质方面持续提升,如教室冷气化、设立英语中心、推行“七个习惯领导力”课程、建设八层及九层新校舍和新宿舍。学生在各方面屡创佳绩,学校也获得了私立学校品质标准五星级认证和七个习惯灯塔学校的荣誉。这一时期还提出了“MH437”办学理念,涵盖现代化、和谐、4Q能力、三语并重和培养七个习惯领导力学生。
第二站:机构感言与董事会介绍 这一部分收录了校内三大机构的感言,包括吴丽琪校长的毕业赠言、校友会和家教协会(家协)的献词。这些感言不仅向毕业生表达了祝贺和期许,鼓励他们终身学习、保持正确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4C能力),还特别强调了独中办学的不易,以及董事部、校友和家长对学校发展无私的奉献。其中,谢松坤董事长曾说:“他们是以自己的青春换取学校的青春!”。此外,本章还列出了滨华中学2018-2020年度董事会、校友会和家教协会的全体理事名单,展现了学校强大的后盾和社区支持。
第三站:教职简介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职员,包括校长、副校长、各处主任、科组长及各科教师。每位教职员都附有个人照片、担任职务和一句简短而充满智慧的赠言,这些赠言不仅饱含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教师们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
第四站:校园活动 此章节目录中虽有列出,但您提供的资料中未包含具体内容,通常此类章节会通过图片和简短文字回顾学校一年中的各项精彩活动,如社团表演、运动会、文化节等,展现校园的活力与多元。
第五站:初三班级 这部分展示了各初三班级的使命宣言和目标。这些宣言和目标涵盖了学业成绩、纪律、卫生、环保实践、体育参与和班级凝聚力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初中生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规划。
第六站:高三班级 作为特刊的重中之重,这一章节是毕业生的专属舞台。它分为高三理科班和高三文商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简介、班导赠言和学生毕业感言。
- 班级简介:概括了各班的特色和学生们的共同经历,充满了对高中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 班导赠言:班主任们结合各自班级的特点,为毕业生送上了语重心长的祝福和人生哲理,鼓励他们勇敢追梦、感恩生活、不畏挫折、持续学习。
- 学生毕业感言:这是最能体现个体情感的部分。学生们回顾了六年的中学生活,表达了对师友的感谢、对母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决心。这些感言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的印记,从懵懂到成熟,从抱怨到感恩,真诚而感人。
第七站:毕业联谊会与会歌 这部分展现了毕业联谊会的组织架构和执委们的感言。执委们分享了筹备毕业特刊和活动的辛劳与收获,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他们表示,虽然过程充满挑战,但这些经历让他们受益匪浅,学会了时间管理、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本章还收录了由陈勇铭、刘胤玮、陈万勰、陈力彩作词作曲的第55届毕联会会歌《青春篇章》的歌词,歌中充满了对青春的赞歌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八站:祝福栏 这一章主要展示了应届毕业生的集体照片 ,以及来自各界的祝福。它象征着毕业生们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也凝聚了师长、亲友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第九站:商业广告 特刊的这一大章节刊登了各类商业广告,其中不少广告语也融入了对毕业生的祝福或人生哲理。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滨华中学的支持,也为特刊的制作提供了经费。
终点站:编后语 特刊的最后是“编后语”,编辑团队再次回顾了特刊的制作过程,对所有参与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向毕业生们送上最美好的祝愿。他们希望特刊能成为毕业生们珍贵的回忆,鼓励他们带着滨华的精神,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发光发热。
总结: 《2019年巴生滨华中学毕业特刊》是一部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纪念册。它不仅系统地回顾了滨华中学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和最新的发展成就,更通过师生、校友的真挚感言和对各班级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学校“成人成才,培育高品格、高效能学生”的使命。特刊中渗透的“MH437”办学理念和“七个习惯领导力”课程,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和对素质教育的追求。
这本特刊是毕业生们青春记忆的载体,是滨华中学精神的传承,也是一部见证华文独中艰辛发展与辉煌成就的珍贵史料。它将成为毕业生们未来人生道路上,随时可以翻阅,从中汲取力量和温暖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