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财经/要闻20250810
根据您提供的来源,以下是新闻标题及简介的整理,并附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A. 国内社会公正与治理
- 安华:不论谁的孩子 透明不包庇查扎拉案: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强调,必须透明调查沙巴中一学生扎拉·凯丽娜坠楼身亡命案,绝不能包庇任何人,并已联系相关部长确保调查公正。
- 总检长令开棺验尸:总检察署因存在疑点,已下令开棺展开第二次尸检。武吉阿曼刑事调查局总监也亲自监督,以避免包庇印象。
- 逾千民众上街高呼 千千万万扎拉站出来!:沙巴山打根等地逾千民众举行“守夜”活动,高举标语为扎拉伸张正义,要求查明真相。
- 沙政府挺总检署重查:沙巴首长哈兹兹欢迎总检察署重查此案,强调为扎拉伸张正义是共同诉求。
- 内长:收集证据 掘出遗体解剖:内政部长赛弗丁证实警方将依指示掘出扎拉遗体解剖,确保司法公正。遗体已于周六晚挖出送检。
- 土团青:2部长失职 “赛弗丁法丽娜应辞职”:土团党青年团指内政部长和教育部长在此案中失职,要求两人引咎辞职,并呼吁成立特别研讯庭。
B. 经济、贸易与投资
- 同税率却处劣势大马比印泰艰:经济学家指出,在美国对等征收19%关税的情况下,大马中小企业因成本结构劣势(平均月薪显著高于印尼和泰国),所面临的挑战显著大于泰国及印尼。
- 70%企业拓新兴市场受阻:大马厂商联合会表示,多数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时面临知识欠缺、高分销成本、法规复杂等障碍。
- 设出口基金助缓关税 强化自贸协定支援:业界建议政府设立出口援助基金、强化自贸协定支援,并提供减税等长期结构性支持,以助企业应对关税冲击。
- 宾哈蒂布局东南亚 指定大马为投资中心:迪拜房地产开发商宾哈蒂指定马来西亚为东南亚投资枢纽,旨在吸引区域买家投资其迪拜高端住宅项目,因看好大马高净值人群增长和成熟金融体系。
- 大马半导体何去何从:美国对外国半导体征收100%关税的威胁,可能导致大马半导体产业面临冲击。分析员建议大马争取豁免,多元化出口市场,并向IC设计、先进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 大国博弈夹缝中 大马盼当东盟AI中坚力量:数字部秘书长表示,大马有望在全球两大超级大国竞争中,在人工智能(AI)领域开辟“第三条道路”,并计划推动国家成为区域AI中心。
C. 国内政治与治理
- 未来5年,大马发达?:第13大马计划(2026-2030)总拨款6110亿令吉,但每年发展开支仅占年度财政预算约三分之一,大部分收入用于行政开支和退休金,导致财政赤字持续严峻。
- 可负担房屋的都市悖论:政府建设的可负担房屋,因引入高端住宅设施导致管理费高昂,使低收入群体面临“买得起却住不起”的困境。专家建议应以“低维护、低能耗”为设计标准,并提供政策支持。
- 加烟草税,网民买单吗?:首相安华考虑调高烟草税以促进公共健康,此举引来支持与反对两派声浪,部分网民担忧生活成本上升并可能助长走私活动。
- 吴添泉:确保政治稳定 冀政府任期至届满:华总总会长吴添泉强调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呼吁杜绝极端政客操弄种族、宗教、皇室等敏感课题。
- 拉菲兹为政府护航 “第13大马计划非不尽人意”:经济部前部长拉菲兹辩护称第13大马计划是政策文件而非简单项目清单,并支持强制学前教育和提前完成中学教育的建议。
D. 国际关系
- 特朗普:15日将与普丁会面 俄乌协议涉领土转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8月15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丁会晤,讨论结束俄乌战事,可能涉及领土转让,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拒绝让步。
- 不满特朗普课高关税 印度或取消访美中止军购:印度因美国对其加征高额关税,正考虑暂停购买美国武器装备并取消防长访美计划。
- 时隔7年复办中日韩农长今会晤: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时隔7年恢复举行,将聚焦农业合作与绿色发展。
- 中美AI竞争:世界两大科技强国之争: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上迅速崛起,与美国齐头并进,双方在算法、开源、投资和人才方面展开激烈竞争,AI已成为两国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关键工具。
- 中欧峰会备说备话: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成果有限,双方在经贸失衡、中国补贴、俄乌战争及人权等问题上分歧明显,欧盟强调需“再平衡”关系并“去风险化”。
- 印菲南海『合作』能走多远?:菲律宾与印度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但印度此举被视为对美压力的回应,其与菲律宾的“合作”可能仅是权宜之计,印度正寻求重新平衡全球伙伴关系,并向东方阵营靠拢。
- 调解泰柬冲突的居功者:马来西亚首相安华成功斡旋泰柬边境冲突停火,展现了区域领导力,但也因泰方后续扣押柬埔寨士兵,使停火协议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E. 社会议题
- 流浪汉的鸡骨头 饭里鸡骨头,藏着社会病:网红拍摄向流浪汉施舍鸡骨头的影片引发批评,文章指出这种为流量牺牲道德的行为,折射出家庭、学校及网络教育的全面失能,并呼吁社会关注流浪汉问题。
- 当心灵修行变成逃避躲藏:文章探讨“灵性绕道”现象,即人们无意识地转向灵性修行以逃避痛苦或情感问题,强调真正的心理成长是面对和处理痛苦,而非压抑或美化逃避。
- 阳光充沛,维生素D却不足?:医生指出大马约65%人口患有维生素D不足或严重缺乏,即使阳光充足,也因生活作息导致日晒不足,强调维生素D对身体功能的重要性。
看法
这些新闻来源描绘了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马来西亚,它在应对国内问题的同时,也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
首先,扎拉·凯丽娜命案是国家公正与透明度的一次严峻考验。首相安华对透明调查的明确表态以及总检察署罕见地命令开棺验尸,都显示出政府解决此案的决心。然而,民众的大规模集会和对相关部长的指责表明,公众对现有体制的信任度不高。这突出强调了政府必须持续加强机构透明度和问责制,以重建民众信心,尤其是在涉及未成年人霸凌和潜在包庇的敏感案件中。
从经济层面看,马来西亚正身处全球贸易的漩涡之中。美国加征的关税对以出口为导向的马来西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构成了巨大压力。面对生产成本劣势,大马迫切需要多元化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优化生产结构。政府层面的建议,如设立出口援助基金、强化自贸协定支援以及吸引高端投资,都体现了积极应对的姿态。但同时,第13大马计划在财政上面临的挑战,以及企业在拓展新兴市场时遇到的障碍,都意味着结构性改革和政策落实的韧性至关重要。
在科技领域,马来西亚渴望成为东盟人工智能的中坚力量,这在全球两大科技巨头(中美)竞争的背景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其开源策略,预示着激烈的竞争。马来西亚要开辟“第三条道路”,不仅需要吸引战略投资,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甚至将AI知识普及到各个教育领域,包括私塾教师。
国内治理方面,财政困境依旧是政府的“难言之痛”。大部分国家收入用于行政开支和退休金,使得发展开支捉襟见肘。这解释了政府为何考虑调高烟草税或扩大销售及服务税征收范围,尽管这些措施可能引发民众对生活成本上涨的不满。此外,可负担房屋的“都市悖论”揭示了政策制定与实际生活负担之间的脱节,提醒政府在规划时需更注重长期运营成本和民生福祉。
在社会议题上,网红施舍鸡骨头给流浪汉的事件直击社会痛点。它不仅是对网络“流量为王”病态价值观的深刻批判,也暴露了家庭、学校教育在道德和价值观培养上的缺失。文章也犀利指出,政府对这种教育危机缺乏警觉,却对一些细枝末节的政治事件反应过度。过度依赖屏幕、情感逃避(“灵性绕道”)等现象,都暗示着现代社会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性缺失和精神困境的挑战。
总而言之,马来西亚正经历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国内外挑战并存。政府的积极应对策略、对区域领导力的展现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值得肯定。然而,要真正实现“昌明大马”的愿景,除了宏观经济政策,更需要提升治理透明度和问责制,加强社会安全网,并从教育根源上重建社会道德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稳步前行,并确保国家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