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著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该书中文版由万丹和刘宁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核心概念黑天鹅事件指的是具有意外性、极端影响力事后才可解释和预测的事件。作者认为,人类倾向于过度依赖已知经验,并高估自身预测能力,尤其是在极端斯坦这种少数事件能产生不成比例影响的环境中,这导致我们忽视了这些罕见而影响深远的事件。文本通过自传性插叙历史案例,例如黎巴嫩战争和1987年股灾,批判了这种证实谬误叙述谬误,并强调了怀疑主义在理解不确定性中的重要性,建议读者应关注反知识,即我们所不知道的事物,而非仅仅局限于已知。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撰写的一部颠覆性著作,旨在揭示人类对随机事件的盲视,尤其是对那些极具影响力但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的无视。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挑战传统智慧,指出在现代复杂且循环性日益增强的环境中,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预测是多么不切实际。

 

作者将黑天鹅事件定义为满足三个特点的事件:

 

  • 意外性(稀有性):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过去没有任何证据能确定它发生的可能性。
  • 极端影响(巨大冲击性):它会产生极大的后果。
  • 事后可解释性:虽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使其变得可解释和可预测。

 

全书结构清晰,从心理学层面探讨人类的认知偏差,深入到商业、自然科学,最终探讨极端事件的数学模型,并提供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极端斯坦与黑天鹅现象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当前事件,以及存在的各种偏差。

 

  • 第一章:自我欺骗的人类
    • 本章探讨了人类在面对历史和社会演变时,普遍存在的自我欺骗倾向。作者指出,历史和社会不是缓慢爬行的,而是在一步步跳跃。
    • 作者提出了三重迷雾来概括人类在对待历史问题时常犯的毛病:
      1. 假想的理解:在复杂(或随机)的世界中,人们以为自己知道正在发生什么。
      2. 反省的偏差:我们只能在事后评价事物,就像只能从后视镜里看东西,使得历史在历史书中比在经验现实中显得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3. 对事实性信息价值的高估以及权威和饱学之士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进行柏拉图化(过度分类和简化)时。
    • 作者通过黎巴嫩内战的亲身经历,强调了许多重大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人们事后编造解释的倾向。他批评了媒体和专家在报道和分析事件时常见的结群现象和武断分类,认为这简化了复杂性,成为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器。
  • 第二章:出版业中的黑天鹅
    • 本章通过虚构小说家叶夫根尼娅的意外成功,生动展示了正面黑天鹅事件的典型例子。叶夫根尼娅的书最初被断言只能卖出极少量,却最终销量达数百万册,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誉,并使一家小型出版社一跃成为大公司。
    •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某些领域(如出版业),成功是高度集中的,少数作品获得绝大部分回报,而传统出版商的专家往往无法预测这种突破性的成功。
  • 第三章:极端斯坦与平均斯坦
    • 本章详细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随机性世界:
      • 平均斯坦(Mediocristan:特点是不具突破性,个体事件对总体影响甚微,如身高、体重、卡路里摄入量、牙医收入等。它遵循高斯钟形曲线分布,预测相对容易。
      • 极端斯坦(Extremeistan:特点是具有突破性,少数个体能够对整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如财富、图书销量、名人知名度、金融市场波动等。黑天鹅现象主要源于极端斯坦,因为少数事件已经对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 作者用著名作家与面包师的例子,区分了可伸缩不可伸缩的职业,前者产出与劳动无关,能十倍百倍增加收入,后者需要增加劳动和时间。
  • 第四章:1001——如何避免成为失败者
    • 本章引出了核心的归纳问题(火鸡问题):过去1000天的观察并不能告诉你第1001天会发生什么。火鸡每天被喂食,越发相信人类友善,却在感恩节前被屠宰。
    • 这说明我们从过去获得的知识,实际上顶多是无关痛痒或虚假的,甚至是危险的误导。黑天鹅事件是笨人的问题,其发生与我们的预期有关。
  • 第五章: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 本章重点探讨了证实谬误回路错误
      • 证实谬误:我们天生倾向于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理论的例子,而这些例子总是很容易找到。
      • 回路错误:混淆没有证据表明X发生证据表明X不发生
    • 作者推崇卡尔·波普尔的证伪方法: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来接近真相。一个反例足以推翻理论,而无数正面例子也无法完全证实理论。
  • 第六章:叙述谬误
    • 叙述谬误是指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强加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我们偏好简洁的故事而非原始真相,这严重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思维反应,尤其在稀有事件上。
    • 这种谬误源于人类简化复杂性的生物需要。它使我们误以为世界比实际的随机性更小。作者还指出,记忆会根据事后信息和因果关系,无意识地改写过去的事件。
    • 疗法:通过实验而非讲故事,通过体验而非历史,通过客观知识而非理论来避免叙述谬误。
  • 第七章:活在希望的小屋里
    • 本章探讨了在成功集中的职业(如科学、艺术)中,人们需要靠希望活着。由于成功往往非线性且延迟发生,社会和荷尔蒙的奖励机制(基于稳定可见的成果)会让人感到挫败。
    • 作者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黑天鹅主宰的环境中,正确的策略不一定能带来内在奖励或正面反馈。通过与有相同目的的同伴在一起,可以获得支持。
  • 第八章:永不消失的运气——沉默的证据
    • 沉默的证据是理解事件方式的又一个缺陷,它掩盖了事件的随机性。我们只看到幸存者和成功者,忽略了那些失败者和未发生的事情(如西塞罗的淹死的拜神者故事)。
    • 这种偏差导致我们对成功原因的误解(例如,将文学成功完全归因于天赋,而忽略了运气和大量未能流传下来的作品)。它还会使我们低估曾经招致的风险(特富龙涂层效应)。
  • 第九章:游戏谬误——愚人的不确定性
    • 游戏谬误是指我们将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与考试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化情况(规则已知、概率可计算)混为一谈。赌场面临的风险大部分并非来自赌桌上的可计算风险,而是来自外部、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
    • 作者强调,现实生活中的概率是未知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也是不确定的。过于依赖简化模型会导致严重的盲点。

 

第二部分:我们难以预测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我们对待未来所犯的错误和某些科学不为人知的局限,以及我们对自身预测能力的局限性能够做什么。

 

  • 第十章:预测之耻
    • 本章讨论认知自大,即我们高估自己的知识,低估不确定性的范围。实验表明,人们对自己的知识往往自信过头,实际错误率远高于预期。
    • 作者指出信息对知识有害,过多的信息(尤其在不确定环境中)会形成更多假设,导致更糟糕的结论。
    • 专家问题:在某些领域(如管道修理、脑外科),专家确实存在;但在另一些领域(如证券经纪、金融预测、政治预测),专家并不比非专业人士更准确,甚至会因其名望而预测更糟。重大事件几乎总是非常规的,而预测者羞于提及它们,甚至结群重复观点
  • 第十一章:怎样寻找鸟粪
    • 本章深入探讨了预测能力的结构性局限。作者认为,技术创新和历史事件从根本上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如果你能预测,你就会在当下采取行动,从而改变未来。
    • 三体问题和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如蝴蝶效应)表明,微小的初始偏离在复杂系统中能产生巨大的、不可预测的影响。从结果反向推断原因(如水坑问题)远比正向预测困难得多
    • 作者主张,由于我们无法精确预测,应该采取试错(反复尝试)的方法,并从意外观察中学习。
  • 第十二章:认知斯坦——一个梦
    • 作者提出了认知斯坦的理想社会:一个以承认无知而不是承认有知为基础的社会。认知谦卑的人对自己的知识持怀疑态度,敢于说我不知道
    • 蒙田被视为认知者的典范,他完全接受人类的局限性。
    • 本章再次强调过去与未来之间存在不对称性:过去看似可解释,但未来并非过去的确定延伸。
  • 第十三章:假如你不会预测怎么办
    • 本章提供了应对不可预测性的实用建议
      1. 在小事上保持人性:接受认知自大,在小事上犯傻,但在大事上避免依赖预测。
      2. 为好与坏的黑天鹅做好准备
        • 正面黑天鹅行业(如出版、科学研究、风险投资),失败影响小,收益潜力巨大。策略是多尝试、小赌注、无限放大成功
        • 负面黑天鹅行业(如军事、巨灾保险、银行贷款),意外事件影响巨大。策略是极端保守,避免巨大亏损
      3. 遵循杠铃策略:将极端保守和极端冒险结合起来,避免中庸风险。
      4. 注意政府的精确计划:政府预测常常不可靠,因为它们更关心生存和自保,而非真相。
      5. 不与预测者争论:他们的预测往往无用,尤其是对长期趋势。
    • 不对称性是核心思想:将自己置于好结果远大于坏结果的条件下。

 

第三部分:极端斯坦的灰天鹅

 

本部分更深入地探讨了极端事件,讲解了钟形曲线(那个智力大骗局)是如何产生的,并审视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科学中被置于复杂标签下的观点。

 

  • 第十四章:从平均斯坦到极端斯坦,再回到平均斯坦
    • 本章探讨了世界如何从温和随机性(平均斯坦)演变为疯狂随机性(极端斯坦),并揭示了这种演变带来的不公平加剧
    • 超级明星经济学(舍温·罗森)和马太效应(罗伯特·K·默顿的累积优势概念)解释了成功如何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以及初始的微小优势如何被放大。
    • 作者指出,在全球化和现代媒体的加剧下,社会更容易受到相互传染效应的影响
    • 然而,在极端斯坦,没有人是安全的,即使是赢家也可能被新来者取代,因为运气会重新洗牌。
    • 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被引入,指出互联网在带来集中化的同时,也为小众和边缘作品提供了生存空间,增强了认知多样性。
  • 第十五章:钟形曲线——智力大骗局
    • 本章严厉批判了高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在极端斯坦中的滥用,称之为智力大骗局
    • 钟形曲线忽视了跳跃性或不连续变化的可能性及影响,无法适用于极端斯坦,因为它假设了数值不可能偏离平均值太远。
    • 作者指出,在金融市场等领域,极端的少数几天可能占据了大部分收益,这完全不符合高斯分布的假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高斯分布,而上百万次观察也不能完全证明它的适用性
  • 第十六章:随机的美学
    • 本章介绍了贝诺特·曼德尔布罗特及其分形几何学,认为它能更好地描述自然界和极端斯坦中的随机性。
    • 分形(fractal)描述了不规则和支离破碎的几何图形,其特点是自相似性(不同尺度上图形的重复)和尺度不变性
    • 曼德尔布罗特的分形理论(曼德尔布罗特随机性)能够捕捉到极端离差的存在,它使一些黑天鹅事件变得更易于理解,将其变灰,从而降低了它们的意外程度。
  • 第十七章:洛克的疯子——在错误的地方出现的钟形曲线
    • 本章继续批判将伪数学(特别是高斯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所导致的灾难,矛头直指那些在错误的地方使用钟形曲线的专家,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 作者认为,这些理论家就像哲学家洛克所定义的疯子从错误的前提进行正确推理的人。他们的模型缺乏现实假设,也无法产生可靠的计算结果,既不具现实性,也不具预测性。
    • 作者强调,实践者更关心具有现实意义的假设,而非完美的游戏推理
  • 第十八章:骗子的不确定性
    • 本章总结了游戏谬误的主要表现:那些应该提醒我们注意不确定性的人,反而通过秘密途径误导我们相信事物的确定性。
    • 作者指出,只关注小的、可计算的随机性而忽视大的、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对社会是有害的
    • 强调黑天鹅是认知限制的问题,而非事件本身的客观属性。作者还引入了预渐进性的概念,指出真实世界发生在近期,其特性可能与理论模型中的远期渐进线大相径庭。
    • 本章还提出了不可判定性定理,说明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精确地计算罕见事件的可能性,因为数据和模型都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结语:一半对一半——如何与黑天鹅打成平手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即杠铃策略

  • 在有可能受到正面黑天鹅事件影响时,非常冒险:失败影响很小,但成功收益可能巨大。
  • 在有可能受到负面黑天鹅事件袭击时,非常保守:避免大的终极性失败,不担心广为人知和耸人听闻的风险,而担心隐藏的、险恶的风险。
  • 核心在于控制自己的暴露度:当模型中的错误对你有好处时,非常冒险;当错误对你有害时,非常多疑。

 

后记1:从白天鹅到黑天鹅

 

通过叶夫根尼娅第二本书的经历,作者再次强调了成功和认知的不可预测性。即使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作品,其市场表现也可能与预期截然相反,这再次印证了黑天鹅事件的本质。

 

后记2:强大与脆弱——更深层次的哲学与经验的反思

 

这个后记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添加的,是作者对黑天鹅理论更深入的反思,并提供应对灾难性黑天鹅事件的预防之道

  • 冗余保险:大自然偏爱冗余(如人体器官的多余功能),这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保险,而非盲目优化。这与经济学中过度专业化和依赖债务的天真优化形成对比,后者会增加脆弱性。
  • 大,便是丑陋和脆弱:机构规模过大(如大型银行)会增加整个系统的脆弱性,一旦崩溃影响巨大。
  • 反脆弱性(Antifragile:有机体和系统需要可变性和极端应激物来增强自身,而不是被保护起来。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随机运动、饥饿)进行自我实验,证明了这种反脆弱的理念。
  • 医源性伤害:由干预本身造成的伤害,尤其是在复杂系统中,不理解其运作机制的专家可能会造成更多损害。
  • 第四象限:作者提出了一个决策框架,将风险分为四个象限,其中第四象限是黑天鹅区域,代表极端斯坦中的复杂盈利和巨大风险。应对策略是截短风险(如购买保险),并增加冗余、避免优化、避免低可能性预测、注意道德风险。
  • 黑天鹅强势社会中的10项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后危机时代经济生活的原则,强调脆弱的事物应在其初始阶段失败、避免损失社会化、禁止不合格者再犯错、警惕激励机制的副作用、用简洁性对抗复杂性、抛弃复杂金融产品、政府不必重拾信心、不应给吸毒者更多毒品、市民不应过度依赖金融资产、以及允许旧系统自我破碎以进行重建
  • 斯多葛主义:作者推崇斯多葛学派的智慧,强调接受失去一切、减少对现有拥有的依赖,从而增强面对逆境的抵抗力。

 

总而言之,《黑天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思维,深刻揭示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各种认知偏差和脆弱性。作者文笔犀利,充满个人魅力和幽默感,通过大量故事和比喻,使得哲学和统计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它呼吁我们放弃对预测的执着,转而关注如何构建一个对黑天鹅事件具有强大抵抗力(甚至反脆弱)的系统,从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生存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