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 2025的博文

《现代中国教育行政之重建》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10   《现代中国教育行政之重建》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本书探讨了 中国现代教育行政的重组 ,特别关注从  1914  年到  1923  年间政府对教育控制的改革,并补充了郭秉文博士  (Dr. P. W. Kuo)  的早期研究。作者认为,由于 政府对公共教育的绝对控制 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动荡与资金滥用,中国的教育体系面临混乱,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资料中详细介绍了从清末( 1903 年)到民国时期, 国家、省级和地方教育机构 的历史发展、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的多次变动,并批评了这些机构缺乏 公共或专业代表性 。最后,该书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主张以 立法和民意 为基础,建立独立于民政当局的 各级教育委员会 ,以确保行政效率、防止政治干预并促进教育的进步发展。   殷芝龄博士( Chiling Yin )所著《现代中国教育行政之重建》(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一书于 1926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版权注册于 1924 年)。作者拥有理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本书被誉为对英语中国文学的一项重要贡献,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材料,并有望成为中国教育系统在现代心理学和适应中国生活需求方面进行彻底改革的垫脚石。 本书旨在回答「解决目前中国教育混乱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该研究由美国知名大学的教育专家指导完成,作者在研究中展现了勤奋和高超的数据处理技巧。 绪论  (Introduction, v-vi)  及 序言  (Preface, vii-x) 绪论指出,近年来尽管中国政局动荡、教育经费被挪用作军事用途,但教育仍在进步。本书是对郭秉文博士( Dr. P. W. Kuo )经典著作《中国公共教育体系》的补充,郭博士的著作止于 1914 年,而本书的研究则延续至 1923 年。本书清晰追溯了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尤其着重于  1903  年至  1912  年(帝制结束至民国初期)的时期...

《泰戈尔:教育的先驱》 Rabindranath Tagore:Pioneer in Education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9   《泰戈尔:教育的先驱》 Rabindranath Tagore : Pioneer in Education   本书提供了对 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 的教育哲学和乡村重建工作的全面概述,主要通过他的同事 L.K. 埃尔姆赫斯特 的视角。泰戈尔的教育理念,如《一位诗人的学校》中所述,强调 创造性自由 、 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 身体与心智的整体发展 ,这与他本人在正规教育中遭受的痛苦经历形成对比。埃尔姆赫斯特的章节《斯里尼克坦的创建》详细介绍了 乡村重建学院 的早期历史及其发展,该学院后来被泰戈尔命名为 斯里尼克坦 ( Sriniketan ),旨在帮助村民实现 自力更生 。此外,泰戈尔的《运动艺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了 肢体运动 在表达和思维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而《斯克沙 - 萨特拉》则描述了为乡村儿童设计的 寄宿学校 模式,它将教育与实际的 手工制作 和 社区服务 结合起来。泰戈尔的《斯里尼克坦的哲学方法》则追溯了这些努力背后的 印度精神理想 —— 通过关系和谐和 与无限的结合 来实现自由( Mukti )。   泰戈尔是教育领域的先驱,他敢于挑战当时公认的习俗,即使在加尔各答(当时的英属印度首都)也是如此。他利用通俗的孟加拉语进行写作,打破了文人阶层的古典孟加拉语传统,使他的作品易于被所有以孟加拉语为母语的人所理解。泰戈尔在六十岁时,于 1921 年向埃尔姆赫斯特提出了挑战,希望找到解决桑蒂尼克坦( Santiniketan )周围村庄衰亡问题的方法。 目录 斯里尼克坦的创建( The Foundation of Sriniketan ) — L. K.  埃尔姆赫斯特 诗人的学校( A Poet's School ) —  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 西克沙 - 萨特拉( Siksha-Satra ) — L. K.  埃尔姆赫斯特 斯里尼克坦的哲学方法( The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Sriniketan ) —  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 鹦鹉训练记( The Parrot's Training ) —  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 教育中的运动艺术( The Art of Movement in Educatio...

《课程的目的》Purpose in the Curriculum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8   《课程的目的》 Purpose in the Curriculum   关于 课程目标 的深入讨论,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 实用框架 ,用于评估和改革教学。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包含十二个 教育目标 的列表,将其分为两类: 适应环境 (包括技能、文化、家庭成员、职业、休闲和积极公民身份)和 个人成长 (包括身体、审美、社会、精神、智力和道德发展)。文章随后系统地分析了 传统学科 (如英语、数学、社会研究、科学、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和 职业学科 (如手工艺、商业和家政)如何促进这些目标,并探讨了 课程整合 、 学科纪律 和 教学方法 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核心论点在于,教育目标应该在 理论与实践 之间找到一个中间地带,并呼吁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使用这种框架来 批判性地评估 和 整合课程 。   《课程的目的》( Purpose in the Curriculum )由格拉斯哥大学教育学教授斯坦利 · 尼斯贝特( Stanley Nisbet )撰写,于 1957 年首次出版。 本书旨在将现有教育实践背后的多方面原则组织成一幅易于管理的地图。它不是关于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或课程改革的书籍,而 序言与总体目标 本书希望为那些对教育已有一定了解,但希望在实践层面澄清和组织自身想法的读者提供服务,而无需深入理论研究。它也面向希望梳理实践经验背景,以便随后进行更深入理论探究的未来教育哲学学生。作者的目标是整理现有材料,将其安排成一个可行的系统,类似于议会的 “ 巩固法案 ” 。 第一章 实际目标框架  (A Framework of Practical Objectives) 本章旨在解决教育目标在 高度抽象的宏大目标 (如促进 “ 完整生活 ” 、 “ 解放人类精神 ” ) 与 高度具体的实践目标 (如让特定班级四分之三以上学生通过考试) 之间存在的脱节困难。 作者建议的最佳方法是设计一套 中介性实用目标 ( intermediate practical objectives ),作为连接教育理论与日常工作的 “ 踏脚石 ” 。 作者提出了  12  个目标,分为两大类,足够全面,能够涵盖所有教育主张,同时也足够详细,能够为实践者提供指导: I.  适应环...

《自修心理学》Teach yourself:Psychology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207   《自修心理学》 Teach yourself : Psychology   本书探讨了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历程 ,指出它起源于古代哲学,并逐步脱离,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文章概述了 早期对心理学的误解 ,例如将其与神秘学相联系,并介绍了 意识研究的方法 ,如内省法,以及对其提出的 行为主义的反对意见 。此外,文本详细讨论了 心理的结构 ,将其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并探索了 本能 如何作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以及 情绪、气质 和 神经症表现 (如自卑情结和梦的机制)的基础。最后,文章总结了 现代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包括在教育、工业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并强调心理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以期帮助个体实现更好的生活调适。 《自修心理学》( TEACH YOURSELF PSYCHOLOGY )一书由  W. E. Sargent, M.A., B.D., Ph.D.  撰写,于  1944  年首次印刷,本次印刷为  1960  年。 第一章: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  (HOW PSYCHOLOGY CAME INTO BEING) ( 第  7–24  页 ) 本章开篇没有直接定义心理学,而是回顾了该学科的历史。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心理学领域中大量锐意进取思想家所完成的巨大工作,并消除人们认为心理学是一种与 “ 玄奥教义 ” 紧密相关的 “ 新潮学科 ” 的误解。 历史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 ,他是系统性理解人类思维和信仰方式的第一人。随后是 斯多葛派哲学家 ,他们认为推理能力在所有生物中一定程度上是先天的。公元三世纪,哲学家 普洛提努斯 采用 内省法 研究灵魂的活动。 在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的古代哲学发展中,一个特别有趣的趋势是试图将身体过程与心理过程分离,并将两者视为独立存在进行研究。这导致心理学沿着两条路线发展: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对人类个体和社会行为多样性的关注。 章中对比了法国思想家 笛卡尔 (认为思维能力来自上帝,是先天的) 和首先反对笛卡尔的 约翰 · 洛克 (认为所有知识来自经验和反思,而非先天观念)。 其他重要思想家包括: 赫尔巴特 :将心智视为 “ 观念小集团 ” (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