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8, 2025的博文

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 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040   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 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   R. R. SELLMAN   撰写的《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 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 )一书,该书于  1954  年首次出版 。 该地图集旨在为学生和高年级学校提供一个关于  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历史概述 ,其中特别侧重于与  马来亚  有关的需求。它通过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地图(从早期印度和中国到  20  世纪中期  的欧亚大陆)来组织内容,并附有简短的  注释和解释 。这些地图和文字说明探讨了重要的  地理特征 、各大帝国的兴衰,以及如  贸易路线、宗教传播和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等历史主题。   《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 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 )由  R. R. SELLMAN  撰写,他曾担任科克比马来亚学院( Malayan College, Kirkby )的历史讲师。该书于  1954 年首次出版 ,旨在为学生和高年级学校提供一个关于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历史的概要性处理,尤其参考了马来亚地区的教学要求。 作者明确指出,本书的目的不是通过提供连续的叙事来取代教科书的功能,而是一本 地图集 。书中的大多数地图都附有简短的评论或解释性附注。在准备地图时,本书遵循了标准著作的结论。特别是在东南亚的早期历史方面,如果权威学者之间存在分歧,本书通常采用了  Professor Coedès  的结论。 为了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考虑东方历史,地图集还收录了欧亚大陆的地图;对于欧洲发展与东方事件密切相关的时期,书中也提供了欧洲的地图。 内容结构与主题覆盖 该地图集通过 53 幅地图,覆盖了从地理基础到 20 世纪中期的漫长历史时期。 地理基础与早期文明  (Early Foundations)  地图集首先考察了地理区域,包括 印度的地理区域 (如山脉屏障、德干高原、季风对贸易的影响) 和 中国的地理区域 (如北部边境开放、南方...

中国哲学提纲和注释书目 An OutIine and an Annotated BibI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039   中国哲学提纲和注释书目 An OutIine and an Annotated BibI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此来源是一本名为《中国哲学提纲和注释书目》 的书籍节选,由 陈荣捷 撰写并于 1961 年 出版。它提供了一个 涵盖中国哲学四个主要时期(古代、中古、近代和当代) 的系统性纲要,旨在帮助读者构建学习计划、获得整体视角、了解核心概念,并定位 以欧洲语言写成的相关参考文献。该纲要详细列出了从 孔子、老子、墨子 等古代思想家到 朱熹、王阳明 等宋明理学家,再到 二十世纪 西方化和复兴运动中的哲学家及其著作。每位思想家和主题下都附有 分级的注释书目 (以星号表示阅读的重要性),强调了诸如 人性、天人关系、理气概念 以及 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互动 等重要哲学议题。   这部由 陈荣捷( Wing-tsit Chan )教授编著的著作,名为《 AN OUTLINE AND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中国哲学纲要与注释书目》),于 1961 年由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对 1955 年出版的《 An Outline and A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纲要与书目》)的修订和扩充版本。新版增加了约110部著作,并对列出的所有作品加入了评论。 著作结构与用途 本书的纲要部分是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涵盖了中国哲学的四个主要时期: 上古时期:古典学派 (截止公元前222年)。 中古时期:儒家、道家和佛学的发展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6年)。 近古时期:宋明理学 (960年至1900年)。 当代时期:西方化、中国复兴与共产主义 (1900年至1958年)。 本书具有多重用途,读者可以使用它来达到以下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 to form a program of study )。 获得中国哲学的全景视角 ( to gain a total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 了解主要的中国哲学概念和问题所在 ( to see what and where the major Chines...

教育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038   教育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教育哲学导论》 一书,序言赞扬了作者柯蒂斯博士对教育理论的 透彻研究和清晰阐述,强调教育的 道德本质 和判断的复杂性。 正文 探讨了哲学、教育、道德和知识论等广泛主题,包括对 常识观点局限性 的分析, 哲学的原始含义 ,并介绍了 洛克、休谟和康德 等思想家对 外部世界知识 的探讨。此外,文本还考察了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 以及 存在主义和个人主义 等各种哲学流派及其对 价值、自由、权威和课程 等教育问题的看法,并讨论了 个体与社会 的对立关系及其在 柏拉图、阿奎那和杜威 等思想中的体现。   S. J. 柯蒂斯博士( Dr. S. J. Curtis )的《教育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一书,是一部旨在向缺乏哲学训练的教育学学生清晰、透彻地介绍教育哲学思想的入门著作。本书由利兹大学教育学教授威廉·沃尔什(William Walsh)作序,他赞扬柯蒂斯博士的工作以 严谨的学术性 和对学生困惑的深刻理解为标志。 核心目标与作者立场 本书的核心目的在于阐明教育实践和判断所赖以存在的思想背景。作者指出,在 20 世纪上半叶,教育实践的重心已从强调教学内容转移到认识到 儿童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这种对教育“手段”的日益关注,带来了忽视教育“目的”的危险。因此,柯蒂斯博士认为,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是确立一种人生哲学,并明确自己所接受的价值观,以便确立教育目标。 柯蒂斯博士写作此书,正是为了引导读者思考哲学家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论述。他的思想根植于 道德哲学传统 ,并采纳了“永恒哲学”( philosophia perennis ,即从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主流)的伟大传统。他坚定地相信, 理想的教育应以基督教生活方式为基础 。 主要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旨在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进入教育哲学的核心议题。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What is Philosophy?) 柯蒂斯博士首先通过一般性定义和具体示例,使没有哲学训练的学生理解哲学这一学科。 知识论( Epis...

教育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037   教育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教育哲学导论 讨论了 哲学 与 教育 之间的关键联系。作者探讨了 哲学的作用 ,认为它是一种批判或澄清的活动,而非一门 “ 高深科学 ” ,并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其中一个核心议题是 价值判断的性质与辩护 ,特别是道德判断在教育目标和理论中的地位。此外,文章还详细分析了 “ 理论 ” 和 “ 解释 ” 在科学中的应用,并将其与 教育理论的地位 进行对比,指出许多教育理论只是 “ 礼节性 ” 的称谓,只有当它们基于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既定发现时才具备真正的科学价值。最后,作者简要阐述了 宗教与道德 对教育哲学的影响,质疑了关于宇宙目的论和宗教信仰的理性基础。   D. J. O’Connor所著的《教育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一书于 1957 年首次出版,由 ROUTLEDGE & KEGÄN PAUL 出版公司在伦敦发行。本书旨在成为教育哲学的入门读物,同时也试图为那些在大学和师范院校学习教育学、但缺乏正规哲学接触的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哲学思维的简单引介。 本书的视角是当代 “ 哲学分析 ” (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analysis’ )的观点。作者指出,这一标签并非指单一的“哲学流派”,而是指许多观点迥异的哲学家所从事的工作,他们共享某些尚未在教育著述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态度和思维方式。O’Connor的目标是阐明哲学的方法和发现如何能为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学学生提供服务。 本书内容结构 本书共分为六个主要章节,系统地探讨了哲学与教育理论的交叉点: 哲学与教育(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 哲学的性质( The Nature of Philosophy ) 价值判断的辩护( The Justification of Value Judgments ) 理论与解释( Theories and Explanations ) 什么是教育理论?( What is an Educational Theory? ) 道德与宗教的一些问题( Some Que...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张锦忠

图片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张锦忠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张锦忠》由 张锦忠 撰写,并由 钟怡雯 和 陈大为 主编,于 2019 年 出版。这些节选包含了 总序和两篇批评文章的开头部分 ,概述了马华文学批评史及其发展趋势。总序追溯了从早期如方修编撰的 “ 大系 ” 到 学术论文 兴起,标志着马华文学进入 “ 殿堂化 ” 的学术论述时代。随后的文章标题,如《离境,或,重写马华文学史》和《离心与隐匿》,表明了本书内容侧重于探讨 马华文学的流散、身份认同和文化困境等核心议题。   洞察马华文学的流变与殿堂化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张锦忠》 (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Tee Kim Tong )由张锦忠著,钟怡雯和陈大为担任主编。该书于2019年2月由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出版。本书是“马华文学批评大系”系列中的一卷,以 长篇学术论文 为主,辅以短篇评论。本卷收录了张锦忠自198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三十年间的论述成果。 大系背景:纪念马华文学百年与批评殿堂的建立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系列的编纂,旨在 纪念马华文学百年 。这一系列采用了“一人独立成卷”的编选形式,以此突显马华文学批评界日益显著的“殿堂化”趋势。 总序指出,马华文学批评经历了从早期“混沌初开”、充满活力和焦慮的“文学社论” 时代(以方修编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  (1919-1942)· 理论批评》为代表),到战后 “作家评论” 逐步转型,再到见证 “作家评论”到“学者论文” 过度的时期。进入 1990 年代后期,随着新锐学者的投入和本地中文系学生的关注,马华文学正式进入了 “学术论述的年代”,形成了初步成形的马华文学评论殿堂。 本套《马华文学批评大系》旨在强调其在方法学、理论应用和批评视野上的 进阶性 ,以区别于此前其他几套大系。全套大系最终编成十一卷,内文总计2,666页。 张锦忠卷内容:核心关怀与理论创新 本卷作者张锦忠副教授,现居台湾高雄,任职于国立中山大学。他在移居吉隆坡时,曾多年担任《蕉风月刊》与《学报半月刊》的编辑。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东南亚英文与华文文学、离散论述以及摄影哲学。 张锦忠在本卷中收录的论文,梳理了他过去二十多年来主要关注的马华文学论述议题,涵盖了四个核心范围: 马华文学的定义与身份 :包括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

图片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   ​​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 ,主要由 陈鹏翔 撰写,并由 钟怡雯和陈大为 编辑,提供了对 马来西亚华人文学(马华文学) 历史及其评论发展的全面概述。第一部分是 总序《殿堂》 ,追溯了马华文学评论体系的构建,从早期的文学社论选集(如方修、苗秀和谢川成主编的大系),过渡到以 学术论文为主的 “ 殿堂化 ” 时期,强调了新一代学者的作用及其对文学批评方法学的提升。文章随后包含的两篇论文, 《论马华文坛六〇年代初期的三剑客》 和 《姚拓小说里的三个世界》 ,分别分析了马华文坛重要作家 苗秀、赵戎、韦晕 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历史贡献,以及作家 姚拓 如何通过 戏谑、反讽和众声喧哗 的技巧,描绘其小说中 中国大陆、香港和星马 三个世界的经验。整体而言,这些文本不仅是 陈鹏翔 对特定作家的研究,也是对 马华文学批评史分期和核心特质进行总结性论述的重要文献。   一位学者三十年的批评轨迹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评论选集,由陈鹏翔所著,钟怡雯和陈大为担任主编。该书由元智大学中语系于2019年2月初版,旨在纪念马华文学百年,并获徐元智先生纪念基金会奖助出版。 丛书背景与批评定位 本书是《马华文学批评大系》系列中的一卷,此大系是为了 纪念马华文学百年 而编纂。有别于早期的马华文学批评选集(如方修、苗秀和谢川成主编的大系),这套大系着重于 方法学、理论应用和批评视野上的进阶 。 编者指出,马华文学评论已趋向“殿堂化”(学术论述年代),因此该系列采取了“一人独立成卷”的编选形式,以突显这一趋势。陈鹏翔的这本专卷,时间跨度长达 三十年 ,从198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 内容结构与收录篇目 该卷主要收录 长篇学术论文 ,并辅以短篇评论(包括篇幅较长的序文、导读)。论文主要源自陈鹏翔的个人论文集、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短评则选自文学杂志、副刊和电子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总计有三分之一的论文经过作者重新增订,因此该书收录的论文是“最完善的版本”。 该选集收录陈鹏翔始于1989年发表的〈写实兼写意〉,并囊括了其对多位重要马华作家的深度研究。书中的主要篇目包括: 对六 O 年代小说家的探讨:  〈论马华文坛六O年代初期的三剑客〉,讨论了 苗秀、赵戎和韦晕 三位作家及其作品。 对...

英语用法简明指南 An A. B. C. of English Usage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036   英语用法简明指南 An A. B. C. of English Usage   一本 英语用法手册 ,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 语言学概念和用法规则 。内容涵盖了 词汇的拼写和词缀 ,例如  -ABLE  和  -IBLE  结尾的单词,以及  同音异义词和易混淆词  的区别,如  affect   与  effect 、 disinterested   与  uninterested 。此外,它还深入解释了 语法结构 ,包括主谓一致性、不定式、分词、以及  句法惯用法 ,如连接词  but   的多种用法和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整体而言,这些片段旨在 规范和澄清 现代英语中的 正确和地道表达 。   英语用法掌中宝典 《 An ABC of English Usage 》(《英语用法简明指南》)一书由  H. A. Treble   和  G. H. Vallins   合著,作为  English Language Book Society (英国语言图书协会, E.L.B.S. ) “ 英语辅助系列 ” 中的一员,于 1936 年 5 月首次出版。本书旨在为英语写作提供一本字母顺序编排的伴侣手册。 内容与结构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尝试以字典形式来呈现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屈折变化”(accidence)和“句法”(syntax)的主要元素。其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 拼写、标点符号、发音、习语 以及 语法和用法 。作者们着重于以最简洁、最简明的方式来阐述定义和规则,并且假设读者对“语法公理”(axioms of grammar)有所了解。 由于本书采用字典形式,书中收录了大量的词条,旨在厘清常见的用法和语法难点: 拼写与词形  针对相似的后缀,例如  -able  和  -ible ,书中指出由于发音模糊,使用者常感到困惑,并提供了详尽的词汇列表作为参考。此外,书中建议使用  abridgement   和  acknowledgement ...

非洲教育African Education

图片
  严元章藏书 0035   非洲教育 African Education   阿尔班 · 温特( Alban Winter, C.R. )于 1938 年 4 月 30 日 撰写的《非洲教育》( African Education ) 一书。 作者强调,教师培训必须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要关注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避免将学校孤立起来。书中对 非洲乡村、农场和城镇 的不同类型学校进行了分类,并指出教育方法必须 适应 不同环境中 被 “ 去部落化 ” 的非洲儿童的需求,同时要努力重建 他们对自己 非洲遗产 的自豪感。此外,作者深入探讨了 教育的目的 ,将其定义为对儿童 身体、心智和精神能力 的 正确发展 ,并详细分析了 本能、注意力、习惯和记忆 等 儿童心理学 概念,指导教师如何以 儿童为中心 来开展教学工作。   《非洲教育:给非洲学生的原则与方法建议》 由  Alban J. E. Winter  牧师 , C.R.  所著的《非洲教育:给非洲学生的原则与方法建议》( AFRICAN EDUCATION: SUGGESTE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AFRICAN STUDENTS )一书的内容、宗旨及其教育理念。 作者背景与写作目的 本书作者  Alban J. E. Winter  牧师在南非原住民学校拥有长期的教学经验。他曾担任约翰内斯堡圣彼得中学( St. Peter's Secondary School, Johannesburg )校长,后来又担任南罗得西亚彭哈隆加圣奥古斯丁学校( St. Augustine's School, Penhalonga, Southern Rhodesia )校长。他的成功经验使他的教育观点值得被尊重和采纳。 本书旨在为非洲学生提供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建议。它主要面向那些以 Standard VI 普通教育为基础开始接受培训的学生,并希望在他们培训期间充当教科书。本书语言简洁,没有冗余的技术术语。D. McK. Malcolm,纳塔尔原住民教育首席检查员( Chief Inspector of Native Education, Natal ),在序言中向在南非联邦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推荐了这本书。 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