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 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


严元章藏书0040

 

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

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

 



R. R. SELLMAN 撰写的《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一书,该书于 1954 年首次出版该地图集旨在为学生和高年级学校提供一个关于 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历史概述,其中特别侧重于与 马来亚 有关的需求。它通过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地图(从早期印度和中国到 20 世纪中期 的欧亚大陆)来组织内容,并附有简短的 注释和解释。这些地图和文字说明探讨了重要的 地理特征、各大帝国的兴衰,以及如 贸易路线、宗教传播和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等历史主题。

 

《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AN OUTLINE ATLAS OF EASTERN HISTORY)由 R. R. SELLMAN 撰写,他曾担任科克比马来亚学院(Malayan College, Kirkby)的历史讲师。该书于 1954年首次出版,旨在为学生和高年级学校提供一个关于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历史的概要性处理,尤其参考了马来亚地区的教学要求。

作者明确指出,本书的目的不是通过提供连续的叙事来取代教科书的功能,而是一本地图集。书中的大多数地图都附有简短的评论或解释性附注。在准备地图时,本书遵循了标准著作的结论。特别是在东南亚的早期历史方面,如果权威学者之间存在分歧,本书通常采用了 Professor Coedès 的结论。

为了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考虑东方历史,地图集还收录了欧亚大陆的地图;对于欧洲发展与东方事件密切相关的时期,书中也提供了欧洲的地图。

内容结构与主题覆盖

该地图集通过 53 幅地图,覆盖了从地理基础到 20 世纪中期的漫长历史时期。

  1. 地理基础与早期文明 (Early Foundations) 地图集首先考察了地理区域,包括印度的地理区域(如山脉屏障、德干高原、季风对贸易的影响) 和中国的地理区域(如北部边境开放、南方高地、平原作为文明中心) [2, 9, Map 3]。印度历史上,军队和移民主要通过西北部的山口进入。德干高原在古代通常保持着对恒河国家的政治独立性。中国的北部地区对入侵者开放。 早期历史部分包括早期印度和早期中国 [2, Maps 2, 4],以及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入侵 [2, Map 5]。
  2. 古代与古典帝国 (Ancient and Classical Empires) 书评述了重要的古代政权,如孔雀王朝Mauryan Empire),该帝国始于摩揭陀对恒河流域霸权的巩固,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其疆域延伸至西北门户和德干地区 [12, Map 6]。但由于幅员辽阔,难以在当时的条件下实现中央集权。 书中也描绘了汉帝国 [2, Map 7] 笈多帝国Gupta Empire [3, Map 10]。笈多王朝的扩张(如沙姆德拉笈多和旃陀罗笈多二世的征服)将恒河平原纳入版图,并增加了与孔坎港口(Konkan ports)的连接。
  3. 区域互动与宗教传播 (Regional Interaction and Diffusion) 本书关注了印度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大约公元 150 年西方对印度半岛的了解程度 [3, Map 9]。书中指出,西海岸因直航马拉巴尔航线的开通而为希腊-罗马水手所熟知。 地图集也通过中国佛教朝圣路线来反映文化交流 [3, Map 14]。玄奘、法显和义净等朝圣者远行至北印度,这是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这些行程不仅提供了当代印度的一手资料,也提供了关于爪哇和室利佛逝(Srivijaya)的最早信息。法显和义净采用海路旅行,这表明当时存在定期的海上贸易。
  4. 中古时期的权力转移 (Medieval Power Shifts) 书中描述了东南亚历史地理的发展,尤其是印度文化渗透对该地区的影响。在五世纪,海峡中的海盗活动扼杀了南部的印度人定居点,印度影响的潮流集中在陆路和地峡路线上,以第一个重要的印度化帝国扶南(Funan)为主要目标 [17, Map 12]。扶南衰落后,真腊(Chenla)崛起。 在中国的唐朝衰落(Decline of the Tang)期间 [3, Map 16],虽然北境土耳其势力被削弱,但来自西部的吐蕃和西南部的南诏(Nan-Chao)给唐朝带来了外部压力。但主要的瓦解因素是安禄山之乱以及随后地方藩镇的崛起。中国的重心也开始从北方的旧中心向南方转移。 在东南亚,强大的三佛齐(Srivijaya)海洋帝国崛起 [21, 23, Map 17, 19],控制了马六甲和巽他海峡的贸易路线长达五个世纪。尽管三佛齐的海军力量在 11 世纪被注辇(Cholas)暂时动摇,但其贸易繁荣依旧。
  5. 征服与分裂 (Conquests and Divisions) 本书详细记录了穆斯林对印度的征服 [4, Map 20]。北印度在哈尔沙帝国崩溃后分裂成许多拉其普特小国,这为伽色尼的马哈茂德的劫掠创造了条件。穆斯林势力最终控制了平原地区。在南方,虽然马利克·卡富尔的军事行动使南方统治者屈服,但兴都教的独立运动以维查耶纳加尔(Vijayanagar)的建立(1336年)重新确立。 中国的宋朝与金朝Sung and Kin)的对峙也是重要主题 [4, Map 21]。宋朝重新统一了国家但军事力量不强。女真在征服辽国后迅速占领了北中国,南北分裂一直持续到蒙古征服。北方陆路贸易路线关闭后,南中国大力发展了海上贸易,特别是瓷器贸易。
  6. 蒙古与大航海时代 (Mongols and The Age of Discovery) 地图集展现了蒙古帝国在公元 1290 年左右的扩张 [4, Map 23]。书中指出,海在地理上对于中国而言,直到欧洲人出现前,在军事上是中立的,但蒙古人对日本和爪哇的尝试是个例外。 随后,东南亚进入了爪哇势力崛起的时代,如满者伯夷帝国(Majapahit) [4, Map 25]。 本书还记录了明朝的中国 [4, Map 29] 以及明朝海军将领的航海 [4, Map 30]。
  7. 西方扩张与近代亚洲 (Western Expansion and Modern Asia) 地图集涵盖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5, Map 33],并展示了葡萄牙在东方,例如马六甲的势力 [5, Map 35]。随后是荷兰在东印度群岛势力的崛起 [5, Map 37]。 关于近代历史,该书详细列出了欧洲控制的延伸(1800-1914年欧亚大陆) [5, Map 42],以及 19 世纪的印度、缅甸 [5, 6, Maps 43-45]、中国的开放(1842-1914年) [6, Map 46],以及 1937-1942 年日本的军事扩张 [6, Map 53]。地图集最终展示了20 世纪中期的欧亚大陆概况 [6, Map 51]。

总结

《东方历史概要地图集》是一部涵盖印度、东南亚和中国悠久历史的地理参考书,从早期地理条件和古代帝国一直延伸至 20 世纪中期。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地图和简短的解释性附注,清晰地勾勒了这些文明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联系和重要的地理因素,对于寻求了解东方历史轮廓的学者和学生来说,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