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主要由陈鹏翔撰写,并由钟怡雯和陈大为编辑,提供了对马来西亚华人文学(马华文学)历史及其评论发展的全面概述。第一部分是总序《殿堂》,追溯了马华文学评论体系的构建,从早期的文学社论选集(如方修、苗秀和谢川成主编的大系),过渡到以学术论文为主的“殿堂化”时期,强调了新一代学者的作用及其对文学批评方法学的提升。文章随后包含的两篇论文,《论马华文坛六〇年代初期的三剑客》和《姚拓小说里的三个世界》,分别分析了马华文坛重要作家苗秀、赵戎、韦晕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历史贡献,以及作家姚拓如何通过戏谑、反讽和众声喧哗的技巧,描绘其小说中中国大陆、香港和星马三个世界的经验。整体而言,这些文本不仅是陈鹏翔对特定作家的研究,也是对马华文学批评史分期和核心特质进行总结性论述的重要文献。
一位学者三十年的批评轨迹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鹏翔》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评论选集,由陈鹏翔所著,钟怡雯和陈大为担任主编。该书由元智大学中语系于2019年2月初版,旨在纪念马华文学百年,并获徐元智先生纪念基金会奖助出版。
丛书背景与批评定位
本书是《马华文学批评大系》系列中的一卷,此大系是为了纪念马华文学百年而编纂。有别于早期的马华文学批评选集(如方修、苗秀和谢川成主编的大系),这套大系着重于方法学、理论应用和批评视野上的进阶。
编者指出,马华文学评论已趋向“殿堂化”(学术论述年代),因此该系列采取了“一人独立成卷”的编选形式,以突显这一趋势。陈鹏翔的这本专卷,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从198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
内容结构与收录篇目
该卷主要收录长篇学术论文,并辅以短篇评论(包括篇幅较长的序文、导读)。论文主要源自陈鹏翔的个人论文集、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短评则选自文学杂志、副刊和电子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总计有三分之一的论文经过作者重新增订,因此该书收录的论文是“最完善的版本”。
该选集收录陈鹏翔始于1989年发表的〈写实兼写意〉,并囊括了其对多位重要马华作家的深度研究。书中的主要篇目包括:
- 对六O年代小说家的探讨: 〈论马华文坛六O年代初期的三剑客〉,讨论了苗秀、赵戎和韦晕三位作家及其作品。
- 对姚拓的分析: 〈姚拓小说里的三个世界〉,侧重分析姚拓中短篇小说所呈现的中国大陆、香港和星马三个世界经验,以及其文本中体现的对话式逻辑和嘉年华会式的方法。
- 对小黑小说的研究: 〈论小黑小说书写的轨迹〉,探讨了小黑小说书写的三个阶段:七O年代的现代主义、八O年代后期的后现代/解构,以及近期的现代化了的新写实倾向。
- 对商晚筠文本的性别与情色书写: 〈商晚筠小说中的女性与情色书写〉,探索了商晚筠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转变以及情色描写,特别是她对突破性别的障碍和成为“中性人”的努力。
- 对诗歌理论的考察: 〈论吴岸的诗歌理论〉,分析了诗人吴岸从现实主义出发,兼容浪漫主义、社会现实主义以及对现代技巧的汲取,以建立其诗歌理论的过程。
- 对留台作家的初探: 〈写实兼写意——马新留台华文作家初论〉,讨论了如潘雨桐、商晚筠、王祖安、傅承得、陈强华、淡莹和王润华等作家的创作特色,并提出了“写实兼写意”的批评理念。
- 对新生代诗人的关注: 收录了〈擅长叙事策略的诗人——论陈大为《治洪前书》和《再鸿门》〉,指出陈大为的诗作擅长叙事、重构和再诠释历史。此外,还有对傅承得和陈强华诗风的比较评论〈大马诗坛当今两块瑰宝〉。
作者陈鹏翔简介
陈鹏翔本身是一位资深的学者,获得了国家文学博士(比较文学)学位。他曾在台师大英语系担任教授并退休,后任佛光大学外语系荣誉教授。在大马期间,他曾于吉打州居林与友人创办了海天书局与《海天月刊》;在台湾求学和研究期间,他与友人创办了星座诗社、喷泉诗社和大地诗社,并参与合编《现代文学》。这本专卷收录了他的学术生涯中对马华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