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提纲和注释书目 An OutIine and an Annotated BibI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严元章藏书0039
中国哲学提纲和注释书目
An OutIine and an Annotated BibI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此来源是一本名为《中国哲学提纲和注释书目》的书籍节选,由陈荣捷撰写并于1961年出版。它提供了一个涵盖中国哲学四个主要时期(古代、中古、近代和当代)的系统性纲要,旨在帮助读者构建学习计划、获得整体视角、了解核心概念,并定位以欧洲语言写成的相关参考文献。该纲要详细列出了从孔子、老子、墨子等古代思想家到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再到二十世纪西方化和复兴运动中的哲学家及其著作。每位思想家和主题下都附有分级的注释书目(以星号表示阅读的重要性),强调了诸如人性、天人关系、理气概念以及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互动等重要哲学议题。
这部由陈荣捷(Wing-tsit Chan)教授编著的著作,名为《AN OUTLINE AND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纲要与注释书目》),于1961年由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对1955年出版的《An Outline and A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纲要与书目》)的修订和扩充版本。新版增加了约110部著作,并对列出的所有作品加入了评论。
著作结构与用途
本书的纲要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涵盖了中国哲学的四个主要时期:
- 上古时期:古典学派(截止公元前222年)。
- 中古时期:儒家、道家和佛学的发展(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6年)。
- 近古时期:宋明理学(960年至1900年)。
- 当代时期:西方化、中国复兴与共产主义(1900年至1958年)。
本书具有多重用途,读者可以使用它来达到以下目标:
- 制定学习计划(to form a program of study)。
- 获得中国哲学的全景视角(to gain a total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 了解主要的中国哲学概念和问题所在(to see what and where the major Chinese concepts and problems are)。
- 查阅中国哲学家对某些特定问题(如人性、历史、仁、知识)的看法(to find out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have had to say on certain questions like human nature, history, humanity, knowledge)。
- 查找关于各哲学家和主题的欧洲语言参考文献。
由于西方语言材料的分布不均衡,书中的参考文献分布也是不平衡的。这些参考文献根据重要性分为三类,便于读者选择阅读材料:
- 必备阅读()。
- 补充阅读()。
- 可选阅读(•)。
在命名哲学家时,本书遵循实用原则,使用了读者最熟悉的称谓(无论其是名、字还是尊称),而避免了毫无意义的连贯性,以帮助读者快速识别人物。
重点内容概述(按时期划分)
通过书目内容页(C O N T E N T S)可知,本书对中国哲学流派和思想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介绍,例如:
上古时期(The Ancient Period)着重介绍了孔子及其人本主义(Confucius and His Humanism)、儒家的两翼:孟子的唯心论(Idealistic Wing)和荀子的自然主义(Naturalistic Wing)。此外,还收录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Taoism)、墨家(Moism)、名家(The Logicians)、法家(Legalism)以及阴阳家(The Yin Yang School)。
中古时期(The Middle Period)涵盖了秦汉时期的儒家,如董仲舒的宇宙论儒学(Cosmological Confucianism) 和玄学(The Taoist Metaphysical Schools)。这一时期的重点是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包括“格义”(ko-i)现象、中国对佛教的回应,以及禅宗(Ch'an, Zen)的最终形成。
近古时期(The Modern Period)是宋明理学(Neo-Confucianism)的时代。书中详细区分了理学的两大主要流派:
- 程朱理学(Rationalistic Neo-Confucianism of the Ch'eng-Chu School):主要包括程颢、程颐和朱熹(Chu Hsi)。
- 陆王心学(Idealistic Neo-Confucianism of the Lu-Wang School):主要包括陆九渊(Lu Hsiang-shan)和王阳明(Wang Yang-ming)。
书中还讨论了周敦颐(Chou Lien-hsi)、邵雍(Shao Yung) 和张载(Chang Heng-ch'ü) 等重要理学先驱,以及戴震(Tai Tung-yüan)在18世纪的“道”学。
当代时期(The Contemporary Period)则涉及了西方化、中国文艺复兴(Chinese Renaissance)以及共产主义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辅助材料
作者建议,读者应将本书与其他三部同期出版的著作结合使用:
- 陈荣捷1955年出版的《Historical Charts of 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史图表》)。该书以图表形式展示了中国哲学流派的发展、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侧重于群体运动及其相互联系。
- 即将在1960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中国哲学资料选编》)。该书包含了陈荣捷翻译的从古代到当代哲学著作的选段和导论,这些选段应被视为必备阅读材料。
- 由W. Theodore de Bary、陈荣捷和Burton Watson于1960年合编的《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中国传统资料选编》)。该书主要关注一般性的中国思想,但也包含了许多哲学家的优秀选段,可作为必备和补充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