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财经__22_08_2025
好的,以下为您整理的新闻标题、简介以及基于这些信息的看法:
一、公司业绩与财报亮点
- 明讯(MAXIS,6012): 在营运效率提升和成本管理优化的带动下,明讯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次季净利按年增长11.8%至3亿9800万令吉。公司董事部建议每股派发4仙股息。未来预计服务营业额将录得低个位数增长,营运盈利持平或小幅上升。
- 双威建筑(SUNCON,5263): 受数据中心项目强劲贡献,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飙升115.84%至8389万4000令吉,创下2015年上市以来的最佳季度表现。董事部建议派发每股7.25仙股息。
- 金群利(MATRIX,5236): 获得芙蓉达城和“大马宏愿城”项目加持,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一季净利按年升高3.7%至6293万6000令吉。首季销售按年增长18.8%至3亿8150万令吉,未入账销售达14亿9000万令吉。
- 森产业(SIMEPROP,5288):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二季净利按年下跌11.37%至1亿4354万3000令吉,主要受行销与行政成本攀升及产业发展业务表现失色拖累。上半年销售达20亿令吉,未入账销售增至39亿令吉,可支撑未来3年营收。
- UEM阳光(UEMS,5148):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二季净利按年攀升18.94%至2241万1000令吉,得益于中马产业项目竣工贡献增加。未入账销售约30亿令吉。
- 贺达产托(HEKTAR,5121):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二季净利减少53.06%至466万3000令吉,主要受融资成本增加影响。
- 大马邮政(POS,4634): 连亏28季,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亏损收窄至4541万7000令吉,航空业务表现强劲。
- 多美集团(TOMEI,7230):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二季净利增加26.52%至2515万3000令吉,主要受营收和赚幅进步带动。
- 民都鲁港口(BIPORT,5032):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减少12.82%至3473万8000令吉,主要受营收下滑和雇员成本增加拖累。
- 永联资源(ELKDESA,5228):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首季净利减少21%至642万9000令吉,因汽车贷款和家具业务贡献减少。
- 大马回教保险(TAKAFUL,6139):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下跌9.97%至8382万令吉,主要受投资收入减少拖累。
- BINASTRA企业(BNASTRA,7195): 接获总值1亿3200万令吉的建筑合约,预计为未来2个财年带来额外收入。
- 齐力工业(PMETAL,8869):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按年下跌4.4%至4亿8358万令吉,主要因原材料成本上升。
- 子母牌炼奶(DLADY,3026):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走高6.16%至2339万6000令吉,主要得益于核心品牌液态奶系列的强劲销售。
- 大马气体(GASMSIA,5209):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下跌9.93%至9912万令吉,主要因赚幅降低、行政开销以及融资成本增加。
- 亚洲APP(APPASIA,0119):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增1.35%至60万1000令吉,受数字解决方案和金融服务业务表现改善带动。
- 万能(MAGNUM,3859): 截至2025年6月30日次季净利增加36.74%至6213万3000令吉,主要因奖金支付减少及利息开销减少。
- 马太平洋(MPI,3867):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季净利按年大挫47.54%至4352万9000令吉,主要因去年同期管理层股权方案拨备回拨的高基数效应。
- 杨忠礼机构(YTL,4677):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四季净利按年增多2.28%至5亿4717万2000令吉,得益于大部分业务盈利增长。
- 杨忠礼电力(YTLPOWR,6742):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季净利按年减少33.96%至6亿6999万5000令吉,主要受电力业务贡献减少及电讯业务亏损增多拖累。
- 马洋灰(MCEMENT,3794):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季净利按年增多50.14%至1亿6541万9000令吉,得益于钢筋混凝土收入增多和水泥出口增加。
- 专艺资源(PA,7225):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季净利按年减少27.52%至599万7000令吉,主要受汇率不利影响。
- 玮力产业(IVORY,5175): 因延迟提交重组计划的申请被驳回,股票将从8月29日起暂停交易,面临除牌风险。
二、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
- 富时综指(FBM KLCI): 收复1590点关口,最终收在1592.87点,全日上涨4.66点。公用事业指数和工业产品服务指数表现出色,电讯媒体指数表现最差。
- 日本制造业: 8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升至49.9,但已连续2个月低于景气分水岭50,显示制造业持续萎缩。海外订单下降速度创17个月以来最快,且投入成本上升,获利能力受挤压。
- 英国通胀: 7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年增3.8%,超越预期并创18个月新高,成为全球主要先进经济体中物价成长最快的国家。交通运输成本和服务业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
- 美国股市泡沫疑虑: 橡树资本管理公司共同创办人马克斯警告美国股市正处于泡沫初期阶段,提醒投资者已不习惯市场修正。标普500指数连续第四天下跌,科技股市值4天内蒸发约1兆美元,市场担心人工智能(AI)泡沫可能崩盘,因95%的企业AI项目迄今对业务零回报。
- 巴菲特策略: “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已连续11季成为净卖方,现金储备达破纪录的3440亿美元。这被市场解读为巴菲特预见“市场风暴将至”,准备在股价大幅回落时低价回补。
- 美国联储局政策: 联储局多数官员在7月会议上强调通胀升高风险大于劳动市场恶化风险。尽管有2位决策者支持降息,但未获其他官员声援。全球主要中行行长将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力挺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英特尔(Intel): 正与其他大型投资者洽谈,以折扣价方式取得股权注入,同时美国政府要求取得英特尔股权以换取晶片法资金。英特尔面临多年销售下滑和市占率萎缩,且未能抓住AI热潮机遇。
- 关税争议: 美国新关税政策导致日本海外需求减少。联储局官员担心关税对消费性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全面影响可能延续到明年。
三、行业发展与策略
- 中国电动车(EV)“财富三角”: 中国汽车业正积极瞄准汽车保险和支付等金融领域,试图构建“车体、软体和金融”三大财富支柱,全面掌控全球汽车经济圈。比亚迪已正式进入汽车保险领域。电动车事故率高于燃油车且维修成本高,制造商掌握行驶数据将拥有保险业务优势。这可能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传统保险业造成冲击。
- 富卫(FWD)保险公司ESG: 富卫向35所学校移交40个智能白板,以加强马来西亚学生对金融的识别能力,符合教育部数字教育政策,并体现公司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承诺。
四、管理与领导力
- 主管有效倾听: 在意见满天飞且人人都期待主管“做点什么”的情境里,主管光是倾听还不够,还要精准拆解问题、统整意见并掌握决策节奏。关键在于弄清发言者代表的对象、信息来源,并以中立态度倾听,不立即断言真假,通过多方说法拼凑事情原貌。主管在谈话中表现理解时,要小心避免部属误以为获得许可。主动倾听各阶层员工心声能提供新观点,但要以“开放沟通,配合结构性决策”的方式,即人人可直接发言,但承诺、分配、决策需通过既定层级。领导者应鼓励部属说出逆耳忠言,通过多问问题和整合广泛意见来形成自己的思维。
看法:
当前的经济和商业环境呈现出高度复杂与动态变化的特点。宏观层面,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例如英国的高通胀和日本制造业的持续萎缩。与此同时,美国股市的潜在泡沫化迹象,尤其是在科技和AI领域,以及沃伦·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囤积现金”策略**,都预示着市场可能存在重大回调风险。地缘政治因素,如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链和通胀的长期影响,以及美国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政治施压,都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
在行业层面,各领域企业表现分化明显。电信业巨头明讯通过优化运营和成本控制,实现了盈利增长,但营收面临挑战。建筑业在数据中心等专业领域需求强劲,如双威建筑表现亮眼。房地产业虽面临房贷申请疲软,但国行降息预计能刺激市场,且主要上市公司通过项目收款保持了盈利增长。然而,部分产业公司如森产业因成本上升导致盈利下滑,而玮力产业面临退市风险,揭示了行业内部分化和挑战。制造业如齐力工业和马太平洋,则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高基数效应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传统行业格局。人工智能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目前多数企业项目回报甚微,加剧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同时,中国电动车企业进军汽车保险领域,旨在构建“财富三角”,将制造、软件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这种模式将利用电动车行驶数据优势,对传统保险公司构成巨大威胁,预示着全球汽车经济圈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深刻变革。
面对这种多变且充满挑战的环境,对组织管理者而言,提升有效的倾听和问题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意见多元且复杂的情境中,主管不仅要被动倾听,更要主动识别信息来源、保持中立态度、整合多方观点,并谨慎传递信息,避免误导。同时,建立开放沟通且决策结构清晰的组织文化,鼓励各层级员工坦诚表达,对捕捉新机遇和应对潜在风险至关重要。例如富卫保险公司通过ESG投资教育,不仅履行了社会责任,也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体现了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找增长点和战略定位的能力。
总体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继续处于高波动和转型期。企业需在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和新兴技术带来的产业颠覆。而领导者则需具备更强的洞察力、适应性和沟通能力,以引导组织穿越复杂性,抓住变革中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