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船录

 

中国古船录

 


《中国古船录》是一部全面记录中国古代舟船的著作,它汇集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船只信息。这部书旨在为研究中国舟船史、航运史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便利,收录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1500余种舟船,其中近170种为考古发现。书中条目以辞典形式编排,详细介绍了每种船的年代、地域、形态、用途及来源,并附有插图或示意图。该书的编纂依据包括古籍、地方志、考古报告和近现代研究,强调了资料的引用来源,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中国古船录》是一部由中国航海博物馆编著的工具书,旨在系统地整理和呈现中国各历史时期、各水域地域的古船资料。该书工作量巨大,参考和使用的各类文献资料近1300篇,并组织了多个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确保了基础研究的扎实性。

以下是该书各章节的详细介绍内容:

一、 全书概述与编写宗旨

  • 收录范围与定义: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代表性中国古船。
    • 中国古船指中国历史上以风力、人力、畜力等非机器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的传统舟船。
    • 包括:以葫芦为代表的原始渡水浮具;以竹、木、皮等为主要建造材料的独木舟与筏子;以风力、人力、畜力等驱动的木质舟船。
    • 不包括近代以来的非木质船和机器动力木质船。
  • 时间上下限:各条目的时间上限为所录舟船的发端,下限为所录舟船最后存在的历史时期。1949年以后新出现的木质船则不再收录。
  • 收录条目数量:全书共收录古船条目近1500条,或达1500余条,远超现有工具书,被认为是当前船史学界收录古船条目最多的一本工具书。
  • 编排风格与价值:参照辞典样式编排,内容简要且比较准确,旨在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广而博的古船知识。本书对推进船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备较高的实用性、资料性和学术性。
  • 资料来源与查阅便利:清晰交代了资料的参引来源,并整理出一份古船研究资料的论著目录,极大方便了研究者查询。书中的参考资料集中收录于附录中,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和下载。古籍文献和旧方志在条目来源一栏按年代+题名著录,并在附录中补充了作者和版本信息。
  • 计量单位与原意保留:为保持原意和当地称谓写法,本书对所收录舟船的数据沿用原来的计量单位(如丈、尺、寸、石、英尺等),未予换算。舟船构件、部位的描述(如蓬、篷、棚、梢、艄等)以及载重能力描述(如载重、载重量、吨位及其单位等)也未予统一,保留了原引用资料的写法。

二、 上篇《文献记载舟船》

  • 内容依据:主要收录以古籍文献、新旧方志、地情资料等记载的舟船。
  • 收录条目数量:约1300余条。
  • 条目构成:原则上由船名、别名、年代、地域、简介、来源6项构成。各构成内容的详略视条目不同而异,部分条目在别名”“年代”“地域等内容上可能存在空缺。
  • 编排顺序:按船名的首字笔画数由少到多顺序排列;同画数的按首字起笔顺序;画数和起笔顺序相同的,则按字形结构排列。船名含双引号、书名号等符号的条目,统一置于篇末,并按符号内的首字笔画数和上述方法排列。
  • 船名处理:尽量选用所引资料的原始称谓或使用较多的名称,其别称、俗称、简称或其他写法等,收作别名。当船名一致但同名不同船,或编者暂难以确定同名是否为同船时,则在船名下设(1)、(2)、(3……分别编排。
  • 年代与地域:根据所参考资料的记载内容整理,可理解为该舟船见于记载的年代和地域、水域,可能小于其实际存在的年代和地域、水域范围。
    • 年代如果是三个及以上连续的朝代(年代),则统一写成“…………”,如:春秋至清代。
    • 如果是三个以下或多个非连续的朝代,则直接罗列,如:清代、民国。

三、 下篇《考古发现舟船》

  • 内容依据:主要收录以考古发掘报告或报道等发现的舟船。
  • 收录条目数量:约160余条。
  • 编撰截止时间:下篇的编撰止于201912月底,反映的是201912月底之前的情况。
  • 条目构成:原则上由船名、年代、地域、简介、来源5项构成。其中,一些条目所对应的考古发现舟船(含遗址),如尚未断定年代,则年代一栏空缺。
  • 编排顺序:按考古发现舟船(含遗址)的断定年代与时期的先后排序。尚未断定年代的条目,则统一置于篇末,并按船名的首字笔画数排序。
  • 船名命名原则:原则上根据省份+遗址地点+断定的年代或时期+舟船形态+遗址类型统一命名。
    • 遗址地点:统一写到发现或出水、出土的遗址小地名。
    • 遗址的年代或时期:夏代以前标注文化名称或时代,夏代以后标注所属年代、时期。
    • 舟船形态:包括独木舟、木船、木船模、陶船模、双体船、沉船等,不清楚形态和性质的古船统一写作木船
    • 遗址类型:正常考古发掘出水、出土的舟船不写遗址二字;凡写遗址二字的,说明该遗址没有实物船体出水或出土,只开展了考古调查、测绘和描述等工作。
    • 同名处理:如果按上述原则命名仍同名,则在船名前标注发掘年代,如:1965江苏武进淹城春秋独木舟。
  • 地域:为考古发现舟船(含遗址)发现时(或经勘查确定时)的对应地理位置。

四、 后记与未来展望

  • 编写重点:在编写过程中,资料整理重点放在全国各地的方志和地情资料(尤其是新志中的综合志、交通志、水产志、水利志、船舶工业志、风俗志,以及各地文史资料),以及考古发现古船的历年发掘简报、考古报道与报告。
  • 贡献与期望:本书是中国航海博物馆舟船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够贡献于船史研究,并通过历史时间与空间参照,呈现中国古船历史发展的纵向与横向面貌,供读者检索、查询和利用,为涉海类博物馆、舟船史及相关专业领域人员提供索引指南和查找手册。
  • 改进空间:编著者也提到,《中国古船录》的研究对象是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代表性中国古船,史料浩如烟海,因此这项专题研究将是一项持续性的基础工作,仍需不断努力、修订和优化。序言中还建议本书如能增加重要船型的附图,将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