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精神

义兴精神

安焕然
 
相较于新马其它地方,帮派械斗及土地争夺之事,在柔佛开拓发展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华人会党之中,义兴公司是受到柔佛王朝马来统治者认可、推崇的华人组织,同时也是早期华人社会凝聚力的核心。
 
从历史来看,19世纪中期实施柔佛港主制度,义兴公司领袖率众从新加坡大量移入柔佛,开垦拓殖。这些义兴会众不仅开拓柔佛有功,还曾协助平定麻坡内乱,促成殿下成为柔佛实际的统治者。因此,义兴公司在柔佛的活动,与在新加坡、槟城等其它地方的命运不同。在柔佛,义兴不仅没有受到打压,还受到马来统治者的善待,取得“独尊义兴”的地位,获准公开活动。
 
天猛公依布拉欣之子阿武峇卡继位后,1873年颁布《柔佛统制港主法令》,其第十三条更明文规定“港主应遵守先王所颁布之命令,不得于‘义兴’之外另立会党”,无疑是间接承认了义兴公司在柔佛的“合法”地位。
 
港主时代,柔佛境内的义兴公司虽是以潮州人为主,但由于其“独尊”地位,其它籍贯人士亦进入该组织,使之成为一个跨方言群、跨帮群的本土化整合力量的民间组织。义兴独尊一统的格局,是柔佛在开拓初期得以平稳发展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因。
 
这种现象反映在柔佛首府新山,尤其明显。义兴公司领导新山华社期间,当地的华人神庙、公冢及学堂,一概没有明显的分帮立派色彩。这种特色,百余年来成了新山华社秉持之传统。新山华社聚集团结于义兴公司,和其(义兴解散)之后于1922年成立的柔佛华侨公所,以及在战后成立的新山区中华公会领导之下,新山“五帮”(潮州、福建、客家、广肇和海南)协调分配,共同供奉柔佛古庙的五尊神祇,共同使用绵裕亭中华义山,共同扶持宽柔学校的发展,此种维持在“一庙一山一校”的统合格局,是新山华社的传统,也是义兴公司这个传奇性组织的历史功绩。
 
1914年柔佛并入英殖民辅政的“马来属邦”,尔后的相继数年,废除了柔佛港主制度,义兴公司也勒令解散。但义兴在解散之时仍不忘贡献华社,乃将公司所存之余款2万元(约相等于当时四条港全年的收入)尽数捐予宽柔学校,充为教育基金之用,对宽柔的发展影响至深。而新山中华公会和宽柔诸董事至今仍会每年春秋两祭“明墓”,以纪念和缅怀当年义兴公司对华文教育的贡献。据说此“明墓”是当年义兴公司勒令解散时所建,埋有义兴公司诸先烈的神主牌,共108位,是义兴公司最后长埋于斯土的精神象征。
 
著名学者郑良树教授认为:如今的宽柔5间华小由同一个(不分籍贯的)董事会负责管理;宽柔中学及新山中华公会的运作,也以“古庙精神”、“义兴精神”为模式。所谓“古庙精神”,就是五帮共和,共同为华社奋发拼搏。它导源自义兴公司,是义兴公司的传统。新山能够建立起“宽柔学村”,义兴的传统和古庙的精神非常重要。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200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