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政治的基本矛盾

 当代马华文存1~政治卷• 80年代

 

华人政治的基本矛盾

谢天平

 

近年来,华裔社会呈现一片激动与矛盾。表面上看来,似乎整个华人社会都在关注本身面对的问题--政治的、经济的与教育的。政党、社团乡会与校友会纷纷举行座谈会,研讨华人面对的困境问题。

 

不过,尽管更多的华人或华人团体表现积极,华裔社群的分化与瘫痪状态,是不难察觉到的。在政治的领域中,华裔社群更是陷入一个恶化的泥坑,一直无法突破面对的困境--即使不是危机。

 

“楚河汉界”的分化状态

 

(1)今日的华人政治是处於楚河汉界的分化状态。这个在工商领域中表现特出,但民主政治经验不算深的社群,自1957年马来亚独立以来,虽然培养或出现了几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但以华裔为基础的政党,虽然培养或出现了几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但以华裔为基础的政党,一直以来都无法在社群中发挥突破性的号召与影响力,同时在尝试华人团结的努力显然是不成功的。

 

基本上,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相同的领袖人物,不能在民主政治竞争中,为群体利益寻求发展、合作与团结的基础,导致了领袖文化中消极性特征的表露无遗;个人恩怨或政治斗争往往遮盖了民主理性,大大地弱化了华人政治智慧、团结与动力,也造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各立门户、互相对抗的局面。

 

领导中心思想的缺乏

 

(2)  华人政治缺乏一个领导中心思想,或是政党在尝试建立一个政治领导中心思想的努力上停滞不前。

 

华人政治近十年来的发展,已进入多元性政治活动的阶段,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或参与教育文化事业与商业投资,在很大的程度上,建立了经济的政治基础,但由於长久以来对同样重要的政治思想动力的忽视,近年来的一些尝试弥补的努力并未能克服这个难题。

 

在不小的程度上,这种现象是由於商业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深入华人政治的骨髓,导致一种漠视文化理性与智识动力的政治心理与作风。这个华人政治发展的矛盾,至今仍然不受政治领袖的重视,有些甚至企图否认它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这解释了华人政治的不能深入民心。

 

社群智慧与尊严的矛盾

 

(3)  华人社群的智慧、尊严与创造力,一直以来都不能在社群政治中发挥出来。19801124日英文星报报导一名华裔政治人物评论政治素质与参政动机的谈话,赤裸地暴露了华人政治的基本弱点。

 

并非一定缺乏政治才干与潜能的华裔社群,一直都受到群体意识低落与政治文化虚弱的困扰,同时缺乏一种能力去建立一个社群要求不失文化智慧与尊严的政治体制,导致华人政治的一种“半民主,半开放与半醒觉”局面,以及脆弱的政治领导层。

 

领导困境或危机

 

(4)  领导难题也弱化了华裔社群的政治发展。虽然华人政党的一些历史贡献普遍被承认,但过去的一些记录或表现,大大地打击了它在选民眼中的权威性,或是不能在群众中建立强大的信心。1978年的大选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华裔选民,在支持反对党的投票中表示了他们的不满或失望。

 

政党与社群的脱节(在许多问题上是对立的),加上一种对政治怀疑,敬而远之,甚至是轻视的社群心理,导致了政治领导的瘫痪状况。政治素质与吸收人材的困难,以及政党或政治人物的一些消极性表现,无不复杂化了政治领导困境或危机。

 

政党与社群关系的恶化

 

(5)  华人情绪上的政治醒觉,对社会文教与经济急遽变革的不满表现强烈,加上华人政党的一些表现或决策往往有加深与社群脱节或分裂的效果,导致一种的消极政治气氛,以及本来可以避免但愈来愈恶化的局面。

 

政党对一些社群的基本敏感性可能导致的反效果的忽略,常常使到自己的一些努力不但不能达到目标,反而掀起一种难以说理的政治情绪浪潮。结果政党与社群之间的争执,渐渐远离问题的核心,而只在枝节问题或形象理论大作文章,在言行中有时给人一种肤浅、傲慢与固执的印象。

 

面対挑战能力的缺乏

 

(6)  华裔社群文化的自我功利与保守主义,间接地或直接地影响、鼓励或支持恶劣性的政治文化的产生,弱化了政治改革与发展的潜能。一种把参政或政治地位当着是高升--不是献身或委屈--的华人政治文化表现显著,而政治职业化或事业化的理性基础的缺乏,也是不难察觉到。

 

深藏在组织结构与领袖文化中的抗拒政治革新的心理倾向,在某些时候表露无遗。介於保守与开放的华人政治要吸收更多的从政者与发展加强面对的矛盾或挑战的能力,显然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

 

形式上的合作与团结

 

华人政治面对的上述基本矛盾或难题,虽然不能完全解释今日华人政治的分化脆弱现象,但很明显的是社群政治发展致命伤(在多元种族政治结构的马来西亚,其他如选区的分配与选民比例的问题或限制,也给华人政治规划了一个圈圈),同时解释了虽然华裔社群或深或浅地感受到合作团结的逼切性,也曾经尝试在这方面努力,但不论政治大团结华人大团结之声响亮无比,却一直无法导致决定性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这个社群对本身面对的政治挑战或困境,缺乏自知自觉与自强的意愿或意志。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华裔缺乏政治领导中心思想、信任感与认同感,以及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的未获得正视与解决。

 

同样重要的:政党与社群之间的关系,一直从未发展一种政治情感的基础。

 

不是属於思想情感的政治关系,在面对考验或变革的压力时无法持久,导致政党政治与社群力量分割之状态。虽然,社群传统对政治的消极性态度,使到政党在尝试与社群建立政治情感关系的工作更形困难,但政党政治在这方面的努力与表现显得不够积极,同时侧重的是形式上的合作、团结或支持。

 

也可以察觉到的是:不满社会文教与经济变革的华裔选民,仍然构成一股不可忽视政治力量。更有一群不能算是少数的智识份子或专业人士对华人政治的不满或失望,也是一个棘手与短时间不容易克服的难题。

 

政治思考力与革新决心

 

华人政治的前途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靠政治领导层与华裔社群本身是否愿意采取一种理性与果敢的行动,去克服面对的政治矛盾,特别是探讨与寻求政治革新、加强组织动力与团结。

 

华裔社群应该采取什么步骤来克服上述的政治困境,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肯定的,答案不是简单,不是光靠积极参政争取权益之类的政论可以解决的,更不是把问题扫在地下,问题就自然消逝。华人政治必须愿意去发展一种了解及检讨所面对的政治挑战或危机的思考力与革新的决心。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08/1983《社会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