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校者的工作经——代序
1994年末,我自独中校长岗位上退休。五年来,我常有机会与一些校长交流办学经验。在谈到一些艰难事务的突破时,大家都心意相通,“相逢恨晚”。“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害我走了那么多冤枉路!”
摸索中成长
在20年长校期间,其实,我也是在摸索中找出一些路子。虽然,南大及马大教育系课程,在教育理念上给我帮助不少。但学理与实践,到底有很大的距离。何况马来西亚独中,是一种独特的办学事例。有些行政难题,在书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
20年在任期间,我有很多机会与高官贤达及贩夫走卒交往,出国考察,出席研讨会。也有机会参与教师会及董教总各项活动,处理一些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教育事务。更有机会在日常行政事务中,将个人理想与教育理念,加以实践。
我在工作中成长,也在波折中淬炼。经验越积越多:有愉快的,也有痛苦的。但都是亲身的体验。在与同道交流时,这些体验往往可作为“事后孔明”。他们常说“你为什么不写出来?”
记得10年前,循中前任校长赖兴祥兄赠我一本复印书,名叫《No Nonsense Principal》(《不是胡闹的校长》)(诖)。书中陈述了不少做校长应办的事项。每章末尾还列有一个核表(checklist)。那时,兴祥兄就大力鼓励我写作类似的书。当时,由于校务繁忙,无暇动笔。
肯定好校长
中国大陆很肯定校长的地位。他们说:“好校长等于一间好学校”。欧美教育家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
校长既然这么重要,但全国却没有一间校长培训所;独中连培训课程也没有。一般人以为,任何人只要有教学经验就可以做校长。根本不理他有没有教育理念,品德才智够不够好。
做教师的人,谁都知道,校长这碗饭难吃。不管华小,改制国中校长都一样;独中更不用说。一个时期,流行一句话:“独中校长不是人做的!”我则以为这句话大错特错——独中校长是人做的!不过不是凡人做的。
不管任务如何艰难,校长总要有人去做:而且要做得好。要不然,谁来领导华教?独中又如何发展?
校长是一间学校的火车头,也是校政的灵魂。火车头一定要精良,灵魂一定要滋养。
写作的动机
不练兵怎能打战?不培训怎么当校长?但谁来负责培训呢?自行摸索,岂不浪费时间?校长随意就任而又不适任,岂不误人子弟?
我常把这些问题,与关心华教人士谈论。他们说,“那你为什么不把经验写出来,好让其它校长参考?”
说实在的,要找到一本符合国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长学》,实在难。坊间《如何做校长》一类学校行政参考书,理论陈述过高,经验欠缺,又很难切入我国的时空架构。
这就加强了我写作的信念与动机。构思了好几年,有了总体架构,现在才敢动笔。希望在实务中融入些教育与企业理念,从而普遍地、积极地论述一些行政课题。
《校长经》无意成为经典之作;它只是一部类似柴米油盐的“家庭经”,或作为校长及华教人士参考的“工作经”。
或许,我的“经”,涵盖不了教育各领域,而只是一些理念与实务的“拼盘”。但对那些想当校长,新任校长或久任校长的人,有些提醒及警惕的作用,也有同病相怜的“沟通愉悦”。此外,对于那些想了解校长心态的华教人士,则有参考的价值。
我的经,不限于一校一地,而是综合;不限于一时一人,而有后顾与前瞻。如果它能使校长们“适任适所”,又对华教有所贡献的话,那我就不怕多“念经”了!阿弥陀佛!
<诖>:Alice C. Blair, No Nonsense Principal (The Educator's HandbOOk). Chicago: Urban Reseach Institute. Inc. 1982.
资料来源:邓日才著《校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