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价值不菲的华教文献----《教总33年》
华教史的回顾与总结
教总33周年纪念特刊,页数进千,内容包罗广泛,价值非凡。编委花了两三年功夫,搜集资料,设计编纂。慢功出细货,不同凡响,洛阳纸贵,当可藏诸名山。
这是一部重要的华教文献,也是一页华教斗争血泪史篇。
从1951年教总创立,当年反对企图变质华教的巴恩报告书;到1985年教总庆祝33周年:其间华教经历了最大最多的苦难。三十三年间,由殖民地时期受制于人,到今天当家作主,华教运动一波起一波伏,从没有平静过。这部特刊,真实地、晚整地记录了华族为争取生存与发展,以及权益平等的过程。
这是华教发展历史的回顾,也是华教生存斗争的总结。
资料丰富、内容广泛
这部特刊,内容繁复,共分十三大项。兹简述于下。
1.《教总简史》(林连玉撰):让读者了解当年教总成立的背景和宗旨。
2.《教总33年》(陆庭瑜撰):概括了教总的立场,与33年间的简要活动,以及争取权益的情况。
3.《教总成立宣言》:让后人清楚地知道教总所肩负的任务和华族的愿望。
4.《历届理事名表》:胪列了华教众多斗士。他们是一代又一代,不惜牺牲的接棒人。
5.《教总现行章程》:清楚地说明了教总活动纲领,行事准则。由此显示:华教运动是合法又合理的。
6.《33年图片记实》:活生生地显现了华族为华教斗争的真实图景,和第一手宝贵资料。
7.《历届大会主席演词》:真实地记录了每一年国土上华族的正义呼声,以及华教运动历程。
8.《历届会务报告》:更详尽地记录了33年来教总活动与华教斗争的情况。
9.《历史文献》:33年来的华教斗争言论,道尽了华教的辛酸和沧桑。
10.《元老小史、大作、纪念文章、印象记》:写尽了教总元老的个人经历和华教苦难。种种悲痛,形诸笔墨,跃然纸上,令人感慨。
11.《属会简介》:记录了32个教总属会的历史和活动概况----从不同地区展开了华教的斗争。
12.《教育专论》:共有12篇。使这部特刊显得更有专业学术价值和份量,值得重视。
13.《附录》:是教育法令、报告书、教育统计资料大全。一张二尺半的摺业《教总33年参考表》是四十年间(1945--1985)华教大事记最简便的查核表。事件来龙去脉按图索骥一目了然。
教育专论、学术价值高
十二篇专论从不同的角度论列教育问题,但总与母语教育有紧密关联,值得所有关心华教人士关注和研读。
1.陈绿漪博士:《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以三大题目:【初期历史发展】、【官方政策】及【华教运动】,相当完整地叙述了华文教育一百六十多年来的发展。资料丰富,立场中肯。
2.郑良树博士:《柔佛州的华文教育》(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稿之一)。柔佛的开发是华族垦荒的典型例子。其华教的发展,也有许多特色。本文详尽地记述了柔州华校中小学的发展史实。
3.魏维贤博士:《马星华文教育史的研究》。华族对马星发展有伟大的贡献;华教栽培国家子弟之功,尤不可抹。可惜,华教史料十分散漫,不易收集整理,以写成一部完整的历史。魏博士将撰写华教史可能的资料来源,列为十四项加以详述。这包括:档案、官方出版物、报纸、刊物、教材、碑铭、文物及图片、个人文献、会议报告和备忘录、年鉴和志、小说、未刊印的毕业论文、专书。论文集和资料汇刊、大事日志、以及提要书目及索引。林林总总,值得专家学者,据而写出完整有价值的华教史实。
4.严元章博士:《母语与教育》。作者是前教总顾问。他在这篇文章中所论列的,虽是香港华教情况;但所说,却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其实,这也是我国华教赖以生存的立论原则。
5.郑艾伦等:《关于学校教育以非母语为媒介的研究报告》。本文所论乃香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情况。但那种“华文一科主义”的观点和事实,正是我国华社目前所面对的挑战。本文相当深刻地说明了以英语作为媒介的害处,值得鼓吹一科主义者警惕。
6.陈业宏博士:《国民学校的母语班教育》。作者强调国小和国中华文科教学的重要性。但却感到母语班所面对的难题,如开班、排课、师资、课本及教学等,难有解决良方。因此呼请华社关注并设法予以解决。
7.编辑室:《我国华小师资问题》。本文强调师资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多年来,我国华小师资短缺,从未有认真加以解决。本文广泛地检讨了华小师资各方面的难题。
8.许子根博士:《我国教育制度评析》。 本文从两方面来论述当前教育问题:多元语文与教学媒介之争,重组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作者认为华社要能开拓教育新境界,除了要克服外在的因素之外,我们华社内在观点偏差也要加以克服。以理服人是最需要的,以情感人也是不能忽略。最后更要“以力制人”才有希望开展华社的教育新天地。
9.柯嘉逊博士:《为民族教育辩诬》。不少学者认为华文教育体系与国家文化不相容,且有隔离色彩。柯博士为此辩诬。他认为华教是华族以不屈不挠的政治决心,以及辛酸的血泪建立起来的;一向反殖民又反帝。母语教育的价值是不容否定的。同化政策是野蛮思想主义:融合政策才是可行方案。
10.邓日才:《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成功的启示》。本文为作者《世界华文教育教学研讨会侧记》中的一篇。主要是介绍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成功。它的祖裔语言教育计划,成功地融合了几十种加拿大外来的族群,共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另方面也证明了母语教育对建国、文化发展、社会繁荣及智慧成长,有莫大助益,加拿大文化融合政策值得我国学习。
11.严元章博士:《教育论》。编者在按语中说:‘《教育论》是本会前任教育顾问、教育家严元章博士的最新论着。全书共分九章,以教育关系的分析出发,强调“师生易位”的必要,以肯定教育的新主体;由此推论到教育诸环节、宗旨、方法、材料、以及制度的新构想;继而强调教育效果的提高,决定于教师内心的动力;最后结合于教育本质及其观点的明辨,作为全书思想的归趋。这是中国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尝试。前后经历四十年。’
12.联合国教科文机构:《教育的目的》。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机构(UNESCO),曾举行一个“教育年”,并完成一份可让各国制定教育策略的参考报告。这份报告是专家们在考察了23个国家后所写的,名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报告曾被译成33种文字刊行全世界。
以上十二篇教育专论,虽有不同观点和立论,但若将论点的精华归纳入此时此地的华教时空架构,当对华教甚至国家教育革新,都有莫大的裨助。
能前瞻、有开展
华教历史告示我们:时时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危机感。并警觉每一项对华教不利的设施,予以迎头痛击,才有望求存与发展。
《教总33年》,是华教最困难时期斗争历史的回顾。有回顾,就能前瞻。历史的教训,是今后华教运动的殷鉴。
《教总33年》,也是华教运动历史的总结。有总结,就有检讨;有检讨,就有新的开展。
《教总33年》的历史启示,是实现华教前景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