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4.01.03
柔佛海峡(俗称“新柔海峡”)位在马来半岛与新加坡之间,全长53公里,被现有的新柔长堤分割为东西两段,西段长24公,东段长29公里。两岸距离约1千400米,水深6.7米。
早年两岸人民的往来靠的是船只,长堤建好后,就不同了。
我们常用“新新关系”来形容两岸人民的紧密关系。1844年陈厝港开辟,数以千计的华人,就是越过海峡,沿着直勿佬河(地不佬河)来到陈厝港。当年,他们当然是乘搭船只越过新柔海峡。这是两岸人民相互往来最早的记载。
在这些各种船只之中,有一种叫“双渡轮”或称“小火轮”,曾是两岸人民往来交通工具之一。它开始使用于何年,现有待考证。已故马华作家梁山,就曾坐过这种工具来过新山。
1971年11月17日,他在星洲日报《星云版》,发表一篇题为<筑长堤前约新山>一文,就回忆了在长堤通用前,他乘搭这种渡轮渡过新柔海峡的情况。
文中指出:“在星(新)柔长堤兴建之前,马来半岛南端的柔佛首府新山,和新加坡相望,中间为柔佛海峡所隔,一衣带水,要靠小火轮摆渡,来往交通。但小火轮只可载人,不能载车,不像现在槟岛和北海之间的过海渡轮,庞然大物,稳如泰山,异常宽敞,上层坐人,下层载车,无风浪之险,安然渡过。”
“那时新加坡铁路的火车,驶抵柔佛?海峡的南岸,搭客便要下车,改乘渡轮过海,在新山上岸,转往马来亚各地。轮小客多,拥挤像沙丁鱼,在航行中,倘遇风浪,渡轮便似乎有点颠簸,迷信者恐怕倾覆,便投钱下海,以为水鬼受钱,便走回龙宫,不致兴波作浪了。”
当年渡轮新山的停泊地点,位在丹绒布帝里,即前罗里出口关税检查站附近,靠近长堤,前为水警基地之一。
新柔长堤建好后,渡轮走入历史了。新柔长堤于1919年末动工兴建,1923年9月17日完成,货车先通行火车于同年的10月1日通过。
1924年6月28日举行开幕礼,从那时至今,就一直成为两岸人民往来最主要的交通管道。
以车代船是“新新关系”相互往来史上,一大跃进,也是最大的改变。
渡轮时代的“新新”交通舒庆祥
本报摄影组、档案照片。
本报摄影组、档案照片。
早年两岸人民的往来靠的是船只,长堤建好后,就不同了。
我们常用“新新关系”来形容两岸人民的紧密关系。1844年陈厝港开辟,数以千计的华人,就是越过海峡,沿着直勿佬河(地不佬河)来到陈厝港。当年,他们当然是乘搭船只越过新柔海峡。这是两岸人民相互往来最早的记载。
在这些各种船只之中,有一种叫“双渡轮”或称“小火轮”,曾是两岸人民往来交通工具之一。它开始使用于何年,现有待考证。已故马华作家梁山,就曾坐过这种工具来过新山。
1971年11月17日,他在星洲日报《星云版》,发表一篇题为<筑长堤前约新山>一文,就回忆了在长堤通用前,他乘搭这种渡轮渡过新柔海峡的情况。
文中指出:“在星(新)柔长堤兴建之前,马来半岛南端的柔佛首府新山,和新加坡相望,中间为柔佛海峡所隔,一衣带水,要靠小火轮摆渡,来往交通。但小火轮只可载人,不能载车,不像现在槟岛和北海之间的过海渡轮,庞然大物,稳如泰山,异常宽敞,上层坐人,下层载车,无风浪之险,安然渡过。”
“那时新加坡铁路的火车,驶抵柔佛?海峡的南岸,搭客便要下车,改乘渡轮过海,在新山上岸,转往马来亚各地。轮小客多,拥挤像沙丁鱼,在航行中,倘遇风浪,渡轮便似乎有点颠簸,迷信者恐怕倾覆,便投钱下海,以为水鬼受钱,便走回龙宫,不致兴波作浪了。”
当年渡轮新山的停泊地点,位在丹绒布帝里,即前罗里出口关税检查站附近,靠近长堤,前为水警基地之一。
新柔长堤建好后,渡轮走入历史了。新柔长堤于1919年末动工兴建,1923年9月17日完成,货车先通行火车于同年的10月1日通过。
1924年6月28日举行开幕礼,从那时至今,就一直成为两岸人民往来最主要的交通管道。
以车代船是“新新关系”相互往来史上,一大跃进,也是最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