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技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

独中技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黄复生


前言

    我国政府已拟定目标要在公元二0二0年时使我国成功成为先进工业国,这是随着最近几年耒我国引进了外资,促使工商业蓬勃发展而改善了国家的经济地位后,所定下耒的高瞻远瞩的国策,虽然,我国目前和先进国家所应具有的条件尚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尤其是科技人员的人数,目前韩国有我国的四倍,而日本则有韩国的五倍,每百万人口之中科技人员分别是:日本6500人,韩国1300人,马耒西亚330人。可见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发展科技工艺教育和加强培训人才,才能缩短这距离而加速现代化。

    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开始并且不断继续朝向这个大方向改进,过去训练通才的中学考试制度曾经使一些具有某些领域的天才的学生被摒弃出校门而丧失了成为专才的机会。今后应该加以补救。因此政府将在普通中学推广增强工艺教育的科目并在各校增设工艺室。中学综合课程纲要就是为了使每位学生了解本身的潜能以鼓励他们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掘及追求知识而不致於受到学校课本及例常活动过度的限制。

    被誉为民间教育部的独中工委会也必须领导全国六十间独中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努力,除保持母语教育的坚定立场不变以外,必须及时大胆地自我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我国於三十年内成先进工业国的大方向。

改革教育制度以适应工业化的需求

    自从独立以耒马耒西亚是以农立国,胶、锡、棕油等是我国换取外汇的主要产品。制成品在过去只占次要的地位。但是经过了一九八五及一九八六年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突然增加之後,政府发觉了仅靠原产品的出口,易受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难有多大作为。因此就改玄易辙,吸取新兴工业国的发展工业经验,引进外资在国内大量设厂,放宽外国投资者股权的限制,采取经济自由成长政策,以制造业为主导而取代农产品的传统性出口策略,最近几年耒,巳成功地引进了台湾、  日本、美国、新加坡及其他投资者在本国内纷纷设厂,不过在市场一片繁荣的同时,也发觉到急速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技术人才,本国旧教育制度是无法应付的。那就是外国投资家在本国设厂后,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他们能带入本国的仅限於高层次的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层,其他中等以下的管理人和技术人才都必须在本地雇用,因此,在本国旧教育制度下栽培出来大批缺乏技术的人力资源就无法满足急速工业化政策所带耒在生产上的人力需求。如果要根本解决缺乏技术人才的问题,就必须从推广技职教育着手。於是,教育部就己计划耗资六十亿元以改革教育制度,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培养科技工艺人才的教育政策,  以便纠正过去偏重训练公务员和行政人员的弱点。这说明了技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根据新闻报导:教育部1989年起,在全国卅六间普通中学将设立职业科,为小学到初中所学习生活技能科的延续。教育总监说:扩大职业教育,是配合我国工业界对技术人力资源的需求而计划训练及供应更多这方面的人才。当局希望一九九四年,为普通中学学生提供的职业训练,达到九千名。另一方面,政府将於五年内,把原有的廿四间职业中学的间数增加到六十八间,可收容五万七千名学生。同时增设四间工艺学院,使全国工艺学院增至九间以收容四万三千名学生。我们身负民族教育之重任,岂可不急起直追?

    独中三语教学有利於学生就业。根据报导:一九八五年,国内共有七千名大学生失业,其中马来学生占九一.六巴仙,华裔学生占五巴仙,而印裔学生是三巴仙。马耒学生失业率高的另一理由是因为他们选择职业,只热衷于成为政府公务员。

    我们也看到前教育部长安华1989年11月27日在大马与澳洲教育研讨会开幕礼上说:我国的课程纲要强调新的改变并注重以工艺为基础的教育。他说:教育制度必须与现代工艺的发展并驾齐驱。从事教育工作者不应对新的改变存有偏激的看法。他这番话对我们华教工作者也有激励的作用,我们怎可置若罔闻?

必须发展技职教育

    在可预见的将耒,我国必定非常缺乏工业化发展所需要之大量人材,尤其是受过技术与职业训练的技匠监工,因为每位工程师需要数十位此类助手以领导工人进行工作。不论任何行业都需要许多中级管理层的人才。我国目前六十间独中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国内外大专深造的,根据调查个别情形及地区而不同,有七十或八十巴仙的,也有二三十巴仙或更少的。总平均约有一半以上不能升学而须就业,但除商组或文商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文员工作外,其余的没有受过职业或技术训练,这也就是本人认为应该从速改正过耒的缺点,我们巳经在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组以及各方面合作和配合之下初步克服了师资、课程、考试、升学及其他的难题。其中一个心理上的障碍就是家长及学生以为工职课程高中三毕业後便无法再深造。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虽然毕业後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如果家境不错要升学的话,当然应该接受统一考试或校外考试以获得应有的文凭,就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有升学的机会。但最重要的还是在於毕业生如果要就业,因他有一技之长而能学以致用,可以说有了技职科,今後独中可用人材来回馈支持它的华社,因为人材辈出而毕业不再是失业。反而是:就业後做起事耒得心应手。若以亚洲四小龙之台湾的经验而论,三十年前家长和学生也是有工字不出头的观念。但经过事实证明後,大家现在都争先要考进高等职业中学如台北工专及其他工专。因为毕业以後每位学生都有三份以上的工作在等着他去选择。台湾巳从三十年前高中毕业生的每十名中有技术性者三名而学术性者七名,扭转过耒成为每十名中技术性者七名而学术性者三名。不过,我想在此必须慎重声明的是:高中仍保留有学术性的文商组和理组给不要选择工职组的学生就读,所以独中不会变质。至於工职组高中的语文及数理等教学问题皆由独中工委会领导研讨,当以最合理的办法配合各方面需要作适当的调整而不致过於加重学生功课的压力;所以那些认为独中三种语文加上数理及科技过於复杂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技职与知识科可用母语母文教学或讲解;但为了考取校外文凭或证书可酌量采用国文或英文的备注,并不会增加学生学习上的负担。同一地区如有多间独中,还可以各办不同工职科,取得协调,相辅相成。

    独中工委会在一九八六年成立了技职教育小组,也就是本局的前身,为我国六十间华文独中服务。在工委会的鼓励和支持之下,本局相继於一九八七年及去年五月间派出教育访问团到台湾各大专院校考察技职教育,作为华文独中开办技职教育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邀请多位教授前耒我国主持专题讲座,使各独中的董事和教师对技职教育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使家长们和社会公众逐渐认同技职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巳有十一间独中巳经或者即将於数年内开办技职科,包括电子、电工、家具、纺织、汽车维修等。同时也获得各行各业的同业公会之鼓励和配合。希望今后能够在资金、设备、师资、资格监定以及建教合作上克服种种难题,使技职教育在独中能够纳入正轨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十一间独中巳经或将开办技职科的并不包括商科课程在内,其实,商科也是属於技职教育的范畴,它是技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独中巳经有开办商科。

    商职教育,它早已存在於华文独中的课程内。一般上除了华文独中高中的理科组是专为准备升学大专以外,大多数高中都有办文商组,也就是说商科加上地理和历史。试举一例,宽中1990年刚毕业的十五班高中三,其中的理组只有三班,其他的十二班都是文商组。过去曾有学校开办不包括史地科目的纯商组,但是当时因毕业生在申请到台湾深造时遭遇到困难之後,就因此不再开办纯商组了。

    目前的情形是文商组的商业概论和簿记有必要被提升为商业学和会计学,可能时也增设经济学这一科,以方便学生升学或考取专业商科文凭,同时可以让理科生有机会选修经济学,为将耒攻读大专的财经管理科系作好准备。因此工委会也进行编纂商业学和会计学的课本,供高一至高三的学生使用,希望於两年内完成这项工作。但是,除课本之外,教材的制作和教学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因此就有需要主办研讨会由学有专长的教授耒主讲。工委会将於今年五月二十日在槟城举办一个商职教育研讨会,希望更多教师能够报名参加。去年技职局在首都举办的研讨会相当成功。

南方学院

    目前我国许多私人学院巳有开办各种工职科高级课程而同时也有招收一些独中毕业生,但是,以非盈利性质的组织开办民办公立学院者目前只有南方学院。华社应该以支持独中的那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去开办和发展这间学院。因为南方学院能够容纳独中生而非仅招收持有大马教育文凭的各族学生。南院认真办学好像我国目前具有规模的著名独中一样。相信它必定能够吸引更多的独中学生就读,也为独中工职科毕业生提供升学的机会,不必远渡重洋出国深造。同时也会为独中培训所亟需的各科系教师。这样肯定会造就更多的人才,也可为国家节省许多外汇。由华社开办的公立学院在师资阵容,纪律维持,公民意识,华族传统文化,道德品行各方面当然会保持一定的标准,以塑造良好的传统。

结语

    我们必须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协助独中推动发展工职和商职教育,并探讨在独中开办延教班及推展农业技术教育的可行性,同时协助商团举办中短期的技术训练班,以应付工业化迫切的人力需求。

    波斯湾战争过後的迹象显示未来五年我国的经济会持续发展下去。随着外国投资者也同时必定会引进技术转移,使我国的工业化速度会比我们预期的快。因此对於技术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地增加,不但需要中级基层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高科技人员和商职的中级与高级人才。

    我国华裔同胞的子女,不应该被挤出於国家实行工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工艺人才之外,为参与我国工商业迅速发展,华商最优秀的人才,不应该只读法律、医学和工程而巳,应该也要攻读财经管理和经济学。在这方面我们的马耒同胞就做得很好,他们有相当大的成就。让我们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希望能够和我们的友族同胞并驾齐驱!


(见1991年6月8日南洋商报)